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2385发布日期:2019-04-12 23:5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卡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卡领卡机。



背景技术:

智能卡领卡机是一种自助领卡设备,其内设有卡斗和存卡转盘。使用前,工作人员先将完成个人化加工处理后的多张智能卡存放至卡斗中,然后系统会自动地将位于卡斗中的多张智能卡依次存放至存卡转盘中的多个卡槽中;使用时,用户只需要将身份证等个人凭证放置在领卡机上的身份识别区内,系统就能够自动地读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与该用户对应的智能卡从存卡转盘中调取出来,从而实现了用户的自助领卡。

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7963497 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智能卡存储设备,该存储设备包括安装板、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发卡装置、卡片存储装置以及将发卡装置内的卡片搬运到所述卡片存储装置内的搬运装置。当进行存卡工作时,拨卡机构将卡盒中的智能卡拨送出来,搬运机构A将智能卡搬运到卡片存储装置B的进卡口,随后,转盘驱动机构3带动转盘2转动,使得转盘2上的其中一个待存放智能卡的卡片存放槽4与进卡口连通,接着,存取卡机构5将搬运装置A搬运的智能卡发送到该卡片存放槽4中;当需要取卡时,所述转盘驱动机构3带动转盘2转动,使得存放有待取的智能卡的卡片存放槽4与出卡口连通,搬运装置A运动到所述卡片存储装置B的出卡口处,所述存取卡机构5将智能卡从卡片存放槽中取出并转移到搬运装置A中,搬运装置A将该智能卡搬运到出卡口处,从而完成存卡任务。但该智能卡存储设备存在以下不足:

1、该智能卡存储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发卡装置,多个发卡装置在安装板上占据的安装空间较大,使得安装板上只能布置一个存卡转盘,该一个存卡转盘的存卡量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存卡需求,从而导致产品的使用性能以及竞争力大大降低。

2、由于该智能卡存储设备中的读卡输送装置(该装置在智能卡存储设备中未给予标号,在本文件中对应图1中的读卡输送装置4)与发卡装置之间未衔接设置,因此存卡时不能直接将卡片从发卡装置转移至读卡输送装置上,需要经由搬运装置的搬运才能完成卡片的转移任务,从而导致存卡搬运操作较麻烦,存卡效率较低。

3、由于搬运装置设置在发卡装置和卡片存储装置之间,因此在取卡时,当搬运装置将卡片从卡片存储装置中取出后,不能够直接将卡片搬运至取卡口,而是需要经由读卡输送装置的过渡输送才能将卡片搬运至取卡口,从而导致取卡搬运操作较麻烦,取卡行程较长,因此取卡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该智能卡领卡机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存卡转盘,从而使得领卡机的存卡能力大幅度提升,此外,该领卡机还具有取卡速度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发卡模块、卡片搬运模块、用于存储卡片的卡片储存模块以及取卡口,其中,所述发卡模块和卡片搬运模块分别沿着基座的长宽边垂直设置,所述卡片储存模块设置在发卡模块和卡片搬运模块之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取卡口设置在卡片搬运模块的外侧;

所述发卡模块包括卡斗、用于将卡片从卡斗中拨送出来的拨卡装置以及用于在存卡前对卡片的信息进行读取与记录的读卡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拨卡装置设置在卡斗的下方,包括拨卡件和驱动拨卡件作拨卡运动的拨卡件驱动机构;

所述卡片储存模块包括第一机架和设置在第一机架上的存卡转盘以及用于驱动存卡转盘转动的存卡转盘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存卡转盘上设有多组卡片存储单元,每组卡片存储单元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设有多个存卡槽;

所述卡片搬运模块包括第二机架、设置在第二机架上的送卡小车以及驱动送卡小车在第二机架上作横向运动的横向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送卡小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卡片输送导轨、用于将卡片在所述发卡模块与卡片储存模块之间以及卡片储存模块与取卡口之间进行转运的卡片夹取存放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卡片在卡片输送导轨上作纵向运动的滚轮输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存卡转盘由位于两侧的端转盘和设置在两个端转盘之间的中间转盘拼接而成,两个端转盘的内侧端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均等距地设有多个用于对卡片的一端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槽,所述中间转盘的两侧的端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对卡片的一端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槽;当所述中间转盘为一个时,两个端转盘上的第一支撑槽和与其相邻的中间转盘上的第二支撑槽构成两组用于存放卡片的存卡槽,两组存卡槽的外圆柱面上的开口构成存取卡时的卡片进出口;当所述中间转盘为多个时,多组相邻的两个中间转盘上的第二支撑槽之间也构成多组用于对卡片进行存储的存卡槽,该多组存卡槽的外圆柱面上的开口构成存取卡时的卡片进出口。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在端转盘上增设中间转盘,并在中间转盘两侧的端面上分别设置第二支撑槽。工作时,相邻的两个中间转盘上的第二支撑槽之间以及中间转盘与端转盘上的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之间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组用于对卡片进行存储的存卡槽。由于多组存卡槽中相邻的两组存卡槽之间仅仅一墙之隔(墙指的是中间转盘),因此能够大大缩短存卡槽间的间距,使得在相同的布置空间内能够串联更多的卡片存放机构,形成更多组存卡槽,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增大卡片的存储量。

优选地,在端转盘或中间转盘上,每个第一支撑槽或第二支撑槽的一端为用于让卡片进出的开口,另一端向转盘的内部延伸,每个存卡槽上位于开口的内侧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在对卡片在进出存卡槽时对其起到导向和分隔作用的导向分隔件,该导向分隔件将存卡槽的开口分隔成至少两个卡片进出口,每个卡片进出口以及该卡片进出口在存卡槽里面延伸的空间构成一张智能卡的存卡槽。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对端转盘或中间转盘进行第一支撑槽或第二支撑槽的铣削时,当为了增大单组存卡槽的存卡量,通常尽可能地缩小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卡槽之间壁体的厚度,这样,存卡转盘在圆周方向上就能够分布更多的卡槽,但由于智能卡的厚度较小(通常为1mm),会导致卡槽的加工困难大,具体地,(1)当采用铣刀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卡槽的宽度约1mm,因此铣刀的直径必须小于或等于1mm,而利用1mm的铣刀进行铣削时,一方面铣削的进给量较小、进给速度较慢,导致转盘的加工效率低,成本高,另一方面,当进给量较大或进给速度较快时,容易导致断刀现象的发生;(2)当对存卡转盘采用浇筑成型制造时,由于卡槽的宽度小,且在存卡转盘上密闭排布,因此开模的难度大,成本极高;开好的模具中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距小,容易因为意外碰撞而发生崩裂;且1mm的槽宽又会降低浇筑时的流动性,使得浇筑后的存卡转盘会出现龟裂、气泡等问题,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和性能。而通过上述设置后,导向分隔件能够将一个大的存卡槽分隔成若干个小的存卡槽,因此加工时只需洗削出一个大的存卡槽即可,而由于该大的存卡槽的槽宽是小的存卡槽槽宽的三倍或三倍以上,因此可以采用直径较大的铣刀进行铣削,该直径较大的铣刀相对于直径较小的铣刀而言,加工时刀具的进给量和进给速度都倍增,从而使得铣削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很少出现断刀现象,因此铣削效率高、铣削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中间转盘或端转盘的外圆柱面上还设有用于对中间转盘或端转盘进行驱动的驱动齿,该驱动齿与存卡槽之间一一对应。该驱动齿通过齿带连接到动力机构上,工作时,动力驱动机构通过齿带带动中间转盘或端转盘运动,进而带动整个存卡转盘转动进行存取卡运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驱动齿设置在中间转盘或端转盘的外圆柱面上能够增大驱动机构与存卡转盘之间的传动比,使得驱动齿每转动一个齿槽时,存卡转盘即转动一个存卡槽的角度,领卡机上的卡片进出口从与上一个存卡槽对齐切到与下一个存卡槽对齐,从而完后存卡转盘上两相邻存卡槽间的切换任务,且该切换具有精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片夹取存放机构包括用于对卡片进行夹持的夹持件、设置在卡片输送导轨外侧的夹持件固定板、用于驱动夹持件作张开或闭合运动的张合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夹持件固定板作存取卡运动的存取驱动机构。工作时,在张合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夹持件能够作闭合运动对卡片进行夹取,能够作张开运动将卡片松开;所述存取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夹持件固定板运动来带动夹持件作靠近或远离存卡转盘的存卡或取卡运动。

优选地,所述夹持件由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构成,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的一端为连接端,该连接端与夹持件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上夹持块的连接端的下部设有上齿轮,下夹持块的连接端的上部设有下齿轮,上齿轮和下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的另一端为夹持端。通过在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之间增设上齿轮和下齿轮,工作时,当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中的一个夹持块受到张合驱动机构的驱动时,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之间都会通过上齿轮和下齿轮啮合转动来实现两者的联动,即同时作张开松卡运动或同时作闭合夹卡运动,该联动相对于现有的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非联动(上夹持块或下夹持块中的一方转动而另一方不动)的工作方式而言,能够避免对滚轮输送机构在送卡时的干扰。具体地,在非联动状态下,下夹持块固定不动,上夹持块在张合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作靠近或远离下夹持块的运动来实现夹持件的张开或闭合,该情况下,在对下夹持块进行安装固定时,(1)若将下夹持块的夹持面设置为与滚轮输送机构的送卡平面同一平面或略低于送卡平面时,由于卡片滚轮输送的过程中会发生上下波动,因此下夹持块会对卡片的前进运动造成阻碍,使得滚轮输送机构的送卡任务不能顺利进行;(2)若将下夹持块设置在送卡平面下方一段距离位置处,虽然位于该位置处的下夹持块不会对滚轮输送机构的正常送卡造成影响,但是当上夹持块向下作闭合运动时,会将卡片按压在下夹持块上,而由于卡片距下夹持块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卡片也会发生较大的弯曲形变,该较大的弯曲形变一方面影响卡片的质量,另一方面会对接下来的存卡任务造成阻碍,使得卡片不能与存卡槽的进出口顺利地完成对接。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卡片夹取存放机构而言,由于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之间能够通过上齿轮和下齿轮啮合转动而实现联动,因此在对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进行安装时,只要保证上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不会对滚轮的送卡任务造成干扰即可,这样,当对卡片进行夹卡时,由于上下夹持块能够同时从卡片输送面的上下方向中部靠拢,因此上下夹持块与卡片接触对卡片进行夹持时,卡片被夹持后所处的位置接近于卡片被夹持前所处的位置,因此卡片基本未发生弯曲形变,从而该联动状态下的夹持效果好。综上所述,采用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联动的夹持方式能够与滚轮输送机构配合完成卡片的输送存卡任务,使得装置具有夹持效果好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张合驱动机构由丝杆步进电机构成,该丝杆步进电机包括丝杆步进电机主体、设置在丝杆步进电机主体内的丝杆螺母以及套设在丝杆螺母上的丝杆,其中,丝杆的下端与上夹持块连接,丝杆上位于丝杆步进电机主体与上夹持块之间丝杆段还设有压缩弹簧,其弹力促使上夹持块与下夹持块作相互靠近闭合运动。工作时,在压缩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上夹持块和下夹持块组成的夹持件处于闭合状态,当需要将夹持件打开时,丝杆步进电机带动螺母转动,进而带动丝杆向上运动将上夹持块抬起,当上夹持块作抬起转动时,会通过上齿轮和下次轮的啮合转动带动下夹持块作下降转动,从而将夹持件打开。

优选地,所述存取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套设在转动杆上的第一齿轮、设置在夹持件固定板上的齿条以及驱动转动杆转动的存卡动力机构,其中,第一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竖向固定板上,第一齿轮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当沿着转动杆长度方向对第一齿轮施加推力时,第一齿轮在转动杆上滑动。工作时,存卡动力机构通过驱动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运动,进而与齿条啮合,带动夹持件固定板和夹持件固定板的夹持件沿着靠近或远离存卡转盘方向作存取卡运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由第一齿轮与齿条的配合运动所组成的存取驱动机构具有驱动平稳的特点,且能够根据通过控制齿条的长度来控制夹持块的运动行程,从而防止夹持件的运动超程,另一方面,由于当沿着转动杆长度方向对第一齿轮施加推力时,第一齿轮在转动杆上滑动,因此能够配合所述横向驱动机构作横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位于底部的水平支撑板和设置在水平支撑板上方的两个竖向固定板,其中,所述卡片输送导轨分别安装在两个竖向固定板上;所述横向驱动机构由同步带输送机构构成,该同步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用于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传送带上的驱动块,其中,所述主动带轮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块安装在水平支撑板的底部。工作时,第一电机带动主动带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带轮一起转动,由于水平支撑板与传送带之间通过驱动块连接,因此传送带能够带动水平支撑板、车架以及卡片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卡片在横向方向上的驱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同步带输送机构构成的横向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行程长、驱动力大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滚轮输送机构包括多组上滚轮和下滚轮,多组上滚轮和下滚轮沿着卡片输送导轨方向分布,其中,上滚轮为从动轮,下滚轮为主动轮;所述滚轮驱动机构由滚轮动力机构和多个输送轮构成,其中,每个下滚轮对应一个输送轮,该输送轮与下滚轮之间通过转轴连接,该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竖向固定板上,多个下滚轮对应的输送轮之间通过输送带相互串联,最后再连接到滚轮动力机构上。工作时,滚轮动力机构通过输送带带动多个输送轮转动,然后输送轮通过转轴带动下滚轮一起转动,进而下滚轮带动上滚轮作同步运动,实现对卡片在纵向方向上的输送。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能够形成卡片输送通道,因此卡片从送卡小车的一端进入,经送卡小车输送后,从送卡小车的另一端送出,从而实现当存卡转盘与出卡口位于不同侧时卡片的输送任务;此外,由于通过改变下滚轮的转动方向,也能够完成发卡装置与存卡转盘(两者位于同侧)之间的卡片搬运任务,因此由滚轮输送机构和卡片夹取存放机构构成的搬运装置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通过将发卡模块和卡片搬运模块分别沿着基座的长宽边垂直设置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利用基座的边角空间,从而为卡片储存模块腾出更大的安置空间,当安置空间增大后,一方面能够放置直径更大的存卡转盘,(直径更大的存卡转盘能够在圆周方向上分布更多的存卡槽),另一方面也能拼接更多的存卡子模块(存卡转盘由多组并列的子模块拼接而成),从而显著地增加了存卡转盘的存卡量,提高了领卡机的存卡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通过将领卡口设置在卡片搬运模块的外侧,能够使得卡片搬运装置在进行取卡过程中,当将卡片从存卡转盘中取出时,能够直接送至取卡口,从而使得取卡操作更加便捷。

具体地,领卡机各个模块间的工作原理为:

存卡时,先由人工将卡片放入至卡斗中,然后位于卡斗的下方的发卡装置中的拨卡件将卡片拨送至读卡输送装置上,由读卡组件对卡片上芯片中的信息进行读取与记录(记录的信息中还包括存放当前卡片的存卡槽的信息),完成信息的读取记录后,由卡片过渡输送机构将卡片输送至送卡小车的卡片输送导轨上,再由送卡小车将卡片存放至存卡转盘的存卡槽中,该将卡片存放至存卡转盘的存放过程为:卡片运动至送卡小车的卡片输送导轨上后,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完全送入送卡小车内(防止小车在作横向运动时受到碰撞),接着,在横向驱动机构驱动的驱动下,送卡小车横向运动至目标卡片存储单元位置处,此时,送卡小车的送卡面与存卡转盘的存卡槽的进出口处于对齐状态,然后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输送至卡片输送导轨的末端,卡片夹取存放机构将其存放在存卡转盘中。

当进行取卡任务时,卡片夹取存放机构运动至存卡转盘的待取卡位置处,将卡片从存卡转盘中取出放置在卡片输送导轨上,然后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输送存放至送卡小车内(防止小车在作横向运动时受到碰撞),接着,送卡小车在横向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至该领卡机的取卡口位置处,完成与领卡机的取卡口之间对接,最后,滚轮输送机构继续运动,将卡片的一端输送露出取卡口即可,这样,用户只需要轻轻拉动卡片就能将卡片取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通过将发卡模块和卡片搬运模块分别沿着基座的长宽边垂直设置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利用基座的边角空间,从而为卡片储存模块腾出更大的安置空间,当安置空间增大后,一方面能够放置直径更大的存卡转盘,(直径更大的存卡转盘能够在圆周方向上分布更多的存卡槽),另一方面也能拼接更多的存卡子模块(存卡转盘由多组并列的子模块拼接而成),从而显著地增加了存卡转盘的存卡量,提高了领卡机的存卡能力。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中读卡输送装置与发卡装置之间相互衔接,因此在存卡时,发卡装置能够直接将卡片转移至读卡输送装置上,而不需要先经由搬运装置的搬运,因此具有存卡搬运操作简单,存卡效率高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在进行取卡任务时,当送卡小车将卡片从存卡槽中取出后,能够直接通过送卡小车上的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输送至取卡口位置处,而不需要其它过渡输送装置的辅助搬运,因此整个取卡操作简单,取卡速度较快,且由于存卡转盘的取卡口设置在送卡模块上远离卡片储存模块的一侧,使得取卡口与送卡小车的卡片输送导轨的出卡口距离缩短,即卡片的输送行程缩短,从而进一步缩短了取卡时间,加快了取卡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1中卡片储存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图。

图6为图5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中间转盘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中卡片搬运模块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第二视角图。

图11为图9中送卡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卡片夹取存放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另一视角图。

图14为图9中滚轮输送机构和存卡动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发卡模块2、卡片搬运模块3、用于存储卡片6的卡片储存模块4以及取卡口5,其中,所述发卡模块2和卡片搬运模块3分别沿着基座1的长宽边垂直设置,所述卡片6储存模块设置在发卡模块2和卡片搬运模块3之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取卡口5设置在卡片搬运模块3的外侧;其中,所述发卡模块2包括卡斗2-1、用于将卡片6从卡斗2-1中拨送出来的拨卡装置以及用于在存卡前对卡片6的信息进行读取与记录的读卡输送装置7,其中,所述拨卡装置设置在卡斗2-1的下方,包括拨卡件和驱动拨卡件作拨卡运动的拨卡件驱动机构(该拨卡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201620118071U的一种智能卡发卡机构及发卡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实施);

参见图4-图8,所述卡片储存模块4包括第一机架8和设置在第一机架8上的存卡转盘9以及用于驱动存卡转盘9转动的存卡转盘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存卡转盘9上设有多组卡片存储单元,每组卡片存储单元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地设有多个存卡槽;具体地,所述存卡转盘9由位于两侧的端转盘10和设置在两个端转盘10之间的中间转盘11拼接而成,两个端转盘10的内侧端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均等距地设有多个用于对卡片6的一端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槽12,所述中间转盘11的两侧的端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对卡片6的一端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槽13;当所述中间转盘11为一个时,两个端转盘10上的第一支撑槽12和与其相邻的中间转盘11上的第二支撑槽13构成两组用于存放卡片6的存卡槽,两组存卡槽的外圆柱面上的开口构成存取卡时的卡片6进出口;当所述中间转盘11为多个时,多组相邻的两个中间转盘11上的第二支撑槽13之间也构成多组用于对卡片6进行存储的存卡槽,该多组存卡槽的外圆柱面上的开口构成存取卡时的卡片6进出口。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在端转盘10上增设中间转盘11,并在中间转盘11两侧的端面上分别设置第二支撑槽13。工作时,相邻的两个中间转盘11上的第二支撑槽13之间以及中间转盘11与端转盘10上的第一支撑槽12和第二支撑槽13之间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组用于对卡片6进行存储的存卡槽。由于多组存卡槽中相邻的两组存卡槽之间仅仅一墙之隔(墙指的是中间转盘11),因此能够大大缩短存卡槽间的间距,使得在相同的布置空间内能够串联更多的卡片6存放机构,形成更多组存卡槽,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增大卡片6的存储量。

参见图6,此外,在端转盘10或中间转盘11上,每个第一支撑槽12或第二支撑槽13的一端为用于让卡片6进出的开口,另一端向转盘的内部延伸,每个存卡槽上位于开口的内侧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在对卡片6在进出存卡槽时对其起到导向和分隔作用的导向分隔件14,该导向分隔件14将存卡槽的开口分隔成至少两个卡片6进出口,每个卡片6进出口以及该卡片6进出口在存卡槽里面延伸的空间构成一张智能卡的存卡槽。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在对端转盘10或中间转盘11进行第一支撑槽12或第二支撑槽13的铣削时,当为了增大单组存卡槽的存卡量,通常尽可能地缩小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卡槽之间壁体的厚度,这样,存卡转盘9在圆周方向上就能够分布更多的卡槽,但由于智能卡的厚度较小(通常为1mm),会导致卡槽的加工困难大,具体地,(1)当采用铣刀进行铣削加工时,由于卡槽的宽度约1mm,因此铣刀的直径必须小于或等于1mm,而利用1mm的铣刀进行铣削时,一方面铣削的进给量较小、进给速度较慢,导致转盘的加工效率低,成本高,另一方面,当进给量较大或进给速度较快时,容易导致断刀现象的发生;(2)当对存卡转盘9采用浇筑成型制造时,由于卡槽的宽度小,且在存卡转盘9上密闭排布,因此开模的难度大,成本极高;开好的模具中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距小,容易因为意外碰撞而发生崩裂;且1mm的槽宽又会降低浇筑时的流动性,使得浇筑后的存卡转盘9会出现龟裂、气泡等问题,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和性能。而通过上述设置后,导向分隔件14能够将一个大的存卡槽分隔成若干个小的存卡槽,因此加工时只需洗削出一个大的存卡槽即可,而由于该大的存卡槽的槽宽是小的存卡槽槽宽的三倍或三倍以上,因此可以采用直径较大的铣刀进行铣削,该直径较大的铣刀相对于直径较小的铣刀而言,加工时刀具的进给量和进给速度都倍增,从而使得铣削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很少出现断刀现象,因此铣削效率高、铣削效果好。

参见图7和图8,所述中间转盘11或端转盘10的外圆柱面上还设有用于对中间转盘11或端转盘10进行驱动的驱动齿15,该驱动齿15与存卡槽之间一一对应。该驱动齿15通过齿带连接到动力机构上,工作时,动力驱动机构通过齿带带动中间转盘11或端转盘10运动,进而带动整个存卡转盘9转动进行存取卡运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驱动齿15设置在中间转盘11或端转盘10的外圆柱面上能够增大驱动机构与存卡转盘9之间的传动比,使得驱动齿15每转动一个齿槽时,存卡转盘9即转动一个存卡槽的角度,领卡机上的卡片6进出口从与上一个存卡槽对齐切到与下一个存卡槽对齐,从而完后存卡转盘9上两相邻存卡槽间的切换任务,且该切换具有精度高的优点。所述存卡转盘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5-1、套设在电机上的主动带轮以及用于连接主动带轮与端转盘的输送带15-2,其中,所述输送带15-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主动带轮上,输送带15-2的另一端套设在端转盘10或中间转盘11的外圆柱面上,与所述驱动齿15啮合,所述中间转盘的下方还设有与中间转盘同步运动用于对中间转盘进行支撑的托卡带15-3。

参见图9-图14,所述卡片搬运模块3包括第二机架16、设置在第二机架16上的送卡小车17以及驱动送卡小车17在第二机架16上作横向Y运动的横向Y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送卡小车17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卡片6输送导轨20、用于将卡片6在所述发卡模块2与卡片储存模块4之间以及卡片储存模块4与取卡口5之间进行转运的卡片夹取存放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卡片6在卡片6输送导轨20上作纵向X运动的滚轮输送机构。具体地,所述车架包括位于底部的水平支撑板18和设置在水平支撑板18上方的两个竖向固定板19,其中,所述卡片6输送导轨20分别安装在两个竖向固定板19上;所述横向Y驱动机构由同步带输送机构构成,该同步带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1、主动带轮22、从动带轮23、用于连接主动带轮22和从动带轮23的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传送带上的驱动块23-1,其中,所述主动带轮22设置在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块23-1安装在水平支撑板18的底部。工作时,第一电机21带动主动带轮22转动,进而带动从动带轮23一起转动,由于水平支撑板18与传送带之间通过驱动块23-1连接,因此传送带能够带动水平支撑板18、车架以及卡片6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卡片6在横向Y方向上的驱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同步带输送机构构成的横向Y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行程长、驱动力大的优点。

参见图11-图13,所述卡片夹取存放机构包括用于对卡片6进行夹持的夹持件24、设置在卡片6输送导轨20外侧的夹持件固定板25、用于驱动夹持件24作张开或闭合运动的张合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夹持件固定板25作存取卡运动的存取驱动机构。工作时,在张合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夹持件24能够作闭合运动对卡片6进行夹取,能够作张开运动将卡片6松开;所述存取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夹持件固定板25运动来带动夹持件24作靠近或远离存卡转盘9的存卡或取卡运动。其中,所述夹持件24由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构成,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的一端为连接端,该连接端与夹持件固定板25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上夹持块26的连接端的下部设有上齿轮28,下夹持块27的连接端的上部设有下齿轮29,上齿轮28和下齿轮29之间相互啮合,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的另一端为夹持端。通过在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之间增设上齿轮28和下齿轮29,工作时,当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中的一个夹持块受到张合驱动机构的驱动时,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之间都会通过上齿轮28和下齿轮29啮合转动来实现两者的联动,即同时作张开松卡运动或同时作闭合夹卡运动,该联动相对于现有的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非联动(上夹持块26或下夹持块27中的一方转动而另一方不动)的工作方式而言,能够避免对滚轮输送机构在送卡时的干扰。具体地,在非联动状态下,下夹持块27固定不动,上夹持块26在张合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作靠近或远离下夹持块27的运动来实现夹持件24的张开或闭合,该情况下,在对下夹持块27进行安装固定时,(1)若将下夹持块27的夹持面设置为与滚轮输送机构的送卡平面同一平面或略低于送卡平面时,由于卡片6滚轮输送的过程中会发生上下波动,因此下夹持块27会对卡片6的前进运动造成阻碍,使得滚轮输送机构的送卡任务不能顺利进行;(2)若将下夹持块27设置在送卡平面下方一段距离位置处,虽然位于该位置处的下夹持块27不会对滚轮输送机构的正常送卡造成影响,但是当上夹持块26向下作闭合运动时,会将卡片6按压在下夹持块27上,而由于卡片6距下夹持块27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卡片6也会发生较大的弯曲形变,该较大的弯曲形变一方面影响卡片6的质量,另一方面会对接下来的存卡任务造成阻碍,使得卡片6不能与存卡槽的进出口顺利地完成对接。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卡片夹取存放机构而言,由于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之间能够通过上齿轮28和下齿轮29啮合转动而实现联动,因此在对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进行安装时,只要保证上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不会对滚轮的送卡任务造成干扰即可,这样,当对卡片6进行夹卡时,由于上下夹持块27能够同时从卡片6输送面的上下方向中部靠拢,因此上下夹持块27与卡片6接触对卡片6进行夹持时,卡片6被夹持后所处的位置接近于卡片6被夹持前所处的位置,因此卡片6基本未发生弯曲形变,从而该联动状态下的夹持效果好。综上所述,采用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联动的夹持方式能够与滚轮输送机构配合完成卡片6的输送存卡任务,使得装置具有夹持效果好的优点。

参见图13,所述张合驱动机构由丝杆步进电机构成,该丝杆步进电机包括丝杆步进电机主体30、设置在丝杆步进电机主体30内的丝杆31螺母以及套设在丝杆31螺母上的丝杆31,其中,丝杆31的下端与上夹持块26连接,丝杆31上位于丝杆步进电机主体30与上夹持块26之间丝杆31段还设有压缩弹簧32,其弹力促使上夹持块26与下夹持块27作相互靠近闭合运动。工作时,在压缩弹簧32弹力的作用下,上夹持块26和下夹持块27组成的夹持件24处于闭合状态,当需要将夹持件24打开时,丝杆步进电机带动螺母转动,进而带动丝杆31向上运动将上夹持块26抬起,当上夹持块26作抬起转动时,会通过上齿轮28和下次轮的啮合转动带动下夹持块27作下降转动,从而将夹持件24打开。

其中,所述存取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杆33、套设在转动杆33上的第一齿轮34、设置在夹持件固定板25上的齿条35以及驱动转动杆33转动的存卡动力机构,其中,所述转动杆33由第三电机33-1和滚轮输送机构构成,第一齿轮34通过轴承安装在竖向固定板19上,第一齿轮34与齿条35之间相互啮合,当沿着转动杆33长度方向对第一齿轮34施加推力时,第一齿轮34在转动杆33上滑动。工作时,存卡动力机构通过驱动转动杆3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4运动,进而与齿条35啮合,带动夹持件固定板25和夹持件固定板25的夹持件24沿着靠近或远离存卡转盘9方向作存取卡运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由第一齿轮34与齿条35的配合运动所组成的存取驱动机构具有驱动平稳的特点,且能够根据通过控制齿条35的长度来控制夹持块的运动行程,从而防止夹持件24的运动超程,另一方面,由于当沿着转动杆33长度方向对第一齿轮34施加推力时,第一齿轮34在转动杆33上滑动,因此能够配合所述横向Y驱动机构作横向Y运动。

参见图14,所述滚轮输送机构包括多组上滚轮36和下滚轮37,多组上滚轮36和下滚轮37沿着卡片6输送导轨20方向分布,其中,上滚轮36为从动轮,下滚轮37为主动轮;所述滚轮驱动机构由滚轮动力机构和多个输送轮38构成,其中,每个下滚轮37对应一个输送轮38,该输送轮38与下滚轮37之间通过转轴连接,该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竖向固定板19上,多个下滚轮37对应的输送轮38之间通过输送带相互串联,最后再连接到滚轮动力机构(该滚轮动力机构电机和带轮输送机构构成)上。工作时,滚轮动力机构通过输送带带动多个输送轮38转动,然后输送轮38通过转轴带动下滚轮37一起转动,进而下滚轮37带动上滚轮36作同步运动,实现对卡片6在纵向X方向上的输送。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上滚轮36和下滚轮37之间能够形成卡片6输送通道,因此卡片6从送卡小车17的一端进入,经送卡小车17输送后,从送卡小车17的另一端送出,从而实现当存卡转盘9与出卡口位于不同侧时卡片6的输送任务;此外,由于通过改变下滚轮37的转动方向,也能够完成发卡装置与存卡转盘9(两者位于同侧)之间的卡片6搬运任务,因此由滚轮输送机构和卡片夹取存放机构构成的搬运装置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其中,所述滚轮动力机构包括滚第四电机39、套设在滚第四电机39上的主动驱动轮40、导向杆41、套设在导向杆41的第一从动驱动轮42和第二从动驱动轮43,其中,所述第一从动驱动轮42与主动驱动轮40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第二从动驱动轮43与所述输送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工作时,第四电机39带动主动驱动轮4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动滚轮、导向杆41、第二从动驱动轮43以及输送轮转动,从而实现对下滚轮以及上滚轮转动的驱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所述横向Y驱动机构驱动送卡小车作横向Y运动时,由于第二同步带轮套设在导向杆41上,相对导向杆41能发生横向Y滑动,该横向Y滑动运动既能够配合车架发生横向Y移动,又不会对送卡小车在作卡片6夹取存放运动时造成干扰,因此设计巧妙、驱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通过将发卡模块2和卡片搬运模块3分别沿着基座1的长宽边垂直设置的方式能够充分地利用基座1的边角空间,从而为卡片储存模块4腾出更大的安置空间,当安置空间增大后,一方面能够放置直径更大的存卡转盘9,(直径更大的存卡转盘9能够在圆周方向上分布更多的存卡槽),另一方面也能拼接更多的卡片存储单元,从而显著地增加了存卡转盘9的存卡量,提高了领卡机的存卡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智能卡领卡机通过将领卡口设置在卡片搬运模块3的外侧,能够使得卡片6搬运装置在进行取卡过程中,当将卡片6从存卡转盘9中取出时,能够直接送至取卡口5,从而使得取卡操作更加便捷。

具体地,领卡机各个模块间的工作原理为:

存卡时,先由人工将卡片6放入至卡斗2-1中,然后位于卡斗2-1的下方的发卡装置中的拨卡件将卡片6拨送至读卡输送装置7上,由读卡组件对卡片6上芯片中的信息进行读取与记录(记录的信息中还包括存放当前卡片6的存卡槽的信息),完成信息的读取记录后,由卡片6过渡输送机构将卡片6输送至送卡小车17的卡片6输送导轨20上,再由送卡小车17将卡片6存放至存卡转盘9的存卡槽中,该将卡片6存放至存卡转盘9的存放过程为:卡片6运动至送卡小车17的卡片6输送导轨20上后,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6完全送入送卡小车17内(防止小车在作横向Y运动时受到碰撞),接着,在横向Y驱动机构驱动的驱动下,送卡小车17横向Y运动至目标卡片存储单元位置处,此时,送卡小车17的送卡面与存卡转盘9的存卡槽的进出口处于对齐状态,然后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6输送至卡片6输送导轨20的末端,卡片夹取存放机构将其存放在存卡转盘9中。

当进行取卡任务时,卡片夹取存放机构运动至存卡转盘9的待取卡位置处,将卡片6从存卡转盘9中取出放置在卡片6输送导轨20上,然后滚轮输送机构将卡片6输送存放至送卡小车17内(防止小车在作横向Y运动时受到碰撞),接着,送卡小车17在横向Y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运动至该领卡机的取卡口5位置处,完成与领卡机的取卡口5之间对接,最后,滚轮输送机构继续运动,将卡片6的一端输送露出取卡口5即可,这样,用户只需要轻轻拉动卡片6就能将卡片6取出。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