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8297发布日期:2019-01-05 00:0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能快速拆卸电子装置的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装置的需求正逐渐增加。一体机(All-In-One)计算机的外壳一般包含互相组装的前壳体和后壳体。线路板、电子组件和屏幕等固定于外壳内部。当要检测或维修一体机计算机时,需打开后壳体以进行内部零部件的维护、升级或拆换。

目前,一体机计算机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是以螺钉锁固方式组装在一起。然而,螺钉锁固成本较高,并且拆卸壳体时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此,螺钉锁固的方式已逐渐被摒弃。

另一种一体机计算机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是以卡勾扣合固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卡勾扣合具有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因为市场对于计算机外观的美观要求,卡勾扣合结构通常都设置于一体机计算机的外壳内部。如此一来,在拆卸壳体时会变得较为困难,需要施加较大外力或通过工具以解除卡勾扣合结构的扣合状态,且前壳体和后壳体都很容易损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有助于解决拆卸电子装置的前壳体或后壳体时容易损毁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一辅助拆卸机构;该第一壳体包括一导引斜面;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连接;该辅助拆卸机构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之间,该辅助拆卸机构包括:一推抵件以及一致动件;该推抵件具有一推抵斜面对应于该导引斜面;该致动件与该推抵件连接,该致动件朝远离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方向带动该推抵件移动,使该推抵斜面在该导引斜面上相对滑动,该推抵件推顶该第二壳体使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分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辅助拆卸机构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电子组件、一第二壳体以及一辅助拆卸机构;该第一壳体包括一导引斜面;该电子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连接;该辅助拆卸机构设置于该第二壳体,该辅助拆卸机构包括:一推抵件以及一致动件;该推抵件具有一推抵斜面对应于该导引斜面;该致动件与该推抵件连接,该致动件带动该推抵件使该推抵斜面在该导引斜面上滑动,该推抵件推顶该第二壳体使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设置有辅助拆卸机构。通过辅助拆卸机构,致动件可带动推抵件移动,致使推抵斜面在导引斜面上相对滑动。由于推抵斜面与导引斜面之间的干涉,即推抵件及第一壳体之间的互相推抵、干涉,使推抵件推顶第二壳体而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部分分离。藉此,使用者只需要施加很小的力在致动件就能轻松解除壳体之间的扣合状态,以便快速拆卸壳体。

以上的关于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内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电子装置在第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电子装置在操作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2的电子装置在第二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内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2、3 电子装置

10 第一壳体

110 内壁面

120 导引斜面

121 底部

122 顶端

20 第二壳体

210 内表面

230 容置槽

231 槽壁面

240 顶壁面

30、30a、30b 辅助拆卸机构

310 支架

311 限位槽

320、320b 推抵件

321 本体部

322 延伸部

3211 推抵斜面

3211a 底部

3211b 顶端

330 枢轴

331 环形凸缘

332 轴心

340、340a、340b 致动件

341 抵靠部

3411 抵压端

3412 弧形侧缘

342 枢设部

3421 枢接孔

343 致动部

3431 拉扣端

350 弹性件

D1 平移方向

D2、D2" 转动方向

D3 脱离方向

L1、L2 距离

S 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内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2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的电子装置在第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包含一第一壳体10、一第二壳体20、一辅助拆卸机构30以及多个电子组件。电子装置1例如但不限于是一体机计算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可以是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摄影机或服务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例如为一体机计算机的前壳体,第二壳体20例如为一体机计算机的后壳体,辅助拆卸机构30设置于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之间,一体机计算机的电路板、电子组件等设置于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具有一内壁面110,内壁面110上形成有一导引斜面120。第二壳体20具有一内表面210及一容置槽230。第二壳体20以卡勾扣合固定方式组装于第一壳体1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S,且第一壳体10的导引斜面120位于容置空间S内。导引斜面120具有相对的一底部121以及一顶端122,并且导引斜面120的顶端122较导引斜面120的底部121更靠近第二壳体20的内表面210。

辅助拆卸机构30设置于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之间。详细来说,辅助拆卸机构30包含设置于第二壳体20的一支架310、一推抵件320、一枢轴330、一致动件340以及一弹性件350。支架310位于容置空间S内并且具有一限位槽31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310是藉由螺丝锁合于第二壳体20。

推抵件320包含相连的一本体部321以及一延伸部322。本体部321设置于容置空间S内并且对应第一壳体10的导引斜面120。详细来说,本体部321设置于支架310的限位槽311内,本体部321具有对应于导引斜面120的一推抵斜面3211,意即推抵斜面3211形成于本体部321。推抵斜面3211具有相对的一底部3211a以及一顶端3211b,并且推抵斜面3211的底部3211a较推抵斜面3211的顶端3211b更靠近第二壳体20的内表面210。推抵斜面3211的顶端3211b对应导引斜面120的底部121,并且推抵斜面3211的底部3211a对应导引斜面120的顶端122。

推抵件320可沿着一平移方向D1移动,使得推抵斜面3211在导引斜面120上滑动。推抵件320的延伸部322突出第二壳体20的容置槽230的槽壁面231并且位于容置槽230内。详细来说,延伸部322沿着平移方向D1通过支架310以及第二壳体20的内表面210而自槽壁面231突出。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平移方向D1自容置空间S朝向第二壳体20的外部,并且平移方向D1平行于第二壳体20的内表面210的法线方向以及槽壁面231的法线方向。当推抵件320移动时,推抵斜面3211的顶端3211b自导引斜面120的底部121朝导引斜面120的顶端122滑动。

枢轴330设置于推抵件320的延伸部322位于容置槽230内的一端。枢轴330的其中一端具有外径较大的一环形凸缘331。环形凸缘331的表面有滚花处理而较为粗糙。

致动件340包含相连的一抵靠部341、一枢设部342以及一致动部343。枢设部342介于抵靠部341与致动部343之间,并且抵靠部341具有可抵压第二壳体20的一抵压端3411。

致动件340可朝远离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方向带动推抵件320移动。详细来说,致动件340的枢设部342藉由枢轴330与推抵件320的延伸部322枢接。致动件340的枢设部342具有二枢接孔3421。枢轴330穿过此二个枢接孔3421及推抵件320的延伸部322上的孔,以枢接推抵件320及致动件340,并且外径较大的环形凸缘331与其中一个枢接孔3421紧配固定,而使枢轴330与致动件340可一并相对推抵件320而转动。致动部343具有一拉扣端3431,用来承受外力以使致动件340依枢轴330转动,进而使抵靠部341抵压第二壳体20的槽壁面231。致动部343的用途将在后续进一步说明。

弹性件350例如但不限于是压缩弹簧,其设置于推抵件320与支架310之间。详细来说,弹性件350套设于推抵件320的延伸部322,并且弹性件350的相对二端分别抵靠于推抵件320的本体部321以及支架310的一侧板,且此侧板靠近第二壳体20的内表面210。

辅助拆卸机构30可协助使用者方便且快速地将第二壳体20自第一壳体10拆卸下来。请一并参照图4至图6。图5为图2的电子装置在操作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2的电子装置在第二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拆卸机构30具有一第一状态、一操作状态以及一第二状态。

如图4所示,辅助拆卸机构30在第一状态时,推抵件320的本体部321恰好接触第二壳体20的顶壁面240但并未施力推抵第二壳体20,同时本体部321的推抵斜面3211静止于第一壳体10的导引斜面120。弹性件350抵顶于本体部321及支架310之间,使得推抵件320持续抵靠于支架310。

当使用者要拆卸第二壳体20时,通过致动部343使致动件340依枢设部342相对第二壳体20枢转且使抵靠部341抵压第二壳体20,以带动推抵件320推顶第二壳体20。详细来说,使用者施加外力于致动部343的拉扣端3431,而使致动件340相对推抵件320与第二壳体20沿着一转动方向D2转动,让致动部343远离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进而辅助拆卸机构30自第一状态变更至操作状态。辅助拆卸机构30在操作状态时,致动件340的抵靠部341推抵第二壳体20的容置槽230的槽壁面231,而带动推抵件320朝远离容置空间S的平移方向D1移动。当推抵件320朝平移方向D1移动时,本体部321的推抵斜面3211在导引斜面120上滑动。也就是说,当推抵件320被致动件340带动而朝平移方向D1移动时,由于推抵斜面3211与导引斜面120之间的干涉,推抵件320会同时朝着图5中的脱离方向D3移动,进而推抵件320的本体部321施力推抵第二壳体20的顶壁面240。第二壳体20被推抵件320的本体部321推抵而产生局部的拱起变形,从而带动辅助拆卸机构30附近的卡勾扣合结构(未绘示)解除扣合状态。当辅助拆卸机构30附近的卡勾扣合结构解除扣合状态后,可使辅助拆卸机构30及卡勾扣合结构周围附近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分离一距离,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以进一步轻松地分开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藉以拆卸第二壳体20。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电路板、电子组件等设置于第一壳体10,辅助拆卸机构30设置于第二壳体20,当推抵件320被致动件340带动而朝平移方向D1移动时,由于推抵件320的推抵斜面3211与导引斜面120之间的互相推抵、干涉,将使第二壳体20因推抵而产生局部的拱起变形,藉以拆卸第二壳体20,也就是将第一壳体10及其上的电路板、电子组件与第二壳体20及其上的辅助拆卸机构30分离。

继续转动致动件340,可使辅助拆卸机构30自操作状态变更至第二状态。如图6所示,辅助拆卸机构30在第二状态时,致动件340的抵靠部341的抵压端3411持续抵压第二壳体20的容置槽230的槽壁面231,弹性件350被推抵件320的本体部321压缩而储存弹性势能。由于抵压端3411抵压第二壳体20而使弹性件350保持推抵本体部321的状态,推抵件320会保持朝脱离方向D3继续推抵第二壳体20的顶壁面240。即便无外力施加于致动件340,在第二状态的辅助拆卸机构30也不会自动回归至第一状态。因此,当第二壳体20局部脱离第一壳体10后,只要不施力转动致动件340,即便推压第二壳体20,第二壳体20也不会重新与第一壳体10扣合,这有助于避免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出乎意外的扣合,干扰到内部零部件的维护、升级与拆换。

当要重新组装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时,施加外力使致动件340沿着转动方向D2的反方向转动,进而辅助拆卸机构30自第二状态回归至第一状态。详细来说,弹性件350被推抵件320压缩而储存的弹性势能用来提供辅助拆卸机构30由第二状态回复至第一状态的回复力。弹性件350释放弹性势能而推抵本体部321,使推抵件320沿着平移方向D1的反方向移动而复位。此时,第二壳体20没有被推抵件320推抵而不会有拱起变形,从而使用者可以顺利地组装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

在一实施例中,致动件340的抵靠部341具有一弧形侧缘3412,致动件340通过弧形侧缘3412推抵第二壳体20。如图5所示,辅助拆卸机构30在操作状态时,弧形侧缘3412推抵第二壳体20的容置槽230的槽壁面231,而使推抵件320沿着平移方向D1移动。藉此,当辅助拆卸机构30自第一状态经过操作状态而变更至第二状态时,或自第二状态经过操作状态而回归至第一状态时,弧形侧缘3412有助于使致动件340可较为滑顺地转动,提升使用者操作致动件340的舒适度。

此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致动件340的拉扣端3431与枢轴330的轴心332之间的距离L1大于抵压端3411与枢轴330的轴心332之间的距离L2。较佳地,拉扣端3431与轴心332之间的距离L1为抵压端3411与轴心332之间的距离L2的2倍至3倍(意即,2×L2≤L1≤3×L2)。藉此,可控制辅助拆卸机构30的省力程度,使辅助拆卸机构30适合搭载于各种尺寸的电子装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致动件可相对推抵件与第二壳体以图5中的转动方向D2转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内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由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就相异处进行说明。

不同于图4的致动件34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包含一辅助拆卸机构30a,并且辅助拆卸机构30a包含一致动件340a。致动件340a可相对推抵件320与第二壳体20以图7中的转动方向D2"转动,进而让辅助拆卸机构30在第一状态、操作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更。转动方向D2"与图5中的转动方向D2互为正交。

在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使用者施力转动致动件,通过致动件带动推抵件而施力、推抵第二壳体,藉以局部分开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由于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以下仅就相异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包含一辅助拆卸机构30b,辅助拆卸机构30b包含一推抵件320b及致动件340b,推抵件320b及致动件340b可直接连接或为一体成形。当使用者要拆卸第二壳体20时,直接施力拉动致动件340b,致动件340b带动推抵件320b一并沿着平移方向D1移动,此时,由于推抵件320b的推抵斜面及导引斜面120之间的互相推抵、干涉,将使第二壳体20因推抵而产生局部的拱起变形,藉以拆卸第二壳体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中,设置有辅助拆卸机构在电子装置中。致动件可带动推抵件移动,致使推抵斜面在导引斜面上相对滑动。由于推抵斜面与导引斜面之间的干涉,即推抵件及第一壳体之间的互相推抵、干涉,使推抵件推顶第二壳体而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部分分离。藉此,使用者只需要施加很小的力在致动件就能轻松解除壳体之间的扣合状态,以便快速拆卸壳体后执行内部零部件的维护、升级或拆换。

此外,当要拆卸第二壳体时,直接拉动或转动致动件以使致动件朝远离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而使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之间的辅助拆卸机构的推抵件的本体部在容置空间中直接推顶第二壳体,以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离。藉此,省去寻求工具以拆卸的麻烦,且相较于向内推动的方式移动推抵件,向外拉动推抵件更有助于防止碰撞到电子装置壳体内部的壳体结构或是电子零部件。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