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5610发布日期:2019-02-15 23:3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服务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可枢转把手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服务器,常需要同时装载大量的硬盘,以增加信息的储存量。为了同时有效利用服务器内部的空间,用于装设硬盘的硬盘模块与相邻的硬盘模块或与周围的电子元件需设计成紧密排列的状态。然而,这样紧凑的配置并不利于硬盘维护作业的进行。

传统的作法是将承载硬盘模块的承载底盘整个从机箱取出才能拿取其中的硬盘或将原有的硬盘更换,但承载底盘重量重并不利于作业人员或维修人员进行硬盘维护的作业,更何况在硬盘模块满载硬盘的情况,单人更是不易将承载底盘取出以完成维护的作业,且也难以正确地将承载底盘摆放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可借以解决传统服务器不便于进行硬盘的维护作业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服务器,包含一承载底盘以及至少一硬盘模块。承载底盘包含一承载板与两个侧墙,侧墙分别设置于承载板的相对两侧,两个侧墙各具有一枢轴。硬盘模块,包含一硬盘模块壳体、一第一枢转把手、一第二枢转把手以及一固定器。硬盘模块壳体具有一硬盘取放口。第一枢转把手枢接硬盘模块壳体远离硬盘取放口的一侧而可拆卸地勾扣于承载底盘的枢轴。第二枢转把手枢设于硬盘模块壳体上而得以令硬盘模块壳体以枢轴为转轴而相对承载底盘枢转,从而改变硬盘取放口相对于承载板的一取放夹角。固定器包含一主体部与一柱体,主体部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上,柱体伸缩地设置于主体部,第二枢转把手具有一穿孔。当第二枢转把手转动而使硬盘模块壳体的硬盘取放口相对远离承载板时,柱体伸缩地插入穿孔,以经由第二枢转把手维持硬盘取放口与承载板之间的取放夹角

本发明所公开的服务器,由于硬盘模块壳体可经由第一枢转把手可拆卸地枢设于承载底盘,且又可藉由第二枢转把手带动而相对承载底盘枢转并改变硬盘取放口相对于承载底盘的承载板的取放夹角,即硬盘模块壳体可通过第二枢转把手的带动而改变其相对承载板的倾斜程度,从而改变硬盘取放口的方向。因此,于硬盘维护作业时,只需要经由转动第二枢转把手即可将硬盘模块壳体带动至适于取放硬盘的位置;于拿取硬盘模块时,只需要转动第一枢转把手即可解除硬盘模块壳体与承载底盘之间的枢接关系而可接着以单手握持第二枢转把手或双手分别握持第二枢转把手与第一枢转把手的方式直接将硬盘模块自承载底盘中取出。由此可知,藉由前述的服务器,只需要单人即可进行硬盘维护与取出硬盘模块的作业,且过程中都不需要拆卸承载底盘,因而有助于提升作业效率与便利性。

另外,硬盘模块壳体被第一枢转把手带动而呈倾斜时,还可藉由固定器将第二枢转把手固定,进而间接地维持固定硬盘模块壳体的位置,即维持硬盘取放口与承载板之间的取放夹角,以利于硬盘维护作业的进行。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服务器的爆炸图。

图3a为图1的第一枢转把手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b为图1的第二枢转把手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4为图1的第二枢转把手的立体图。

图5a~5c为图1的硬盘模块的组装流程图。

图6为通过操作第二枢转把手以将图5c的硬盘模块壳体从水平位置枢转至插拔位置的操作图。

图7为通过操作固定器以将图6的第二枢转把手固定于倾斜位置的操作图。

图8为将图7的硬盘模块取出的操作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服务器

2:硬盘模块

10:承载底盘

20:硬盘模块壳体

20a:硬盘取放口

30:第一枢转把手

30a:枢接口

40:偏压件

50:第二枢转把手

60:固定器

110:承载板

130:侧墙

131:阶梯结构

140:枢轴

210:底板

230:顶板

250:侧板

250a:枢接槽

270:隔板

310:第一枢接部

330:钩部

350:第一横跨部

510:第二枢接部

511:枢接点

530:抵接部

550:第二横跨部

570:弯折部

590:块体部

590a:穿孔

610:主体部

630:开关

650:柱体

a~b、a~f:方向

c1、c2、c3:枢转轴线

d1:垂直距离

d2:距离

θ:取放夹角

p:取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图式公开本发明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以保持图面整洁,于此先进行声明。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含义,其含义能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含义。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含义。

请参照图1~2,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立体图,而图2为图1的服务器的爆炸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服务器1,其可包含一承载底盘10与至少一硬盘模块2。硬盘模块2适于容置于承载底盘10中。其中,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服务器1可包含的硬盘模块2的数量依照设计时的需要而定,且本实施例适用于当硬盘模块2并非设置于服务器1的近端与远端时,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承载底盘10包含一承载板110以及两个侧墙130。该两个侧墙130分别设置于承载板110的相对两侧,以与承载板110共同围绕出可容置一个或多个硬盘模块2的空间,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承载板110与侧墙13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此外,侧墙130的内侧各突设有一阶梯结构131,可供后续操作硬盘模块2时使用,但其详细说明请容后续描述。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两个侧墙130的内表面上还各突设有一枢轴140。枢轴140不限于是与侧墙1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是另外锁固或焊接于侧墙130上的结构。且就相对位置来看,枢轴140介于阶梯结构131与承载板110之间。

于此,需说明的是,服务器1中还可依据需求设有其他电子元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以下将针对硬盘模块2以及与其有关的承载底盘10的部分进行说明。请并同参阅图3a~4,图3a为图1的第一枢转把手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3b为图1的第二枢转把手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的局部放大侧视图,而图4为图1的第二枢转把手的立体图。

于本实施例中,硬盘模块2包含一硬盘模块壳体20、一第一枢转把手30、两个偏压件40以及一第二枢转把手50。

硬盘模块壳体20,适于放置于前述承载底盘10所围绕的空间中,且可拆卸地枢设于前述承载底盘10上的枢轴140,从而可以枢转轴线c1相对承载底盘10枢转。进一步来看,于本实施例中,硬盘模块壳体20包含一底板210、一顶板230、两个侧板250以及多个隔板270。该两个侧板250分别竖立于底板210的相对两侧,顶板230设置于该两个侧板250背向底板210的一侧,使得该两个侧板250介于底板210与顶板230之间。藉此,底板210、顶板230与侧板250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未标号)。隔板270设置于底板210、顶板230与侧板250之间,以将该容置空间区隔成多个子空间(未标号)。

此外,硬盘模块壳体20具有一硬盘取放口20a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并连通该些子空间,硬盘(未绘示)可经由硬盘取放口20a被置入该些子空间或从该些子空间中取出,但本发明并非以隔板270的数量(即该些子空间的数量)、该些子空间的尺寸或是其可容置的硬盘的种类与数量为限。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硬盘可沿一取放方向p(如后续图6)从硬盘取放口20a置入硬盘模块壳体20或经由硬盘取放口20a而自硬盘模块壳体20中取出,这里或以下所述的取放方向,是指将硬盘放入硬盘取放口20a或从硬盘取放口20a中取出时的行径方向,原则上,该取放方向例如水平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侧板250的长边方向。

另外,侧板250远离硬盘取放口20a的另一侧各具有一枢接槽250a,侧板250可经由枢接槽250a枢设于承载底盘10的侧墙130上的枢轴140,使得硬盘模块壳体20可以枢转轴线c1相对承载底盘10枢转而切换于一水平位置(如图1)与一插拔位置(如后续的图6),但枢接槽250a可为选用,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且可理解的是,硬盘模块壳体20中还可依据其他需求包含其他元件或额外组装其他元件,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第一枢转把手30,可枢转地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20上。具体来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枢转把手30包含两个第一枢接部310、两个钩部330以及一第一横跨部350。该两个第一枢接部310分别连接于第一横跨部350的相对两侧,该两个钩部330分别相连于第一枢接部310远离第一横跨部350的一侧。第一横跨部350与其两侧的第一枢接部310与钩部330实质上呈垂直,使得第一枢转把手30的形状大致上呈倒u形。该两个第一枢接部310分别枢设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侧板250,使得第一枢转把手30得以枢转轴线c2相对硬盘模块壳体20枢转而切换于一卡扣位置(如图1)与一受推位置(如后续的图5a)。其中,钩部330介于第一枢接部310与承载底盘10的承载板110之间,且可对应卡扣于承载底盘10的侧墙130上的枢轴140。

于本实施例中,偏压件40例如为一压缩弹簧,衔接于第一枢转把手30与硬盘模块壳体20的侧板250之间,可常态地对第一枢转把手30施加偏压力(即弹性力),以驱使第一枢转把手30的钩部330朝承载底盘10上的枢轴140的方向枢转,即偏压件40可常态地驱使第一枢转把手30往卡扣位置的方向枢转。

此外,钩部330各具有一枢接口30a,钩部330适于经由枢接口30a可拆卸地勾扣于枢轴140。常态下,第一枢转把手30受到偏压件40而位于卡扣位置时,此时,枢接口30a可连通于侧板250上的枢接槽250a,使得枢轴140可同时穿设钩部330的枢接口30a与侧板250的枢接槽250a。其中,枢接口30a的硬盘取放口尺寸较枢接槽250a的硬盘取放口尺寸小,因而枢轴140自其硬盘取放口处进入的过程中会先抵接钩部330而将钩部330推开,至于此设计的目的可待后续操作流程时说明。此外在前述所谈到硬盘模块壳体的侧板可选择无设置枢接槽250a的情况下,硬盘模块壳体则是仅通过第一枢转把手30的钩部330而可拆卸地勾扣于枢轴140。

第二枢转把手50可枢转地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顶板230上,且其整体位置介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硬盘取放口20a与第一枢转把手30之间。进一步来看,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枢转把手50包含两个第二枢接部510、两个抵接部530、一第二横跨部550、一弯折部570以及一块体部590。

第二横跨部550横跨硬盘模块壳体20的顶板230,该两个第二枢接部510分别连接于第二横跨部550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可枢转地设置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侧板250。该两个抵接部530分别位于第二枢接部510远离第二横跨部550的一侧,并往远离第二横跨部550的方向延伸,就相对位置来看,抵接部530位于第二枢接部510远离硬盘取放口20a的一侧。第二横跨部550与其两侧的第二枢接部510与抵接部530实质上呈垂直,使得第二枢转把手50的形状大致上呈倒u形。进一步来看,该两个第二枢接部510分别以枢接点511枢设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侧板250,使得第二枢转把手50得以枢转轴线c3相对硬盘模块壳体20枢转而切换于一平躺位置(如图1)与一倾斜位置(如后续的图6)。此外,于垂直方向上(如以图面视角来看),于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承载底盘10的侧墙130的阶梯结构131的位置介于第二枢接部510的枢接点511(即枢转轴线c3通过处)与承载板110之间;并且,第二枢接部510的枢接点511至侧墙130的阶梯结构131的垂直距离d1小于第二枢接部510的枢接点511至抵接部530的末端的距离d2。

弯折部570自第二横跨部550朝向第一枢转把手30的一侧向外延伸,且与第二横跨部550之间具有一夹角(未标号),即指弯折部570是第二横跨部550的一侧上相对第二横跨部550呈弯折的结构。块体部590设置于第二横跨部550上,且第二枢转把手50具有一穿孔590a,贯穿第二横跨部550与其后的块体部590,且该穿孔590a可对应于固定器60。

固定器60,固定于硬盘模块壳体20的顶板230上,且位于邻近于第二枢转把手50的穿孔590a的位置。进一步来看,于本实施例中,固定器60包含一主体部610、一开关630以及一柱体650。柱体650可伸缩地穿设于主体部610中,且柱体650的一端连接开关630而得以受开关630控制而突出或缩入主体部610。当开关630关闭时(如前述图1所示的状态),该柱体650缩入主体部610内部。当开关630打开时(如后续图7所示的状态),该柱体650突出主体部610。

接着,将说明组装硬盘模块2、执行硬盘维护前的准备以及取下硬盘模块2等操作。首先,请参阅图5a~5c,为图1的硬盘模块的组装流程图。

当欲组装硬盘模块2时,例如可握持第二枢转把手50而将硬盘模块2如图示方向a放入承载底盘10中,并以硬盘模块壳体20的侧板250的枢接槽250a与第一枢转把手30的枢接口30a套设于承载底盘10的侧墙130上的枢轴140。

此时,则如图5b所示,枢轴140会先推抵钩部330,或者说,钩部330会先抵接枢轴140而被枢轴140推抵,使得第一枢转把手30往方向b的方向枢转而从卡扣位置切换至受推位置,以让枢轴140能顺势地同时进入枢接口30a与枢接槽250a。过程中,偏压件40会受第一枢转把手30挤压而累积弹性位能。

此时,如图5c,枢轴140进入枢接口30a与枢接槽250a后,第一枢转把手30可受偏压件40的偏压力(即所累积的弹性位能)驱使而自动回复至卡扣位置,从而令钩部330勾扣枢轴140,进而让硬盘模块壳体20可通过第一枢转把手30而枢设于承载底盘10。届时,则可将硬盘模块壳体20另一侧放下,使得硬盘模块壳体20可以枢轴140为枢轴而以枢转轴线c1转动而放置于承载底盘10中(即呈现如图1所示的情况),以完成硬盘模块2的组装。

接着,请参阅图6~7,图6为通过操作第二枢转把手以将图5c的硬盘模块壳体从水平位置枢转至插拔位置的操作图,而图7为通过操作固定器以将图6的第二枢转把手固定于倾斜位置的操作图。以下将说明执行硬盘维护前的准备。

首先,如图6所示,可将第二枢转把手50沿方向c枢转以将第二枢转把手50从平躺位置往倾斜位置移动。过程中,第二枢转把手50的抵接部530将抵接承载底盘10的侧墙130上的阶梯结构131并随着第二枢转把手50的转动而在阶梯结构131上滑移,且由于阶梯结构131的设置而限制抵接部530往下的移动,使得第二枢转把手50在转动时可将与其枢接的硬盘模块壳体20向上抬起(如沿d方向),此时,硬盘模块壳体20可通过第一枢转把手30相对承载底盘10的承载板110转动,从而改变硬盘模块壳体20相对承载板110的倾斜程度,或者说,改变硬盘取放口20a相对于承载板110的取放夹角θ。这里所述的取放夹角θ,是指当硬盘模块壳体20的底板210与承载底盘10的承载板110之间的夹角,可用于表示硬盘取放口20a相对于承载板110的倾斜程度。硬盘模块壳体20被第二枢转把手50带动,直至第二枢转把手50的弯折部570抵接硬盘模块壳体20的顶板230而停止第二枢转把手50的转动。此时,取放方向p呈倾斜,第二枢转把手50即达到硬盘模块壳体20于设定上的插拔位置,此时使得硬盘模块壳体20的硬盘取放口20a抬升至适于让维修人员或工作人员取放硬盘模块壳体20内的硬盘的角度。于本实施例中,硬盘模块壳体20自水平位置(如图1)转动至插拔位置(如图6)的枢转角度(即指前述的取放夹角θ)约为15度,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接着,如图7所示,为了将硬盘模块壳体20维持于插拔位置,可将固定器60的开关630沿方向a打开时,以驱使主体部610内的柱体650自主体部610向外突出而穿设第二枢转把手50的穿孔590a。此时,第二枢转把手50受到固定器60的限制而维持于倾斜位置(即不能转回平躺位置),从而间接地将硬盘模块壳体20维持于插拔位置(如图6所示的状态),以便于后续硬盘维护作业的进行。反之,可理解的是,待硬盘维护作业或硬盘安装作业完毕后,可将固定器60的开关630沿相反于方向a的方向b关闭,以驱使柱体650脱离第二枢转把手50的穿孔590a而缩回主体部610内,此时,即可将第二枢转把手50沿相反于方向c的方向枢转回到平躺位置,从而将硬盘模块壳体20从如图6所示的插拔位置复位至如图1所示的水平位置。

接着,请参阅图8,图8为将图7的硬盘模块取出的操作图。若欲将硬盘模块2自承载底盘10上取出,则可将其第一枢转把手30往方向f推动而使第一枢转把手30枢转至受推位置,从而令钩部330脱离枢轴140,以解除硬盘模块壳体20通过第一枢转把手30固定于承载底盘10的连接关系。此时,维修人员或工作人员则可以两手分别抓取第一枢转把手30与第二枢转把手50的方式将硬盘模块2自承载底盘10中取出、或是先通过两手分别抓取第二枢转把手50与转动第一枢转把手30以取消第一枢转把手30固定于承载底盘10的连接关系后再以单手握持第二枢转把手50的方式提取硬盘模块2。又,可理解的是,维修人员或工作人员也直接从如图1所示的状态例如以双手分别抓取、转动第一枢转把手30与第二枢转把手50的方式轻易地将硬盘模块2自承载底盘10中取出。

由本发明前述的服务器,由于硬盘模块壳体可经由第一枢转把手可拆卸地枢设于承载底盘,且又可藉由第二枢转把手带动而相对承载底盘枢转并改变硬盘取放口相对于承载底盘的承载板的取放夹角,即硬盘模块壳体可通过第二枢转把手的带动而改变其相对承载板的倾斜程度,从而改变硬盘取放口的方向。因此,于硬盘维护作业时,只需要经由转动第二枢转把手即可将硬盘模块壳体带动至适于取放硬盘的位置;于拿取硬盘模块时,只需要转动第一枢转把手即可解除硬盘模块壳体与承载底盘之间的枢接关系而可接着以单手握持第二枢转把手或双手分别握持第二枢转把手与第一枢转把手的方式直接将硬盘模块自承载底盘中取出。由此可知,藉由前述的服务器,只需要单人即可进行硬盘维护与取出硬盘模块的作业,且过程中都不需要拆卸承载底盘,因而有助于提升作业效率与便利性。

另外,硬盘模块壳体被第一枢转把手带动而呈倾斜时,还可藉由固定器将第二可枢转把手固定,进而间接地维持固定硬盘模块壳体的位置,即维持硬盘取放口与承载板之间的取放夹角,以利于硬盘维护作业的进行。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