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02086发布日期:2019-05-07 20:2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客服可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在线业务服务,如在线智能问答服务,以通过在线智能问答服务来自动解答用户问题(即用户提出的问题),如在调用在线智能问答服务时,为用户提供在线业务咨询界面,通过在线业务咨询界面来获取用户问题,对用户问题进行分析后给出该用户问题的答案。

如用户问题为:手机产品的屏幕尺寸,则通过在线智能问答服务可以从产品知识库中查找到该手机产品的屏幕尺寸,然后将表示该手机产品的屏幕尺寸的参数拼接到答案模板中,得到该用户问题的答案并输出。

但是用户在提出某个问题时其可能不仅是想得到产品的参数,如对于手机产品的屏幕尺寸这一用户问题来说,用户实际意图是想要了解该手机是否适合单手握持,因此若仅给出屏幕尺寸的答案还需要用户自行查找资料进行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基于输入信息,得到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会话系统,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响应并提供反馈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输入信息,所述输入信息是通过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

获得与所述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基于所述第一内容和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

输出所述反馈信息。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二属性的属性值,所述第一属性和所述第二属性不同;

或者

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第二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同。

优选的,所述获得与所述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包括:

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所述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

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所述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征关系的内容为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包括:

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所述预设知识图谱记录至少一个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以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

获得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与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直连的第二节点,所述直连表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通过一条边连接;

获得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与所述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将所述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包括:

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的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获得与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知识图谱和所述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记录第一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记录第二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每个知识图谱以各自记录的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

获得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用于表明第一内容适配的对象需求;

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在所述第一知识图谱和所述第二知识图谱的另一个图谱中获得第二节点,将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所述第二节点的标签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表明同一个含义。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一条边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知识图谱和所述第二知识图谱构成一个知识图谱。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内容和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包括:

由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组成所述反馈信息;

或者

修改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得到所述反馈信息。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智能会话系统,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响应并提供反馈信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输入信息,所述输入信息是通过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与所述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第三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内容和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反馈信息。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二属性的属性值,所述第一属性和所述第二属性不同;

或者

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第二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获得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所述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所述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征关系的内容为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优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所述预设知识图谱记录至少一个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以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得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与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直连的第二节点,所述直连表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通过一条边连接;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得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与所述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将所述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优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得子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知识图谱中的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获得与所述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知识图谱和所述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记录第一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记录第二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每个知识图谱以各自记录的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

第二获得子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用于表明第一内容适配的对象需求;

第三获得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在所述第一知识图谱和所述第二知识图谱的另一个图谱中获得第二节点,将所述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所述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所述第二节点的标签信息与所述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表明同一个含义。

优选的,所述第二获得单元还包括:

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一条边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知识图谱和所述第二知识图谱构成一个知识图谱。

优选的,所述第三获得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组成所述反馈信息;

或者

修改所述第一内容和所述第二内容,得到所述反馈信息。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显示组件,所述处理器具有智能会话系统,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响应并提供反馈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输入信息,获得与所述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并基于所述第一内容和与所述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所述输入信息是通过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

所述显示组件,用于输出所述反馈信息。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获得输入信息后,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基于第一内容和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由此实现基于输入信息输出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并且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均与输入信息相关,而输入信息可以是用户就一用户需求提出的用户问题,使得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与用户需求匹配,也就是说基于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获得的反馈信息能够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输入信息的用户需求,进而可以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智能会话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获取第二内容的流程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设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反馈信息的形式的示意图;

图4c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预设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4d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反馈信息的形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获取第二内容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设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反馈信息的形式的示意图;

图6c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预设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6d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反馈信息的形式的示意图;

图6e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预设知识图谱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输出的反馈信息可能会与用户期望收到的回复有差距,例如将智能会话系统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将智能会话系统以app(应用程序)的方式安装在电子设备中,当电子设备运行该app时可使得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人机会话。

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询问“产品a的屏幕尺寸”这一用户问题(可以视为一种输入信息)时,智能会话系统输出“5.5英寸”的反馈信息。但是用户询问“产品a的屏幕尺寸”的实际需求是想了解该型号手机是否适合单手持握,显然智能会话系统输出的反馈信息是无法解决用户这一需求的,在此情况下可能会因为反馈信息与用户期望收到的回复有差距而导致本次人机会话结束,或者智能会话系统可能会再次接收到“我就是想了解手机屏幕的大小,看看是否适合单手持握”的输入信息,如图1所示,通过多次交互才能够使得智能会话系统输出的反馈信息能够解决用户需求,但是这种方式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基于用户的输入信息,输出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基于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获得的反馈信息能够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用户需求,从而减少交互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会话系统,智能会话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响应并提供反馈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获得输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信息是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输入信息是指用户根据自身的期望向智能会话系统输入的信息。

输入信息可以包括问题信息、数据信息和需求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问题信息针对一对象进行询问,例如询问一个对象的至少一个属性的取值、数据信息则是给出至少一个属性的取值以询问具有该属性的取值的对象、需求信息则是直接给出用户当前的需求。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方面,对于电子产品而言,例如对应问题信息,用户的输入可能是“某型号手机的电池是多大的?”等问题信息,例如对应数据信息,用户的输入可能是“2000ma、64g、5英寸”等数据信息,例如输入信息可以是“电池为2000ma、存储内存为64g的有哪些产品”,又例如对应需求信息,用户的输入可能是“续航、大屏”等需求信息,如输入信息可以是“哪些产品的续航能力强”或者“产品a的续航能力有多大”。

另一方面,针对服装产品而言,对应问题信息,用户的输入可能是“尺码是否正常大小、是否适合体型偏肥的人”等问题信息,对应数据信息,用户的输入可能是“身高180、体重70kg”等数据信息,对应需求信息,用户的输入可能是“保暖、防静电”等需求信息。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中的内容,输入信息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可能有所不同的,但是输入信息的类型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两个方面中涉及到的问题信息、数据信息和需求信息,其余信息及类型就不再一一列举。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会话系统能够通过nlupipeline(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该处理过程可以包括:使用诸如word2vec(词向量模型)对输入信息转化成词向量、对输入信息进行分词、词性注解、语句分析、意图理解和关键信息抽取等工作,最终得到由处理结果组成的key-value标注对,这样智能会话系统就能够基于key-value标注对获得与输入信息相匹配的反馈信息。

例如在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输入信息为m,在nlupipeline中对m进行处理,首先得到m={m1,m2,…,mn},m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输入信息中的一个词,然后得到处理结果o={o1,o2,…,on},o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对输入信息进行语言理解后得到的一对标注,即上述涉及到的key-value标注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涉及到的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几种方式,其余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202: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也就是说,第一内容是通过输入信息直接获得,而第二内容需要通过第一内容获得,间接使第二内容与输入信息相关,使得与输入信息相关的内容得到扩展。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第一种可行方式是: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第一对象的第二属性的属性值,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不同。即包含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内容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第二内容为第一对象的第二属性的属性值。或者第一内容为第一对象的第二属性的属性值,第二内容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例如当输入信息为“产品a的屏幕尺寸是多少”时,智能会话系统输出“屏幕大小:5.5英寸、分辨率为:2248*1080”的反馈信息,其中屏幕大小为上述涉及到的第一内容,分辨率为上述涉及到的第二内容。

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第二种方式是: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第二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不同。即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内容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第二内容为第二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或者,第一内容为第二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第二内容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例如当输入信息为“产品a的屏幕尺寸是多少”时,智能会话系统输出“屏幕大小为:5.5英寸、适合手掌长度为:18cm”的反馈消息,其中屏幕大小为上述涉及到的第一内容,适合手掌长度为上述涉及到的第二内容。

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第三种方式是: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具有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的第一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另一个为具有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的第二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例如当输入信息为“5.5英寸屏幕的手机”,智能会话系统会输出“具有5.5英寸屏幕的手机为产品a和产品b”,其中产品a为上述涉及到的第一内容,产品b为上述涉及到的第二内容。

上述三种方式仅是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给出其他内容,如对于第一种方式来说,还可以获得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三内容,该第三内容可以是与第一内容属于同一对象的另一个属性的属性值,对于第三种方式来说,还可以在获得不同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之外获得每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的属性值,例如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表明具有属性b的属性值的对象1和对象2,则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获得对象1和/或对象2的属性c的属性值。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相关联的第二内容的方式为但不限于为:首先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用户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然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有特定关系的内容,该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征关系的内容即为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例如根据上述对作为用户输入信息的m进行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o={o1,o2,…,on},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取与输入信息匹配的事实知识图(预设知识图谱中的一部分)k=<e,r>,其中e={e1,e2,…,en},e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事实知识图中的一个实体,r={r1,r2,…,rn},r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事实知识图中某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由此通过事实知识图中e能够得到第一内容。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事实知识图k具有特定关系的结果图g=<e’,r’>,其中e’={e’1,e’2,…,e’n},e’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结果图中的一个实体,r’={r’1,r’2,…,r’n},r’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结果图中某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由此通过结果图g中的e’能够得到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如结果图g的e’和事实知识图k的e中含有的相同的实体可以视为是第一内容,在结果图g中与该第一内容有关系的实体则是第二内容,与第一内容的关系可通过结果图中的r’表示。

203:基于第一内容和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组成反馈信息,或者,修改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得到反馈信息。

例如不修改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直接将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组成反馈信息a={a1,a2,…,an},a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反馈信息的一个词,而每个词是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中的词,例如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为:5.5英寸和64g,则反馈信息可以是:5.5英寸、64g,使得反馈信息的描述简单,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有可能输出反馈信息之后,用户不清楚反馈信息的每个部分表示什么,例如对于上述反馈信息“5.5英寸、64g”来说,如果用户对产品的属性不清楚,那么用户不能通过反馈信息一目了解获知这两个数值表示什么。

又例如修改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方式是:根据输入信息的类型选择对应的语言模板,将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填入该语言模板中,经过预设规则匹配的方式修正语言模板中的语法错误,获得反馈信息。其中输入信息的类型表明该输入信息采用的语气,如输入信息可以是陈述句、疑问句和双重否定句中的任意一种,对于这些类型的句子会预先配置语言模板,该语言模板用于表明在获得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之后对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修改方式。例如在语言模板中预留填入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位置,这样在获得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之后,可以将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填充到相对应位置,来获得反馈信息。

此外还可以对填入有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语言模板,通过预设规则修改该语言模板的语法错误,使得最终获得的反馈信息符合语言要求,其中预设规则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定,本实施例不再阐述。通过此方式在获得上述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5.5英寸和64g”后,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是但不限于是:产品a的屏幕大小为5.5英寸,存储内存为64g,能够满足用户的大屏幕和高内存需求。

204:输出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反馈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输出给电子设备,再由电子设备展示反馈信息,如通过电子设备在显示区域上显示,该显示区域可以属于电子设备或者为电子设备扩展的显示区域。例如智能会话系统将反馈信息输出给手机或者平板设备上,通过手机或者平板设备的屏幕将反馈信息展示出来。又例如,手机或平板设备与投影仪连接,智能会话系统将反馈信息输出给手机或平板设备,再由手机或平板设备将反馈信息输出给投影仪,借助投影仪的投影功能展示反馈信息,使用户查看反馈信息。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获得输入信息后,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基于第一内容和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由此实现基于输入信息输出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并且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均与输入信息相关,而输入信息可以是用户就一用户需求提出的用户问题,使得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与用户需求匹配,也就是说基于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获得的反馈信息能够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输入信息的用户需求,进而可以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用户需求,可以减少交互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对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的过程,请参阅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获取第二内容的可行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第一内容的第一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知识图谱记录至少一个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预设知识图谱以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

也就是说,预设知识图谱可以由一个对象的多种属性的属性值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对象的多种属性的属性值构成,并且在由多个对象构成时多个对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一个预设知识图谱来说,该预设知识图谱的所有节点中有的节点以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命名,有的节点以对象的属性的属性值命名,且节点之间的边以对象的属性命名。

对于不同类型对象而言,属性和属性对应的属性值也不相同。例如对于手机产品,属性为手机产品的屏幕、系统版本、运行内存、存储内存、电池和系统级芯片(soc)等属性。对于服装产品,属性为服装的用料、尺码和洗涤方式等属性。在本实施例中,其余类型的产品的属性就不一一列举。

302:获得预设知识图谱中与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直连的第二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直连表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通过一条边连接,例如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节点之间采用属性作为边相连,则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之一为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对象标识信息。

303:获得预设知识图谱中与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将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由此可以将预设知识图谱中的第二节点作为连接媒介,通过第二节点来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当预设知识图谱是由一个对象的属性组成时,如果该对象包括多个属性,与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包括一个以上属性的属性值,那么通过第二节点能够获得除第一节点对应属性之外的多个属性的属性值,但是如果组成预设知识图谱的对象可能只存在一种属性,将该属性作为第一节点后,与对象b直连的第三节点就可能为0个,此时获得的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则为空。

当预设知识图谱是由多个对象的属性组成时,则第三节点为不同对象的属性的属性值。例如当输入信息为“屏幕大小为5.5英寸的手机”时,获得第一节点的属性为屏幕,属性值为5.5英寸,假设5.5英寸屏幕对应的手机有产品a和产品b,产品a和产品b为第二节点,则第三节点为与产品a直连的属性的属性值和与产品b直连的属性的属性值。

由上述可知,如果预设知识图谱由一个对象组成,且该对象包括多个属性,则通过第二节点获得的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是:与第一内容同属于一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的属性值,如果预设知识图谱由多个对象组成,且多个对象各自包括多个属性,则通过第二节点获得的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是:与第一内容同属于一个对象的其他属性的属性值,以及与第一内容属于不同对象的其他属性的属性值,其中其他属性是指除第一内容对应的属性之外的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好解释说明如何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结合图4a至图4d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

图4a所示预设知识图谱是以产品a为例,由产品a的多个属性的属性值构成一个预设知识图谱,在图4a中:节点401的属性为屏幕,属性值为5.5英寸(inch)、节点402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a、节点4031的属性为系统版本,属性值为6.0.1、节点4032的属性为电池,属性值为2000毫安时(mah)、节点4033的属性为存储内存,属性值为64g、节点4034的属性为soc,属性值为1.8ghz、节点4035的属性为存储内存,属性值为4gb。

假设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取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401,获得与第一节点401直连的第二节点402,第一节点401与第二节点402以第一节点401的属性为边直连。获得与第二节点402直连的第三节点,第三节点为:节点4031、节点4032、节点4033、节点4034和节点4035。将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即第三节点的属性与属性值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参考图4b,例如当用户输入“产品a的手机屏幕尺寸”信息时,智能会话系统会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屏幕尺寸的属性值以及除屏幕尺寸之外的属性的属性值,如图4b中获得的属性值有:“屏幕大小:5.5英寸、系统版本:6.0.1、电池:2000mah、存储内存:64gb、运行内存:4gb、系统芯片信息:1.8ghz”等,然后结合这些属性值获得反馈信息输出,具体反馈方式可以直接将上述信息发送给用户。也可以将上述信息套入语言模板中,组成完整的句子输出,比如将上述信息组合成句子“a手机属于大屏手机,屏幕大小为:5.5英寸、系统版本为:6.0.1、电池大小为:2000mah、存储内存为:64gb、运行内存为:4gb、系统芯片信息为:1.8ghz”,并将上述句子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输出。

示例二:

图4c所示预设知识图谱是以产品a和产品b为例,由产品a和产品b的多个属性的属性值构成一个预设知识图谱。在图4c中,节点401的属性为屏幕,属性值为5.5英寸(inch)、节点402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a、节点4021的属性为系统版本,属性值为6.0.1、节点4022的属性为运行内存,属性值为4gb、节点4023的属性为存储内存,属性值为64gb、节点403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b、节点4031的属性为系统版本,属性值为6.0.1、节点4032的属性为运行内存,属性值为6gb、节点4033的属性为存储内存,属性值为128gb。

假设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取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401,获得与第一节点401直连的第二节点为节点402和节点403,获得与节点402直连的第三节点为节点4021、节点4022和节点4023,获得与节点403直连的第三节点为节点4031、节点4032和节点4033。将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即第三节点的属性与属性值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参考图4d,例如当用户输入“屏幕为5.5英寸的手机”信息时,智能会话系统会将“手机型号:产品a和产品b、产品a和产品b的屏幕大小为:5.5英寸、产品a和产品b的系统版本为:6.0.1、产品a的运行内存为:4gb、产品a的存储内存为:64gb、产品b的运行内存为:6gb、产品b的存储内存为:128gb”等输出,具体反馈方式可以直接将上述信息作为反馈信息输出。也可以将上述信息套入语言模板中,组成完整的句子输出,比如将上述信息组合成句子“手机屏幕为5.5英寸的手机有产品a和产品b,产品a的产品参数为:系统版本为6.0.1、运行内存为4gb和存储内存为64gb,产品b的产品参数为:系统版本为6.0.1、运行内存为6gb和存储内存为128gb。”,并将上述句子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示例示出的内容仅仅用于举例说明。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获得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的输入信息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第一内容的第一节点,并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节点直连的第二节点,将在预设知识图谱中与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由此实现基于输入信息,输出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并且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与用户需求匹配,也就是说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用户需求,可以减少交互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对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的另一种方式如图5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01:在预设知识图谱中的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获得与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记录第一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记录第二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每个知识图谱以各自记录的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

502:获得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用于表明第一内容适配的对象需求。该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能够在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设置,如根据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使用的评价信息中获取到能够体现对象需求的信息,基于体现对象需求的信息获得标签信息,例如直接将体现对象需求的信息作为标签信息。例如体现对象需求的信息是:适用于大屏幕需求,那么就可以将“适用于大屏幕需求”作为标签信息。

503:基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在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的另一个图谱中获得第二节点,将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标签信息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表明同一个含义,由此获得与第一节点具有相同的标签信息的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实现获得对应同一个对象需求的两方面的内容。在基于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得到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通过一条边连接,以将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构成一个知识图谱,这样再次基于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图3所示方式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好解释说明如何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具体结合图6a至图6e,并通过以下示例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从预设的第一知识图谱或第二知识图谱中获取与第一内容相对应的第一节点,获得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根据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在另一个知识图谱中获取标签信息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含义一致的第二节点,将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例如参考图6a,在第一知识图谱中,节点601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a,节点602的属性为屏幕大小,属性值为5.5英寸,603为标签,标签信息为大屏幕。在第二知识图谱中,节点604的属性为手掌尺寸,属性值为18cm、605为标签,标签信息为大屏幕。其中,在图6a中的第二知识图谱为预先构建的包含用户信息的知识图谱,用户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身高、体重、性别、三围、手掌尺寸和脚掌尺寸等。

结合图6a,假设输入信息为“a的屏幕大小”时,从第一知识图谱中获得与该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节点602,获得该第一节点602的标签信息,如标签603对应的内容则是标签信息。基于标签603,从第二知识图谱中寻找与标签603的信息含义相同的标签信息和对应的节点,得到第二节点604和标签605。将第二节点604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即当用户输入“a的屏幕大小”的信息时,智能会话系统会将“屏幕大小:5.5英寸,手掌大小:18cm”等信息反馈给用户,具体反馈方式可以直接将上述信息输出。也可以将上述信息套入语言模板中,组成完整的句子输出,比如在图6b中,将上述信息组合成句子“根据您的输入的信息,a的屏幕大小为:5.5英寸,适合手掌的大小为:18cm”,并将上述句子输出。

另一种示例:从预设的第一知识图谱或第二知识图谱中获取与第一内容相对应的第一节点,获得第一节点的标签,根据第一节点的标签的标签信息,在另一个知识图谱中获取标签信息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含义一致的标签和对应的第二节点,在另一个知识图谱中选取至少一个与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将另一个知识图谱中与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和/或与第三节点直连的第四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其中在另一个知识图谱中选取至少一个与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的方式有但不仅限于有:从与第二节点直连的所有节点中任选一个作为第三节点,或者将所有与第二节点直连的节点对应的对象标识信息输出,提示用户从所有对象标识信息中进行选择,将被选择的对象标识信息对应的节点作为第三节点。下面以用户选择第三节点以及将第三节点直连的第四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参考图6c,在第一知识图谱中,节点601的属性为手掌尺寸,属性值为18cm、标签602的标签信息为大屏幕。在第二知识图谱中,标签603的标签信息为大屏幕、节点604的属性为屏幕大小,属性值为5.5英寸、节点605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a、节点606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b、节点607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c。

结合图6c,假设用户输入“手长18cm”的信息时,从第一知识图谱中获得第一节点601,以及获得第一节点601的标签602,根据标签602从第二知识图谱中获取与标签602的标签信息含义一致的标签603,根据标签603从第二知识图谱中获取第二节点604。获取所有与第二节点604直连的对象:节点605、节点606和节点607,并以图6d中机型系列中的任一机型标识以下拉框的方式输出,用户可以从下拉框中选取一个机型标识。比如用户选择产品a这个机型,即选择的第三节点为节点605,将与第三节点605直连的节点作为第四节点,将第四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可以获得如图6e中的内容。

在图6e中,节点605为对象,对象标识信息为产品a、节点6051的属性为系统版本,属性值为6.0.1、节点6052的属性为电池,属性值为2000毫安时(mah)、节点6053的属性为存储内存,属性值为64g、节点6054的属性为soc,属性值为1.8ghz、节点6055的属性为存储内存,属性值为4gb。将节点6051至节点6055作为第四节点,将与第四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

结合图6d,例如用户输入“手长18cm”的信息时,智能会话系统会向用户反馈“根据您的手长信息,您适合的手机屏幕大小为5.5英寸,以下手机型号的屏幕尺寸为5.5英寸,请您选择想要了解的机型:产品a、产品b和产品c”,当用户选择“产品a”时,智能会话系统会将“手机型号:a、屏幕大小:5.5英寸、系统版本:6.0.1、电池:2000mah、存储内存:64gb、运行内存:4gb、系统芯片信息:1.8ghz,特点:大屏手机”等信息输出,具体反馈方式可以直接将上述信息输出。也可以将上述信息套入语言模板中,组成完整的句子输出,比如将上述信息组合成句子“您选择的机型型号为a,a手机属于大屏手机,屏幕大小为:5.5英寸、系统版本为:6.0.1、电池大小为:2000mah、存储内存为:64gb、运行内存为:4gb、系统芯片信息为:1.8ghz”,并将上述句子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示例中涉及到的内容仅用于举例说明。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获得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的输入信息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的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获得与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基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在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的另外一个图谱中获得第二节点,将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由此实现基于输入信息,输出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并且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与用户需求匹配,也就是说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用户需求,可以减少交互次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智能会话系统,所述智能会话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响应并提供反馈信息,其中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第一获得单元701、第二获得单元702、第三获得单元703和输出单元704。

第一获得单元701,用于获得输入信息,所述输入信息是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信息是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输入信息是指用户根据自身的期望向智能会话系统输入的信息。具体的输入信息的介绍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二获得单元702,用于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第一对象的第二属性的属性值,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不同。或者,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第一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为第二对象的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不同。或者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其中之一为具有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的第一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另一个为具有第一属性的属性值的第二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具体介绍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三获得单元703,用于基于第一内容和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组成反馈信息,或者,修改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得到反馈信息。具体介绍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输出单元704,用于输出反馈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反馈信息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输出给电子设备,再由电子设备展示反馈信息,如通过电子设备在显示区域上显示,该显示区域可以属于电子设备或者为电子设备扩展的显示区域。例如智能会话系统将反馈信息输出给手机或者平板设备上,通过手机或者平板设备的屏幕将反馈信息展示出来。又例如,手机或平板设备与投影仪连接,智能会话系统将反馈信息输出给手机或平板设备,再由手机或平板设备将反馈信息输出给投影仪,借助投影仪的投影功能展示反馈信息,使用户查看反馈信息。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获得输入信息后,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基于第一内容和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输出反馈信息。由此实现基于用户的输入信息,输出符合用户预期期望的反馈信息。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与用户输入信息相关,也就是说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能够有效解决本次人机会话的输入信息的用户需求,进而可以有效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获得单元702获得第二内容的一种方式是: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征关系的内容为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相对应的第二获得单元702的两种可选结构如图8所示,其中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在图8中第二获得单元702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021和第二获取模块7022。

第一获取模块7021,用于从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

第二获取模块7022,用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征关系的内容为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7022具体用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获得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预设知识图谱记录至少一个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预设知识图谱以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以及用于获得预设知识图谱中与所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直连的第二节点,直连表明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通过一条边连接。以及用于获得预设知识图谱中与第二节点直连的第三节点,将第三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具体介绍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7022具体用于在预设知识图谱中的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获得与第一内容对应的第一节点,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其中之一记录第一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另一个记录第二对象的至少一种属性的属性值,且每个知识图谱以各自记录的对象的对象标识信息和对象的每种属性的属性值为节点,以对象的属性为边连接节点。以及用于获得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用于表明第一内容适配的对象需求,以及用于基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在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的另一个图谱中获得第二节点,将第二节点对应的内容作为与第一内容具有特定关系的内容,第二节点的标签信息与第一节点的标签信息表明同一个含义。具体介绍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对此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并且针对另一种实施方式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装置还可以在图8基础上,第二获得单元702还包括合并模块7023,如图9所示,其中合并模块7023用于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通过一条边连接,以将第一知识图谱和第二知识图谱构成一个知识图谱。

为更好解释说明上述实施例涉及到的数据处理装置,本实施例示出数据处理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可行架构图,如图10所示,可以包括:输入模块1001、语言理解模块1002、知识图谱使用模块1003、知识关系推理模块1004、语言生成模块1005和输出模块1006。其中输入模块1001和语言理解模块1002对应上述第一获得单元701,知识图谱使用模块1003和知识关系推理模块1004对应上述第二获得单元702,语言生成模块1005对应上述第三获得单元703,输出模块1006对应上述输出单元704。

在实际应用中,输入模块1001向智能会话系统中输入问题m(一种输入信息),语言理解模块1002从问题m中提取特征信息,并标注重点词语,例如为重点词语标注产品信息、问题类型等,得到识别结果o。

知识图谱使用模块1003根据识别结果o,从构建好的事实知识数据图谱和用户画像数据图谱中查找与问题m相关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查找手机产品的重量、屏幕尺寸的相关参数、用户的性别、身高、体重、手掌尺寸等信息。基于由知识图谱使用模块1003获得的实体e及实体间的关系r,知识关系推理模块1004进行推理得到用于生成答案的结果图g。其中事实知识数据图片和用户画像数据图谱为预设知识图谱中的两个知识图谱。

语言生成模块1005根据结果图g,选择合适的语言模板,并将结果图g中的内容填入该模板中生成结构化的文字答案a(即反馈信息),并通过输出模块1006输出文字答案a。

对于上述模块的具体执行内容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显示组件,处理器具有智能会话系统,智能会话系统能够对接收到的输入信息进行响应并提供反馈信息。

处理器,用于获得输入信息,获得与输入信息匹配的第一内容以及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并基于第一内容和与第一内容关联的第二内容,获得反馈信息,输入信息是通过智能会话系统进行人机会话过程中用户输入的信息。对于处理器中功能的具体说明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对此本实施例不再阐述。

显示组件,用于输出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