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年历系统及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92587发布日期:2020-02-11 12:52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万年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万年历系统及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万年历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万年历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具体阳历与阴历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现有的万年历一般仅包含农历与国历。世界上众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但有自己的数字、天文历算和历法的民族非常少。西藏天文历算学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西藏早期的本土历算为基础,加上五行算、时轮历、占音术,以及后期引进的时宪历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献、完整的体系、科学的理论和未曾中断的传承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文历算的数据在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下,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断观察日月星辰等天象、冷暖气候等四时节气、动植物生长变化等大自然现象,逐步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并吸收周边地区的天文历算发展而来的。公元1027年左右,殊胜的时轮密法传入西藏后,以其内外密三种时轮结合的特殊理论和修证方法引起了藏族高僧学者们的空前重视,时轮历法也随之在西藏各地盛行,高僧大德争相著书立说,形成了各种历算流派。在各种历算流派中,以时轮摄略经为依据的极孜、浦尔派、楚尔派、甘登新算等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在藏区,人们长期钻研珠孜浦尔派、极孜(作用派)、楚尔派、甘登新算四种历法的基本数据,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

1、人工计算费时长;

2、展示区间有限,数据点不丰富;

3、仅含有单一的一种语言文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万年历系统及计算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万年历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待查询的公历日期信息;

b、根据公历日期信息查询对应的数据算法派;

c、计算公历日期的对应六历数据、事宜、忌讳和大小月数据;

d、将数据算法派、六历数据、缺重日、事宜、忌讳和大小月数据信息反馈给查询终端。

所述六历数据的计算方法为:

将公历日期除以10取余数,根据余数判断对应的干支,该余数包括1、2、3、4、5、6、7、8、9、0,其对应的干支分别为辛、壬、癸、甲、已、丙、丁、戊、己、庚;

将公历日期除以12取余数,根据余数判断对应的地支,该余数包括1、2、3、4、5、6、7、8、9、10、11、0,其对应的干支分别为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以每2年8个月间隔,每次少15天的规律,计算大小月和缺重日数据,根据“4、1、9、6、2、11、7、4、12、9、5、2、10、7、3、12、8、5、1、10、6、3、11、8、4、1、9、6、2、11、7、4、12、9、5、2、10、7、3、12、8、5、1、10、6、3、11”的数值规律计算藏历数据,其中,数值规律中的数值代表月份。

一种万年历系统,包括,

查询终端:用于获取查询日期信息并反馈万年历信息展示,所述查询日期为公历日期;

数据生成模块:根据查询日期信息查找天文历算数据中对应的数据算法派,所述数据算法派包括极孜派、浦尔派、楚尔派、甘登新算派中至少一种派系,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六历数据、缺重日、大小月、事宜、忌讳数据并翻译成对应语言反馈给查询终端。

还包括生产推送信息并将信息推送给查询终端的数据推送模块。

所述查询终端为手机、pc或移动设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方案的方法和系统,其基于计算机,可大大缩短人工耗时。

2、本方案通过对数据算法派、六历数据、缺重日、事宜、忌讳和大小月数据信息进行计算,信息展示全面,数据点丰富。

3、本方案可将万年历信息翻译成多种语言进行显示,语言文字种类多,适于多种人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万年历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得待查询的公历日期信息;

b、根据公历日期信息查询对应的数据算法派;

c、计算公历日期的对应六历数据、事宜、忌讳和大小月数据;

d、将数据算法派、六历数据、缺重日、事宜、忌讳和大小月数据信息反馈给查询终端。

采用本方案的方法,可将现有的万年历仅可查询年限进行扩展,可查询到从古代1年到现代2100年之间的六历数据,包含公历、浦尔派、楚尔派、甘丹新算、极孜、中国农历的数据,每一天还包含了所属的气节、缺重日等数据,相对于目前公历对农历这样的解决方案,我方案多了4个历的数据,也多了一千多年的数据,解决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日历数据。

所述六历数据的计算方法为:

将公历日期除以10取余数,根据余数判断对应的干支,该余数包括1、2、3、4、5、6、7、8、9、0,其对应的干支分别为辛、壬、癸、甲、已、丙、丁、戊、己、庚;

将公历日期除以12取余数,根据余数判断对应的地支,该余数包括1、2、3、4、5、6、7、8、9、10、11、0,其对应的干支分别为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以每2年8个月间隔,每次少15天的规律,计算大小月和缺重日数据,根据“4、1、9、6、2、11、7、4、12、9、5、2、10、7、3、12、8、5、1、10、6、3、11、8、4、1、9、6、2、11、7、4、12、9、5、2、10、7、3、12、8、5、1、10、6、3、11”的数值规律计算藏历数据,其中,数值规律中的数值代表月份。

实施例2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一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

一种万年历系统,包括,

查询终端:用于获取查询日期信息并反馈万年历信息展示,所述查询日期为公历日期。查询终端可以是手机、pc或移动设备,可以是windows、web、ios、android平台,

数据生成模块:根据查询日期信息查找天文历算数据中对应的数据算法派,所述数据算法派包括极孜派、浦尔派、楚尔派、甘登新算派中至少一种派系,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计算六历数据、缺重日、大小月、事宜、忌讳数据并翻译成对应语言反馈给查询终端。

还包括生产推送信息并将信息推送给查询终端的数据推送模块。采用数据推送模块实现资讯数据的推送,丰富了知识点。web端和pc端以及app端主要展示日历的数据,用户通过单击日历的某一天,可以查看这天的详细内容,包含这天的所属气节以及中国农历的事宜、忌讳信息。在专业领域,比如医学领域,使用人员在进入app平台后,可以通过资讯、知识模块来查看最近行业大事信息,以及专业的行业知识点。丰富专业人员的就业、专业知识能力。还可提供在线电子期刊,共使用者免费阅读。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