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031发布日期:2018-09-18 22:1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可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应用在人或动物的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且不实用,存在各种问题。有些可穿戴式设备无法很好地固定在人或动物身上,容易出现松动影响传感设备的准确度,且最终可能导致脱落。而有些固定得很紧的又反而不容易拆卸下来进行其它操作,譬如充电,影响用户使用。这些复杂且不实用的结构最终导致生产制造成本过高、影响数据的处理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设备,能够在解决现在的可穿戴式设备的结构比较复杂无法实现稳定固定而导致生产制造成本高、影响数据的处理以及用户体验不好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其包括:装置主体,包括:主机、设置在主机底侧的延伸部以及设置在延伸部底部的底壳装饰板;固定座,其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下方,包括:第一承托部、第二承托部、连接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的连接部以及卡槽,第一承托部、第二承托部以及连接部连接形成U型结构的固定座,卡槽环绕设置在固定座的U型开口远离装置主体的一面;其中,装置主体通过底壳装饰板固定在固定座的卡槽上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分别沿第一承托部以及第二承托部从U型开口往连接部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U型开口形成供底壳装饰板插入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三卡槽设置在U型开口靠近连接部的一侧并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连通,第三卡槽匹配底壳装饰板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置,第三卡槽与U型开口形成第二容置空间;其中,底壳装饰板以第一角度沿第一容置空间插入至第二容置空间,底壳装饰板转动至第二角度后容置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内以使得装置主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底壳装饰板还设置有凹陷部;卡槽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卡槽内的凸起部,凸起部对应凹陷部的大小和形状设置;其中,当底壳装饰板转动至第二角度后,卡槽的凸起部嵌入底壳装饰板的凹陷部中以使底壳装饰板固定在第三凹槽内。

优选地,主机包括:面壳;底壳,其与面壳固定连接并且形成容置空间;充电触点;充电小板,其连接充电触点,充电触点设置在充电小板上;电池,其连接充电小板;电路板,其用以实现主机的功能,其连接电池;GPS模块,其连接电池以及电路板;其中,充电触点、充电小板、电池、电路板以及GPS模块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主机还包括:指示灯电路板,指示灯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以及主镜片,主镜片设置在面壳的上方;其中,面壳对应指示灯电路板设置有通孔以使指示灯电路板的光线可透过通孔以及主镜片发出。

优选地,设置在主机底侧的延伸部与底壳装饰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固定座还包括:金属片,其设置在第一承托部和/或第二承托部靠近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主机还包括:检测电路板,其设置在底壳的底部,其用于对装置主体进行防拆报警,检测电路板还包括设置在主机底部的金属触点,其中,当金属触点与金属片分离时,检测电路板认为装置主体从固定座拆除,触发主机进行拆除报警。

优选地,固定座还包括:卡扣,其设置在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的侧壁上,卡勾呈L型结构,并且往靠近装置主体的方向延伸;可穿戴式设备还包括:绑定件,用以将可穿戴式设备固定在人或动物肢体上,其设置在固定座的下方;以及弹性连接件,其用以配合固定座将装置主体固定在绑定件上,其设置于绑定件下方,包括对应卡勾设置的卡扣,卡扣呈L型结构并且向主机的方向延伸,卡扣上设有通孔,弹性连接件通过卡勾穿过卡扣的通孔与固定座卡勾连接后,弹性连接件沿远离装置主体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并利用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沿靠近装置主体的方向抵压绑定件将使固定座固定在绑定件上。

优选地,可穿戴式设备还包括:充电座,用以给装置主体充电,其包括:凹槽,其匹配主机的形状设置于充电座的上表面;容置腔,其设置在凹槽的内并且与底壳装饰板的形状相匹配以在装置主体充电时收容固定装置主体的延伸部和底壳装饰板,容置腔的底侧还设置有通孔;供电接口,其设置在充电座的内部并穿过插入部的通孔伸进插入部内,当装置主体进行充电时,供电接口与底壳装饰板的充电触点进行连接;充电板,其设置在充电座的内部,其连接供电接口;以及充电接口,其设置在充电座的一侧,其连接充电板以及外部电源。

优选地,主机的两侧还设置有凹孔;充电座还包括设置在凹槽开口两侧的竖起部,竖起部包括对应凹孔设置的凸点;其中,当装置主体插入充电座的凹槽进行充电时,充电座的凸点嵌入主机的凹孔以固定装置主体在充电座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穿戴式设备的装置主体以及固定座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主体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固定座上,同时拆卸也比较方便,结构比较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避免因为连接不稳定而影响数据的处理,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示出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申请的装置主体以第一角度插入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装置主体转至第二角度后固定在固定座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装置主体固定在充电座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装置主体1 主机11 面壳111 通孔1110 底壳112 凹孔1121 充电触点113 充电小板114 电池115 电路板116 GPS模块117 指示灯电路板118 主镜片119 喇叭110 检测电路板120 金属触点1201 延伸部12 底壳装饰板13 凹陷部131 固定座2 第一承托部21 第二承托部22 连接部23 卡槽24 第一卡槽241 第二卡槽242 第三卡槽243 凸起部2431 金属片25 卡勾26 弹性连接件3 卡扣31 通孔311 绑定件4 充电座5 凹槽51 容置腔52 供电接口53 充电板54 充电接口55 竖起部56 凸点5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设备,其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座2、弹性连接件3、绑定件4以及充电座5。装置主体1、固定座2、弹性连接件3以及绑定件4自上而下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1,装置主体1包括:主机11、设置在主机11底侧的延伸部12以及设置在延伸部12底部的底壳装饰板13。

主机11包括:喇叭110、面壳111、底壳112、充电触点113、充电小板114、电池115、电路板116、GPS模块117、指示灯电路板118、主镜片119以及检测电路板120。

底壳112与面壳111固定连接并且形成容置空间,底壳112与面壳1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充电小板114,其连接充电触点113,充电触点113设置在充电小板114上。电池115,其连接充电小板114,并且设置在充电小板114的上方。电路板116,其用以实现主机11的功能,其连接电池115,并设置在电池115的上方。GPS模块117,其连接电池115以及电路板116,其设置在电池115的一侧。喇叭110,其设置在电池115的另一侧,该底壳112相对该喇叭110设置有喇叭110孔。指示灯电路板118,指示灯电路板118与电路板116电连接。面壳111,其设置在电路板116上方,并且对应指示灯电路板118设置有通孔1110以使指示灯电路板118的光线可透过通孔1110以及主镜片119发出。主镜片119设置在面壳111的上方。其中,充电触点113、充电小板114、电池115、电路板116、GPS模块117、喇叭110以及指示灯电路板118均设置在底壳112与面壳11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充电小板114以及指示灯电路板118均为FPC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电池115为蓄电池。

本实施例中,主镜片119的材质是玻璃。

本实施例中,主机11还设有按键(未图示)以及SD卡槽(未图示)。

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2以及底壳装饰板13一体成型,底壳112装饰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延伸部12上,具体为,底壳装饰板13上设有立柱,充电小板114上设有螺钉,底壳装饰板13通过螺钉穿过充电小板114上的通孔插入底壳装饰板13的立柱上以使该底壳装饰板13固定在延伸部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11的底壳112、延伸部12与底壳装饰板13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主机11还包括设置在喇叭110和喇叭孔之间的喇叭防水双面胶,这样可以防止喇叭110被进水破坏。

固定座2,其设置在装置主体1的下方,包括:第一承托部21、第二承托部22、连接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的连接部23、卡槽24、金属片25以及卡勾26。

第一承托部21、第二承托部22以及连接部23连接形成U型结构的固定座2,卡槽24环绕设置在固定座2的U型开口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面。金属片25设置在第一承托部21和/或第二承托部22上靠近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卡勾26对称设置在第一承托部21侧壁上,同时,卡勾26也对称设置第二承托部22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卡勾26呈L型结构,并且往靠近装置主体1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装置主体1还包括检测电路板120,检测电路板120设置在底壳112的底部,其用于述装置主体1进行防拆报警,检测电路板120还包括设置在主机11底部的金属触点1201,其中,当金属触点1201与金属片25分离时,检测电路板120认为装置主体1从固定座2拆除,触发主机11进行拆除报警。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板120为FPC,金属片25为钢片。

请参阅图2和图3,装置主体1通过底壳装饰板13固定在固定座2的卡槽24上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为:卡槽24包括:第一卡槽241、第二卡槽242以及第三卡槽243,第一卡槽241与第二卡槽242分别沿第一承托部21以及第二承托部22从U型开口往连接部23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卡槽241、第二卡槽242与U型开口形成供底壳装饰板13插入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三卡槽243设置在U型开口靠近连接部23的一侧并与第一卡槽241以及第二卡槽242连通,第三卡槽243匹配底壳装饰板13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置,第三卡槽243与U型开口形成第二容置空间。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其中,底壳装饰板13以第一角度沿第一容置空间插入至第二容置空间,底壳装饰板13转动至第二角度后容置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内以使得装置主体1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底壳装饰板13与固定座2垂直的角度,第二角度为45°,亦既是底壳装饰板13以垂直于固定座2的方向插入固定座2的第一容置空间,直到底壳装饰板13插入至第二容置空间后,底壳装饰板13转动45°即可完全嵌入在第二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底壳装饰板13还设置有凹陷部131;卡槽24还包括:设置在第三卡槽243内的凸起部2431,凸起部2431对应凹陷部131的大小和形状设置。具体是,底壳装饰板13的左右两侧设有三角形的凹陷部131,底边设有方形的凹陷部131,卡槽24对应底壳装饰板13在两侧设有三角形的凸起部2431,底侧设有方形的凹陷部131。因此,当底壳装饰板13转动至第二角度后,卡槽24的凸起部2431嵌入底壳装饰板13的凹陷部131中以使底壳装饰板13固定在所述第三凹槽51内。

弹性连接件3,其用以配合固定座2将装置主体1固定在绑定件4上,其设置于绑定件4下方,其包括:对应卡勾26设置的卡扣31。本实施例中,该卡扣31呈L型结构并且向主机11的方向延伸。

卡扣31上设有通孔,弹性连接件3通过卡勾26穿过卡扣31的通孔与固定座2卡勾26连接后,弹性连接件3沿远离装置主体1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并利用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沿靠近装置主体1的方向抵压绑定件4将使固定座2固定在绑定件4上

绑定件4,用以将可穿戴式设备固定在人或动物肢体上,其设置在固定座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绑定件4可以是腕带、布、绳子或者弹性圈,绑定件4的松紧度可以根据人或动物的绑定位置的粗细进行调节,这里均不作限制。

充电座5,用以给装置主体1充电,其包括:凹槽51、容置腔52、供电接口53、充电板54以及USB接口。

凹槽51,其匹配主机11的形状设置于充电座5的上表面;容置腔52,其设置在凹槽51的内并且与底壳装饰板13的形状匹配以在装置主体1充电时收容固定装置主体1的延伸部12和底壳装饰板13,容置腔52的底侧还设置有通孔;供电接口53,其设置在充电座5的内部并穿过容置腔52的通孔伸进容置腔52内,当装置主体1进行充电时,供电接口53与底壳装饰板13的充电触点113进行连接;充电板54,其设置在充电座5的内部,其连接供电接口53;以及充电接口55,其设置在充电座5的一侧,其连接充电板54以及外部电源。

进一步地,主机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凹孔1121;充电座5还包括设置在凹槽51开口两侧的竖起部56,竖起部56包括对应凹孔1121设置的凸点561;其中,当装置主体1插入充电座5的凹槽51进行充电时,充电座5的凸点561嵌入主机11的凹孔1121以固定装置主体1在充电座5上。因为装置主体1插入充电座5的时候,无法确定装置主体1是否稳定固定在充电座5上,通过凸点561和凹孔1121的设计,能够使得装置主体1如果完全稳定地固定在充电座5时会发出凸点561嵌入凹孔1121的声音,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声音来确定装置主体1稳定地固定在充电座5上,同时,凸点561和凹孔1121的设计也使得装置主体1与充电座5的连接更为稳固。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来对本申请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将绑定件4例如绳子设置在固定座2的下方,然后将弹性连接件3例如橡胶圈对应固定座2放置在绳子的下方,橡胶圈通过卡扣31与固定座2的卡勾26进行固定连接后,产生远离固定座2的弹性形变,该弹性形变对绳子沿固定座2靠近的作用力以将绳子固定在固定座2下方。又因为弹性连接件3可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可以使得弹性连接件3能够适应设定厚度范围的绳子。

将装置主体1的底壳装饰板13以垂直于固定座2的角度沿固定座2的U型开口的背面第一卡槽241、第二卡槽242与U型开口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插入至第三卡槽243与U型开口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当底壳装饰板13插入至第二容置空间后,将底壳装饰板13转动第二角度比如45°后容置固定在第三卡槽243与U型开口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内。因为第三卡槽243内设置有凸起部2431,底壳112装置板设置有凹陷部131,这样当底壳装饰板13转动第二角度时,第三凹槽51的凸起部2431嵌入底壳装饰板13的凹陷部131。这样装置主体1就固定在该固定座2上了。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的可穿戴式设备可以应用在人或动物的定位、运动计步、健康监测等方面,这里不设限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穿戴式设备的装置主体以及固定座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主体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固定座上,同时拆卸也比较方便,结构比较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避免因为连接不稳定而影响数据的处理,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