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0424发布日期:2020-05-15 19:3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到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裂隙在岩体中广泛分布,对岩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如何评估多裂隙岩体的损伤影响,尤其是岩体的长期行为是一个重要问题。了解多裂隙岩体的力学性质在岩石工程设计中都非常重要,包括地基、斜坡或岩石中的地下开挖。

以往对含裂隙试样力学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纹的扩展和聚合上。一些研究利用实验室测试研究了裂缝之间的裂隙聚合,此外,还提出了许多模拟裂纹产生和聚合的数值方法。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岩石试件的裂纹扩展和聚合,而没有对工程项目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因为这些结果很难用来预测原生含节理裂隙岩体的力学行为。

大多数岩体都含有多组裂隙。如果一个岩体包括许多与结构相比尺寸相对较小的裂缝,那么可以将该岩体理想化为连续体。然而,当出现中等大小的不连续结构面时,这种影响对于岩体的力学行为变得很重要,因为这些不连续面十分复杂,并且不能以简单的方式估计其力学效应。这时,损伤力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裂隙岩体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该方法针对含多组裂隙类岩石试样,综合考虑损伤和流变的影响,建立了节理岩体的损伤流变模型,损伤流变模型能够预测与初始蠕变特性相对应的粘弹性应变、与稳态蠕变特性相对应的粘塑性应变和反映裂隙对岩体损伤效应的损伤应变。并且推导出基于西原体模型的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了编程。

目前国内相关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研究现状如下:

1、《节理岩体等效损伤流变模型初步研究》一文假设岩石为各向同性体各向同性损伤,节理面的法向和切向损伤不同,分别建立了岩石和节理面流变损伤演变函数。并假设材料无损的情况想,计算应力采用有效应力,推到了节理岩体等效损伤流变模型有限元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参见《岩土力学》2011年第12期,作者:黄耀英等);

2、《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变形破裂的三维损伤流变分析》一文采用损伤流变耦合的三维模型和分析方法,结合运用裂隙张开产生的附加变形分析法,对其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洞室的长期时效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参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第5期,作者:朱维申,齐银萍等)。



技术实现要素:

要研究多裂隙类岩石试样的力学行为,其中一个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将与时间有关的变形和岩体中裂隙分布引起的损伤影响联系起来。本发明采用损伤和流变耦合的方法,提供一种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

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步骤如下:

(1)、构建多裂隙类岩石试样代表性单元的几何模型;

(2)、根据试样中分布裂隙的假设定义多裂隙类岩石试样代表性单元的损伤张量;

(3)、计算多裂隙类岩石试样中单组裂隙的损伤张量;

(4)、在确定单元的法向量和损伤张量后,通过对单元进行求和来计算多裂隙类岩石试样中多组裂隙的损伤张量;

(5)、推导多裂隙类岩石试样有效应力公式;

(6)、综合考虑损伤和流变的影响,建立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几何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7)、将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几何损伤流变本构模型程序化;

(8)、统计工程岩体的几何裂隙参数,进行工程岩体的损伤流变特性数值模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综合考虑了流变现象和岩体中裂隙存在的影响,能够更好的分析多裂隙岩体的力学性质;

2、此损伤流变模型能够预测与初始蠕变特性相对应的粘弹性应变、与稳态蠕变特性相对应的粘塑性应变和反映裂隙对岩体损伤效应的损伤应变,并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下洞室周围岩体的位移和损伤带;

3、该发明方法可应用于地下洞室的开挖,分析其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用于指导实际的工程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损伤流变模型的程序流程图;

图2为岩体有效面积示意图;

图3为岩体表面裂隙的观测示意图;

图4为任意不连续面的单位法向量示意图;

图5为裂隙数量统计示意图;

图6为多裂隙岩体中地下硐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多裂隙类岩石试样代表性单元的几何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本发明中提出了一个二阶损伤张量来表征具有若干平面裂隙岩体的损伤状态:

其中ω代表一组裂隙的面积密度,n是与节理垂直的单位向量,表示张量积。

2、定义多裂隙岩石类试样代表性单元的损伤张量,具体方法如下:

对岩体中分布的裂隙作如下假设:

1)裂隙都是平面的;

2)岩体由完整岩石的单元组成,这些单元的边界面上存在裂隙。裂隙将沿着表面扩展,不能穿透到单元中,而完整的岩石材料发生屈服;

3)岩石块体尺寸由平均裂隙间距决定;

4)只考虑初始损伤的影响,岩体截面有效面积的减小是导致岩体参数劣化的主要因素。

如果υ和v分别是单元体和岩体的体积,则通过将单元替换为具有同体积的等效立方体,将总有效面积定义为:

其中,l=υ1/3

假设在岩体中存在n个裂隙,其中第k个裂隙具有面积ak和单位法线nk。对于此裂隙,裂隙的面积密度为:

然后,该裂隙的损伤张量可以用以下形式定义:

所有的n个裂隙通过方程(4)计算后进行求和,得到岩体v中的损伤张量为:

3、计算多裂隙类岩石试样中单组裂隙的损伤张量,具体方法如下:

如图4,若一组裂隙分别在坐标面x1,x2,x3上具有θ1,θ2,θ3大小的角度,则该组的单位法向量n=(n1n2n3):

n=(n1n2n3)t=(λcosθ1cosθ2λsinθ1sinθ2-λcosθ1sinθ2)t

λ=(sin2θ1sin2θ2+cos2θ1sin2θ2+cos2θicos2θ2)-1/2(6)

也可以表示为:

n=(n1n2n3)t=(-λcosθ2sinθ3λcosθ2cosθ3λsinθ2sinθ3)t

λ=(sin2θ2sin2θ3+cos2θ2sin2θ3+cos2θ2cos2θ3)-1/2(7)

或者

n=(n1n2n3)t=(λsinθ3sinθ1-λcosθ3sinθ1λcosθ3cosθ1)t

λ=(sin2θ3sin2θ1+cos2θ3sin2θ1+cos2θ3cos2θi)-1/2(8)

对于每个角度都有以下关系:

其中(i,j,k)=(1,2,3),(2,3,1),(3,1,2)。

若立方体单元的x1、x2、x3表面分别包含n1、n2和n3个裂隙。假设其中一个表面包含最小数量的裂隙,如x3,然后我们旋转立方体单元,使得该组裂隙的单位法向量n与新轴x′3重合,如图5所示,也就是表面x′3包含最少数量的裂隙。沿x′1轴的裂隙数目估计为:

其中n′1是x′1面上的裂隙数目,l′2是x′2面上出现的裂隙的平均长度。

同样,沿着x′2轴我们可以得到:

然后可以估计这个立方体中的裂隙数目为:

裂隙的平均表面积为:

通过单位法向量,我们可以得到:

已知:

l′1l′2=l1l2(15)

则立方体中的裂隙数目为:

将式(13)、(15)、(16)代入式(5)中,得到一组裂隙损伤张量:

对于一般情况有:

ni>nj>nk(18)

则推出单组损伤张量为:

4、在确定单元的法向量和损伤张量后,通过对单元进行求和来计算多组裂隙的损伤张量,具体方法如下:

如果存在n组节理并且ωi是第i组的损伤张量,则可得出全局损伤张量为:

如果裂隙是随机分布的,则全局损伤张量可写为:

其中i是单位矩阵。

如果一个裂隙的单位法向量平行于单位向量n=(n1,n2,n3),则损伤张量表示为:

5、推导多裂隙类岩石试样有效应力公式,具体过程如下:

因为有效面积的减小是由于裂隙的分布,所以有:

其中σ是柯西应力,是有效应力,上标“-1”表示逆矩阵。柯西应力向有效应力的转化规律表征了损伤的力学效应。等式(23)可进一步表示为:

式(24)可以简化并表示为:

其中:

则有效应力由下式给出:

本构方程表示为:

其中φ是本构方程的函数,ε是应变张量。

6、综合考虑损伤和流变的影响,建立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几何损伤流变本构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西原模型模拟多裂隙类岩石试样的流变性质。西原模型可以模拟低应力水平下的稳定蠕变变形阶段,和高应力水平下的非稳定蠕变变形阶段。

西原模型的本构方程如下:

当σ≤σs时,

当σ>σs时,

其中σ,ε分别为总应力和总应变。e0,e1,η1,η2为该模型的粘弹性参数。

根据应变等效原理,假设损伤效应是通过将柯西应力转换为有效应力来模拟的,因此可以得到一维西原粘弹塑性损伤流变本构方程。

一维西原粘弹塑性损伤流变本构方程表示为:

时,

时,

7、将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几何损伤流变本构模型程序化。

8、根据实际工程,统计工程岩体的几何裂隙参数,如倾角、节理长度,利用本发明中的损伤流变模型和数值计算软件进行工程岩体的损伤流变特性数值模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