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1262发布日期:2019-12-20 20:4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鼠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相连接的鼠标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作为指示设备的其中一种而广泛使用的鼠标装置,因操作者的不同而存在各种握持的形态。即,存在如下等握持方法:

(1)使手掌接触于鼠标装置的外壳上表面且使拇指和无名指(或小拇指)接触于鼠标侧面的所谓“趴握(palmgrip)”;

(2)以仅指尖触及鼠标装置的状态操作鼠标装置的“捏握(fingertipgrip)”;

(3)以手掌的一部分、腕部侧触及鼠标装置的后部的状态,利用拇指和无名指(或小拇指)自侧面夹持鼠标装置的“抓握(clawgrip)”,

根据各个握持方法,相应地,便于使用的鼠标装置的形状等也不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7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大多数的鼠标装置形成为呈山形隆起的形状,以便成为外壳上表面与手掌相接触的状态。由此,在用户以趴握的状态握持鼠标装置时,在进行例如向近前侧拉动鼠标装置的操作之际,手掌搭在鼠标装置上表面的隆起处,能够以比较轻的力向近前侧拉动鼠标装置。

另外,在鼠标操作中还需要暂时地抬起鼠标装置,因此,在用户握持着鼠标装置时,对于以往通常的鼠标装置而言,能够利用拇指和无名指分别左右夹持外壳的左右侧面来进行操作。

然而,在这样的鼠标装置中,对于以手掌未接触于鼠标装置上表面的状态进行握持的、抓握用户而言,即使进行例如向近前侧拉动鼠标装置的操作等,也要在利用拇指和无名指来分别夹持鼠标装置的左右两侧面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与利用手掌进行操作的情况相比,以施加较大的力的状态进行操作。即,相对于趴握,在抓握、捏握的情况下,鼠标装置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即使在使相同的力传递至鼠标装置时,施加于所接触的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负荷变大。因而,在操作鼠标装置的情况下,与进行趴握的情况相比,在以抓握等进行握持时,需要更大的力,从而鼠标装置的操作性降低。

此外,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鼠标装置在侧面侧设有用于搭放无名指、小拇指的部分,在将手掌放置在鼠标装置的上表面来进行操作之际,能够在手指不发力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但在如此以趴握进行握持的前提下的、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的鼠标装置中,当形成为将手掌和手指放置在壳体的上表面来进行操作的形状时,鼠标装置的整个壳体(俯视时的大小)变大,在以趴握以外的握持方法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需要更大的力量。

如此,在进行抓握、捏握的情况下,与抬起鼠标装置时同样地,需要用于自两侧夹紧并捏住的力和用于在该状态下进行移动操作的力这两种力,当鼠标装置大型化时,操作所需的力变得更大,从而操作性进一步降低。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也能够提高以抓握或捏握的状态进行握持的用户的操作性的鼠标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以往例的问题点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鼠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鼠标装置的外壳上设有按压面,该按压面被无名指或小拇指按压且在按压时向腕部侧传递按压力。

通过将供无名指或小拇指卡合的该按压面设于鼠标装置的外壳,由此,在以抓握、捏握的状态来握持鼠标装置的用户例如进行将该鼠标装置向近前侧拉动的操作之际,通过利用无名指或小拇指将按压面向近前侧按压(沿移动方向施加力),能够将鼠标装置拉到近前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鼠标装置,在该鼠标装置的外壳的侧面侧设有被无名指或小拇指按压的按压面,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面具有如下部分:该部分的法线成为朝向外壳的腕部所抵接的方向的线段。

由此,在以抓握的状态握持鼠标装置的用户例如进行将该鼠标装置向近前侧拉动的操作之际,若利用无名指或小拇指向近前侧按压按压面(沿移动方向施加力),则通过使按压面的法线成为朝向腕部所抵接的方向的线段,从而按压面被按压时,按压力传递至腕部侧,能够将鼠标装置拉到近前侧。

另外,也可以是,该鼠标装置在外壳上表面具有与所述腕部相抵接的抵接部。若如此设置,则能够利用放置于按压面的用户的手指和与抵接部相抵接的腕部来稳定地握持鼠标装置。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抵接部具有与所述腕部的拇指球和小拇指球中的至少一者相抵接的、至少一个手指球抵接部。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抵接部还具有被夹持在拇指球与小拇指球之间的夹持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即使以抓握、捏握的状态进行握持的用户也能够以比较小的力进行操作的鼠标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鼠标装置;10、鼠标外壳;11、下侧壳体;12、上侧壳体;20、侧面;21、突出部分;22、按压面;23、抵接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各部分的大小、各部分的大小的比例、配置等是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例子并不限于图示等的大小、比例、配置。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的概略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的俯视图。另外,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的侧视图。如图1所例示那样,本实用新型的鼠标装置1构成为包含鼠标外壳10,该鼠标外壳10在内部内置电路部c。

该电路部c接收用户对鼠标装置1进行的移动操作(以使鼠标装置1的底面侧接触于桌子等的面的状态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鼠标装置1的操作)、对按键部b等进行的按下操作等,生成表示该操作的内容的信息并向与该鼠标装置1相连接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未图示)送出该信息。该信息的送出能够利用例如无线来进行,但在利用有线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只要自鼠标装置1的正面侧导出布线并使布线与信息处理装置等相连接即可。这样的电路部c的工作为众所周知,因此,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鼠标外壳10构成为包含形成为稍浅的浅型的下侧壳体11和形成为比较深的深型的上侧壳体12。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鼠标外壳10也可以是不能分割为上下壳体的结构。并且,这里的鼠标外壳10还可以包含安装在鼠标的用于保护电路部c的壳体的外侧的部件(外壳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电路部c固定于下侧壳体11。另外,上侧壳体12的周缘部和下侧壳体11的周缘部形成为相同的形状,通过使它们的周缘部相互卡合并成为以覆盖下侧壳体11上的电路部c的方式固定的状态,从而形成鼠标外壳10。

另外,在上侧壳体12的前方侧(从操作鼠标装置1的用户看是远离用户的身体的一侧;正面侧)f的、在用户握持着鼠标装置1时用户的食指、中指所到达的范围中的至少一处形成为能够向下方按下的按键部b。该按键部b接收用户的按下操作。在以下的例子中,说明设有两个该按键部b的情况,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部b的数量不必限于该数量。另外,也可以是,除了配置按键部b以外,将能够旋转操作的滚轮连同按键部b一起配置于在用户握持着鼠标装置1时用户的食指、中指所到达的范围中。在该情况下,在上侧壳体12的一部分形成开口,使滚轮的一部分经由该开口暴露。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如图2所示,在该鼠标外壳10(下侧壳体11和上侧壳体12这两者)的侧面20(若惯用右手,则为右侧面,若惯用左手,则为左侧面,此外,在附图和以下的说明中说明惯用右手的情况,对于惯用左手的情况,只要左右调换即可),形成有俯视向侧面外侧突起的突出部分21。

该突出部分21的、靠鼠标装置1的前方侧的部分成为实质上铅垂的面(以下,将该面称作按压面22),且具有其法线成为朝向与用户的腕部相抵接的范围的线段的部分。即,该按压面22是具有如下部分的面,该部分在俯视时(在俯视鼠标装置1时)以自鼠标外壳10中的与用户的腕部相抵接的抵接范围23内的预定位置p呈放射状引出的线段为法线。在此,对于预定位置p,只要以在手为一般大小的多个用户分别握持鼠标装置1时对各用户的腕部所接触的范围内的重心取平均等方式实验性地进行确定即可。或者,该预定位置p也可以设为在俯视鼠标装置1时的后端侧(从操作鼠标装置1的用户看是靠近用户的身体的一侧)n的周缘部的中心点。

通过如此形成按压面22,在利用无名指的指尖或小拇指的指尖(例如比第一关节(最远位置侧的关节)靠顶端侧的部位)来按压该按压面22时,其按压力会传递至用户的手的腕部侧。

另外,如图3所例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上侧壳体12处于以下状态,即,上侧壳体12的上表面侧以自配置有按键部b的范围朝向供无名指、小拇指放置的按压面22的方向平滑地变低的方式倾斜地形成,由此,即使在以趴握进行握持的用户握持时,上侧壳体12也能与手掌的形状相匹配。

此外,也可以是,在该倾斜的部分以能够在趴握时将无名指放置在该倾斜的部分的上部的方式形成凹部,从而成为阶梯状的面。该凹部在所谓的抓握的情况下以仅使小拇指接触于按压面22的状态进行握持时作为供无名指放置的位置发挥功能。另外,该凹部作为在进行趴握的情况下供无名指、小拇指放置的位置发挥功能。

当用户以例如所谓的抓握的状态握持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时,如图2~图4所例示那样,成为用户的腕部抵接于鼠标装置1的鼠标外壳10的上表面中的、靠近后端侧n的部分的状态。在此,具体而言,腕部包含用户的手掌的拇指球s、小拇指球e,并相当于自拇指球s到小拇指球e的范围。此外,图4是从设有按压面22的一侧的侧面看的侧视图,在图4的例子中成为惯用右手的情况(从右侧面看的右视图)。

另外,此时,在用户的手的拇指触及左侧侧面且将食指和中指分别放置在按键部b上的状态时,成为无名指肚和小拇指肚接触于在鼠标外壳10的右侧侧面设置的按压面22的状态。在此,拇指指肚的朝向实质上是右方向(在惯用左手的鼠标装置中为左方向),无名指和小拇指搭在按压面22上,按压面的法线方向成为指肚的朝向,因此,在用户自两侧面侧对该鼠标装置1施加力并进行夹持时,通过在利用拇指肚和无名指(或小拇指)的侧面进行夹持并进行向近前侧拉动鼠标装置1的操作之际用无名指肚、小拇指肚对按压面22施加力,能够自然地朝向与上述用户的腕部相抵接的抵接范围23内的预定位置p方向施加力。

并且,在该状态下,成为鼠标装置1被按压按压面22的无名指、小拇指和接触于抵接范围23的腕部前后夹持的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地握持鼠标装置1。

(抵接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中,也可以是,使抵接范围23中的至少一部分比其他部分隆起而形成为夹持部,该抵接范围23为鼠标外壳10的上表面中的、在用户以抓握的状态进行握持时用户的手的腕部(自用户的手掌的拇指球到小拇指球的范围)的手指球所抵接的手指球抵接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中,如图2、图4所例示那样,成为如下状态:使在用户以抓握的状态进行握持时用户的手掌的拇指球所抵接的部分与小拇指球所抵接的部分(鼠标装置1的后端)之间的部分r隆起而形成为夹持部。此外,也可以是,使在用户以趴握的状态进行握持时用户的手掌的拇指球所抵接的部分与小拇指球所抵接的部分之间的部分(鼠标装置1的上表面的靠后端侧的预定范围)r′也隆起。这些部分r、部分r′也可以形成为一体的隆起。

在图4中,稍微夸大地图示了部分r、部分r′的隆起,但只要部分r、部分r′比其他部分隆起即可,不必隆起到外观上能够视觉识别的程度。

(按压面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面22也可以形成为在俯视时向近前侧稍微凹进的凹面状的形状。即,也可以是,在按压面22的外侧、也就是供无名指或小拇指搭放的位置的外侧,形成为俯视朝向鼠标装置1的前方(正面侧)隆起的形状。由此,成为用户的无名指或小拇指被该凹压面良好地保持的状态。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鼠标装置1中,被以抓握、捏握的方式进行握持的用户握持时,该用户的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地放置在按压按压面22的位置,在进行需要向近前侧施加力的操作的情况下,无需利用无名指、小拇指和拇指自侧面按住并施加使鼠标装置1抬起那样的力,通过利用无名指、小拇指来按压按压面22,就能够以比较轻的力施加朝向近前侧的力,另外,由此,容易调整力的大小,因此,提高了操作性。

并且,在抓握的状态下,成为鼠标装置1被对按压面22进行按压的无名指、小拇指和接触于鼠标外壳10的抵接范围23的腕部前后夹持的状态,能够稳定地握持鼠标装置1,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手指球抵接部即抵接范围23,由此,若为抓握的状态,则即使拇指暂时离开侧面,也能够利用拇指球和无名指或小拇指以夹持的方式施加力,因此能够稳定地握持鼠标装置1,另外,即使在无名指、小拇指离开按压面22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小拇指球和拇指以夹持的方式施加力,从而能够稳定地握持鼠标装置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