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82187发布日期:2019-07-06 10:1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教育评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学生的个人德育评价已经成为学校常态化的学生管理方法,由其产生的数据也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传统的学生德育评价依赖于纸质记录,由教师在课后绘制评分表,并按照每个学生德育表现打分,同时定期(每周/每月)人工统计德育总分,这样繁琐的记录方式无疑是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也容易因计算失误造成统计出错,影响评价结果。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借助于web端和移动端实现评价的设备越来越多,然而这种方式虽然实现无纸化,也较于传统提高了便利性,但由于受限于校园环境,并不能得到普及应用。究其原因,其一是设备缺失,学生不会随身携带移动设备和电脑进入校园,教师也不允许在课堂时间随意使用移动设备和电脑,其二是由于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一般发生在班级内或校园内,web终端(比如pc机)无法做到及时、便捷地评价,导致与评价场景脱离、及时性差。

发明专利“一种学生评价方法和系统”(专利号:201710191122.7)引入多个终端,包括教师评价终端、家长评价终端、课堂评价终端,通过综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数据,不仅能获取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能获取学生的课后表现及家庭表现,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然而该发明仍旧停留在依赖于pc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完成,且教师评价每次都需要通过教师评价终端感应学生智能卡后执行,不能批量执行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在校表现的评价,进而形成因频繁评价导致课堂时间被过多占用;此外,该发明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忽略了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因此,需要一种评价方法,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学生评价环节对移动终端的依赖,帮助教师在不占用课堂时间完成对学生批量且快捷及时的评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提前在服务端设置评价系统,所述评价系统包括评价项目、评价标识及分数、评价发布周期,当有评价需要时,由教师或学生在可视终端刷智能卡进入评价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基于预设的评价项目及对应的评价标识和分数完成对多名学生的评价;同时,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在服务端配置评价系统、评价者权限及适用范围;所述评价者权限是指对评价者身份的设定,在本发明中默认学校管理人员、班级教师具备评价者权限,也能由学校管理人员、班级教师指定学生具备评价者权限,其中学校管理人员和班级教师的评价权重是70%,学生的评价权重是30%;所述适用范围用于明确评价者的权限范围,能根据评价者身份自动匹配他所管理的班级,基于自动匹配到的多个班级,评价者可进一步指定适用班级;

步骤2:待有对学生评价需求时,可视化终端感应评价者的智能卡后呈现评价登入界面,当评价者通过评价登入界面使可视化终端获取到评价请求时,可视化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包含评价者身份信息在内的评价请求;

步骤3:待服务器接收到评价请求后,根据身份信息,通过比对预存的评价者权限信息,确认当前登入者是否具备评价权限,如果具备,返回评价者所在班级信息、历史评价信息、被评人信息、评价规则信息至可视化终端,继续执行步骤4;如果不具备,则返回拒绝评价消息至可视化终端提示;

步骤4:待可视化终端接收并显示所有被评人信息后,评价者选中一个或多个被评人,并根据特定的评价场景需要,执行评价操作;

步骤5:待服务器端接收到评价分数后,针对只做单项统计的评价项,根据被评人在相应评价子项的分数,基于各评价子项的权重值做加权处理;针对评价项合计统计,首先基于评价子项分数,加权计算得出在评价项上的分数,然后基于得出的评价项分数,按照赋予评价项的权重值,经加权处理得出综合统计分值;加权计算方法为:

若老师对i个评价项进行评分t1,t2,…ti,评价权重分别以tw1,tw2,…twi表示;

学生对j个评价项进行评分s1,s2,…sj,评价权重分别以sw1,sw2,…swj表示;

那么学生最终的个人德育平均得分为:

单项统计分值和综合统计分值存储在服务器本地,根据预设的与评价项绑定的发布周期,服务器周期性的从本地提取相应评价项信息发送至可视终端和指定的移动终端;

步骤6:评价者可以以适用范围内的班级为单位,从服务端获取被评人在不同评价项和评价子项的被评明细;

步骤7:服务器周期性加权统计每个学生在每个评价项的分数,以可视化效果展示在可视终端,并基于评价发布周期与学校权限等级的绑定关系,将评价结果发至不同身份管理者。

所述步骤1中的适用范围是根据配置人身份自动匹配,具体为如果配置人身份是学校管理人员,适用范围自动匹配为全校各个班级;如果配置人身份是年级负责人,适用范围自动匹配为年级所有班级;如果配置人身份是教师,适用范围自动匹配为他管理的班级;基于自动匹配到的多个班级,配置人根据实际评价需要,从其选择适用班级。

所述步骤1中,评价项设置是指对学生评价的某个类目的设置,每个评价项下设多个子评价项,是对评价项的细化,能用于多维度的评价;评价项包括教学科目类和德育类;不同评价项根据其对学生评价的考核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权重值;

所述评价标识及分数是指给学生评价的分值分配一个相对应的标识图标;服务端提前预存多样化标识图标在本地的标识库中,在配置时自由选择标识,并为选中的标识设置相应的分值或分值区间;

所述评价发布周期是指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发布频率,包括日、周、月、学期、学年,服务端根据评价发布周期定时在可视化终端显示评价结果。

所述步骤1中,所述评价者权限中还设有评价者管理等级,所述评价者管理等级用于表示不同评价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所述步骤5中,评价发布周期与评价者管理等级绑定,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周期性发布的评价结果依次发送给具有更高评价者管理等级的评价者;所述步骤5中指定的移动终端是经系统认证的各评价者管理等级的移动终端。

所述步骤1中,不同班级的评价规则和评价者权限可以自定义,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

所述教学科目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所述德育类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组织纪律,

德育类评价项按照思想品德的权重、行为习惯的权重、组织纪律的权重的顺序,赋予从大到小的权重值;

针对评价项“思想品德”,评价子项包括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爱集体、保护环境;

针对评价项“组织纪律”,评价子项包括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针对评价项“行为习惯”,评价子项包括身体锻炼、卫生习惯、个人兴趣爱好;

针对科目类评价项,评价子项包括成绩、课堂表现、课后表现;

按照评价内容的不同,针对分值性质的评价内容,根据分值区域设定评分,具体为:成绩大于等于90分,分数为5分;成绩大于等于80分,分数为4分;成绩大于等于70分,分数为3分;成绩大于等于60分,分数是2分;成绩小于60分,分数是0分;针对非分值性质的评价内容,按照表现的优秀程度设定评分,具体为:非常好,分数为5分;良好,分数为4分;一般,分数为3分;差,分数为2分;非常差,分数为0分。

所述步骤4的评价操作具体包括:

步骤4-1:基于接收到的班级信息和评价系统信息,可视化终端显示所有与该班级绑定的评价项及评价子项,评价者按照评价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价项及评价子项,根据被评人的实际表现,按照设定的与评价项、评价子项相关的评价分数及标识,为被评人赋予标识和分值;

针对科目类子项的成绩类分值,根据录入的成绩单,按照设定的评分规则,自动打分;针对文字评价分值,则根据被评人的实际表现好的程度,由评价人打分;

步骤4-2:选择评价结果的发布方式,包括显示周期、发布日及分数统计方式,其中分数统计方式包括按照评价项单项统计和评价项合计统计;所述评价单项统计,是综合某一评价项所对应的所有评价子项分值的加权运算;所述评价项合计统计,是综合所有评价项分值的加权运算;合计统计采用5分制统计,即5-4-3-2-0;

步骤4-3:将本次选中的被评人、评价项及评价子项、评价标识及分数、发布方式的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所述步骤5中,按照发布周期与评价者管理等级的绑定关系,评价结果发送至各管理等级的评价者具体指:基于日统计的结果,服务器会发往班级管理者;基于周统计的结果,服务器会将结果发至班级管理者和年级管理者,基于月统计的结果,服务器会将结果发至学校管理者、年级管理者和班级管理者。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服务端预先配置,可视终端执行评价和结果展示,减少评价人对pc机和移动设备的依赖,不仅能协助教师在教学场景中及时完成评价,也能实现在评价完成后即时展示可视化评价结果,方便且及时跟踪学生的表现;

(2)本发明通过灵活设置评价项,能为不同班级设置个性化评价标准,使不同评价项对应不同的评价标识和分数、不同的发布周期、不同的结果展示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和多方面,能够从多维度准确衡量被评人;

(3)本发明通过从服务器端获取多名被评人信息发送至可视终端,评价人能同时完成对多名被评人的评价,省时省力,减轻评价人的负担,提高评价效率;

(4)本发明通过将评价结果发布周期与权限等级绑定,定时将周期性发布结果按照绑定关系发送至特定身份者,帮助学校管理者、年级管理者及时掌握全校及全年级在科目类和德育类上的表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实施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实施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端配置评价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标识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项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结果发布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统计方式的评价结果展示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突破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目的是通过提前在服务端设置评价系统,包括评价项目、评价标识及分数、评价发布周期,当有评价需要时,由教师或学生在可视终端刷ic卡进入评价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基于预设的评价项目及对应的标识和分数完成对多名学生的评价;同时,服务器周期性统计每个学生在每个评价项的分数,并以可视化效果展示在可视终端。本发明减少了对pc机和移动终端的依赖,实现在贴合教学场景的情况下完成对多名学生的快速评价,同时评价结果能按照各评价项分类进行周期性可视化展示,方便教师及校务人员随时查看各结果,及时跟踪学生的表现。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实施结构图,包括可视终端101和服务端102,其中服务端102用于配置评价系统,包括评价项和评价者权限;所述评价系统包括评价项、评价分数及标识、评价发布周期;所述评价者权限是指对评价者身份的设定;可视终端101是能具备识别智能卡的信息展示设备,比如智慧班牌,配置于教室外或校园内任何一个位置均可,能通过感应智能卡显示评价界面,用于评价数据的搜集和评价结果可视化;

当可视终端101感应到智能卡,通过传送身份信息和评价请求给服务端102,经服务端102对身份验证后,将服务器内存储的被评人信息、班级信息及评价系统等评价信息返回至可视终端;待可视终端101获取到评价数据后,传至服务器端102进行评价分数统计和计算,并将最终评价结果返回至可视终端101可视化;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实施流程图,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201:在服务端配置评价系统、评价者权限及适用范围;所述评价者权限是指对评价者身份的设定,在本发明中默认学校管理人员、班级教师具备评价者权限,也能由学校管理人员、班级教师指定学生具备评价者权限,其中学校管理人员和班级教师的评价权重是70%,学生的评价权重是30%;所述适用范围用于明确评价者的权限范围,能根据评价者身份自动匹配他所管理的班级,基于自动匹配到的多个班级,评价者可进一步指定适用班级;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端配置评价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有:

步骤201-1:根据配置人身份自动匹配多个班级,选择某一个班级作为评价系统适用班级;比如配置人是1年级的年级主任,基于他的身份,评价系统将适用于全年级所有班级,但实际年级主任仅希望为1年1班配置评价系统,那么选定1年1班为本评价系统适用班级;

步骤201-2:设置评分的分数标准,并从服务器内的标识库中为不同评分分数选择标识;所述分数标准按照评价内容的不同,针对分值性质的评价内容,根据分值区域设定评分,具体为:成绩大于等于90分,分数为5分;成绩大于等于80分,分数为4分;成绩大于等于70分,分数为3分;成绩大于等于60分,分数是2分;成绩小于60分,分数是0分;针对非分值性质的评价内容,按照表现好坏程度,设定评分,具体为:非常好,分数为5分;良好,分数为4分;一般,分数为3分;差,分数为2分;非常差,分数为0分,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标识设置示意图;这样的设置主要是鉴于表现的优秀程度较为抽象,不容易进行数学计算,因此引入5分值评定标准,将表现类评分标准与分值类评分标准统一,以方便在同一评分标准体系内进行分数累加;这样的好处在于,清晰地界定最高分和最低分,即5n(其中n表示评分项目总数)和0分,有利于根据最终德育得分判定学生的德育水平。

步骤201-3:设置用于考评学生的评价项,如若细化评价项,则按需添加多个子评价项,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项设置效果示意图,具体地,评价项包括教学科目类和德育类;所述教学科目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述德育类包括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习惯等表现,不同评价项根据其对学生评价的考核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权重值;其中,科目类按照科目对学生的考核重要性大小,赋予从大到小的权重值;德育类按照“思想品德的权重、行为习惯的权重、组织纪律的权重”的顺序,赋予从大到小的权重值;

针对评价项“思想品德”,评价子项涉及诚实守信类、维护公德类、关爱集体类、保护环境类;

针对评价项“组织纪律”,评价子项涉及遵守纪律类、严于律己类;

针对评价项“行为习惯”,评价子项涉及身体锻炼类、卫生习惯类、个人兴趣爱好;

针对科目类评价项,评价子项涉及到成绩类、课堂表现类、课后表现类;

步骤201-4:为本次设置的评价项配置发布周期,用于控制此类评价项的考评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时间;同时建立可视化展示周期与评价者管理等级之间的绑定关系;具体为:基于日统计的结果与班级管理者终端绑定;基于周统计的结果与班级管理者终端、年级管理者终端绑定;基于月统计的结果与班级管理者终端、年级管理者终端及学校管理者终端绑定

步骤202:待有对学生评价需求时,可视化终端感应评价者的智能卡后呈现评价登入界面,当评价者通过在评价登入界面点击“评价”按钮,使可视化终端获取到评价请求时,可视化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包含评价者身份信息在内的评价请求;

步骤203:待服务器接收到评价请求后,根据身份信息,通过比对预存的评价者权限信息,确认当前登入者是否具备评价权限,如果具备,返回评价者所在班级信息、历史评价信息、被评人信息、评价系统信息至可视化终端,继续执行步骤204;如果不具备,则返回“拒绝评价消息”至可视化终端提示;

步骤204:待可视化终端显示所有被评人信息后,评价者选中一个或多个被评人,并根据特定的评价场景需要,执行评价操作,包括:

步骤204-1:基于接收到的班级信息和评价系统信息,可视化终端显示所有与该班级绑定的评价项及评价子项,评价者按照评价需要选择相应的评价项及评价子项,如果针对科目类子项的成绩类分值,根据录入的成绩单,按照设定的评分规则,自动根据设定的分数标准赋予评价分数和标识;如果是针对文字评价分值,则根据被评人的实际表现好的程度,由评价人根据设定的分数标准赋予评价分数和标识;

步骤204-2:选择评价结果的发布方式,包括显示周期、发布日及分数统计方式,其中分数统计方式包括按照评价项单项统计和评价项合计统计,所述评价单项统计,是综合某一评价项所对应的所有评价子项分值的加权运算;所述评价项合计统计,是综合所有评价项分值的加权运算;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价结果发布设置效果示意图;比如设置按日发布的评价分数设置为评价项合计统计,按月发布的评价分数设置为评价项单项统计,且只对“思想品德”评价项做单项统计;

步骤204-3:将本次选中的被评人、评价项及评价子项、评价标识及分数、显示方式的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步骤205:待服务器端接收到评价分数后,针对只做单项统计的评价项,根据被评人在相应评价子项的分数,基于各评价子项的权重值做加权处理;针对评价项合计统计,首先基于评价子项分数,加权计算得出在评价项上的分数,然后基于得出的评价项分数,按照赋予评价项的权重值,经加权处理得出综合统计分值;加权计算方法参照公式1,

若老师对i个评价项进行评分t1,t2,…ti,评价权重分别以tw1,tw2,…twi表示;

学生对j个评价项进行评分s1,s2,…sj,评价权重分别以sw1,sw2,…swj表示;

那么学生最终的个人德育平均得分为:

步骤206:单项统计分值和综合统计分值存储在服务器本地,根据预设的与评价项绑定的发布周期,服务器周期性地从本地提取相应评价项信息发送至可视终端和指定的移动终端,比如学校管理者的手机、pad等;所述指定的移动终端是经系统认证的学校各等级管理人员的移动终端;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统计方式的评价结果展示效果图,基于204-2的设置,当日报发布时,所展示的评价分值是被评人在每个评价项上所获分值的总和;当月报发布时,所展示的评价分值不仅包含被评人在每个评价项上所获分值的总和,也有被评人在“思想品德”这一评价单项的所获分值的总和;同时,按照发布周期与评价管理等级之间的绑定关系,,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周期性发布的评价结果依次发送给具有更高评价者管理等级的评价者,比如:周期性评价分数也将按照“班级教师-年级管理者-学校管理者”这一校内身份等级,发往每个负责人;基于日统计的结果,服务器会发往班级管理者;基于周统计的结果,服务器会将结果发至年级管理者,基于月统计的结果,服务器会将结果发至学校管理者;

步骤206:当家长的移动终端与服务器建立联系后,每一次评价结束后的统计分数都将发往家长移动端;

步骤207:当评价者想要了解所有被评人在不同评价项和评价子项的被评明细时,包括评价总分数、单项评价分数、评价标识、评价人、评价时间等,以班级为单位,从服务端本地获取即可。

本发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终端的学生评价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以及形成的效果有:

(1)本发明通过服务端预先配置,可视终端执行评价和结果展示,减少评价人对pc机和移动设备的依赖,不仅能协助教师在教学场景中及时完成评价,也能实现在评价完成后即时展示可视化评价结果,方便且及时跟踪学生的表现;

(2)本发明通过灵活设置评价项,能为不同班级设置个性化评价标准,使不同评价项对应不同的评价标识和分数、不同的发布周期、不同的结果展示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和多方面,能够从多维度准确衡量被评人;

(3)本发明通过从服务器端获取多名被评人信息发送至可视终端,评价人能同时完成对多名被评人的评价,省时省力,减轻评价人的负担,提高评价效率;

(4)本发明通过将评价结果发布周期与权限等级绑定,定时将周期性发布结果按照绑定关系发送至特定身份者,帮助学校管理者、年级管理者及时掌握全校及全年级在科目类和德育类上的表现。

以上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凡是对以上实施例以等效变换方式做出的其它改进与应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