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抽取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4922发布日期:2019-12-11 00:4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硬盘抽取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盘抽取托盘,特别是一种具有卡固件及可令卡固件解扣于机壳的操作件的硬盘抽取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处于一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企业或个人,皆早已使用个人电脑(如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等)来处理业务。但随着通信技术的成熟,一般的个人电脑已无法满足企业于其业务上的需求,故电脑业者开发出各式不同形式的服务器,以供各企业于其业务上使用。

一般而言,服务器通常是放置于机柜内,且机柜通常容纳不只一台服务器而是可以容纳多台服务器。在目前服务器的设计中,服务器包含有机壳及硬盘抽盘,硬盘抽盘大多是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且硬盘抽盘可载有多个硬盘。然而,硬盘抽盘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的设计不便于维护人员对于硬盘进行维护。详细来说,当维护人员欲对于硬盘抽盘上的硬盘进行维护时,需先卸下螺丝才能将硬盘抽盘抽出,然后才得以对于硬盘维护。由此可知,维护人员在卸除螺丝的过程中即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且若是对于机柜内的多个服务器进行维护时,所花费的时间更多。有鉴于此,目前此领域研发人员正致力于改善前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硬盘抽取托盘,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硬盘抽盘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的设计不便于维护人员对于硬盘进行维护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说明的一种硬盘抽取托盘,用以容纳硬盘并装设于机壳。硬盘抽取托盘包含托盘本体、卡固件、第一弹性件及操作件。托盘本体用以可移动地装设于机壳并承载硬盘。卡固件包含枢接部、第一臂部、第二臂部及卡勾部。枢接部可枢转地设置于托盘本体,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分别连接枢接部的相邻二侧,卡勾部连接于第一臂部远离枢接部的一端,第二臂部远离枢接部的一端具有第一扣合结构。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卡固件,并用以令卡固件相对托盘本体枢转。操作件设置于托盘本体,操作件具有第二扣合结构,且操作件可于卡扣位置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当操作件位于卡扣位置时,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一扣合结构相扣合,且卡勾部用以卡固于机壳。当操作件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一扣合结构分离,且第一弹性件带动卡固件枢转,用以令卡勾部与机壳分离。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说明的硬盘抽取托盘,由于第一弹性件设置卡固件且可令卡固件相对托盘本体枢转,故可让操作件从卡扣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来让操作件的第二扣合结构分离于第一扣合结构,及第一弹性件带动卡固件枢转,而令卡勾部与机壳分离。因此,使用者仅需操作操作件,即可令卡固件解扣于机壳,使得托盘本体可相对机壳移动而被移出,故便于使用者对于托盘本体上的硬盘进行维护。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硬盘抽取托盘及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硬盘抽取托盘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硬盘抽取托盘的另一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的操作件位于释放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卡固件解扣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硬盘抽取托盘

10硬盘

20机壳

21托盘容置区

22侧壁

23卡扣孔

24定位块

100托盘本体

110底部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13前缘

114限位孔

115第一限位滑槽

116第二限位滑槽

120第一侧墙部

121第一高墙部

122第一矮墙部

123第一定位面

130第二侧墙部

131第二高墙部

132第二矮墙部

133第二定位面

140前面板部

141通孔

150容置空间

200卡固件

210枢接部

220第一臂部

230第二臂部

231第一扣合结构

240卡勾部

250结合部

260止挡部

300第一结合柱

400第一弹性件

500定位销

510头部

520身部

600操作件

610转臂部

611第二扣合结构

612导斜面

620结合部

630扳动部

631操作面

6311第一侧

6312第二侧

700第二结合柱

800第二弹性件

h1、h2、h3、h4高度

w1、w2宽度

d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硬盘抽取托盘及机壳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硬盘抽取托盘的部分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硬盘抽取托盘的另一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施例说明了一种硬盘抽取托盘1,用以容纳硬盘10并装设于机壳20。机壳20例如为服务器的壳体。机壳20具有托盘容置区21、连个侧壁22、两个卡扣孔23及两个定位块24。两个侧壁22位于托盘容置区21的相对两侧。两个卡扣孔23及两个定位块24分别位于两个侧壁22上。

硬盘抽取托盘1包含托盘本体100、两个卡固件200、两个第一结合柱300、两个第一弹性件400、两个定位销500、两个操作件600、两个第二结合柱700及两个第二弹性件800。

托盘本体100用以可滑动地装设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托盘本体100包含底部110、第一侧墙部120、第二侧墙部130及前面板部140。第一侧墙部120、第二侧墙部130及前面板部140分别连接于底部110的相异侧。第一侧墙部120及第二侧墙部130位于底部110的相对两侧,且前面板部140位于第一侧墙部120及第二侧墙部130之间并连接第一侧墙部120及第二侧墙部130。底部110、第一侧墙部120、第二侧墙部130及前面板部140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50,此容置空间150用以容纳硬盘10。

第一侧墙部120包含相连的第一高墙部121及第一矮墙部122,第一高墙部121的高度h1大于第一矮墙部122的高度h2,第二侧墙部130包含相连的第二高墙部131及第二矮墙部132,第二高墙部131的高度h3大于第二矮墙部132的高度h4。第一高墙部121及第一矮墙部122之间形成第一定位面123,且第二高墙部131及第二矮墙部132之间形成第二定位面133。第一定位面123及第二定位面133用以抵靠机壳20的两个定位块24。

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具有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前缘113、两个限位孔114、两个第一限位滑槽115及二第二限位滑槽116。第一表面111面向于容置空间150并用以承载硬盘10,而第二表面112背对第一表面11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整体硬盘抽取托盘1为对称配置,故以下仅对于位于整体硬盘抽取托盘1的同一侧的限位孔114、第一限位滑槽115、第二限位滑槽116、卡固件200、第一结合柱300、第一弹性件400、定位销500、操作件600、第二结合柱700及第二弹性件800进行详细说明,关于整体硬盘抽取托盘1的另一侧的限位孔114、第一限位滑槽115、第二限位滑槽116、卡固件200、第一结合柱300、第一弹性件400、定位销500、操作件600、第二结合柱700及第二弹性件800则不再赘述。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114自前缘113凹陷形成,且贯穿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前面板部140是连接于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前缘113,且前面板部140具有与限位孔114连通的一通孔141。第一限位滑槽115及第二限位滑槽116各与前缘113保持距离,且第一限位滑槽115及第二限位滑槽116贯穿第一表面111及第二表面112,及第一限位滑槽115较第二限位滑槽116靠近托盘本体100的第一侧墙部120。

卡固件200包含枢接部210、第一臂部220、第二臂部230、卡勾部240、结合部250及止挡部260。第一臂部220及第二臂部230分别连接枢接部210的相邻两侧,且卡勾部240连接于第一臂部220远离枢接部210的一端,并用以卡固于机壳20的卡扣孔23。结合部250设置于第一臂部220,且止挡部260连接于第二臂部230。卡固件200的枢接部210可枢转地设置于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且枢接部210、第一臂部220及第二臂部230位于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第二表面112,及止挡部260位于底部110的前缘113之外。结合部250穿设于底部110的第一限位滑槽115,并可于第一限位滑槽115内移动。第一结合柱300设置于底部110的第一表面111上。第一弹性件400例如为弹簧。第一弹性件400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结合部250及第一结合柱300。第一弹性件400分别用以令卡固件200相对托盘本体100枢转。

定位销500包含相连的头部510及身部520,其头部510的宽度w1大于其身部520的宽度w2。定位销500的身部520固定于卡固件200的第二臂部230,且定位销500的头部510与第二臂部230保持一距离。

操作件600包含转臂部610、结合部620及扳动部630。结合部620与扳动部630分别连接转臂部610的相对两端。转臂部610可枢转地设置于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并位于底部110的第二表面112。操作件600的结合部620穿设于第二限位滑槽116。操作件600的转臂部610的部分及扳动部630位于底部110的前缘113之外。扳动部630具有操作面631,操作面631具有第一侧6311及第二侧6312,第一侧6311较第二侧6312靠近第二臂部230。第二结合柱700设置于底部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二弹性件800例如为弹簧,第二弹性件800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结合部620及第二结合柱7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臂部230远离枢接部210的一端具有第一扣合结构231,且第一扣合结构231例如为卡槽。操作件600的转臂部610具有第二扣合结构611及位于第二扣合结构611上的导斜面612(如图4所示),且第二扣合结构611例如为卡块。第二扣合结构611用以与第一扣合结构231相扣合。此外,本实施例的操作件600可于卡扣位置及释放位置之间枢转。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图4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在硬盘抽取托盘1位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的状态下,当操作件600位于卡扣位置时,卡固件200的结合部250位于第一限位滑槽115的一侧,操作件600的结合部620位于第二限位滑槽116的一侧,卡固件200的第二臂部230的第一扣合结构231与操作件600的转臂部610的第二扣合结构611相扣合,定位销500的身部520位于限位孔114,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部分位于定位销500的头部510与第二臂部230之间,卡固件200的止挡部260抵靠于底部110的前缘113,且卡固件200的卡勾部240卡固于机壳20的卡扣孔23,而令整体硬盘抽取托盘1固定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内。

在本实施例中,借由第二臂部230的第一扣合结构231与转臂部610的第二扣合结构611相扣合的设置,可让操作件600被定位于卡扣位置,且维持卡固件200的卡勾部240卡固于机壳20的卡扣孔23,而确保整体硬盘抽取托盘1固定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内。

此外,由于定位销500的身部520位于限位孔114,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部分位于定位销500的头部510与第二臂部230之间,故定位销500的头部510可限制卡固件200的摆动行程,以避免非预期的外力让第一扣合结构231脱离于第二扣合结构611。因此,可确保卡固件200的卡勾部240卡固于机壳20的卡扣孔23,而进一步提升硬盘抽取托盘1固定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内的稳固性。

一般而言,容纳服务器的机柜的门板与服务器之间的距离有限制,且特定机柜的门板与服务器之间的距离甚至仅有5mm的裕度。从图4来看,在操作件600位于卡扣位置的状态下,仅有卡固件200的止挡部260及操作件600的扳动部630及部分的转臂部610凸出于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前缘113,故即使所采用的机柜的门板与托盘本体100的前面板部140容许的距离较小,服务器仍可被容纳于此机柜中,而使得服务器具有较佳的通用性。

另外,在操作件600位于卡扣位置的状态下,操作面631的第一侧6311较第二侧6312靠近底部110的前缘113,而令操作面631成为斜面。在实施例中,借由操作面631为斜面的设置,可辅助使用者枢转操作件600,来让操作件600从卡扣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

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图2的操作件位于释放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卡固件解扣于机壳的剖视示意图。

当操作件600位于释放位置时,操作件600的结合部620位于第二限位滑槽116的另一侧,操作件600的转臂部610的第二扣合结构611与卡固件200的第二臂部230的第一扣合结构231分离,且第一弹性件400带动卡固件200沿方向d枢转,而令卡固件200的止挡部260与前缘113分离,结合部250位于第一限位滑槽115的另一侧,定位销500的头部510通过通孔141(如图2所示)且身部520分离于限位孔114,且卡勾部240与机壳20的卡扣孔23分离。此时,即可将硬盘抽取托盘1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抽取出来,以对于硬盘抽取托盘1上的硬盘10进行维护。

在对于硬盘抽取托盘1上的硬盘10进行维护完毕后,先将整体硬盘抽取托盘1推入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待托盘本体100的第一定位面123及第二定位面133分别抵靠于机壳20的两个定位块24之后,再将卡固件200沿方向d的反向枢转,使得卡固件200的第二臂部230抵靠操作件600的转臂部610的导斜面612并暂时弹开操作件600,而随后在第二弹性件800的作用下使第二扣合结构611与第一扣合结构231相扣合。此时,卡固件200的止挡部260抵靠于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前缘113,定位销500的身部520位于限位孔114,且卡固件200的卡勾部240卡入机壳20的卡扣孔23,而让硬盘抽取托盘1固定于机壳20的托盘容置区21内。

在本实施例中,借由托盘本体100的第一定位面123及第二定位面133及机壳20的两个定位块24的设置,可在将硬盘抽取托盘1推回机壳20内的时候,帮助托盘本体100移动至定位,以确保卡固件200的卡勾部240可准确地卡入机壳20的卡扣孔23内。

此外,托盘本体100的底部110的前缘113可在卡固件200沿方向d的反向枢转时止挡卡固件200的止挡部260,以避免卡固件200过度枢转。此外,卡固件200的止挡部260可增加整体卡固件200的结构强度,且还可避免使用者在施力枢转卡固件200时手被刮伤。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说明的硬盘抽取托盘,由于第一弹性件设置卡固件且可令卡固件相对托盘本体枢转,故可让操作件从卡扣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来让操作件的第二扣合结构与第一扣合结构分离,及第一弹性件带动卡固件枢转,而令卡勾部与机壳分离。因此,使用者仅需操作操作件,即可令卡固件解扣于机壳,使得托盘本体可相对机壳移动而被移出,故便于使用者对于托盘本体上的硬盘进行维护。

此外,在操作件位于卡扣位置的状态下,仅有卡固件的止挡部及操作件的扳动部及部分的转臂部凸出于托盘本体的底部的前缘,故即使所采用的机柜的门板与托盘本体的前面板部容许的距离较小,服务器仍可被容纳于此机柜中,而使得服务器具有较佳的通用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