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6872发布日期:2019-11-20 01: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装设了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桌子中,上表面兼具触摸面板功能。触摸面板通过计算机控制,能够实现各种应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380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桌子中,触摸面板通过软线与计算机以及电源连接。因此,例如,若用户在桌子周围移动时脚被软线钩住,则有可能发生用户跌倒或软线断线等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能够抑制与桌子连接的软线的断线以及由于软线而引起的用户跌倒等情况。

本发明一种形态的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包括框体部、多个腿部、交互式显示部、开口窗、控制部、电源部以及插头接收部。所述框体部为具有底板、顶板、多个侧板并且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的箱状,所述顶板配置于所述底板的上侧,多个所述侧板将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连结。所述框体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相对的上下方向正交。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多个所述腿部从下方支承所述框体部。所述交互式显示部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且具有交互面,所述交互面显示信息并且供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所述开口窗为形成于所述顶板的开口,并且使所述交互面的大致整体露出至所述顶板的上侧。所述控制部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且与所述交互式显示部连接,所述控制部至少控制所述交互式显示部。所述电源部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并且与所述交互式显示部以及所述控制部连接,从而向所述交互式显示部以及所述控制部供给电源。所述插头接收部设置于多个所述侧板中的一个并且与所述电源部连接,所述插头接收部供磁性软线的磁体型插头通过磁体的吸引力连接,所述磁性软线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

根据本形态的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在例如用户在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周围移动时脚被磁性软线钩住的情况下,由于该冲击,磁体型插头容易从插头接收部脱落。因此,即使在例如用户的脚被磁性软线钩住的情况下,发生用户跌倒以及软线断线等的可能性也得到抑制,因而能够提高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安全性。

多个所述侧板可以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在与所述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可以从所述顶板的端边延伸至所述底板的端边并且随着朝向所述底板的端边而朝向所述框体部的内侧倾斜。在沿所述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开口窗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并排。在该情况下,在用户从两个第一侧板的至少一个第一侧板处就座于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情况下,由于用户的胸部或腹部与倾斜面相对,因此,用户的胸部或腹部不容易与顶板的端边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所述框体部的长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所述框体部的短边方向。所述底板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所述顶板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比所述底板更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延伸。所述倾斜面可以从所述顶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端边延伸至所述底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端边。在该情况下,通过在框体部的多个侧面中的、易于用户就座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设置倾斜面,从而能够提高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便利性。

在沿所述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和所述电源部可以相对于所述交互式显示部配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在该情况下,能够扩大易于用户就座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的长边方向长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装设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的桌子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桌子1的从左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桌子1的左视图。

图3是桌子1的右视图。

图4是桌子1的后视图。

图5是移除交互式显示部5后的桌子1的俯视图。

图6是从左前上方观察将交互式显示部5和顶板22移除后的桌子1得到的立体图。

图7是移除顶板22后的桌子1的俯视图。

图8是桌子1的从左前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变形例的桌子100的从左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变形例的桌子100的从左前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1是变形例的桌子100的第一面251a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变形例的桌子200的从左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周缘盖部210的部件展开图。

图14是周缘盖部2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图14的a-a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插头保持件15的从右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7是插头保持件15的后视图。

图18是插头保持件15的另一后视图。

图19示出了插头保持件15的使用形态,是第一面251a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即桌子1进行说明。在下述说明中,将图1的上侧、下侧、右下侧、左上侧、左下侧以及右上侧分别设为桌子1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

参照图1对桌子1的大致结构进行说明。桌子1包括设置有交互式显示部5等的框体部2、对框体部2进行支承的多个腿部3。交互式显示部5与公知的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相同地具有显示器51(参照图7)以及触摸面板52。在框体部2的内部配置有显示器51。在框体部2的上表面侧配置有触摸面板52。在桌子1处,例如,就座于桌子1的人能够目测观察显示于显示器51的信息并且通过触摸面板52进行触摸操作。

参照图1~图4、图6,对框体部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框体部2整体上为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的箱状。框体部2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底板21与顶板2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前板23与后板24、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左板25与右板26。前板23、后板24、左板25以及右板26是将底板21与顶板22连结的多个侧板。

如图1所示,底板21为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顶板22为配置于底板21的上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底板21以及顶板22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顶板22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底板21的前后方向长度略大。顶板22的左右方向长度比底板21的左右方向长度大。因此,顶板22比底板21更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延伸。

在顶板22设置有开口窗22a,该开口窗22a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顶板22。开口窗22a为与触摸面板52对应的矩形形状。开口窗22a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顶板22的上表面中覆盖开口窗22a周围的矩形框状的区域是桌面22b。

设置表面盖部8以覆盖顶板22的整个上表面。表面盖部8为由保护层81、盖部玻璃82以及防飞溅层83这三层构成的薄板状(参照图15)。盖部玻璃82通过透明粘附剂层叠于防飞溅层83的上表面。保护层81通过透明粘附剂层叠于盖部玻璃82的上表面。透明粘附剂例如是丙烯酸类透明粘附剂。

盖部玻璃82是构成表面盖部8的主体的强化玻璃,具有例如4mm的厚度。保护层81和防飞溅层83为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的薄膜状。保护层81是进行了防污、防指纹加工的、覆盖盖部玻璃82的表面的涂层,具有例如125μm的厚度。防飞溅层83是覆盖盖部玻璃82的底面且用于防止由于盖部玻璃82的破损而引起的飞溅的涂层,具有例如100μm的厚度。防飞溅层83通过透明粘附剂粘接于桌面22b和配置于开口窗22a内的触摸面板52。

如图1和图4所示,前板23和后板24为彼此形状和大小相等并且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前板23以及后板24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为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前板23和后板24分别沿着底板21的前端边和后端边从底板21垂直地延伸至顶板22。

在前板23的右端部附近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前板23的圆形形状的开口23a。在后板24的左端部附近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后板24的圆形形状的开口24a。在后板24的右端部附近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三接口75。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接口75具有多个不同规格的通用串行总线的连接部(所谓的端口),例如具有三个usb2.0的端口以及三个usb3.0的端口。另外,第三接口75能够通过图示省略的盖部打开、关闭。

如图2和图3所示,左板25和右板26为左右对称设置的、彼此形状和大小相等的板状构件。如图2和图6所示,左板25具有连结板251和保护板252。连结板251为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连结板251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连结板25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前板23和后板24连结。连结板251沿着底板21的左端边从底板21垂直地延伸至顶板22。连结板251穿过开口窗22a(参照图1)的略微左侧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支承板27沿着连结板251的上端边而从连结板251向左方延伸。支承板27为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支承板27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支承板27的左端边位于比顶板22的左端边略微靠右侧的位置(参照图4)。在支承板27设置有凹部27a。凹部27a是从支承板27的左表面略微向右侧凹陷的部位,并且跨越支承板27的前后方向中央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凹部27a至少比开口窗22a更向前后方向的两侧延伸。

保护板252为从左侧覆盖连结板251的一部分的板状构件,并且具有垂直面253、倾斜面254以及一对封闭面255(参照图4和图8)。垂直面253为在前后方向的范围内嵌入凹部27a并且以从凹部27a向下方略微突出的方式垂直地延伸的、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板状部。倾斜面254为从垂直面253的下端向右下方向延伸的、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板状部。倾斜面254的下端与底板21的左表面连接。换言之,倾斜面254从顶板22的左端边延伸至底板21的左端边,并且随着朝向底板21的左端边而向框体部2的内侧倾斜。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倾斜面254整体与开口窗22a在左右方向上并排。

一对封闭面255为在保护板25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从倾斜面254向上方延伸的近似三角形形状的板状部。一对封闭面255通过与支承板27以及连结板251接触而将保护板25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封闭。

如图2所示,连结板251中比保护板252靠前侧的部位是第一面251a,连结板251中比保护板252靠后侧的部位是第二面251b。在第一面251a设置有电源开关71以及插头接收部72。电源开关71是用于将桌子1的电源切换为接通/断开的开关。插头接收部72是通过磁体的吸引力而与磁性软线4的磁体型插头4a(参照图11)连接的连接器,其中,上述磁性软线4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插头接收部72与例如用于电热水壶或加热板等电气产品的、供公知的磁体型插头连接的插头接收部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3和图6所示,右板26与左板25具有相同的结构,该右板26具有连结板261和保护板262。连结板261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前板23和后板24连结。连结板261沿着底板21的右端边从底板21垂直地延伸至顶板22。连结板261穿过开口窗22a(参照图1)的略微右侧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支承板28与支承板27具有相同的结构,该支承板28沿着连结板261的上端边而从连结板261向右方延伸。支承板28的右端边位于比顶板22的右端边略微靠左侧的位置(参照图4)。在支承板28设置有凹部28a。凹部28a是从支承板28的右表面略微向左侧凹陷的部位,并且跨越支承板28的前后方向中央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凹部28a以与凹部27a成左右对称的方式至少比开口窗22a更向前后方向的两侧延伸。

保护板262是从右侧覆盖连结板261的一部分的板状构件。保护板262与保护板252具有相同的结构,该保护板262具有垂直面263、倾斜面264以及一对封闭面265(参照图4)。垂直面263在前后方向的范围内嵌入凹部28a并且以从凹部28a向下方略微突出的方式垂直地延伸。倾斜面264从垂直面263的下端向左下方向延伸。倾斜面264的下端与底板21的右表面连接。换言之,倾斜面264从顶板22的右端边延伸至底板21的右端边,并且随着朝向底板21的右端边而向框体部2的内侧倾斜。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倾斜面264整体与开口窗22a在左右方向上并排。一对封闭面265为将保护板26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封闭的近似三角形形状的板状部。

如图3所示,连结板261中比保护板262靠前侧的部位是第一面261a,连结板261中比保护板262靠后侧的部位是第二面261b。在第二面261b设置有第一接口73和第二接口74,其中,上述第一接口73用于与外部网络连接,上述第二接口74用于向外部设备输出信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口73是供用于与局域网连接的线缆连接的lan端口。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口74是供用于通过高清多媒体接口传输数字信号的线缆连接的hdmi(注册商标)端口。另外,第一接口73以及第二接口74能够通过图示省略的盖部打开、关闭。

参照图5~图7,对框体部2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框体部2的内部形成有由底板21、顶板22、前板23、后板24以及连结板251、261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框体部2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分隔板41、42。分隔板41、42分别从底板21垂直地延伸至顶板22并且在连结板251、261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分隔板41穿过开口窗22a(参照图1)的略微前侧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分隔板42穿过开口窗22a的略微后侧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如图5和图6所示,框体部2的内部空间通过分隔板41、42被分隔成三个收容空间10~12。收容空间10经由开口窗22a而露出至顶板22的上侧。在底板21设置有使收容空间10露出至底板21的下侧的多个开口部2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开口部21a设置于收容空间10的右半部分的区域,四个开口部21a设置于收容空间10的左半部分的区域。在收容空间10的四角设置有四个支承部20。各支承部20是设置于底板21的上表面并且沿着对应角部的形状的l字形的构件。各支承部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弹性体20a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弹性体20b。

收容空间11设置于收容空间10的前侧并且被顶板22从上侧覆盖。在底板21的右前部分设置有使收容空间11露出至底板21的下侧的圆形的开口部21b(参照图8)。在分隔板41的右侧部分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分隔板41的圆形的通气孔41a。在分隔板41的左侧部分的下端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分隔板41的狭缝状的配线孔41b。收容空间11通过通气孔41a以及配线孔41b与收容空间10连通。

收容空间12设置于收容空间10的后侧并且被顶板22从上侧覆盖。在底板21的左后部分设置有使收容空间12露出至底板21的下侧的圆形的开口部21c(参照图8)。在分隔板42的左侧部分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分隔板42的圆形的通气孔42a。在分隔板42的右侧部分的下端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分隔板42的狭缝状的配线孔42b。收容空间12通过通气孔42a以及配线孔42b与收容空间10连通。

如图7所示,交互式显示部5(参照图1)与公知的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相同的是,在显示器51的显示面51a层叠有触摸面板52。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51是具有矩形形状且大型(例如,42英寸)的显示面51a的液晶显示器。触摸面板52的触摸操作的检测方式优选能够检测多个点(例如,10个点)的同时触摸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52中,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有电极图案层和覆盖层,通过公知的投射电容法检测触摸操作。

显示器51以显示面51a朝向上侧的状态配置于收容空间10。此时,显示面51a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显示器51的四角分别放置于对应的弹性体20a的上侧。由此,显示器51在向上侧略微远离底板21的位置处通过四个弹性体20a从下方支承。此外,在显示器51的左右两个表面分别固定有固定板53。左表面的固定板53从右侧与左侧的两个弹性体20b接触。右表面的固定板53从左侧与右侧的两个弹性体20b接触。由此,显示器51经由两个固定板53而通过四个弹性体20b定位。

在显示器51如上所述那样配置于收容空间10的状态下,触摸面板52无间隙地嵌入开口窗22a。此时,触摸面板52的上表面与桌面22b基本为一个面。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收容空间11配置有电源基板61、扬声器62以及风扇63。电源基板61设置于配线孔41b的前侧,并且通过线缆(图示省略)与插头接收部72连接。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经由插头接收部72输送至电源基板61。扬声器62设置于开口23a的后侧,经由开口23a向框体部2的外部输出声音。风扇63设置于开口部21b(参照图8)的上侧,将在框体部2的内部变热后的空气经由开口部21b排出至框体部2的外部。

在收容空间12配置有主控制基板64、放大器基板65、扬声器66以及风扇67。主控制基板64是负责交互式显示部5的控制等的电路基板,设置于配线孔42b的后侧。放大器基板65是将输出至扬声器62、66的声音信号增幅的电路基板,设置于主控制基板64的右侧。扬声器66设置于开口24a(参照图4)的前侧,并且经由开口24a向框体部2的外部输出声音。风扇67设置于开口部21c(参照图8)的上侧,将在框体部2的内部变热后的空气经由开口部21c排出至框体部2的外部。

电源基板61、风扇63以及电源开关71通过图示省略的配线与主控制基板64连接。详细而言,分别与电源基板61、风扇63以及电源开关71连接的多根配线经由配线孔41b从收容空间11引出至收容空间10,穿过显示器51的下侧向后方延伸,并且经由配线孔42b从收容空间10引出至收容空间12,从而与主控制基板64连接。同样地,扬声器62通过图示省略的配线并经由配线孔41b、42b而与放大器基板65连接。

此外,电源基板61通过图示省略的配线与交互式显示部5连接。详细而言,与电源基板61连接的配线经由配线孔41b从收容空间11引出至收容空间10,并且与交互式显示部5连接。交互式显示部5通过图示省略的配线与主控制基板64连接。详细而言,与交互式显示部5连接的配线穿过显示器51的下侧向后方延伸,并且经由配线孔42b从收容空间10引出至收容空间12,从而与主控制基板64连接。

放大器基板65、风扇67、第一接口73、第二接口74以及第三接口75在收容空间12内通过图示省略的配线与主控制基板64连接。同样地,扬声器66在收容空间12内通过图示省略的配线与放大器基板65连接。

根据上述内容,电源基板61能够向主控制基板64以及交互式显示部5供给电源。主控制基板64能够从电源基板61接受电源的供给而控制各种动作。例如,主控制基板64能够控制下述动作:交互式显示部5的信息显示以及触摸操作;经由放大器基板65的扬声器62、66的声音输出;经由各种接口与外部设备以及外部网络的连接等。

如图8所示,在底板21的下表面通过螺钉能够装卸两个矩形形状的板状盖部20。左侧的板状盖部29从下侧覆盖设置于收容空间10的左半部分区域的四个开口部21a。右侧的板状盖部29从下侧覆盖设置于收容空间10的右半部分区域的三个开口部21a。例如,在进行交互式显示部5的维修以及各种配线的拉绕等作业时,用户通过取下两个矩形形状的板状盖部29,从而能够通过多个开口部21a容易地作业。

参照图1~图4、图6、图8,对多个腿部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多个腿部3是从框体部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向下方延伸并且从下方支承框体部2的多个柱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腿部3从框体部2的四角向下方延伸。各腿部3具有柱状部31和连结部32。柱状部31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连结部32是设置于柱状部31的上端部的用于连结的零件,具有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32a。

如图6和图8所示,顶板22配置于前板23、后板24、连结板251、261、分隔板41、42、支承板27、28各自的上侧。分隔板41、42在框体部2的内部空间内在开口窗22a(参照图1)附近从下方支承顶板22。

如图2所示,在左前侧的腿部3处,连结部32配置于第一面251a的左侧,并且经由支承板27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于顶板22的下表面。此外,在左前侧的腿部3处,突出部32a向右侧突出,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于底板21的下表面。另外,电源开关71以及插头接收部7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保护板252与左前侧的连结部32之间。同样地,在左后侧的腿部3处,连结部32配置于第二面251b的左侧,经由支承板27固定于顶板22的下表面,并且突出部32a固定于底板21的下表面。

如图3所示,在右后侧的腿部3处,连结部32配置于第二面261b的右侧,并且经由支承板27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于顶板22的下表面。此外,在右后侧的腿部3处,突出部32a向左侧突出,以螺纹紧固的方式固定于底板21的下表面。另外,第一接口73和第二接口7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保护板262与右后侧的连结部32之间。同样地,在右前侧的腿部3处,连结部32配置于第一面261a的右侧,经由支承板27固定于顶板22的下表面,并且突出部32a固定于底板21的下表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桌子1,框体部2具有底板21、配置于底板21的上侧的顶板22、连结底板21与顶板22的多个侧板(前板23、后板24、左板25以及右板26),并且该框体部2为内部形成有收容空间10~12的箱状。框体部2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其中,上述前后方向与底板21和顶板22相对的上下方向正交,上述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正交。多个腿部3从下方支承框体部2。交互式显示部5配置于收容空间10,具有显示信息并且供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交互面(显示面51a和触摸面板52)。开口窗22a是形成于顶板22的开口,使交互面的大致整体露出至顶板22的上侧。

主控制基板64配置于收容空间12并且与交互式显示部5连接,从而至少对交互式显示部5进行控制。电源基板61配置于收容空间11并且与交互式显示部5以及主控制基板64连接,从而向交互式显示部5以及主控制基板64供给电源。插头接收部72设置于多个侧板中的一个即左板25,并且与电源基板61连接,从而供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磁性软线4的磁体型插头4a通过磁体的吸引力连接。

由此,在例如用户在桌子1周围移动时脚被磁性软线4钩住的情况下,由于该冲击,磁体型插头容易从插头接收部72脱落。因此,在例如用户的脚被磁性软线4钩住的情况下,发生用户跌倒以及磁性软线4断线等的可能性得到抑制,因而能够提高桌子1的安全性。

多个侧板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左板25与右板2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前板23与后板24。左板25包括在与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倾斜面254。倾斜面254从顶板22的左端边延伸至底板21的左端边,并且随着朝向底板21的左端边而向框体部2的内侧倾斜。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倾斜面254的至少一部分与开口窗22a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倾斜面254整体与开口窗22a在左右方向上并排。

在用户使用交互式显示部5的情况下,该用户在与开口窗22a沿左右方向并排的位置处就座于桌子1。假定在桌子1未设置有倾斜面254的情况下,若用户从左板25侧就座于桌子1,那么,用户的胸部或腹部可能与顶板22的左端部接触,从而导致用户疼痛或受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用户从左板25侧就座于桌子1的情况下,由于用户的胸部或腹部与倾斜面254相对,因此,用户的胸部或腹部不容易与顶板22的左端部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桌子1的安全性。

同样地,右板26的倾斜面264从顶板22的右端边延伸至底板21的右端边,并且随着朝向底板21的右端边而向框体部2的内侧倾斜。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倾斜面264的至少一部分与开口窗22a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并排。由此,在用户从右板26侧就座于桌子1的情况下,由于用户的胸部或腹部与倾斜面264相对,因此,与上述相同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桌子1的安全性。

前后方向是框体部2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是框体部2的短边方向。底板21为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顶板22为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比底板21更向左右方向的两侧延伸。倾斜面254从顶板22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端边延伸至底板21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端边。同样地,倾斜面264从顶板22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端边延伸至底板21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端边。

由此,倾斜面254、264设置于框体部2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与框体部2的短边方向上的侧面相比,框体部2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更易于用户就座。通过在框体部2的多个侧面中的、易于用户就座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设置倾斜面254、264,从而能够提高桌子1的便利性。

在沿上下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主控制基板64与电源基板61相对于交互式显示部5配置于前后方向上的两侧。这样,通过将主控制基板64与电源基板61相对于交互式显示部5配置于长边方向上的两侧,能够在主控制基板64的上侧以及电源基板61的上侧形成桌面22b。也就是说,由于能够在开口窗22a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桌面22b,因此,能够增大桌面22b的前后方向长度。其结果是,能够扩大易于用户就座的长边方向上的侧面的长边方向长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桌子1的便利性。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交互式显示部5也可以是具有其他结构或检测方法的触摸式显示器。框体部2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框体部2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也可分别是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设置于框体部2的电子元件(例如,交互式显示部5、电源基板61、主控制基板64、插头接收部72、各种接口等)的位置、数量、形状等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改变。

倾斜面254、264中只要设置至少一个即可。只要倾斜面254的至少一部分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开口窗22a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即可(倾斜面264也同样如此)。多个倾斜面254也可在左板25处在长边方向上并排地设置(倾斜面264也同样如此)。与倾斜面254或倾斜面256相同的倾斜面也可设置于前板23和后板24中的至少一个。在该情况下,只要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开口窗22a的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并排即可。

参照图9~图11,对变形例的桌子100进行说明。在下述说明中,对于与桌子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仅针对与桌子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四个腿部3(参照图1)的替代,桌子100具有两个腿部130。两个腿部130从框体部2的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向下方延伸,并且从下方支承框体部2。各腿部130是从框体部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向下方延伸并且从下方支承框体部2的柱状体。

各腿部130具有柱状部131、支承板132以及连结部133。柱状部131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状。柱状部131是同轴地配置有外筒、中筒、内筒的三重筒结构,能够通过内置的致动器(未图示)使中筒和内筒上下运动,从而调节高度。支承板132是设置于柱状部131的下端部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的板状构件。柱状部131的下端部与支承板13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连结。支承板132配置于桌子100的设置面,并且在柱状部131的下侧支承桌子100。

连结部133是设置于柱状部131的上端部的用于连结的零件。连结部133固定于设置在底板21的下表面的连结机构140。连结机构140是在底板2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处在底板21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延伸的轨道状的零件。用户能够沿着连结机构140调节连结部133在前后方向上的固定位置。在连结机构140的下侧设置有对前述致动器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141。控制器141与供用户进行各腿部130的升降操作的操作单元(未图示)连接。

如图11所示,在变形例的桌子100的第一面251a设置有接口部70。接口部70是在第一面251a处向右方凹陷、并且为侧视时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凹部。在接口部70的内侧除了设置有电源开关71和插头接收部72以外,还设置有插座部76。插座部76与电源基板61(参照图6)连接。插座部76能够供电源线缆的插入式插头(未图示)装卸,该电源线缆的插入式插头向控制器141供给电源。

在磁性软线4的磁体型插头4a与插头接收部72连接并且控制器141的电源线缆的插入式插头与插座部76连接的情况下,电源基板61也向控制器141供给电力。用户通过对操作单元(未图示)进行操作,能够利用控制器141使各腿部130升降。由此,用户能够自由地改变框体部2的高度位置,从而提高桌子100的便利性。如上所述,变形例的桌子100例示了支承框体部2的多个腿部的数量、形状、结构等能够适当改变的情况以及可具有框体部2的升降功能的情况。

参照图12~图15,对变形例的桌子200进行说明。在下述说明中,对于与桌子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仅针对与桌子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在图13中,为了便于理解,示出了顶板22以及部件展开后的周缘盖部210。图14是从斜上方观察顶板22的左前角部的立体图,并且以假想线示出了角部盖部240和密封件84。图15是图14的a-a线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桌子200包括周缘盖部210。周缘盖部210是设置于具有表面盖部8的顶板22的周缘部的树脂制构件,并且具有两个短边盖部220、两个长边盖部230以及四个角部盖部240。

在表面盖部8的周缘部处,在表面盖部8的整周范围内设置有密封件84。密封件84优选防水性、工作性以及维修性优异的密封件。发明人以胶带状的垫圈、糊状的密封材料、用于涂覆的遮盖液等作为样本,对作为密封件84的适用性进行了实验。其结果是,胶带状的垫圈的防水性、工作性以及维修性优异,作为密封件84是优选的。

如图13~图15所示,各短边盖部220是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板状构件,并且具有朝向与顶板22相反一侧呈圆弧状突出的形状。各短边盖部220的左右方向长度比顶板22的左右方向长度略小。各短边盖部220在与顶板22相对的面处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槽部221。槽部221以与顶板22的前端部或后端部对应的形状凹陷。在槽部221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朝向槽部221的外侧突出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轨道状的卡合突起222。

各长边盖部230具有与各短边盖部220相同的结构。各长边盖部230是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板状构件,并且具有朝向与顶板22相反一侧呈圆弧状突出的形状。各长边盖部230的前后方向长度比各短边盖部220的左右方向长度大,并且比顶板22的前后方向长度略小。各长边盖部230的槽部231以与顶板22的左端部或右端部对应的形状凹陷。在槽部231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朝向槽部231的外侧突出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轨道状的卡合突起232。

各角部盖部240是具有与顶板22的角部对应的形状的板状构件,并且具有第一面241以及一对第二面242。第一面241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圆弧状弯曲而延伸。一对第二面242与第一面241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相对地配置,并且在俯视时呈近似扇状。由第一面241与一对第二面242围成的区域为收容部243。收容部243是能够将顶板22的角部、短边盖部220的一端部以及长边盖部230的一端部收容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板22的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向顶板22的内侧凹陷的卡合槽22c。各卡合槽22c在顶板22的对应侧面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处沿对应侧面的长边方向延伸。各卡合槽22c的截面形状与卡合突起222、232的突出形状对应。

两个短边盖部220安装于顶板22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具体而言,前侧的短边盖部220安装于顶板22的前端部,以使卡合突起222从左侧或右侧滑动插入顶板22的前表面的卡合槽22c。此时,从上下两侧将密封件84固定在前侧的短边盖部220的上突起223与配置于槽部221的顶板22的表面盖部8之间。后侧的短边盖部220以相同的方法安装于顶板22的后端部。

两个长边盖部230安装于顶板22的左端部以及右端部。具体而言,左侧的长边盖部230安装于顶板22的左端部,以使卡合突起232从前侧或后侧滑动插入顶板22的左表面的卡合槽22c。此时,从上下两侧将密封件84固定在左侧的长边盖部230的上突起233与配置于槽部231的顶板22的表面盖部8之间。右侧的长边盖部230以相同的方法安装于顶板22的右端部。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两个短边盖部220以及两个长边盖部230安装于顶板22之后,四个角部盖部240以下述方式安装于顶板22。各角部盖部240覆盖对应的顶板22的角部,以使顶板22的角部收容于收容部243。此时,位于对应的顶板22的角部附近的短边盖部220的一端部以及长边盖部230的一端部收容于收容部243。从上下两侧将密封件84固定在各角部盖部240的上突起244与配置于收容部243的顶板22的表面盖部8之间。随后,多个螺钉205插入设置于下侧的第二面242的多个螺纹孔(图示省略)。各角部盖部240通过多个螺钉205固定于顶板22。

如变形例的桌子200所例示的那样,框体部2的结构以及形状能够适当改变。根据桌子200,顶板22的周缘部被带圆角的周缘盖部210覆盖。因此,就座于桌子200的用户不会与顶板22的周缘部直接接触,能够提高桌子200的安全性。此外,密封件84在周缘盖部210与表面盖部8之间配置于顶板22的整周范围内。由此,例如在顶板22上洒落有液体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该液体流入周缘盖部210与表面盖部8之间。

另外,在上述桌子1、100、200的至少一张桌子中,还可使用防止磁性软线4的磁体型插头4a从插头接收部72脱落的构件。作为一例,参照图16~图19对插头保持件15进行说明。在下述说明中,将图16的上侧、下侧、左下侧、右上侧、左上侧以及右下侧分别设为插头保持件15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本例的插头保持件15构成为能够用于桌子100(参照图9~图11)。

如图16所示,插头保持件15包括板状主体150、抓捏部153以及可动板154。板状主体150是两个板状构件即前板151与后板152彼此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并接合而成的。板状主体150为构成插头保持件15的主体的长方体状,并且为主视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板状主体150的上下方向长度与接口部70(参照图11)的凹部的上下方向长度相等。板状主体150的前后方向长度(即,厚度)与接口部70的凹部的左右方向长度(即,凹部的深度)为相同程度。

在板状主体150的主视时的中央的略微上侧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板状主体150的安装口150a。前板151以及后板152具有从上下左右方向包围安装口150a的周壁。安装口150a为主视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安装口150a主视时的形状具有与磁体型插头4a(参照图11)的纵截面对应的形状,并且比磁体型插头4a的纵截面略大。磁体型插头4a能够插入安装口150a内或从该安装口150a内拔出。

抓捏部153设置于前板151的前表面的安装口150a的下侧。抓捏部153包括基部153a和突出部153b。基部153a沿着前板151的前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突出部153b沿着基部153a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从基部153a向前方突出。也就是说,抓捏部153是构成为侧视时呈近似l字形的板状构件。

在板状主体150的下端面形成有从板状主体150的左端部附近延伸至右端部附近的狭缝(未图示)。该狭缝连通至板状主体150内。可动板154是配置于该狭缝内的、主视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薄平板。在前板151的基部153a的后方设置有连结用开口(未图示)。在基部153a的背面设置有配置于上述连结用开口的内侧的板状的连结突起(未图示)。基部153a的连结突起与可动板154的前表面连结。可动板154能够在下述范围内与基部153a连动地上下运动,上述范围是指基部153a的连结突起能够在连结用开口内移动的范围。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板状主体150的背面侧形成有左右一对的弹簧配置部155。左右一对的弹簧配置部155在后视时位于板状主体150的安装口150a的右下侧和左下侧。各弹簧配置部155是由前板151的后表面与后板152的侧壁围成的、从板状主体150的后表面向前方凹陷的部位。各弹簧配置部155与前述的狭缝在上下方向上连通。

在左右一对的弹簧配置部155配置有左右一对的弹簧单元160。各弹簧单元160包括头部161、轴部162、螺旋弹簧163以及弹簧保持构件164。可动板154的上端部的后部包括逐级地向下方凹陷的台阶面154a。头部161为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盘状,并且被放置于台阶面154a上。轴部162是从头部161的俯视时的中央向上方延伸的轴体。弹簧保持构件164设置于头部161的上方。弹簧保持构件164为从前板151的后表面向后方延伸并且将轴部162的外周侧包围的筒状。螺旋弹簧163在头部161与弹簧保持构件164之间卷绕于轴部162的外周面。螺旋弹簧163通过头部161和弹簧保持构件164从上下两侧被压缩并保持。

如图17所示,在插头保持件15未施加有外力的状态下,头部161受到螺旋弹簧163的弹性力而向下方受到施力,使得可动板154向下方移动。与之伴随的是,抓捏部153也向下方移动,直到基部153a的连结突起到达连结用开口内的下端部为止。由此,插头保持件15保持为可动板154的下部从板状主体150向下方突出的前进状态。

如图18所示,例如在用户上推抓捏部153的情况下,可动板154克服螺旋弹簧163的弹性力而向上方移动。此时,头部161一边朝向弹簧保持构件164对螺旋弹簧163进行压缩施力,一边向上方移动。由头部161上推的轴部162通过弹簧保持构件164而向上方受到引导。由此,插头保持件15成为可动板154整体配置于板状主体150的内部的退让状态。

如图19所示,在用户使用插头保持件15的情况下,在接口部70内安装插头保持件15。具体而言,用户一边用手指上推抓捏部153而将插头保持件15保持成退让状态,一边将插入保持件15嵌入接口部70内。此外,用户在接口部70内对插头保持件15进行定位,以使插头接收部72(参照图11)与安装口150a相对。然后,若用户的手指离开抓捏部153,则可动板154受到螺旋弹簧163的弹性力而向下方受到施力。通过从板状主体150突出的可动板154,插头保持件15被可靠地固定在接口部70内。

接着,用户将磁性软线4的磁体型插头4a插入安装口150a,从而将该磁体型插头4a与插头接收部72连接。在安装口150a内与插头接收部72连接的磁体型插头4a通过将安装口150a包围的板状主体150的周壁从与磁体型插头4a的装卸方向正交的方向得到支承。由此,与不使用插头保持件15的情况相比,磁体型插头4a不容易从插头接收部72脱落。

除非存在有意限定个数的明确记载,否则权利要求、说明书以及附图中记载的全部要素(例如,交互式显示部、控制部、电源部、插头接收部等)可以是物理意义上的单个或多个,也可适当改变配置。此外,上述要素所赋予的名称(要素名称)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给出的,并不会特意地由此产生特别的意思。因此,仅要素名称不对要素是什么进行限定解释。例如,“控制部”等可以是单个硬件,也可包括软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将上述全部要素中的多个要素适当地一体构成或者将一个要素分开构成为多个要素均是容易想到的,即使在说明书等中未记载全部的模式,任何模式也均在预期范围内,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它们在权利要求书等中被明确排除,否则所有这些均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仅仅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未记载为理由而在其他的交互式桌子采用某种程度范围内的结构差异,是无法避开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此外,对于各要素的结构以及形状等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想到的显而易见范围内的差异而言,也同样如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