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4863发布日期:2019-03-27 12:2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旅游虚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旅游虚拟现实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门旅游;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网站纷纷落户。促进旅游这个行业大力发展,旅游网经这些年的发展后已多如牛毛,旅游网站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这类网站提供及时的旅游线路报价、打折门票信息、切实的旅游建议、以及详细的旅游资讯。将旅游业内信息进行整合分类,人性化的开设了旅游线路预定、打折门票、签证服务、机票酒店预订、旅游保险、旅游书城、包车服务、旅行游记、旅游博客、等多方面的服务。然而,现有虚拟旅游中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料大多以书面文字记载的形式保存,虽然数字化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但大多数的数字化工作都是针对单体文化遗产地,各个遗产地之间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对大尺度的线性文化遗产沿线整体性研究不足;对其文化信息的展示和传播作用不显著;同时,现有旅游数据推送或客户数据获取多为基于发起终端首先访问留下的地址进行意向性推送,而不能达到类似性需求和习惯性需求及类比性需求的推送。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虚拟旅游中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料大多以书面文字记载的形式保存,虽然数字化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但大多数的数字化工作都是针对单体文化遗产地,各个遗产地之间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对大尺度的线性文化遗产沿线整体性研究不足;对其文化信息的展示和传播作用不显著;同时,现有旅游数据推送或客户数据获取多为基于发起终端首先访问留下的地址进行意向性推送,而不能达到类似性需求和习惯性需求及类比性需求的推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旅游虚拟现实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旅游虚拟现实系统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主控模块、地图构建模块、三维模型构建模块、推荐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

图像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三维扫描摄像头采集旅游区域的三维图像数据;

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传感器采集旅游区域的天气、声音数据信息;

主控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地图构建模块、三维模型构建模块、推荐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单片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地图构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构建旅游地图;

三维模型构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三维图像软件构建旅游三维模型;

推荐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推荐程序向用户推荐旅游信息;

存储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存储器存储采集的图像、地图、三维模型数据;

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虚拟设备眼镜显示旅游虚拟场景。

进一步,所述地图构建模块构建方法如下:

1)收集空间数据、文化数据和旅游数据的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基础信息至少包括: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地形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文化数据基础信息至少包括:文献数据、多源三维数据、多媒体数据、文化遗产分布数据;旅游数据基础信息包括:旅游要素的多媒体数据和旅游要素位置分布数据;

2)形成空间数据;

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和地形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后进行坐标配准生成空间地形数据;对以点、线、面形式表示的基础地理数据通过坐标变换转换成与空间地形数据统一的坐标系中,之后进行数据的拓扑检查与错误修正,生成点、线与面要素之间的正确拓扑关系;空间地形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共同组成该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图的空间数据;

3)形成文化数据;

对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划分为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线性文化遗产沿线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地按主题分类;

对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文化遗产地id标识,并利用文化遗产地id关联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多媒体资料、多源三维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

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馆藏地或出土地为文化遗产地id,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典型存在地具有固定特征的地点为文化遗产地id;分别关联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多媒体资料、多源三维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

4)形成旅游数据;

收集线性文化遗产沿线与文化主题相关的地方特色旅游要素的多媒体信息;收集旅游要素的位置分布数据,通过空间位置与前述空间数据建立关联;

5)将空间数据、文化数据和旅游数据录入到支持空间数据的数据库中;

6)进行空间数据、文化数据和旅游数据关联;

将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的id标识建立数据库表,并将该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文献数据、多源三维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录入数据库表中;

将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id、非物质文化遗产id建立数据库表,并将其各自对应的文献数据、多源三维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录入数据库表中;

将旅游按要素类别建立数据库表并录入数据;

7)以空间数据作为底图数据;将文化遗产地旅游要素通过空间位置关系与底图数据建立一级关联,即明确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要素在底图上的位置分布;

将文化数据通过文化遗产地id,旅游数据通过旅游要素id,建立与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要素的二级关联,即将文化遗产地的关联数据和旅游要素的关联数据赋予相应的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要素,形成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图。

进一步,所述推荐模块推荐方法如下:

(1)获取实体轨迹-事件信息,以三维张量对实体信息进行用户-位置-活动关联建模;其特征在于:

(2)记录用户轨迹-事件信息,用户的具备gps定位功能的设备抓取用户轨迹,用户在轨迹的某个地点上传活动信息,并对该活动予以评价;

(3)通过用户类比进行相似度匹配,主动推送较高相似度用户轨迹-事件信息给其他用户参考,其中,相似度匹配包括用户轨迹-事件信息,来自于手机、运动手环、运动手表的位置信息整合后,匹配用户轨迹-事件信息的推送。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相似度匹配包括位置特征匹配和活动匹配,其中,位置特征匹配和活动匹配进行加权定义,优选高指数、高相似度推送。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的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所述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利用三维扫描摄像头采集旅游区域的三维图像数据;

通过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利用传感器采集旅游区域的天气、声音数据信息;主控模块通过地图构建模块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构建旅游地图;

通过三维模型构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三维图像软件构建旅游三维模型;

通过推荐模块利用推荐程序向用户推荐旅游信息。

进一步,所述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采集的图像、地图、三维模型数据;

通过显示模块利用虚拟设备眼镜显示旅游虚拟场景。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所述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的网络旅游虚拟现实平台。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的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地图构建模块能将各个遗产地之间文化信息、旅游信息和地理信息很好的联系起来的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图,本发明能根据文化遗产地数字化的进展及时集成和更新数据;将线性文化遗产沿线分散的遗产资源进行综合整理,形成有机整体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与应用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图;同时,通过推荐模块以现有位置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建模;在数据建模过程中进行对现有数据进行加工,进行加权处理,对新数据进行建模填充,能够达到快速的应用和实现地理位置及事件信息的推荐,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旅游虚拟现实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1、图像采集模块;2、环境信息采集模块;3、主控模块;4、地图构建模块;5、三维模型构建模块;6、推荐模块;7、存储模块;8、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旅游虚拟现实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主控模块3、地图构建模块4、三维模型构建模块5、推荐模块6、存储模块7、显示模块8。

图像采集模块1,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三维扫描摄像头采集旅游区域的三维图像数据;

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传感器采集旅游区域的天气、声音数据信息;

主控模块3,与图像采集模块1、环境信息采集模块2、地图构建模块4、三维模型构建模块5、推荐模块6、存储模块7、显示模块8连接,用于通过单片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地图构建模块4,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构建旅游地图;

三维模型构建模块5,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三维图像软件构建旅游三维模型;

推荐模块6,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推荐程序向用户推荐旅游信息;

存储模块7,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存储器存储采集的图像、地图、三维模型数据;

显示模块8,与主控模块3连接,用于通过虚拟设备眼镜显示旅游虚拟场景。

本发明提供的地图构建模块4构建方法如下:

1)收集空间数据、文化数据和旅游数据的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基础信息至少包括: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地形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文化数据基础信息至少包括:文献数据、多源三维数据、多媒体数据、文化遗产分布数据;旅游数据基础信息包括:旅游要素的多媒体数据和旅游要素位置分布数据;

2)形成空间数据;

对文化遗产旅游地的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和地形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后进行坐标配准生成空间地形数据;对以点、线、面形式表示的基础地理数据通过坐标变换转换成与空间地形数据统一的坐标系中,之后进行数据的拓扑检查与错误修正,生成点、线与面要素之间的正确拓扑关系;空间地形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共同组成该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图的空间数据;

3)形成文化数据;

对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划分为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线性文化遗产沿线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地按主题分类;

对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文化遗产地id标识,并利用文化遗产地id关联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多媒体资料、多源三维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

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馆藏地或出土地为文化遗产地id,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典型存在地具有固定特征的地点为文化遗产地id;分别关联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多媒体资料、多源三维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

4)形成旅游数据;

收集线性文化遗产沿线与文化主题相关的地方特色旅游要素的多媒体信息;收集旅游要素的位置分布数据,通过空间位置与前述空间数据建立关联;

5)将空间数据、文化数据和旅游数据录入到支持空间数据的数据库中;

6)进行空间数据、文化数据和旅游数据关联;

将单体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的id标识建立数据库表,并将该不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对应的文献数据、多源三维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录入数据库表中;

将可移动物质文化遗产id、非物质文化遗产id建立数据库表,并将其各自对应的文献数据、多源三维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空间数据录入数据库表中;

将旅游按要素类别建立数据库表并录入数据;

7)以空间数据作为底图数据;将文化遗产地旅游要素通过空间位置关系与底图数据建立一级关联,即明确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要素在底图上的位置分布;

将文化数据通过文化遗产地id,旅游数据通过旅游要素id,建立与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要素的二级关联,即将文化遗产地的关联数据和旅游要素的关联数据赋予相应的文化遗产地和旅游要素,形成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地图。

本发明提供的推荐模块6推荐方法如下:

(1)获取实体轨迹-事件信息,以三维张量对实体信息进行用户-位置-活动关联建模;其特征在于:

(2)记录用户轨迹-事件信息,用户的具备gps定位功能的设备抓取用户轨迹,用户在轨迹的某个地点上传活动信息,并对该活动予以评价;

(3)通过用户类比进行相似度匹配,主动推送较高相似度用户轨迹-事件信息给其他用户参考,其中,相似度匹配包括用户轨迹-事件信息,来自于手机、运动手环、运动手表的位置信息整合后,匹配用户轨迹-事件信息的推送。

所述步骤(3)中,相似度匹配包括位置特征匹配和活动匹配,其中,位置特征匹配和活动匹配进行加权定义,优选高指数、高相似度推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模块利用三维扫描摄像头采集旅游区域的三维图像数据;

通过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利用传感器采集旅游区域的天气、声音数据信息;主控模块通过地图构建模块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构建旅游地图;

通过三维模型构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三维图像软件构建旅游三维模型;

通过推荐模块利用推荐程序向用户推荐旅游信息。

所述旅游虚拟现实处理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存储模块利用存储器存储采集的图像、地图、三维模型数据;

通过显示模块利用虚拟设备眼镜显示旅游虚拟场景。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