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远程庭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4038发布日期:2019-01-14 18:1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远程庭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网络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网络远程庭审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电视庭审直播兴起,作为法院与电视台合作的产物,“它的本意是为了赋予普通公民以知情权,同时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监督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公正”,同时这也是借助电视媒体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的有利方式。但是,戴女士庭审直播耗时耗力,异常大型的电视庭审直播的工作量堪比制作一场特别节目,需要确保电源供应、音响效果、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诸多事宜。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质疑之声,认为电视庭审直播会干扰法庭审判,对法官的监督作用也有限。

进入21世纪后,网络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已有一些法院通过网络实现了远程审判。但是,现有的远程庭审仅仅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视讯通信,并没有结合庭审的特殊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远程庭审系统,避免双方在陈述自身意见或反驳对方观点时,陷入不必要的混乱和纠缠,影响庭审秩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网络远程庭审系统,包括原告端、被告端、审判端和服务器,所述原告端、被告端和审判端分别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原告端、被告端和审判端通过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实现庭审信息交互;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人员核对单元、发言计时单元和语音控制模块;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案件材料信息以及庭审过程中的录像和录音信息;人员核对单元用于审判端对原告端和被告端出席人员身份进行核对;发言计时单元和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发言计时模块用于分别对原告端和被告端的发言时间进行计时,原告端或被告端的发言时间到达预计时间后,所述语音控制模块控制发言时间到达的那一端的音频采集器关闭。

进一步的,还包括公众端,公众端与服务器相通信,公众端用于查看被告端、原告端和审判端的实时视频和语音。

进一步的,原告端包括第一摄像机、第一显示器、第一证据展示器、第一音频采集器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摄像机、第一显示器、第一证据展示器和第一音频采集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相连接;被告端包括第二摄像机、第二显示器、第二证据展示器、第二音频采集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摄像机、第二显示器、第二证据展示器和第二音频采集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相连接;审判员端包括第三摄像机、第三显示器、第三音频采集器、语音切换按键和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摄像机、第三显示器、第三音频采集器和语音切换按键分别与第三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原告端还设置有第一语音申请按键,所述被告端还设置有第二申请按键。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包括判决书管理模块,所述审判端将判决书输入进判决书管理模块,所述原告端、被告端和公众端对判决书进行查阅。

进一步的,判决书管理模块包括判决书数据库、关键词搜索单元和数据调取单元,所述判决书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级人民法院的以往的判决书,所述审判端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关键词,所述关键词搜索单元在判决书数据库内对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所述数据调取单元用于调取搜索出包括该关键词的判决书,并将该判决书输出至审判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远程庭审系统,包括原告端、被告端、审判端和服务器,原告端、被告端和审判端分别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原告端、被告端和审判端通过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实现庭审信息交互;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人员核对单元、发言计时单元和语音控制模块;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案件材料信息以及庭审过程中的录像和录音信息;人员核对单元用于审判端对原告端和被告端出人员身份进行核对;发言计时单元和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发言计时模块用于分别对原告端和被告端的发言时间进行计时,原告端或被告端的发言时间到达预计时间后,语音控制模块控制发言时间到达的那一端的音频采集器关闭。通过控制原告端和被告端的发言时间,避免双方在陈述自身意见或反驳对方观点时,陷入不必要的混乱和纠缠,影响庭审秩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远程庭审系统,包括原告端、被告端、审判端和服务器,原告端、被告端和审判端分别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原告端、被告端和审判端通过与服务器的通信连接实现庭审信息交互;

服务器包括存储单元、人员核对单元、发言计时单元和语音控制模块;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案件材料信息以及庭审过程中的录像和录音信息;

人员核对单元用于审判端对原告端和被告端出席人员身份进行核对;

发言计时单元和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发言计时模块用于分别对原告端和被告端的发言时间进行计时,原告端或被告端的发言时间到达预计时间后,语音控制模块控制发言时间到达的那一端的音频采集器关闭。

具体而言,在开庭审理时,首先需要由审判长对原告和被告的身份进行核对;本发明中,人员核对单元用于审判端对原告端和被告端出席人员身份进行核对;人员核对单元核对的内容包括原告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以及被告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人员核对单元内分别存储有原告身份信息和被告身份信息,核对的时候,审判端通过服务器分别向原告端发送原告身份信息,向被告端发送被告身份信息,原告端对原告身份信息进行确认,被告端对被告身份信息进行确认,从而完成原、被告的身份核对环节;

其次,开庭审理过程中包含有当事人陈述、证据出示、质证、法庭辩论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双方当事人会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证据,以及反驳对方的观点、证据;由于双方当事人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很容易造成混乱和纠缠,在传统的庭审过程中,庭审法官可以当场制止辩论冲突的升级,以维护庭审秩序。但是在远程庭审过程中,由于庭审法官和双方当事人并没有直接的面对面,就会有原、被告双方各说各话,庭审法官难以控制局面的情形出现。通过设置发言计时单元,将每一个环节中原告发言时间、被告发言时间设定一个预计时间,在当事人陈述环节中,如原告的陈述时间超过预计时间,发言计时单元向语音控制模块发出一个信号,语音控制模块控制原告端的音频采集器关闭,以此技术手段,阻止原告端在此环节再进行发言。

原告端包括第一摄像机、第一显示器、第一证据展示器、第一音频采集器和第一控制器,第一摄像机、第一显示器、第一证据展示器和第一音频采集器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相连接;

被告端包括第二摄像机、第二显示器、第二证据展示器、第二音频采集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二摄像机、第二显示器、第二证据展示器和第二音频采集器分别与第二控制器相连接;

审判端包括第三摄像机、第三显示器、第三音频采集器、语音切换按键和第三控制器,第三摄像机、第三显示器、第三音频采集器和语音切换按键分别与第三控制器相连接。

审判端通过设置语音切换按键,可自行选择控制第一音频采集器打开或关闭、第二音频采集器打开或关闭。

原告端还设置有第一语音申请按键,被告端还设置有第二语音申请按键,审判端还设置有语音切换按键。由于每个案件的实际情况不同,需要保证原、被告双方充分表述观点的权利,庭审各个环节的发言时间需要有灵活性。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在原告端设置第一语音申请按键,在被告端设置第二语音申请按键,在审判端设置语音切换按键,在当事人陈述环节中,如原告的陈述时间超过预计时间,原告端的音频采集器被关闭后,原告端点击第一语音申请按键,申请继续发言,审判端的审判长认为原告确有必要继续发言时,通过语音切换按键,手动打开原告端的第一音频采集器。

还包括公众端,公众端与服务器相通信,公众端用于查看被告端、原告端和审判端的实时视频和语音,对庭审过程进行网络旁听。

服务器还包括判决书管理模块,审判端将判决书输入进判决书管理模块,原告端、被告端和公众端对判决书进行查阅。

判决书管理模块包括判决书数据库、关键词搜索单元和数据调取单元,判决书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级人民法院的以往的判决书,审判端通过输入模块输入关键词,关键词搜索单元在判决书数据库内对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数据调取单元用于调取搜索出包括该关键词的判决书,并将该判决书输出至审判端,供审判人员查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