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2596发布日期:2019-09-03 22:5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课例研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线下体育课例研修活动不利于成果的分享,一般只在参与成员单位小范围传播,且不利于数字储存,制约了体育研修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进程。体育课例研修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体育教学研究者进行研修的重要参考资源,因此,研发一个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对体育教学的发展、传播和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采用在线多人协作的体育课例研修形式,可以有效记录体育教师课例研修进程,解决课例研修跨区域的困难,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平台与资源储备,扩宽了研究成果的渠道和共享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包括:

使用者层面,设有个人模块、团体模块和使用者模块,所述使用者模块区别于团体模块,内设使用者意向本体库,适用于使用者个人需求;所述使用者意向本体库用于收集使用者身份信息、检索行为信息和课程研修活动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量化处理,利用使用者兴趣追踪算法,实现使用者需求的预测;

资源组织层面,用于课例的团队研修,按照课例研修的基本要求以使用者所参与的课例为单位,按个人所分派的任务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使用小组讨论、进度共建和协同办公系统,分别从策划与准备阶段、实施与反思阶段以及梳理与提升阶段记录课例研修过程,最终完成体育课例的研修活动;

体育课例数据库层面,用于体育课例研修成果的储存,利用关系型数据库,体育课例表字段包括但不限于课例编号、课例主题、参与成员、阶段记录、开始时间、完成时间以及成果总结等,且外链各参与者允许公开的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从事单位、职称、性别以及年龄等,对数据库表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允许不同权利的使用者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并且对各数据库表设计不同的调用接口,允许对应权利的开发者调用体育课例研修数据;

成果发布分享层面,用于公开体育课例研修的记录与成果,包括订阅、推送、博客、评论以及第三方媒体的支持。

进一步地,所述资源组织层面的课例研修教研服务包括实现团队使用者通过体育课例研修的构建和个人使用者简化的体育课例研修构建,使用者可同过信息注册于认证登陆后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进入个人模块或团队模块,使用者的个人模块有个人全部的权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业构建自己个人主页包括但不限于优质课例收藏、说课展示、磨课分析和教学心得等,团队模式可以分组分工多人共同在线构建课例研修,及时提交体育课例研修成果,扩充数字化体育课例研修教研平台的资源储备,提集成服务水平。

进一步地,所述资源组织层面的课例研修教研服务包括实现体育课例研修的数字化规范流程,设计符合课例研修操作需求的多媒体界面,能及时的和共同参与者讨论交流。

进一步地,所述资源组织层面的课例研修教研服务包括创建优秀体育课例研修教研工作坊,集合一批优秀的体育一线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者,带头开展体育课例研修工作,发布优质的体育课例研修成果。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层面的课例研修记录与成果储存包括实现体育课例研修活动信息分块化储存,建立便于查找、增添、删除和修改的课例研修储存体系,利用权限管理给予课例所有者知识产权的保护,由其所有者决定开放程度,建立便于使用者搜索的关键词索引,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要,提升体育课例成果的实际转化价值。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库层面的课例研修记录与成果储存包括扩体育课例研修资源的储备,开放便于开发者使用的课例资源数据库接口,为各教育门户网站、体育教育咨询网站、移动app、博客和订阅推送服务等提供体育课例资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采用在线多人协作的体育课例研修形式,实现了由教研室、校内的传统的课例研修形式朝向集体育课例研修活动、研修记录、研修成果储存和成果报告分享为一体的转变,由此改变了各体育工作者的体育课例研修组织形式,产生了交互、泛在和多元的数字化体育课例研修教研平台,可以辅助体育工作者的研究、学习、提高;

网络数字化的技术有利于课例教研活动的开展,并且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储存,能以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渠道分享给大众,通过各体育研究课例的属性特征检索有利于体育教育科研工作者按照研究需求高效便捷的查找所需要的课例资源。通过资源组织层面的服务,借助web2.0技术,让更多人参与到课例研修的互动中来,不断增强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活力,加快体育教学发展。课例数据的储存,同时为各大相关平台应用,提供数据资源,让更多教师,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更高效的把理论研究运用到实践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的使用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库层面内各数据的关联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字化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教研平台,通过多人在线协同系统,以体育教师课例研修为中心,按照课例研修的规范模式构建此课例研修平台,利用web2.0的跨平台性和交互性,让成果得到最大话分享,让更多人参与评论交流之中;该平台包括:

使用者层面,设有个人模块、团体模块和使用者模块,所述个人模块适用于使用者个人需求,用于实现资源浏览、评论和分析,内设使用者意向本体库;所述团体模块适用于体育教师课例研修团队,用于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的开展,所述使用者模块区别于团体模块,用于收集使用者身份信息、检索行为信息和课程研修活动信息内设使用者意向本体库,适用于使用者个人需求;所述使用者意向本体库用于收集使用者身份信息、检索行为信息和课程研修活动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量化处理,利用使用者兴趣追踪算法,实现使用者需求的预测;具体的,对使用者浏览的内容提取关键词并记录浏览时间,对使用者的评论内容提取关键词并记录转发数量,然后结合上述使用者信息,利用兴趣追踪算法,即把有相似记录信息使用者归为一类,在同一类使用这种相互推荐彼此未浏览的信息,实现使用者需求的预测;

资源组织层面,用于课例的团队研修,按照课例研修的基本要求以使用者所参与的课例为单位,按个人所分派的任务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使用小组讨论、进度共建和协同办公系统,分别从策划与准备阶段(上传课例研修分组名单表,主题研究报告文档,以及开展计划表)、实施与反思阶段(需进行三轮课堂实录包括视频和图片,课堂观测包括问卷和学生参与程度观测表,课后总结资料的上传)以及梳理与提升阶段(上传结论文档)进行课例研修,且必须保证上述各资料的齐全,但不限制于更多其他资料,最终完成体育课例的研修活动;

体育课例数据库层面,用于体育课例研修成果的储存,如图3所示,采用关系型数据库,体育课例表字段,包括但不限于课例编号、课例主题、参与成员、阶段记录、开始时间、完成时间以及成果总结等,在储存时,包括成员(通过外链各参与者允许公开的身份信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从事单位、职称、性别以及年龄等)、外链策划与准备阶段、实施与反思阶段以及梳理与提升阶段的信息,策划与准备阶段需提取内部分工情况、研究方案和相关文献研究纪录等信息,最后,对数据库表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允许不同权利的使用者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并且对各数据库表设计不同的调用接口,允许对应权利的开发者调用体育课例研修数据;

成果发布分享层面,用于公开体育课例研修的记录与成果,包括订阅、推送、博客、评论以及第三方媒体的支持。

所述资源组织层面的课例研修教研服务包括:

1)实现团队使用者通过体育课例研修的构建和个人使用者简化的体育课例研修构建,使用者可同过信息注册于认证登陆后可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进入个人模块或团队模块,使用者的个人模块有个人全部的权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业构建自己个人主页包括但不限于优质课例收藏,说课展示,磨课分析和教学心得等,团队模式可以分组分工多人共同在线构建课例研修,及时提交体育课例研修成果,扩充数字化体育课例研修教研平台的资源储备,提集成服务水平。

2)实现体育课例研修的数字化规范流程,设计符合课例研修操作需求的多媒体界面,能及时的和共同参与者讨论交流。

3)创建优秀体育课例研修教研工作坊,集合一批优秀的体育一线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者,带头开展体育课例研修工作,发布优质的体育课例研修成果。

所述数据库层面的课例研修记录与成果储存包括:

1)实现体育课例研修活动信息分块化储存,建立便于查找、增添、删除和修改的课例研修储存体系,利用权限管理给予课例所有者知识产权的保护,由其所有者决定开放程度,建立便于使用者搜索的关键词索引,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要,提升体育课例成果的实际转化价值。

2)扩体育课例研修资源的储备,开放便于开发者使用的课例资源数据库接口,为各教育门户网站、体育教育咨询网站、移动app、博客和订阅推送服务等提供体育课例资源。

如图2所示,非注册登陆使用者也可以也浏览平台资源,注册用户可以使用全部功能,包括个人和团队模块,个人模块是以使用者个人为单位,可对课例资源评论、收藏和分享。团队模块是以体育课例为单位,主要用于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的在线教研和成果的发布。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