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90200发布日期:2020-03-27 19:34阅读:2342来源:国知局
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每天产生的垃圾也日益增长,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强制实行垃圾分类,按照相关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由于分类方式比较繁琐,一般居民在没有针对性学习过垃圾分类的情况下,很难对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好分类。

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能够实现自动分类的垃圾回收装置,例如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动分类垃圾桶,此类垃圾桶的工作原理基本都是在居民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时,采用拍摄装置采集垃圾图像,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对垃圾图像进行识别以判断垃圾种类,根据图像识别结果将其放入相应的垃圾桶内,但为了方便居民扔垃圾,垃圾桶一般都设置在公共场所,居民通常都是将垃圾打包后再拿到垃圾桶处扔掉,基于图像识别的垃圾桶很难对被包裹在塑料袋或其他包装中的垃圾种类进行识别,导致分类效果较差;部分垃圾回收装置则要求居民在打包后的垃圾包装袋上贴上表示其类别的标签或二维码,通过垃圾桶内的扫描器对标签或二维码进行扫描后进行分类,此类装置则对居民掌握的垃圾分类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并且操作繁琐,使用不便,另外上述方式均要求垃圾桶本身具有图像采集、识别、自动分类、远程通讯等功能,导致此类垃圾桶结构复杂,投入和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回收装置分类效果较差、整体结构复杂、投入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待投放垃圾信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垃圾分类信息,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相应客户端发送垃圾分类信息;

在将待投放垃圾投放到垃圾回收装置中时,客户端向垃圾回收装置发送通讯建立请求,所述通讯建立请求携带有垃圾分类信息;

垃圾回收装置识别垃圾分类信息,控制分类装置将待投放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中。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在将待投放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中后,向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客户端将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待投放垃圾信息,具体包括:

采集待投放垃圾图像,客户端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是否相匹配;

若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相匹配,则客户端获取相匹配的历史分析图像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

若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不匹配,则客户端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识别处理,并将待投放垃圾图像存储到历史分析图像库中,待服务器反馈垃圾分类信息后,建立垃圾分类信息与相应图像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垃圾分类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第一预设网络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输出特征图;

通过第二预设网络对特征图进行识别处理,判断特征图与训练样本的匹配度,所述训练样本按垃圾分类分为多个类别,若所述匹配度高于预设阈值则输出相应类别的垃圾分类信息。

进一步的,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客户端发送垃圾分类信息后,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反馈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客户端将反馈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识别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准确时,将相应的待投放垃圾图像添加到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中;当识别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不准确时,通过计数器统计此类反馈信息反馈次数,当反馈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对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进行重新训练。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前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包括:

移动智能终端,用于采集待投放垃圾信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客户端,所述客户端用于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还用于向垃圾回收装置发送通讯建立请求,所述通讯建立请求携带有垃圾分类信息;

服务器,用于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垃圾分类信息,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相应客户端发送垃圾分类信息;

垃圾回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主控模块、分类装置以及多个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用于收纳不同类别的垃圾,所述主控模块用于识别垃圾分类信息、控制分类装置将待投放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在待投放垃圾被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后,向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客户端还包括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客户端包括:

第一识别模块,用于对移动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是否相匹配;

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相匹配时,获取与相匹配的历史分析图像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

发送子模块,用于在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不匹配时,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识别处理,并将待投放垃圾图像存储到历史分析图像库中;

历史分析图像库,用于存储历史待投放垃圾图像,还用于在服务器反馈垃圾分类信息后,建立垃圾分类信息与相应历史待投放垃圾图像的映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预设网络,用于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输出特征图;

第二预设网络,用于对特征图进行识别处理,判断特征图与训练样本的匹配度,所述训练样本按垃圾分类分为多个类别,还用于在所述匹配度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相应类别的垃圾分类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客户端还设有反馈子模块,用于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垃圾分类信息后向服务器发送反馈信息以反馈垃圾分类信息是否准确,

服务器还设有第二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反馈信息,当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准确时,将相应的待投放垃圾图像添加到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中;当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不准确时,通过计数器统计此类反馈信息反馈次数,当反馈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对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进行重新训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及系统,用户在扔垃圾前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采集,客户端将待投放垃圾信息上传到服务器进行识别分析,并反馈垃圾分类信息到客户端,用户将垃圾打包后接近垃圾回收装置时,移动智能终端自动向垃圾回收装置发送携带有垃圾分类信息的通讯建立请求,垃圾回收装置能直接根据垃圾分类信息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容置区域内实现分类,通过本发明,用户即使不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也可以在客户端和垃圾回收装置的辅助下完成垃圾的分类回收,并且垃圾回收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投放和维护成本更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垃圾分类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待投放垃圾信息采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识别处理待投放垃圾信息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列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该方法中的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设备,服务器可以是计算机、伺服器等设备。

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垃圾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待投放垃圾信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有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其中,所述待投放垃圾信息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投放垃圾图像,也可以是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输入的待投放垃圾种类描述信息,例如待投放垃圾为菜叶、果壳、衣物、电子设备、塑料瓶等物。待投放垃圾信息被录入到运行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客户端当中,客户端通过无线网络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一并发送到服务器。

另外,所述用户标识信息为移动智能终端所对应的用户的唯一标识信息。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标识信息可以是识别码,客户端在向服务器发送用户标识信息之前,可以先对用户标识信息进行前置操作,所述前置操作可以是对用户标识信息进行加密,也可以是根据预设算法对用户标识信息进行重新排序,还可以是对用户标识信息进行其他处理。

s12、服务器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垃圾分类信息,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相应客户端发送垃圾分类信息。

该步骤中,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待投放垃圾信息和用户标识信息后,首先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根据待投放垃圾信息识别出其表示的垃圾种类后内容检索与之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所述垃圾分类信息用于描述待投放垃圾属于哪种垃圾分类。随后,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客户端对应的用户发送垃圾分类信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标识信息后,对经过前置操作的用户标识信息进行后置操作,所述后置操作与前置操作相对应,可以是对用户标识信息进行解密,也可以是根据预设算法对用户标识信息排序进行恢复,也可以是对用户标识信息进行其他操作。

另外,客户端接收到垃圾分类信息后,可以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以显示图文、声音等方式提示用户已完成垃圾识别与分类,也可以是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标注以表明其中各种垃圾所对应的分类类别,并通过人机界面向用户进行展示,以便于用户了解、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s13、在将待投放垃圾投放到垃圾回收装置中时,客户端向垃圾回收装置发送通讯建立请求,所述通讯建立请求携带有垃圾分类信息。

客户端接收到垃圾分类信息后,用户就可以将垃圾进行打包,根据垃圾分类信息可以将不同分类的垃圾分开打包,以便于回收。当用户携带垃圾靠近垃圾回收装置时,运行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客户端向垃圾回收装置发送携带有垃圾分类信息的通讯建立请求,当垃圾回收装置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通讯建立请求时,与客户端建立通讯,同时垃圾回收装置打开投放口,以便于用户将打包好的垃圾投入。当用户完成垃圾投放后离开垃圾回收装置,客户端与垃圾回收装置之间的通讯会自动断开,当垃圾回收装置未与任何设备建立通讯时自动关闭投放口。

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与垃圾回收装置之间可以通过蓝牙进行通讯,将蓝牙的最大连接距离设置为10米,只要用户携带移动智能终端接近垃圾回收装置10米范围内,则客户端自动向垃圾回收装置发送通讯建立请求;用户离开垃圾回收装置10米以外时,客户端与垃圾回收装置的通讯自动断开,整个垃圾投放过程中用户无需手动操作移动智能终端或者垃圾回收装置,只需在垃圾回收装置投放口打开后将垃圾放入即可,操作十分简便,并且用户不需要与垃圾回收装置接触,从而给用户带来良好的卫生感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客户端与垃圾回收装置之间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近距离通信方式进行通讯。

s14、垃圾回收装置识别垃圾分类信息,控制分类装置将待投放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中。

本实施例中,垃圾回收装置对客户端发送的通讯建立请求中携带的垃圾分类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垃圾分类信息判断用户所要投放的垃圾属于何种分类,当用户将垃圾投入投放口内时,垃圾回收装置控制内置的分类装置将用户投入的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内。

其中,垃圾回收装置内设有多个容置区域,每个容置区域对应一种垃圾分类类别,分别用于收纳相应分类类别的垃圾。

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垃圾回收装置识别出通讯建立请求所携带的垃圾分类信息中包含多种垃圾分类类别时,说明用户需要投放多种不同分类类别的垃圾,垃圾回收装置可以通过内置的音频播放器提示用户先投放何种类别的垃圾,待用户投入该类别的垃圾,并通过控制分类装置对先行投入的垃圾完成分类收纳后,再通过音频播放器提示用户继续投入其他类别的垃圾,直至完成垃圾分类信息中包含的所有垃圾分类类别的提示。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垃圾分类方法,用户即使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深,也可以在家中预先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待投放的垃圾信息,由客户端将待投放垃圾信息上传到服务器进行识别,服务器通过识别待投放垃圾信息获得相应的垃圾分类信息,并反馈给客户端对应的用户,用户可以根据反馈的垃圾分类信息将待投放的垃圾分类打包并带往垃圾回收装置处投放,从而使得投放时垃圾回收装置仅需根据客户端发送的垃圾分类信息对用户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收纳,一方面待投放垃圾预先通过目前十分普及且摄像功能越发强大的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信息采集,服务器能够更好地进行识别,分类准确率提高,另一方面使得垃圾回收装置结构进一步简化,降低前期投放和后期维护成本,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可选的,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在将待投放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中后,向移动智能终端发送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客户端将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其中,所述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用于作为每台垃圾回收装置的唯一识别标识,所述容置信息用于描述垃圾回收装置收纳的垃圾是否达到上限。服务器预先存储有所有垃圾回收装置的标识信息列表,所述标识信息列表中存储有所有垃圾回收装置的标识信息以及相应的位置信息以及容置信息。服务器每次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后,根据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搜索标识信息列表,对相应的容置信息进行更新。服务器定期检查标识信息列表中所有垃圾回收装置的容置信息,若发现收纳垃圾已经或快要达到上限的垃圾回收装置时,提取其位置信息并发送给工作人员提示其尽快前往垃圾回收装置所处地点进行垃圾回收。所述投放成功标志信息中包含有用户标识信息,用于统计每个用户成功投放垃圾的次数,对于成功投放垃圾次数较高的用户,可以进行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待投放垃圾信息采集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用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待投放垃圾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采集待投放垃圾图像,客户端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是否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选择通过采集垃圾图像的方式作为待投放垃圾信息时,先由客户端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识别,以便根据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的匹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由服务器进行进一步识别。其中,所述历史分析图像为存储在历史分析图像库中、用户以往采集的垃圾图像。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的匹配程度通过计算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的匹配率判断。

s22、若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相匹配,则客户端获取相匹配的历史分析图像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

当待投放垃圾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的匹配率达到或超过预设的匹配率阈值时,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相匹配,说明用户此次需要丢掉的垃圾与之前曾丢过的垃圾相同,则客户端不再向服务器发送待投放垃圾信息,而是直接从历史分析图像库中获取与相匹配的历史分析图像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从而避免用户每次采集待投放垃圾图像时都需要通过服务器进行识别,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载。

s23、若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不匹配,则客户端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识别处理,并将待投放垃圾图像存储到历史分析图像库中,待服务器反馈垃圾分类信息后,建立垃圾分类信息与相应图像的映射关系。

当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的匹配率未达到预设的匹配率阈值时,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不匹配。客户端将此次采集的待投放垃圾图像存储到历史分析图像库中,作为历史分析图像。当服务器反馈垃圾分类信息到客户端时,历史分析图像库建立此次被存储到库中的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垃圾分类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用于下次识别匹配。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识别处理待投放垃圾信息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前述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服务器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垃圾分类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通过第一预设网络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输出特征图。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网络可以采用resnet神经网络模型,也可以采用xception神经网络模型,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

s32、通过第二预设网络对特征图进行识别处理,判断特征图与训练样本的匹配度,所述训练样本按垃圾分类分为多个类别,若所述匹配度高于预设阈值则输出相应类别的垃圾分类信息。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网络可以采用fpn网络实现,所述fpn网络包括由底层往上的前置计算模块和由顶层往下的高层特征采样模块,所述前置计算模块和高层特征采样模块通过卷积核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前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特征图的特征层级,高层特征采样模块用于对高分辨率的特征图进行采样获得其特征,高层特征采样模块通过卷积核连接前置计算模块来增强采样获得的特征,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第二预设网络通过比对特征图与不同类别训练样本的相似度,来判断待投放垃圾属于哪种垃圾分类类别,获得相应的垃圾分类信息,并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反馈给客户端。

可选的,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客户端发送垃圾分类信息后,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反馈垃圾分类是否准确,客户端将反馈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识别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准确时,将相应的待投放垃圾图像添加到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中;当识别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不准确时,通过计数器统计此类反馈信息反馈次数,当反馈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对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进行重新训练,从而使得服务器能够根据用户的反馈动态调整训练样本,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并且只有在用户的反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训练样本进行调整,以避免训练样本被恶意干扰,反而导致识别准确率降低。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移动智能终端1、服务器2以及垃圾回收装置3。

其中,移动智能终端1用于采集待投放垃圾信息,所述移动智能终端1安装有客户端4,所述客户端4用于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还用于向垃圾回收装置3发送通讯建立请求,所述通讯建立请求携带有垃圾分类信息。

服务器2,用于对待投放垃圾信息进行识别处理,获得垃圾分类信息,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向相应客户端4发送垃圾分类信息;

垃圾回收装置3,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主控模块、分类装置以及多个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用于收纳不同类别的垃圾,所述主控模块用于识别垃圾分类信息、控制分类装置将待投放垃圾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内。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垃圾回收装置3包括装置本体31,装置本体31的顶部左端设有投放口32,投放口32处设有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垃圾放入。装置本体31内部设有分类装置,所述分类装置包括电动转轴33,所述电动转轴33的两端分别连接装置本体31的左、右侧壁,电动转轴33上设置有传送带34,所述传送带34的起始端位于投放口32下方,使得从投放口32处放入的垃圾会落到传送带34的起始端,其末端位于装置本体31的右端。电动转轴33的一侧下方排列有多个作为容置区域的桶体35,每个桶体35上端开口,用于收纳不同类别的垃圾。所述电动转轴33、传送带34受控于主控模块36,第一传感器与主控模块36电连接,主控模块36通过无线通讯与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通信,主控模块36可以采用工控机实现。

初始状态下,传送带34呈水平姿态且静止不动,当主控模块36通过无线通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垃圾分类信息,并且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有垃圾放入时,主控模块36首先控制传送带34转动,将垃圾运送到存放相应类别垃圾的桶体35上方后传送带34停止转动,电动转轴33在传送带34停止转动后,往排列有桶体35的一侧转动,使传送带34倾斜,垃圾落入到相应的桶体35内,随后电动转轴33再通过转动将传送带34恢复到水平位置。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桶体35内靠近上端开口处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主控模块36电连接,用于检测桶体35是否还可继续收纳垃圾。

可选的,所述垃圾回收装置3还包括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用于在待投放垃圾被放入相应类别的容置区域后,向移动智能终端1发送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客户端4还包括第二通讯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垃圾回收装置标识信息、容置信息和投放成功标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2。

可选的,所述客户端4包括第一识别模块、获取子模块、发送子模块和历史分析图像库。

其中,所述第一识别模块,用于对移动智能终端采集的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识别,判断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是否相匹配;

所述获取子模块,用于在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相匹配时,获取与相匹配的历史分析图像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

所述发送子模块,用于在待投放垃圾图像与历史分析图像不匹配时,将用户标识信息和待投放垃圾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进行识别处理,并将待投放垃圾图像存储到历史分析图像库中;

所述历史分析图像库,用于存储历史待投放垃圾图像,还用于在服务器反馈垃圾分类信息后,建立垃圾分类信息与相应历史待投放垃圾图像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服务器2包括第一预设网络和第二预设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网络,用于对待投放垃圾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输出特征图;

所述第二预设网络,用于对特征图进行识别处理,判断特征图与训练样本的匹配度,所述训练样本按垃圾分类分为多个类别,还用于在所述匹配度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相应类别的垃圾分类信息。

可选的,所述客户端还设有反馈子模块,用于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垃圾分类信息后向服务器发送反馈信息以反馈垃圾分类信息是否准确,

服务器还设有第二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反馈信息,当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准确时,将相应的待投放垃圾图像添加到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中;当反馈信息为垃圾分类不准确时,通过计数器统计此类反馈信息反馈次数,当反馈次数超过预设阈值时,对相应类别的训练样本进行重新训练。

所述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