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区域确定方法、装置、电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83464发布日期:2021-05-07 22:5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触控区域确定方法、装置、电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摸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触控区域确定方法、装置、电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触摸按键具有感应轻微快捷、防刮擦、不怕水渍油污、美观时尚等诸多优点。因此,触摸按键在电器设备领域中,得到了愈加广泛的使用。

其中,触摸按键的相关技术中存在着以下不足:对于具有多个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相关技术难以准确地确定在多个触控区域中实际被触摸的触控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区域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用于具有多个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触控区域确定方法包括:采集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至少两个触摸信号;以及,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区域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单一触摸信号来判断被触摸位置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采集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并同时利用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来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区域中的被触摸的位置,由此提高了触摸区域判断的准确程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采集所述多个触控区域的至少两个触摸信号,包括:通过所述多个传感器采集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所述多个传感器中的每个传感器采集所述多个触控区域中至少两个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区域中的任意两个触控区域互不相连。本技术方案采用数量相对较少的传感器来监测或采集数量较多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由此可达到简化触控装置的结构,缩小产品体积和节约成本的目的。由于所述至少两个触控区域中的任意两个触控区域互不相连,因此本技术方案可避免采用相同传感器检测相邻触控区域带来的相互干扰,测试结果不准的问题,保证判定被触摸区域时的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通过相同传感器采集;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确定所述多个触控区域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包括:对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中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对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获得第一求和结果;对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获得第二求和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求和结果和所述第二求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通过相同传感器采集。为了判断有所述相同传感器采集的两个触摸信号中的哪一个触摸信号对应的触控区域为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本技术方案对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其中,由于一个触摸操作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触控区域产生信号变化,因此,本技术方案将第一触控区域和其相邻触控区域产生的总信号与第二触控区域和其相邻触控区域产生的总信号进行比较,以此准确判断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中的哪一个受到了触摸。并且,由于灰尘、水渍、潮湿等因素可能会使得触控区域受到干扰,因此,为了更准确地确定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本技术方案在获取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及其相邻的触摸信号前,对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中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以此排除过滤干扰信号,获得更为准确的第一触控区域和第二触控区域及其相邻触摸区域的触摸信号,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更为准确的比较判定结果,由此准确判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求和结果和所述第二求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和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包括:判定所述第一求和结果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求和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为所述目标触控区域;或,判定所述第一求和结果小于所述第二求和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为所述目标触控区域。本技术方案中,触摸信号表征了触控区域的被触摸状况或受到干扰的状况。其中,由于本技术方案在进行信号强度比较前对触摸信号进行了干扰过滤操作,因此,在排除了干扰的前提下,本技术方案仅通过对两个信号加和的相互比较结果,即可准确而快速地判定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或所述第二触控区域中的至少之一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本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在信号强度比较步骤中使用的触摸信号均可得到干扰过滤,由此保证信号强度比较时所获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中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包括:确定每个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或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对应的临界阈值;根据每个所述触摸信号与对应的所述临界阈值,对每个所述触摸信号和/或与每个所述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清零或保留。通过将触摸信号与临界阈值进行大小比较,可判断其为正常信号还是干扰信号。本技术方案通过临界阈值的设置,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快速准确判断,以此提高触摸区域确定的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触摸信号与对应的所述临界阈值,对每个所述触摸信号和/或与每个所述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清零或保留,包括:判定任一触摸信号小于对应的所述临界阈值,对所述任一触摸信号和/或与所述任一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清零;或,判定任一触摸信号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临界阈值,对所述任一触摸信号和/或与所述任一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保留。本技术方案中,将信号强度相对较低以致其低于了临界阈值的触摸信号记录为零,并对信号强度相高于临界阈值的触摸信号进行保留,由此保证后续信号强度比较判断步骤的准确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触控区域包括十个触控区域;所述至少两个触摸信号包括与所述十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分别对应的十个触摸信号;所述十个触摸信号通过五个传感器采集,其中,使用所述五个传感器中的任一传感器,分别采集任两个相互间隔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触控区域布局方式尤其适于采用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来进行触控区域判定。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因此其具有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器,包括:电器本体;触控装置,与所述电器本体信号连接,控制所述电器本体;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器为洗衣机、油烟机、电冰箱、空调器、电饭煲、压力锅中的至少之一。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干扰过滤步骤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器,200:触控装置,202:存储器,204:处理器,300:电器本体,1:第一触控区域,2:第二触控区域,3:第三触控区域,4:第四触控区域,5:第五触控区域,6:第六触控区域,7:第七触控区域,8:第八触控区域,9:第九触控区域,10:第十触控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使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触摸按键具有感应轻微快捷、防刮擦、不怕水渍油污、美观时尚等诸多优点。因此,触摸按键以及触摸控制装置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愈加广泛的使用。

其中,触摸控制装置通常包括触控面板,触控面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的触摸按键,触摸按键与传感器信号连接,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单元。用户在使用时,通过触摸触控面板上的触摸按键,来控制相应的设备或装置进行工作。当某一触摸按键受到用户的触碰,其产生相应地变化,比如电容变化或电压变化。传感器可以监测到触摸按键的相应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换为可供控制单元进行接收和处理的信号,进而,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相应信号,由此根据用户的选择而对设备或装置进行控制。

为了对设备或装置进行灵活控制,触控面板上通常需要设置多个触摸按键,也即是说:触控面板上具有多个触控区域。用户触摸不同的触控区域,则设备或装置会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区域是指在触控面板中的各个触摸按键区域,触摸各个不同的触控区域,可使得产品或设备执行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操作或功能。

然而,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触摸按键不够灵敏,对被触摸区域或被触摸点的判断不够准确,导致设备或装置容易出现执行程序混乱的问题。

为了提高触摸区域判断的准确程度,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区域确定方法。该方法可适用于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视机等大型家用电器,也可以适用于油烟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家用烹饪设备与电器,亦可应用于其他适用于家用或适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或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用于具有多个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其目的在于准确地判断多个触控区域中哪个触控区域受到了用户的触碰。

如图1所示,触控区域确定方法包括:

s11.采集多个触控区域的至少两个触摸信号;以及,

s12.根据至少两个触摸信号,确定多个触控区域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

在步骤s11中,本实施例对各个触控区域分别对应的触摸信号均进行采集,以此获得多个触控区域中产生或输出的全部触摸信号。在步骤s12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使用步骤s11获得的全部触摸信号来进行判断,以此确定被触摸的目标区域。可选地,本实施例的至少两个触摸信号包括与多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分别产生的触摸信号。其中,触摸信号通过传感器进行采集。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采集至少两个触摸信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单一触摸信号来判断被触摸位置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采集至少两个触摸信号,并同时利用至少两个触摸信号,来确定多个触控区域中被触摸的位置,即: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由此提高了触摸区域判断的准确程度。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200,包括:存储器202和处理器204,存储器202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04执行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204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100,包括:电器本体300和触控装置200,触控装置200与电器本体300信号连接,控制电器本体300;其中,触控装置200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电器100为洗衣机、油烟机、电冰箱、空调器、电饭煲、压力锅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1

基于图1所示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触控区域确定方法。

本实施例中,触控装置包括多个传感器和多个触控区域。多个触控区域中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触控区域,每个触控区域都可能输出一个触摸信号;每个传感器可以采集至少两个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同一传感器采集的至少两个触控区域中的任意两个触控区域互不相连,比如:传感器a采集触控区域b和触控区域c的触摸信号,则在触控装置中,触控区域b和触控区域c之间通过其他的一个或多个触控区域间隔。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每个传感器采集一个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

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触摸信号是通过至少一个传感器来进行采集的。其中,在多个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都同时采集至少两个相互间隔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由相同传感器采集的至少两个触控区域是不直接相邻的。

由于同一传感器采集的至少两个触控区域中的任意两个触控区域互不相连,因此本技术方案可避免采用相同传感器检测相邻触控区域带来的相互干扰,测试结果不准的问题,保证判定被触摸区域时的准确程度。

作为一种触控装置的示例,如图4所示,多个触控区域包括十个触控区域;至少两个触摸信号包括与十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分别对应的十个触摸信号;多个传感器包括五个传感器,使用五个传感器中的任一传感器,分别采集任两个相互间隔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具体而言,十个触控区域沿圆环形设置。其中,十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分别可能产生对应的十个触摸信号。十个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1、第二触控区域2、第三触控区域3、第四触控区域4、第五触控区域5、第六触控区域6、第七触控区域7、第八触控区域8、第九触控区域9、第十触控区域10。

其中,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六触控区域6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五触控区域5和第十触控区域10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九触控区域9和第八触控区域8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七触控区域7和第四触控区域4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

本技术方案采用数量相对较少的传感器来监测或采集数量较多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由此可达到简化触控装置的结构,缩小产品体积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实施例2

基于图1和实施例1所提供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触控区域确定方法。

本实施例中,多个触控区域包括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第一触控区域1的触摸信号和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摸信号通过相同的一号传感器采集,如图5所示,本实施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包括:

s21.采集多个触控区域输出的至少两个触摸信号。

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用户的触摸操作会引起三个相邻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发生变化,当用户的触摸操作触摸到一号传感器监测区域时,一号传感器采集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同时与第一触控区域1或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也被对应的传感器采集,比如:在图4中,当一号传感器采集到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摸信号时,第三触控区域3、第四触控区域4、第九触控区域9和第十触控区域10的触摸信号也被对应的传感器采集。在存在外界干扰时,会对采集到的触摸信号的值产生影响,无法准确判断被用户触摸的触控区域。

s22.对至少两个触摸信号中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

因外界干扰会对采集到的触摸信号的值产生影响,因此对采集到的触摸信号中的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

其中,至少一部分的触摸信号包括与第一触控区域1或第二触控区域2中的至少之一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

如上述s21中所示,当一号传感器是用户触摸操作对应的主传感器,则一号传感器采集的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摸信号远大于外界干扰引起的变化,不需要进行干扰过滤,而对与第一触控区域1相邻的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九触控区域9的触摸信号以及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第四触控区域4和第十触控区域10的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

s23.对第一触控区域1以及与第一触控区域相邻1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获得第一求和结果。

在进行干扰过滤后,将第一触控区域1的触摸信号和经过干扰过滤后得到的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九触控区域9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将相加求和得到的结果作为第一求和结果。

s24.对第二触控区域2以及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获得第二求和结果。

在进行干扰过滤后,将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摸信号和经过干扰过滤后得到的第四触控区域4和第十触控区域10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将相加求和得到的结果作为第二求和结果。

s25.根据第一求和结果和第二求和结果,确定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中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

在获取到第一求和结果和第二求和结果后,比较两个求和结果的大小关系,判定第一求和结果大于或等于第二求和结果,说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第四触控区域4和第十触控区域10的触摸信号为外界干扰引起的变化,确定第一触控区域1为目标触控区域;或,判定第一求和结果小于第二求和结果,说明第一触控区域1相邻的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九触控区域9的触摸信号为外界干扰引起的变化,确定第二触控区域2为目标触控区域。

上述步骤的目的在于,比较判断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的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中的哪一个触控区域受到了用户的触碰。其中,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的触控区域相互间隔。

其实现上述目的的方式为:将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摸信号进行大小比较。其中,由于一个触摸操作会引起一个触摸区域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或几个触摸区域的触摸信号变化,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触控区域1以及与第一触控区域1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并将第二触控区域2以及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进行相加求和。由此,通过对两个求和结果进行比较,来准确判断被触摸的目标区域。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多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的分布或排列方式不进行限定,并且第一触控区域1或第二触控区域2的周围可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的触控区域。比如,多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即可连续分布,亦可间隔分布。再比如,多个触控区域中的各个触控区域即可首尾相接形成闭环,亦可顺次排列形成阵列状或长条状等非封闭的布局形式。其中,当第一触控区域1或第二触控区域2的周围分别仅具有一个触控区域,则本实施例仅将第一触控区域1和与第一触控区域1相邻的一个触控区域进行相加求和,并仅将第二触控区域2和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一个触控区域进行相加求和。

干扰过滤步骤的目的在于提高对触摸区域确定时的准确性。具体而言,干扰过滤的作用在于排除干扰信号对触摸区域确定带来的影响,以此进一步提高触摸区域确定时的准确程度。触摸按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受到潮湿、溅水、温度变化或灰尘等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触点位置检测的结果不够准确。也就是说,在存在上述干扰时,被触摸和未被触摸的触控区域均可能产生触摸信号,导致传感器难以判断具体是哪一个触控区域受到了用户的触摸,由此,则会造成触摸按键不灵敏或执行程序混乱的问题。因此,为了排除干扰,本实施例在采集到触摸信号后,首先对这些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

其中,可以对全部触摸信号均逐一地进行干扰过滤。也可以对全部触摸信号中的一部分进行干扰过滤。比如,只对后续比较判断步骤中所使用或所需要的触摸信号进行过滤。可选地,在干扰过滤的步骤中,针对触摸信号逐一并连续地进行干扰过滤。即在对上一触摸信号完成干扰过滤后,即进入对下一触摸信号进行干扰过滤的步骤,并按此方式逐一进行,直至完成对所有需要过滤的触摸信号的干扰过滤操作。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所示的触控区域确定方法,本实施例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描述。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中的s22,包括如下子步骤:

s31.确定每个与第一触控区域1或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对应的临界阈值。

如实施例2中,确定分别与第一触控区域1相邻的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九触控区域9的触摸信号对应的临界阈值;以及分别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第四触控区域4和第十触控区域10的触摸信号对应的临界阈值。

s32.根据每个触摸信号与对应的临界阈值,对每个触摸信号和/或与每个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清零或保留。

其中,将每个触摸信号与对应的临界阈值进行比较,判定任一触摸信号小于对应的临界阈值,则对任一触摸信号和/或与任一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清零;或,判定任一触摸信号大于或等于对应的临界阈值,对任一触摸信号和/或与任一触摸信号相对应的另一触摸信号进行保留。比如:第三触控区域3的触摸信号小于对应的临界阈值,则将第三触控区域3的触摸信号清零,且将与第三触控区域3对应的第十触控区域10的触摸信号也同时清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区域确定方法,其用于对洗衣机上的具有多个触控区域的触控装置。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判断洗衣机上多个触控区域中的具体哪个触控区域受到了使用者的触摸。

如图4所示,多个触控区域包括沿圆环形设置的十个触控区域,即:第一触控区域1、第二触控区域2、第三触控区域3、第四触控区域4、第五触控区域5、第六触控区域6、第七触控区域7、第八触控区域8、第九触控区域9、第十触控区域10。其中,采用五个传感器采集十个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其中,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六触控区域6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五触控区域5和第十触控区域10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九触控区域9和第八触控区域8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七触控区域7和第四触控区域4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相互对应,二者通过同一传感器进行监测。

当用户触摸一个触控区域时,会产生至少三个的明显较大的触摸信号,即使得该区域和与该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产生明显较大的触摸信号。比如,当用户触摸第一触控区域1,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三触控区域3以及第十触控区域10产生触摸信号分别产生一个触摸信号。由此,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外界干扰,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三触控区域3以及第十触控区域10对应的传感器采集到的触摸信号的强度比其他未触摸位置的信号强度大。此外,当存在外界干扰时,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的两个位置的触摸信号值可能不断变化,导致程序处理时按键位置判断错误。

为了准确地判断被触摸的触控区域,本实施例通过以下步骤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使用经过滤波的触摸信号进相加求和以及大小比较,由此判断被触摸的目标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分别指图4中的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与第一触控区域1相邻的触控区域分别指图4中的第三触控区域3和第十触控区域10。与第二触控区域2相邻的触控区域分别指图4中的第九触控区域9和第四触控区域4。

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干扰过滤和加和比较方式,图7给出了更详细的步骤流程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

s401.获取传感器(即:sensor)采集获得的触摸信号的信号强度(即:sensor信号值)。其中,本实施例的一至十的触控区域分别对应的触摸信号依次为signal[1]、signal[2]、signal[3]、signal[4]、signal[5]、signal[6]、signal[7]、signal[8]、signal[9]、signal[10]。

s402.将signal[3]的信号强度与对应的临界阈值m进行比较,当signal[3]小于临界阈值m,则执行步骤s403,当signal[3]大于或等于临界阈值m,则将signal[3]和与signal[3]对应的signal[6]保留,即:直接执行步骤s404。

s403.将signal[3]和与signal[3]对应的signal[6]清零。

s404.将signal[10]的信号强度与对应的临界阈值n进行比较,当signal[10]小于临界阈值n,则执行步骤s405,当signal[10]大于或等于临界阈值n,则将signal[10]和与signal[10]对应的signal[5]保留,即:直接执行步骤s406。

s405.将signal[10]和与signal[10]对应的signal[5]清零。

s406.将signal[9]的信号强度与对应的临界阈值p进行比较,当signal[9]小于临界阈值p,则执行步骤s407,当signal[9]大于或等于临界阈值p,则将signal[9]和与signal[9]对应的signal[8]保留,即:直接执行步骤s408。

s407.将signal[9]和与signal[9]对应的signal[8]清零。

s408.将signal[4]的信号强度与对应的临界阈值q进行比较,当signal[4]小于临界阈值q,则执行步骤s409,当signal[4]大于或等于临界阈值q,则将signal[4]和与signal[4]对应的signal[7]保留,即:直接执行步骤s410。

s409.将signal[4]和与signal[4]对应的signal[7]清零。

s410.对signal[1]、signal[3]、signal[10]相加求和,获得第一求和结果sum1,对signal[2]、signal[4]、signal[9]相加求和,获得第一求和结果sum2。

s411.对sum1和sum2进行信号强度的比较,当sum1大于或等于sum2,执行步骤s412,当sum1小于sum2,执行步骤s413。

s412.则返回位置1,即第一触控区域1为被触摸区域。

s413.则返回位置2,即第二触控区域2为被触摸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signal[3]、signal[10]、signal[9]、signal[4]分别具有对应的临界阈值m、n、p、q。其中,临界阈值m、n、p、q可通过采集各种情况下的信号值,与正常情况下对比而引入。为每个传感器引入一个临界阈值来区分干扰信号与正常信号,当信号值小于临界阈值时,判定为误触发,不反馈按键位置,反之,信号值大于临界阈值,说明信号值正常,不是外界干扰,此时反馈的即为需要的按键位置。采用这种方法,实际使用时滤掉了大部分的外部干扰,从而使得按键不灵敏、程序混乱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本实施例中,在干扰过滤时,当判断一个触摸信号小于与其对应的临界阈值,则将其和与其对应的触摸信号同时清零,当判断一个触摸信号大于或等于与其对应的临界阈值,则将其和与其对应的触摸信号同时保留,以供在后续步骤中使用。比如,判定signal[3]小于与其对应的临界阈值m,则将由同一传感器获得的signal[3]和与signal[3]对应的signal[6]清零,判定signal[3]大于或等于与其对应的临界阈值m,则将signal[3]和与signal[3]对应的signal[6]保留。依次类推地对由同一传感器获得的signal[10]和signal[5]、由同一传感器获得的signal[9]和signal[8]、由同一传感器获得的signal[4]和signal[7]进行滤波,直至完成对所有需要干扰过滤的触摸信号的干扰过滤操作。其中,signal[3]、signal[10]、signal[9]、signal[4]分别具有对应的临界阈值m、n、p、q可以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或各不相同。在完成干扰过滤后,进入加和比较步骤。即,为了判断由同一传感器监测的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中的哪一个为被触摸区域,本步骤本实施例在程序中加入滤波算法后,经过实验室测试、用户使用后发现,产品触摸按键的不灵敏、程序换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市场维修数量明显下降。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可准确判断多个触控区域中的被触摸的目标触控区域。

尤其,本发明实施例可针对由同一传感器检测的两个互不相邻的触控区域进行判断,通过信号强度比较来判断由同一传感器检测的两个互不相邻的触控区域中的哪一个受到了触摸。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在判断触摸区域前进行干扰过滤操作,以滤掉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最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在采用数量相对较少的传感器来监测或采集数量较多的触控区域的触摸信号时,保证触摸区域确定的准确性,由此可达到简化触控装置的结构,缩小产品体积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