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配电运维系统、用户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2677发布日期:2020-05-19 21:2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区配电运维系统、用户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景区配电运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景区配电运维系统、用户端。



背景技术:

景区内存在着大量的电力设施,部分电力设施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下、电力负载大、使用频繁等原因,很容易损坏或发生异常,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景区对部分主要电力设施的电流数据连接专门的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只针对其中部分设备监测,监测目标范围过小,仍然会给游客带来风险,而如果针对全部设备进行监控,监控成本高,监控数据量大,尤其是其中大部分数据属于无效数据,给工作人员带来困扰的同时也使其容易忽视真正异常的数据。

另外,如何动态合理配置维修人员或维修站以对景区内的电力设施进行有效监控和快速排障处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区配电运维系统、用户端,根据景区内的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特性,分布设置多个带有电力设施独立监控功能的配电箱,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与客流数据、电力设施特性息息相关,根据客流信息及时调整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提高采集数据的有效性,继而提高监测效果;结合客流分布特征和电力设施的预估使用状态,合理配置维修人员或维修站,在确保监控和排障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监控和排障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结合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景区配电运维系统,所述配电运维系统包括配电箱、维修站、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

所述运维管理子系统分别与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连接,对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进行管控;

所述配电箱内设置有监控装置,用以监控连接至配电箱内的每个电力设施的实时电力参数,将实时电力参数按照设定的检测周期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所述故障管理子系统接收并分析实时电力参数,如果出现异常电力参数,生成针对该电力设施的故障信息,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维修站;

所述维修站接收并解析运维管理子系统发送的巡检策略,按照巡检策略中所包含的巡检路线进行巡检,巡检过程中,维修站对应的配电箱编号实时变化;

所述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包括分布设置在景区内的若干个客流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景区各区域的客流信息;

所述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景区内的电力设施相关参数进行管控,所述电力设施相关参数包括电力设施编号、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景点编号、电力风险等级、正常运行参数范围;

所述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景区内的配电箱相关参数进行管控,所述配电箱相关参数包括配电箱编号、每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编号、监控策略;

所述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景区内的维修站相关参数进行管控,所述维修站相关参数包括当前维修站对应的配电箱编号、维修站的巡检策略;

所述运维管理子系统包括客流处理模块和运维处理模块;

所述客流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发送的实时客流信息,结合每个电力设施的用户群体特性,对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游客人数进行估算,以每个电力设施所对应的区域作为样点区域范围,对应的估算人数作为样点区域密度,生成客流特性分布图;

所述运维处理模块接收客流特性分布图,对景区内的配电箱的监控策略、维修站的巡检区域和巡检策略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正在运行的电力设施相关信息,结合客流特性分布图,生成若干个管控区域,判断正在运行的维修站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生成的管控区域的数量,如果是,进入步骤s2,否则,根据预设的增补策略对维修站数量进行增补后,进入步骤s2;

s2:对当前正在运行的维修站进行管控区域匹配,每个维修站对应一个管控区域;

s3:结合每个管控区域中的客流分布特性和管控区域中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用户群体特性,计算得到每个管控区域中所有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

s4:根据每个管控区域中所有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以及每个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对每个管控区域内的电力设施进行监控需求评估,按照监控需求评估结果生成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以及对应维修站的巡检策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客流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以下采集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设置在景区总入口处的售票设备;

(2)设置在景区各景点入口处的检票设备;

(3)设置在景区各区域用于对经过的人群图像进行采集和对采集图像中的人群密度进行分析的拍摄装置;

(4)用于获取和统计范围内手机信号的手机信息采集装置。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与电力设施之间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景区内所有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结合景区预估客流信息,对每个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合电力设施的分布规律和电力风险等级,以下述条件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当前景区所对应的最优配电箱配置参数,其中,所述配电箱配置参数包括配电箱数量、每个配电箱的安装位置、每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编号:

其中,n是配电箱的数量,是第i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风险等级为sq的电力设施的数量,mq为单个配电箱中允许包含的电力风险等级为sq的电力设施的最大数量阈值,ci是第i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数,h0是第一配电箱允许匹配的电力设施的最大数值,i=1,2,…,n;

ai是第i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部署区域范围,∑ai=a总,a总是景区内所有电力设施的总部署区域范围,a0是单个配电箱对应的所有电力设施的最大部署区域范围阈值。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维修站及其对应的管控区域满足以下特性:

其中,δl是第l个维修站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数,δ0是每个维修站允许对应的最大电力设施数量阈值,σl是第l个维修站对应的最大巡检路线长度,σ0是每个维修站允许的最大巡检路线长度阈值,是第l个维修站对应的第lg个电力设施在一次巡检周期内的巡检总时长,ε为设定比例阈值,t0是最大巡检周期时长阈值,l=1,2,…,m,m是正在运行的维修站数量;

di是采用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对配电箱至维修站的实际路径距离进行修正后得到的修正路径距离,εq是对应的权重因子,di是第i个配电箱fi与第l个维修站rl处于对应关系时两者之间的实际路径距离,di=mindistance‖fi-rl‖,d0是设定距离阈值。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景区内所有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结合景区预估客流信息,对每个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景区中所有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所述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包括电力参数、设备寿命损耗比、故障率、预设工作时间范围,根据其对应的电力参数、设备寿命损耗比和故障率评估初始电力风险等级;

s12:对景区客流信息进行预估,根据预估结果和电力设施的预设工作时间范围计算得到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负载信息、使用频次、使用时段;

s13:结合计算得到的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负载信息、使用频次、使用时段,对初始电力风险等级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电力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增补策略是指,如果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成立:(1)管控区域范围内包括最高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2)管控各区域内的游客总人数超过预设的最小游客人数阈值,判定需要针对该管控区域设置维修站。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运维处理模块的调整过程还包括以下步骤:

s5:针对未分配维修站的管控区域中的电力设施设置配电箱的监控策略。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s5中,所述针对未分配维修站的管控区域中的电力设施设置配电箱的监控策略是指,根据当前管控区域内的游客总人数,计算得到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负载信息、使用频次、使用时段,根据计算结果适应性地增大每个电力设施的监控频率。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根据每个管控区域中所有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以及每个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对每个管控区域内的电力设施进行监控需求评估,按照监控需求评估结果生成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41:创建设施运行预估模型,所述设施运行预估模型包括客流处理模块和运行预估模块;

s42:采集若干个历史游客信息和其对应的设施使用关系,构建第一样本数据集,将第一样本数据集导入客流处理模块,对客流处理模块进行训练和测试;

s43:采集所有电力设施的历史异常电力参数,分析每个历史异常电力参数发生时、对应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结合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计算得到不同情形下每个电力设施出现异常的概率和频率、以及最优检测策略,生成第二样本数据集,将第二样本数据集导入运行预估模块,对运行预估模块进行训练和测试;

s44:实时采集游客信息,导入设施运行预估模型,计算得到目前在景区内的所有游客可能使用到的设施信息,和每个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继而根据每个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结合每个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输出每个配电箱的最优检测策略;

s405:按照输出的每个配电箱的最优检测策略,驱使每个配电箱对连接至该配电箱内的每个电力设施的实时电力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将监控得到的实时电力参数按照对应的检测周期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

基于前述景区配电运维系统,本发明还提及一种用户端,包括通讯模块、故障信息接收模块、故障结果上传模块、工作状态切换模块、客流修正模块;

所述用户端通过通讯模块与景区配电运维系统建立数据交互通道;

所述故障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故障管理子系统发送的故障信息,对故障信息进行确认,将生成的故障确认结果分别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

所述故障结果上传模块分别与故障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连接,用于将故障处理结果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

所述故障管理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故障确认结果或故障处理结果更新故障信息当前状态,运维管理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故障处理结果更新维修站的工作状态;

所述工作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发送工作状态至运维管理子系统,以更新运维管理子系统中存储的当前维修站的工作状态;

所述客流修正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任意一个电力设施对应的客流修正信息,将客流修正信息发送至运维管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将客流修正信息与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该电力设施的客流信息做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执行客流信息修正。

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相比,其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

(1)根据景区内的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特性,分布设置多个带有电力设施独立监控功能的配电箱,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与客流数据、电力设施特性息息相关,根据客流信息及时调整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提高采集数据的有效性,继而提高监测效果。

(2)结合客流分布特征和电力设施的预估使用状态,合理配置维修人员或维修站,在确保监控和排障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监控和排障成本

(3)对景区中的电力设施分区管控,便于电力设施监控区域图绘制以及工作人员在分区的基础上做针对性监控。

(4)当发现异常电力数据时,及时通知对应的维修站进行处理,维修站和配电箱存在对应关系,可确保维修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维修路径,使维修人员尽快赶赴故障现场,及时排障。

(5)配电箱与电力设施存在对应关系,结合电力风险特性和分布特性确定,避免配电箱检测任务分配不均,部分配电箱长期无人问津,而部分配电箱因需要排障影响同一配电箱内其他电力设施的正常工作。

(6)基于历史数据创建设施运行预估模型,加快运算速度。

(7)对于部分人少且电力等级风险不高的电力设施,可通过适应性的增加监控频次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监控,节约维修站配置成本。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景区配电运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运维处理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结合图1,本发明提及一种景区配电运维系统,所述配电运维系统包括配电箱、维修站、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

所述运维管理子系统分别与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连接,对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故障管理子系统、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进行管控。

所述配电箱内设置有监控装置,用以监控连接至配电箱内的每个电力设施的实时电力参数,将实时电力参数按照设定的检测周期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所述故障管理子系统接收并分析实时电力参数,如果出现异常电力参数,生成针对该电力设施的故障信息,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维修站。

所述维修站接收并解析运维管理子系统发送的巡检策略,按照巡检策略中所包含的巡检路线进行巡检,巡检过程中,维修站对应的配电箱编号实时变化。

所述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包括分布设置在景区内的若干个客流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景区各区域的客流信息。

所述电力设施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景区内的电力设施相关参数进行管控,所述电力设施相关参数包括电力设施编号、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景点编号、电力风险等级、正常运行参数范围。

所述配电箱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景区内的配电箱相关参数进行管控,所述配电箱相关参数包括配电箱编号、每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编号、监控策略。

所述维修站管理子系统用于对景区内的维修站相关参数进行管控,所述维修站相关参数包括当前维修站对应的配电箱编号、维修站的巡检策略。

所述运维管理子系统包括客流处理模块和运维处理模块。

所述客流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发送的实时客流信息,结合每个电力设施的用户群体特性,对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游客人数进行估算,以每个电力设施所对应的区域作为样点区域范围,对应的估算人数作为样点区域密度,生成客流特性分布图。

结合图2,所述运维处理模块接收客流特性分布图,对景区内的配电箱的监控策略、维修站的巡检区域和巡检策略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当前正在运行的电力设施相关信息,结合客流特性分布图,生成若干个管控区域,判断正在运行的维修站的数量是否大于等于生成的管控区域的数量,如果是,进入步骤s2,否则,根据预设的增补策略对维修站数量进行增补后,进入步骤s2。优选的,所述预设的增补策略是指,如果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成立:(1)管控区域范围内包括最高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2)管控各区域内的游客总人数超过预设的最小游客人数阈值,判定需要针对该管控区域设置维修站。

s2:对当前正在运行的维修站进行管控区域匹配,每个维修站对应一个管控区域。

s3:结合每个管控区域中的客流分布特性和管控区域中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用户群体特性,计算得到每个管控区域中所有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

s4:根据每个管控区域中所有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以及每个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对每个管控区域内的电力设施进行监控需求评估,按照监控需求评估结果生成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以及对应维修站的巡检策略。

s5:针对未分配维修站的管控区域中的电力设施设置配电箱的监控策略。

一、配电箱

(1)配电箱中的监控装置有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在配电箱内每个电力设施的连接线路上另接一监控模块,再汇总每个监控模块的采集数据发送给管理计算机,达到每个电力设施独立监控互不干扰的目的,当其中一个电力设施或监控模块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电力设施的监控功能。该种方式比较适合风险等级较高需要严密实时监控的电力设施。

第二种方式,在配电箱内设置一个或多个监控模块,每个监控模块对应多个电力设施,通过轮询的方式对每个电力设施上的电力数据进行采集,再根据预设的发送策略将采集到的电力数据实时或定期发送至管理计算机。该种方式比较适合于风险等级较低,定时监控即可满足监控需求的电力设施。

在实际应用中,前述两种监控装置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混合采用,针对配电箱中风险等级较高的电力设施,为其单独配置监控模块,针对配电箱中风险等级较低的电力设施,通过一对多的方式配置一个或几个监控模块,以减少成本支出和采集数据量。

(2)所述配电箱与电力设施之间的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景区内所有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结合景区预估客流信息,对每个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结合电力设施的分布规律和电力风险等级,以下述条件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当前景区所对应的最优配电箱配置参数,其中,所述配电箱配置参数包括配电箱数量、每个配电箱的安装位置、每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编号:

其中,n是配电箱的数量,是第i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风险等级为sq的电力设施的数量,mq为单个配电箱中允许包含的电力风险等级为sq的电力设施的最大数量阈值,ci是第i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数,h0是第一配电箱允许匹配的电力设施的最大数值,i=1,2,…,n。

ai是第i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部署区域范围,∑ai=a总,a总是景区内所有电力设施的总部署区域范围,a0是单个配电箱对应的所有电力设施的最大部署区域范围阈值。

即,配电箱设置时的限制条件包括:(1)配电箱数量最小,(2)每个配电箱对应的各类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在各自对应的设施数量阈值范围内,(3)每个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总数在对应的门限范围内,(4)每个配电箱所包含的电力设施的部署区域范围有限,便于维修站及时赶赴排障。

每个配电箱内,不同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的数量不超过对应的数量阈值,例如,最高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的数量不超过2个,次高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的数量不超过4个,电力设施的总数不超过15个等。由于在本发明中,主要依赖设置在配电箱内的监控装置对电力设施的电力参数进行采集,为了确保监控效率,对不同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的最大数量做了限制,避免监控装置对部分电力设施不能做到及时监控。在此基础上,尽量控制配电箱的数量最少,节约监控成本。

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部署区域范围在对应的部署区域范围阈值内,以避免配电箱与其所对应的电力设施的部署范围过大,为后续维修站的设置带来难点,同时,前述设计利于绘制配电箱部署地图,可以使工作人员更为直观的了解到每个配电箱对应的部署区域范围内的电力设施状态。

而其中关键参数电力风险等级的获取方式同时依赖于客流信息对应的使用状态、以及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以确保每个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设置准确。下面是其中一种电力风险等级的获取方式为:获取景区内所有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结合景区预估客流信息,对每个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其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景区中所有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所述电力设施的相关信息包括电力参数、设备寿命损耗比、故障率、预设工作时间范围,根据其对应的电力参数、设备寿命损耗比和故障率评估初始电力风险等级。

s12:对景区客流信息进行预估,根据预估结果和电力设施的预设工作时间范围计算得到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负载信息、使用频次、使用时段。

s13:结合计算得到的每个电力设施对应的负载信息、使用频次、使用时段,对初始电力风险等级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电力风险等级。

不同的客流信息对应的电力设施的使用状态不同,而电力设施的使用状态和电力设施的自身固有特性会直接影响到其所对应的监控需求。例如,正在使用的电力设施、尤其是使用频率高的电力设施,无疑需要更为密切地对其进行监控。本发明正是基于这一特性,提出结合实时采集的游客信息,对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监控数据的优化,减少无效数据采集占比,优化整个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故障识别率和对应的排障效率。

例如,对于某个景区,假设其从地域分布上又分为东区和西区。由于电力设施数量有限且对应的电力风险等级分布合理,将东区的所有电力设施分别设置在第一配电箱#1和第一配电箱#2中,将西区的所有电力设施集中在第一配电箱#3和第一配电箱#4中。基于前述配置结构,当大部分游客集中在东区时,西区中的游客还较少时,可相应的增加第一配电箱#1和第一配电箱#2的监控数据的上传频次,适应性地减少第一配电箱#3和第一配电箱#4的监控数据的上传频次,使工作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东区电力设施上。优选的,还可以针对第一配电箱#1和第一配电箱#2各自对应的电力设施做进一步的精调,例如,当游客信息显示游客长时间停留在东区某一景点时,而该景点对应于第一配电箱#1,此时可遥控第一配电箱#1中的监控装置,提高对该景点所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电力参数采集频次。当游客信息发生变化时,可参考前述策略调整原理进行调控。例如,随着时间推移,西区中的游客渐多,此时可以相应增加第一配电箱#3和第一配电箱#4的监控频率等等。另外,该方式能够有效结合景点分布特性,对景点内的电力设施做区域划分,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到相应的电力设施进行监控管理。

为了加快监控策略的计算速度,本发明还提出,步骤s4中,所述根据每个管控区域中所有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以及每个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对每个管控区域内的电力设施进行监控需求评估,按照监控需求评估结果生成每个配电箱的监控策略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41:创建设施运行预估模型,所述设施运行预估模型包括客流处理模块和运行预估模块。

s42:采集若干个历史游客信息和其对应的设施使用关系,构建第一样本数据集,将第一样本数据集导入客流处理模块,对客流处理模块进行训练和测试。

s43:采集所有电力设施的历史异常电力参数,分析每个历史异常电力参数发生时、对应电力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结合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计算得到不同情形下每个电力设施出现异常的概率和频率、以及最优检测策略,生成第二样本数据集,将第二样本数据集导入运行预估模块,对运行预估模块进行训练和测试。

s44:实时采集游客信息,导入设施运行预估模型,计算得到目前在景区内的所有游客可能使用到的设施信息,和每个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继而根据每个设施的使用概率、使用频次、使用时段,结合每个电力设施的固有特性,输出每个配电箱的最优检测策略。

s405:按照输出的每个配电箱的最优检测策略,驱使每个配电箱对连接至该配电箱内的每个电力设施的实时电力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将监控得到的实时电力参数按照对应的检测周期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

二、客流信息采集

所述客流信息采集装置包括以下采集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设置在景区总入口处的售票设备。

(2)设置在景区各景点入口处的检票设备。

(3)设置在景区各区域用于对经过的人群图像进行采集和对采集图像中的人群密度进行分析的拍摄装置。

(4)用于获取和统计范围内手机信号的手机信息采集装置。

通过选择前述一种或多种采集方式,尽可能地获取最精确的客流信息和客流分布特性。客流信息获取的越精确,电力设施的监控效率和维修站的排障效率越高。

三、维修站

所述维修站可以是维修人员,也可以是装载有维修人员的巡检车辆,其主要特性是处于动态巡检路线上,并且在不同的巡检路段,对应的配电箱(或电力设施)不同。

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例,每个所述维修站及其对应的管控区域满足以下特性:

其中,δl是第l个维修站对应的电力设施的总数,δ0是每个维修站允许对应的最大电力设施数量阈值,σl是第l个维修站对应的最大巡检路线长度,σ0是每个维修站允许的最大巡检路线长度阈值,是第l个维修站对应的第lg个电力设施在一次巡检周期内的巡检总时长,ε为设定比例阈值,t0是最大巡检周期时长阈值,l=1,2,…,m,m是正在运行的维修站数量。

di是采用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对配电箱至维修站的实际路径距离进行修正后得到的修正路径距离,εq是对应的权重因子,di是第i个配电箱fi与第l个维修站rl处于对应关系时两者之间的实际路径距离,di=mindistance‖fi-rl‖,d0是设定距离阈值。

电力设施出现故障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电力设施本身、配电箱处的供电线路、电力设置与配电箱之间的输电线路。基于前述部署区域范围的设置,本发明提出,以每个配电箱到对应维修站的距离均小于设定距离阈值作为限制条件来设置维修站。维修站是用于提供排障服务的,因此维修站与配电箱的距离越近,越容易排除故障。优选的,本发明还提出,考虑每个配电箱内的电力设施的状态不同,采用配电箱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电力风险等级对配电箱至维修站的实际路径距离进行修正后得到的修正路径距离与设定距离阈值的比对结果作为判别条件。

对于动态移动的维修站,由于其一直在巡检路线上移动,在不同巡检路段对应的电力设施的编号也不相同,因此本发明提出,首先从巡检路线和巡检周期两个方面对其做限制,确保在一个较短的巡检周期内可以完全巡视一次所有与之匹配的配电箱;其次,从匹配的动态巡检对象数量对其进行限制,以避免同一个动态维修站对应的巡检对象(配电箱或电力设施)太多,难以兼顾,优选的,可以如前述修正配电箱与维修站的距离一样,结合电力风险等级对每个维修站匹配的巡检对象的数量进行修正;最后,针对每个巡检对象与维修站处于可快速维修状态的时长占整个巡检周期的比例对巡检策略进行限制,以避免部分巡检对象只是简单略过,得不到有效监控。优选的,巡检对象与维修站处于可快速维修状态是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参数或结合电力风险等级修正后的距离参数确定。

在维修站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巡检策略跟随客流信息不断调整,为游客提供最好的设备监控服务。

在一些例子中,部分管控区域具有以下特性:(1)管控区域范围内不包括最高电力风险等级的电力设施,(2)管控各区域内的游客总人数不超过预设的最小游客人数阈值。

针对这类管控区域,如果单独配置维修站,效率低下,从检修人员的工作分配角度来说也并不合理。为此,本发明提出,针对部分人少且电力等级风险不高的电力设施的管控区域,可不配置维修站,通过适应性的增加监控频次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监控,节约维修站配置成本。

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形,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维修站数量较少,但管控区域较多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种方式,增加维修站数量。

第二种方式,参考前述监控模式,选择其中监控需求较低的管控区域,不配置维修站,通过适应性的增加监控频次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监控。

基于前述景区配电运维系统,本发明还提及一种用户端,包括通讯模块、故障信息接收模块、故障结果上传模块、工作状态切换模块、客流修正模块。

所述用户端通过通讯模块与景区配电运维系统建立数据交互通道。

所述故障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故障管理子系统发送的故障信息,对故障信息进行确认,将生成的故障确认结果分别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

所述故障结果上传模块分别与故障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连接,用于将故障处理结果发送至故障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

所述故障管理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故障确认结果或故障处理结果更新故障信息当前状态,运维管理子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故障处理结果更新维修站的工作状态。

所述工作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发送工作状态至运维管理子系统,以更新运维管理子系统中存储的当前维修站的工作状态。

所述客流修正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任意一个电力设施对应的客流修正信息,将客流修正信息发送至运维管理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将客流修正信息与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该电力设施的客流信息做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执行客流信息修正。

所述用户端适于维修人员或维修站使用,由于维修人员或维修站一直在其所对应的管控区域内移动,可将其看作一种客流信息采集装置,对客流信息采集子系统采集到的客流信息做修正,以提高客流信息的准确性,继而提高整个景区配电运维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工作状态切换模块可提供维修人员或维修站一定的工作状态自主选择权,更为人性化。故障信息接收模块、故障结果上传模块则可以针对故障信息做流程化自动追溯,便于对故障信息对日常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义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