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0823发布日期:2019-01-19 00:2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拥有数千、甚至数万名员工的大型企业而言,有着庞大而复杂的员工个人资料需要处理;随着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目前,各大型企、事业单位都在多地区分设有子公司及部门,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宝贵财富,现在各大型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方面还处于人工交涉,另外现在的员工流动性很强,避免不了在工作交涉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完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已成为衡量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人员岗位的流动和调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人员在调动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当今的人力资源处理大多说仍然是人工管理,其次,对于办公室的岗位调动来说,调动着或上级部门存在着主观情绪判断情况,同时,在调动时,人员与岗位存在着不协调,且人员在调动后存才没有反馈模块及纠正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通过分析模块、考核模块和反馈模块,解决了现有的办公室在岗位调动时,个人技能与所调动岗位匹配度低及不能根据员工业绩考核情况做到灵活调动并且调动后缺乏岗位调整与反馈机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

包括用户端和调动单元;所述调动单元包括申请模块、信息数据库、分析模块、信息收发模块、考核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用户端通过数据传输方式与调动单元连接;所述申请模块输出端与分析模块固定连接;所述分析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分别与信息收发模块、信息数据库和考核模块连接;所述考核模块输出端与反馈模块连接;所述反馈模块输出端与分析模块连接;

所述分析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数据模型建立模块;所述数据模型建立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模型匹配模块;所述模型匹配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模型排序模块;

所述考核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分别连接有考勤模块、绩效模块和评判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申请模块输入端通过信息传输方式与用户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申请模块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岗位申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数据库记录的为员工工作记录及表现、专业技能与个人信息和特点等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模型建立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与信息数据库连接;所述数据模型建立模块将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参数化。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匹配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模型建立模块中的参数化模型与所调动的岗位模型进行匹配;所述模型排序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将模型匹配模块匹配的数据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收发模块向用户端发送分析模块传递的岗位调动信息同时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反馈信息并传递至分析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考勤模块记录考察员工的日常打卡记录等数据;所述绩效模块记录记录员工的工作业绩等数据;所述评判模块接收来自上级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评价及员工自身对岗位匹配度及满意度的评价信息;所述反馈模块接收来自考核模块的信息与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为智能手机。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调动单元、考核模块和反馈模块,一方面能够根据员工日常业绩考核情况做到灵活调动,另一方面反馈模块能够通过上级部门和员工本人在岗位调动后对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追踪;并且调动单元能够根据反馈模块的结果对员工岗位做出进一步调整。

2、本发明通过信息数据库和分析模块,能够将将员工的个人信息、特点、技能和日常工作记录与表现参数化处理并匹配,从而能提高员工与调动岗位的匹配度,降低调动时上级管理者对员工的主观和个人情绪影响。

3、本发明通过申请模块和用户端,一方面能够对信息数据库中的个人数据做到实时更新,另一方面通过申请模块与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配合,有助于实时提高员工的晋升空间,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的框架图;

图2为考核模块的框架图;

图3为分析模块的框架图;

图4为信息数据库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办公室的新型岗位调动系统:

用户端和调动单元;调动单元包括申请模块、信息数据库、分析模块、信息收发模块、考核模块和反馈模块;用户端通过数据传输方式与调动单元连接;申请模块输出端与分析模块固定连接;分析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分别与信息收发模块、信息数据库和考核模块连接;考核模块输出端与反馈模块连接;反馈模块输出端与分析模块连接;

分析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数据模型建立模块;数据模型建立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模型匹配模块;模型匹配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模型排序模块;

考核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分别连接有考勤模块、绩效模块和评判模块;

其中,调动单元为管理者使用的智能岗位管理软件;反馈模块为管理者使用的调研回访类软件;考核模块为管理者使用的员工日常考勤及管理后台软件;信息数据库包含sdram数据存储器;处理终端含有i7级cpu处理器。

其中,申请模块输入端通过信息传输方式与用户端连接;申请模块接收来自用户端的岗位申请信息。

其中如图2所示,考核模块包括考勤模块、绩效模块和评判模块;考勤模块用于考察员工的日常打卡记录;绩效模块用以考察和记录员工的工作业绩;评判模块用以接收来自上级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评价及员工对自身对岗位匹配度及满意度的评价;

其中如图3所示,分析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数据模型建立模块;数据模型建立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模型匹配模块;模型匹配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连接有模型排序模块;数据模型建立模块、模型匹配模块和模型排序模块均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算法;

其中,数据模型建立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将信息数据库中的数据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参数化;模型匹配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模型建立模块中的参数化模型与所调动的岗位模型进行匹配;模型排序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将模型匹配模块匹配的数据进行排序。

其中如图4所示,信息数据库记录的为员工工作记录及表现、专业技能与个人信息和特点等数据。

其中,信息收发模块为通讯类软件;用户端为智能手机。

实施例二

该系统的人员调动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的主动申请即主动调岗;另一种为通过考核模块和反馈模块做出的对个人的岗位调整,即被动调整,主动调整情况下;用户端通过互联网或app端向申请模块提交岗位申请信息;调动单元接收申请模块所提交的岗位申请信息,其中,申请时,用户端可通过app等更新信息数据库中的个人专业技能及个人信息及特点;同时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着由管理方存储的员工工作记录及表现,分析模块将信息数据库中的资料通过数据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三维模型,同时模型匹配模块将个人资料与所调动岗位资料进行匹配,模型排序模块对模型匹配模块的结果进行排序,如果有几个人同时申请该岗位,即调动匹配度最高的人去该岗位;同时信息收发模块将录用信息传递至用户端;员工在入岗后,考核模块对员工入岗够的考勤状况,个人绩效状况进行收集分析,并且通过评判模块接收来自上级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评价及员工对自身对岗位匹配度及满意度的评价,随后考核模块将结果传递至反馈模块,反馈模块将结果传递至分析模块,反馈效果较差时,则进入被动调整,反馈结果较好时,则结束派遣;被动调整情况下,人员失去主动岗位选择机会,分析模块通过信息分析,将与被分配着匹配度自高的岗位分配给被分配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