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验数据发表存证的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0019发布日期:2020-05-15 19:33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验数据发表存证的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验数据发表存证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研究的第三范式的不断深入,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法,科学研究除了传统的实验,更多的采用大数据的分析和专业模拟模型与计算机算法。另一方面,随着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建设的推进,学术论文的发表要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配合发表,因此实验数据成为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杜绝学术成果造假和实验数据造假,只有将实验数据和原始资料进行公开发表,供学术共同体进行相互监督,以及根据有效实验数据进行实验再现、继续深入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实验数据与学术成果的现有发表机制,过程复杂和时间周期很长,发表的介质和渠道都缺乏,导致很多科研人员一稿多投或者学术成果的取得先后经常出现争议。因此,更快的方式进行实验数据和阶段性成果的即时发表和存证,就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现有的学术成果发表机制(主要是学术论文或专利申请),无论是时效性上、证据的不可篡改性以及电子数据的公开发表及存证渠道上,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实验数据与成果的发表、存证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专利就是提出一种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难以篡改、公开透明等技术特性,来实现新型的实验数据与学术成果的发表与存证的新方法,并提出相关软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对每一个实验数据或学术阶段性成果数据都生成一个唯一的数字签名的哈希值,之后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验数据或成果描述以链条形式关联,而在每一次学术成果或实验数据信息中,都通过发表人地址、引用方地址及引用类型记录了该次引用的记录问题,通过区块链能够向前一步一步查找出实验数据的存证,查询结果可靠、快速。

本专利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当前实验数据与学术阶段性成果的发表难、介质不支持、渠道单一的壁垒,实现可追溯与防伪,同时对实验数据与成果的引用进行记录,弥补了实验数据和阶段性成果发表的效率低、介质不支持、渠道单一、取证难的结构性困难。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验数据发表存证的方法与系统,存证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利用区块链平台;2)构造实验数据与阶段性学术成果的描述数据块与智能合约;3)验证哈希值;4)区块上链,即实验数据的哈希值及描述信息入数据库;5)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可以对链上的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和检索,并对成果引用或实验数据下载进行记录,并对引用信息进行上链存证。

进一步的,区块链平台可以通过超细纤维组构,搭建一个多节点的分部式区块链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数据描述的数据块包括:实验数据的产生单位、发表人、发表时间、成果类型、成果名称、技术或学科领域、成果描述、实验数据的哈希值(数字签名)等相关数据等,并编写对应的智能合约,实验数据与成果详细电子文件的采用链下数据并进行数据水印管理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以确保上链数据的唯一性,哈希值将以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与“数据块”信息+“随机数”为原始内容,进行加密哈希运算,最终产生一串满足预期的新的哈希值散列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对应登记加入区块链的数据可以在区块链上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的底层架构平台确保区块链的分布式节点的数据一致性。

进一步的,所述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实验数据与成果的发表、存证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传统的通过学术期刊进行学术成果(如论文)进行发表,而学术期刊分散;专利申请与审核部门的集中式受理的模式不同,基于区块链的实验数据与学术成果的发表与存证,具有更好的时效性、可行性、共识性和方便性,以及更加的公开透明。

1)时效性:利用区块链基于互联网访问的特性,实验数据与阶段性成果,在形成时就可以即时上链,也就是解决实验数据没有介质与渠道发表,而学术成果(如论文)的发表与存证因论文审稿的办事效率造成的时延,从而将学术成果的率先发表权做到实时化,大大减少学术成果的权属争议。

2)可信性:传统的实验数据与学术阶段性成果发表渠道上,很容易进行数据或成果的造假或篡改,而且还很难追溯或存证。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确保实验数据与阶段性成果与变更全过程留痕,一经发表就不可篡改,解决数据的可信问题。

3)共识性和方便性:传统学术成果与实验数据是采用学术期刊的文字出版为基础,各期刊编辑部分别受理和专家审稿,然后通过期刊进行发行,但实验数据往往是各种格式的电子数据,发表介质和渠道上,都难以实现。而科技共同体的参与度低,受限于个别专家的审稿机制导致的论文审核水平与能力,学术论文的评价模式单调,优质学术成果的关注度不够。而采用区块链的技术架构,这种分布式的账本(或数据库)技术,可以让科研人员直接自主的参与学术成果与实验数据的发表,并对实验数据与学术阶段性成果的存证进行可追溯的记录,并对数据与阶段性成果进行全过程的不可篡改地进行管理,解决了实验数据与阶段性成果的发表与存证的共识参与性和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优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实验数据发表存证的方法与系统,包括:实施步骤:

1)利用区块链平台,如可以通过超细纤维组构,搭建一个多节点的分部式区块链平台。

2)构造实验数据与阶段性学术成果的描述数据块与智能合约。实验数据描述的数据块包括:实验数据的产生单位、发表人、发表时间、成果类型、成果名称、技术或学科领域、成果描述、实验数据的哈希值(数字签名)等相关数据等,并编写对应的智能合约。实验数据与成果详细电子文件的采用链下数据并进行数据水印管理即可。

3)验证哈希值。以确保上链数据的唯一性,哈希值将以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与“数据块”信息+“随机数”为原始内容,进行加密哈希运算,最终产生一串满足预期的新的哈希值散列结果。

4)区块上链(实验数据的哈希值及描述信息入数据库):对应登记加入区块链的数据可以在区块链上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的底层架构平台确保区块链的分布式节点的数据一致性。

5)通过区块链浏览器可以对链上的实验数据,进行查询和检索,并对成果引用或实验数据下载进行记录,并对作者和时间戳等信息进行上链存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