一种流域多模型集成数据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8665发布日期:2019-01-16 06:2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域多模型集成数据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国大陆流域多模型集成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领域都开始使用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技术。水文数据是河流的一项主要数据,由于河流可能包括多条支流,且河流和支流又会流经多个不同流域,因此对于水文数据的预测模型需要考虑非常多的情况。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对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分别进行建模以进行预测;由于不同的模型输出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结构模型之间无法直接调用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当前的不同的模型输出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结构模型之间无法直接调用数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流域多模型集成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对不同模型的数据进行拟合以使模型之间能够实现数据调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域多模型集成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针对数字流域平台内的所有模型,对统一子流域划分和统一时间内的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统一的数据源头、统一数据格式;

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建立该流域的数字流域平台。

进一步的,其中统一数据格式具体包括:将数据分为原始数据、模型数据、计算数据;其中原始数据是指直接从外界获取且未经过运算的数据,包括监测数据、矢量数据、网格数据;其中模型数据是指数字流域平台使用的模型输出的数据;计算数据:指原始数据经过模型运算后输出的结果数据;针对原始数据、模型数据、计算数据三类数据分别建立数据库,并针对每一要素对象建立库表;

对流域数据建立标识符,标识符包括数据库标识符、表标识符、字段标识符;

其中数据库标识符包括:用于表示数据在平台中所处的运行阶段的第一位字母,i表示原始数据,m表示模型数据,o标识计算数据;用于表示数据类型的3位或4位字母;用于表示标识符编码

表标识符包括:分类前缀、主体标识、后缀;且三部分之间通过下划线连接;分类前缀为3位或4位大写字母,用于表示数据分类;主体标识为3位或4位大写字母,用于表示是数据要素对象;后缀部为3位或4位大写字母,用于表示数据来源单位;

字段标识符包括:用于唯一的表示字段名。

进一步的,其中统一的数据源头具体包括:

获取预定时间范围内的统一流域内的以下气象数据: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指数、0cm地温;

获取统一流域内的0.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对原始获取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影像调色,以得到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并结合30m的dem数据,为不同比例尺的电子地图提供解译底图;

获取统一流域内的二维空间数据,包括:面状图层数据、线状图层数据、点状图层数据;其中面状图层数据包括:流域边界、省界、地市界、县界、湖泊;线状图层数据包括:国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一级道路、铁路、一级河流、二级河流、三级河流、四级河流、五级河流、六级河流;点状图层数据包括:省会、乡镇名、地表水源地、规模以上河湖取水口、规模以上排污口、取水量5000万方以上河湖取水口、橡胶坝水闸、小型泵站、大中型泵站、小型电站、大中型电站、小型水库、大中型水库、小型水闸、大中型水闸;

获取统一流域内的三维空间数据,包括:利用3dmax软件生成3d几何模型;

获取360度全景图象,包括:利用实地考察,利用360全景拍摄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建立该流域的数字流域平台,具体包括:。

建立流域gis浏览模型,用于展示流域边界、行政区边界、水系、子流域、河段编号、气象站、水文站、360度场景、模型格点信息;流域图像内设有swat模型的子流域编号,并能够显示btop、vic、dtvg水文模型的网格或子流域;

建立气象数据库,其中气象数据库用于进行降水和气温数据查询以及其他气象数据查询;

建立swat模型,包括:读取以下数据:降水数据、气温数据、太阳辐射数据、相对湿度数据、风速数据;将这些数据数据转化为swat模型驱动数据并写入对应的气象数据文件或子流域文件,发送到swat模型;然后对swat模型的输出数据进行后处理;删除共享数据库中的swat模型数据后,将后处理后的swat模型数据写入共享数据库;

建立btop模型数据,包括: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检查降水数据的时间范围;基于网格确定降水数据,然后利用水文模型生成气象站点位置的泰森多边形,然后将泰森多边形网格文件、降水站点位置发送给btop模型;然后对btop模型的输出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将后处理后的btop模型数据写入共享数据库;

建立vic模型,包括;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检查降水数据的时间范围;基于网格确定降水数据,然后生成气象站点位置的泰森多边形,然后将泰森多边形网格文件、降水站点位置发送给vic模型;然后对vic模型的输出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将后处理后的vic模型数据写入共享数据库;

建立dtvg模型,包括:对数据进行前处理以检查降水和气温数据数据的时间范围;基于网格确定降水和气温数据,然后将网格内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转化为dtvg模型的子流域气象驱动数据;然后生成网格的泰森多边形,再将气象数据写入每一个网格文件中;然后对dtvg模型的输出数据进行后处理;删除共享数据库中的dtvg模型后,将后处理后的dtvg模型数据写入共享数据库。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河段,然后利用每一模型输出的数据时间范围;如果河段有对应水文站则显示水文站数据时间范围;

在确定了时间范围后,从共享数据库中抽取该时间范围内的各模型的模拟结果数据;

结合各模型的模拟的模拟结果数据,生成最终模拟结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上述方案提出了一种流域多模型集成数据处理方法,能够能够对不同模型的数据进行拟合以使模型之间能够实现数据调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将变得更加清楚,且更加易于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数据库标识符编码格式示意图;

图3为表标识符编码格式示意图;

图4为标识符编码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流域,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雅砻江流域水循环模拟技术集成,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进行说明。

1、技术路线

以雅砻江流域为示范,完成雅砻江流域空间数据的处理,通过面向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系统所需的参数提取需求、数据库共享需求,流域水循环集合模拟需求,完成开展系统运行前端处理输入接口、耦合接口、后端处理展示接口环节的接口标准化与开发,实现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系统应用接口的标准化和组件化。开展了系统框架设计、需求调研、标准化体系建设、站点气象源数据下载解析、系统接口研发等工作,实现了空间数据处理及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系统前端处理输入接口、耦合接口和后端处理展示接口开发。

1.1设计原则

1)可靠性。作为系统,可靠性要求是第一位的,也是保障技术先进性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网络系统抗病毒共计能力均称为系统可靠性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可用性。通过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减少因硬件故障导致的系统瘫痪,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

3)规范性。按照行业、国家和国际有关要求,遵循软件、硬件、自动化等系统的有关规范。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接口标准化。

4)经济性。必须充分考虑现有软硬件、数据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减少项目投资和节约建设时间。

4)先进性。将满足现在、未来发展的需要和采用当今较先进的技术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采用当今成熟的、先进的主流技术,能体现国内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5)实用性。需求驱动为原则,结合系统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实事求是地确定解决方案,力求方法、理论的先进性和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高效地服务于企业。

6)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容错性。在系统平台设计、技术保证措施、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以及系统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性方面均以系统开发成功为目的,不过分追求技术先进性。

7)可扩展性。软件采用组态化、模块化设计,所有功能均作为一个独立组建模块,系统的扩展不影响现有系统结构及现有功能的正常使用。

8)开发性与易维护性。提供关键点的配置工具,方便用户进行调用接口的调整维护工作。

1.2系统框架

整体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的,为雅砻江流域水循环超级集合模拟系统框架图。

1.3雅砻江流域实地考察及需求调研

1)源数据调研

2013年8月,项目组对示范流域-雅砻江流域进行实地考察。2014年,同各个模型的研究人员沟通,针对dtvgm、vic、btop、swat等模型对站点气象源数据的需求以及模型模拟数据结果展示进行调研,详细情况如下表:

表1数字流域模型调研情况总结

2)多模型结果集成调研

为实现各个模型能够有机耦合,保障模型模拟效果的可比性,需要“统一数据源头”,“统一子流域划分”,“统一模拟时间”,“统一实测值对比”。经调研,气象指标数据统一采用国家气象局数据;子流域划分统一划分为96个子流域和255个子流域两种体系,vic和btop采用网格划分方式计算;实测值统一采用“甘孜”、“朱巴”、“道孚”、“雅江”、“濯桑”、“生古桥”、“乌拉溪”、“安宁桥”、“泸宁”、“泸沽”、“孙水关”、“漫水湾”、“洼里”、“呷姑”、“列瓦”、“龙塘”、“庄房”、“盐边”、“小得石”、“湾滩”、“桐子林”等21个水文监测站点的数据。

3)模型模拟数据输出展示需求

针对各模型输出数据的指标以及期别要求,开展需求调研。经调研,主要的输出数据为各个子流域的径流数据,各个模型可以按照年频度、月频度、日频度三个级别开展运算,输出数据也分为年度数据、月度数据和日值数据三类;各个模型模拟的结果要分别存储。

2、流域数据标准的建立

为保障多个模型运行及耦合的统一性、有效性和可比性,依据各个模型的实际接口需求,梳理了统一的数据源,建立了统一空间数据标准和统一业务数据标准。

2.1业务数据标准统一

梳理了数字流域相关数据,完成了《数字流域数据标识符编码标准》,从数据内容介绍、一般原则、数据库标识符编码标准、表标识符编码标准、字段标识符编码标准以及编码示例等方面进行编码标准的说明,为统一业务数据库建设和模型系统间数据交互提供标准。

1)数据内容

主要针对数字流域平台的数据进行标识符编码标准制定。

按照数字流域平台的运行流程,分为三类数据:原始数据、模型数据及计算数据。

原始数据:指直接从外界获取,未经过数字流域平台运算的数据。包括监测数据、矢量数据、网格数据3大类。

模型数据:指数字流域平台使用的模型。

计算数据:指原始数据经过模型运算后输出的结果数据。

针对原始数据、模型数据、计算数据三类数据中不同的数据存储类型的不同分别建数据库。针对要素对象(如蒸发、降水等)建表。

2)建立原则

数字流域数据的标识符分为数据库标识符、表标识符和字段标识符三类,标识符由英文字母和下划线(“_”)组成。

标识符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应简单明了,应体现其标识内容的含义,且具有唯一性。

标识符应按组成数据库名、表名或字段名的的英文译名缩写命名。

标识符命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按组成库名、表名或字段名的英文词缩写以及在名称中的位置顺序排列。

英文单词或词组有标准缩写的应直接采用;没有标准缩写的,取对应英文单词缩写的前1~3个字母,缩写规则为仅顺序保留英文单词中的辅音字母,首字母为元音字母时,应保留首字母。

当英文单词长度不超过4个字母时,可直接取其全拼。

3)数据库标识符编码

如图3所示的,数据库标识符编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一个大写字母,标识数据在平台中所处的运行阶段。i表示原始数据,m表示模型数据,o标识计算数据。

第二部分:3-4位大写字母,标识数据类型。如监测数据使用mon,矢量数据使用sde,网格数据使用grd等。

4)表标识符编码

如图3所示,表标识符由分类前缀、主体标识及后缀三部分用下划线(“_”)连接组成。

第一部分:分类前缀部分,3-4位大写字母,是数据分类的缩写,如气象数据用met标识;

第二部分:主体标识部分,3-4位大写字母,是数据要素对象的缩写,如蒸发用acce标识,降水用accp标识等。

第三部分:后缀部分,3-4位大写字母,是数据来源单位的缩写,如中国气象局用cma标识等。

5)字段标识符编码

字段标识符应按相应字段名的英文译名缩写命名。字段标识符应具有唯一性,长度不宜超过10个字符。名称相同,在表中含义、作用也相同的字段,其标识符在整个数据库表结构中应当相同。

6)标识符编码示例

如图4所示的为标识符编码示例。

2.2空间数据图示标准建立

为实现数字流域数据要素符号的标准化,更好地实现数字流域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参考相关标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地图符号术语》(gb/t15565-2008),《地图学术语》(gb/t16820-200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2006),《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gb/t24354-2009),《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73.7-2003),《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50594-2010),设计完成了数字流域关键技术(雅砻江流域示范)符号,为多模型运行结果提供统一的空间数据展示标准,规定了数字流域数据要素符号的样式、大小、颜色和注记字体的等级、规格,涵盖空间符号达690余项,其中:水体(点、线、面)40项、土壤侵蚀(线、面)8项、流域区分单元(线、面)7项、水资源分区(线、面)4项、水功能区划(线)11项、湖泊水系功能区(面)11项、水电行业(点)32项、特殊功能区(点、面)24项、水源地(点)20项、水利行业能力(点)45项、组合工程(点、面)65项、独立工程(点、线、面)351项、观测设施(点)3项、用水类(点)11项、主体功能区划(点、面)58项。

1)符号设计原则

(1)完备性

数字流域空间数据规范包含数字流域专题要素符号和基础地理信息符号,它涵盖了数字流域专题制图涉及到的所有空间要素、拓展要素及注记符号。

(2)通用性

数字流域专题符号满足数字流域专题成果展示以及数字流域行业业务应用需要,基础地理信息符号与现有国家及行业标准表达一致,兼顾行业特点,不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3)易读性

通过化简、抽象、美化、归类等处理方式对符号进行凝练设计,对所有定量属性采用图形加数字说明注记的方式,对同一要素类的不同定性属性采用单字文字说明注记,使其充分表达水利普查要素的性质和特征,易读性强、图面清晰易于识别。

(4)艺术性

采用象形、写意、几何构图相结合的水利水电符号,既强调简洁、形象、色调明快,亦兼顾了层次与搭配的合理美观。

(5)协调性

点状、线状和面状符号根据它们表达要素的重要程度和在图上所占面积的大小,使其处于不同的视觉层次,其效果即错落有致、协调统一,又保证要素间相互区别。

本规范的点状符号设计采用高饱和度的鲜艳色彩,线状符号采用低饱和度、高明度的色彩,面状符号采用低饱和度、高明度的复合色彩。

(6)继承性

在符号多级分类体系设计中,考虑了符号基础原型,确保上下级符号的逻辑性和延续性进行合理组合。

2)符号组织

(1)组织原则

符号总体划分原则

依据地图要素分类方法将符号分为数字流域要素符号和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符号两个部分。

分类原则

数字流域数据空间要素符号根据《水利普查空间要素数据模型数据字典》分类;基础地理要素引用国家测绘标准gb/t24354-2009分类。

编排原则

依据地图要素符号层由专题到基础的顺序编排。

符号命名

符号命名采用数字流域技术方案中定义名称及其他国家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要素的名称。

(2)组织方法

符号分类

采用线分类法进行分类,其符号类型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子类四级。

符号编目

符号编目采用目录树结构,编排上体现要素从属关系。符号第一位为字母码,表示符号主类别,以a、b、c分别代表水利普查专题、基础地理要素、注记三个不同类别,编目的2、3、4、5位依次表示大类、中类、小类、子类。

3)符号使用

(1)总体规定

规定了数字流域专题制图中各种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未规定的基础地理要素表示方法均以相关比例尺国家标准及测绘行业标准地图符号为准。

(2)符号选择

选择依据

用户根据所需编制地图的主题、用户、比例尺、幅面、载体等因素选择使用附录a、附录b给出相关国家标准中的基础地理要素符号。

均衡式选择

相对均衡地表达多种信息类别,宜选择附录a中部分大类项对应的中类或高等级中类、小类项,略去部分中类、小类中的低等级信息。此方法适用于编制多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非均衡式选择

较详细地表达某一类或几类信息,概略或忽略表达其他类别信息。此方法适用于编制特定要素的专题性地图。

定制选择

依据所需表达信息的主题、类别及显示比例尺的变化,设计相应的定制符号表达功能,实现对多种信息类的分主题、分用户、分层次、多形式表达。此办法适用于电子地图系统的制作与开发。

(3)符号尺寸

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线宽,两平行线是指其两线间的距离。符号上需特别标注的尺寸用标注线引出。

一般情况下线划宽为0.2mm。

本规范中各种符号和注记的尺寸可依据成图幅面大小、比例尺、内容的负载量等具体情况适当放大或缩小。

(4)符号定位

常规点状符号(如圆形、矩形等)为其几何图形的中心。

特殊点状符号(点符号+文字的组合符号)的定位点为点符号几何图形的中心。

区域定位,用点状符号表达图面区域面积较大的地物,其定位依据确定原则(如区域中心等)示意区域范围。

线状符号(如河流、堤防、电线等)的定位一般是符号的中心线或者符号左上、右下的骨架线。

面状符号为符号的边线,边线确定其范围;内部图案及色彩仅表示范围内的信息类别或类别组合,不表示信息的具体位置。

(5)符号颜色

本规范符号成色系统采用r、g、b色光源,取值范围为0~255,同时也给出了加色法的c、m、y、k出版图用色标准。

色彩的设置与地图主题密切相关,主题信息的符号色彩宜突出、地理背景信息符号宜弱化、中间信息则介于其间,符号色彩应分层次地显示各类信息。

对于采用不同色彩背景的图形符号,宜根据底色背景调整符号用色,并保持符号色彩的视觉分辨率。

(6)符号方向与配置

本规范中有规定方向的符号按真方向(即实际方向)标绘(如大坝、水电站),其余无实际方向意义的符号采用垂直图廓线标绘。

(7)文字注记

文字注记相对符号的最佳摆放位置和顺序有如下规律:

标注点定位:以其标注的点状符号为定位点,有左右、上下、斜向8个方向可选标注位置,指示标注对象示意明确。

标注线定位:以其标注的线状符号为定位线,注记宜在线状符号的一侧排布;道路、河流的注记应沿线标注,标注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大于45°,注记应由上往下排;小于45°,注记应由左往右排。

标注面定位:多在面状符号范围内排布,面状较小难以放置其范围内时按标注点定位,狭长形区域难以放置其范围内时按标注线或标注点定位。

定位选择原则:注记一般不得压盖其标注的点状符号、线状水系对象,注记可放置在线状道路、面状符号之上,各种类别注记间不得相互压盖。注记的位置根据图面效果,可做右、左、上、下位置适当调整,最终标注指示要明确,注记不得有压盖。

注记的颜色多为黑灰色,根据底色背景的不同,可采用黑字白边,或白字黑边晕圈。

(8)附录表信息说明

“符号样式”栏中符号旁以数字标注的尺寸,均以毫米(mm)为单位。

“符号样式”栏中:

“点符号+文字”的组合符号中,文字是整体符号的一部分;

“线符号/面符号+文字”的组合符号中,文字表示以“注记”形式表达。

“编制说明”栏中主要列出了符号设计的参考文件

“gb/t20257.3-2006”指完全采用了《gb/t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sl73.7-2003”指部分采用《sl73.7-2003防汛抗旱用图图式》的符号原型,尺寸不一定完全一致。

“gb/t20257.3-2006改编”、“sl73.7-2003改编”,指在参考国标、行标文件提供的符号原型同时,在颜色、尺寸、图形方面做了一定的修改。

“自编”,即根据符号设计原则,以及数字流域符号的传统表达习惯,重新设计。

3、集成数据来源

3.1业务数据

在国家气象数据网中梳理出需要的气象数据,经反复讨论,确定采用数据集“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v3.0)”的数据,通过数字流域自动下载工具的开发,实现雅砻江流域23个站点1952年1月1日-2014年5月31日共计63年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指数”、“0cm地温”等8类气象数据的自动下载、解析、入库,共计3,502,264条记录。

3.1空间数据

1)影像数据处理

获取雅砻江流域13.6万平方公里的0.5米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对原始获取遥感影像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正射校正、几何纠正、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和影像调色等处理)后,得到数字正射遥感影像,并结合30m的dem数据,为不同比例尺的电子地图提供解译底图。

2)二维矢量数据处理

完成雅砻江流域范围内34类空间数据的处理加工,其中包括流域边界、省界、地市界、县界、湖泊等6类面状图层数据;国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一级道路、铁路、一级河流、二级河流、三级河流、四级河流、五级河流、六级河流等11类线状图层数据;省会、乡镇名、地表水源地、规模以上河湖取水口、规模以上排污口、取水量5000万方以上河湖取水口、橡胶坝水闸、小型泵站、大中型泵站、小型电站、大中型电站、小型水库、大中型水库、小型水闸、大中型水闸等15类点状图层数据;以及分辨率0.5m的遥感影像和30mdem数据。面状、现状的矢量数据精度为1:2000,点位数据精度为1:500。

3)三维数据处理

依据二滩水电站的测量数据制作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其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和外观效果等。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前期数据分析整理:检查图片是否完整可用,分析相互所要用到的数据坐标系统是否统一。

三维建模:在3dmax三维建筑软件里面自己创建一幅参考影像底图,在参考影像底图上面建模人员自己手动编辑创建二维数据线;并对3dmax编辑的模型进行坐标转换。

3d几何模型构建:简单浏览需要制作三维模型的照片数据和相关属性信息,来确定一下需要制作模型的精度,性质还有建筑高度等。

贴图纹理编辑处理:使用photoshop软件制作无缝贴图纹理,并把修好的纹理赋予相应几何物体的面上。

模型成果检查:根据模型各技术参数要求,进行审核检查,确保模型满足要求。

模型烘焙:通过模型烘焙,使模型在显示效果方面会更加真实、美观。

成果输出:将模型制作成果输出并导入三维平台。

4)360度全景数据处理

在实地考察阶段,采用360全景相机进行车载、定点拍摄,并进行后期数据处理拼接,实现雅砻江流域区域重要节点的360全景拍摄,采集数据达800余g,为后期重要工程、监测点的全景展示提供数据基础。

360度全景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在微机平台上能够实现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在网上能够进行360度全景观察,而且通过交互操作,可以实现自由浏览,从而体验三维的vr视觉世界。360度全景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全景摄影与虚拟全景全景摄影是指把相机环360度的一组照片通过无缝处理,所拼接成的一张全景图像,而全景图像是指大于双眼正常有效视角(大约水平90度,垂直70度)或双眼余光视角(大约水平180度,垂直90度),乃至360度完整场景范围的照片。再运用一定的网络技术将真实的场景还原全在互联网上显示,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使您能用鼠标控制环视的方向,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可近可远,可大可小,使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称之为虚拟全景。

3.2气象站点数据下载与处理

严格依据编码标准设计、建立站点气象源数据库,编写数据库字典,研发站点气象数据自动下载工具,实现雅砻江流域23个站点8类气象数据的手动/自动下载、解析、入库,为多个模型的运行提供了统一的站点气象数据源。

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本发明构思可以不同方式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而且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