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补光摄录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9709发布日期:2019-11-19 21:03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内补光摄录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车内补光摄录装置以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网约车和共享租车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但与此同时,网约车和共享租车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作案场所和作案工具,相关的刑事案件屡见不鲜。只有真正做到实名承运、实名乘用才能有效惩治这类犯罪行为,保障乘客及驾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网约车和共享租车在营运过程中都有必要对车内全部人员进行人脸识别,这样相关车辆内部就需要设置一套人脸识别系统。

车厢内部的光照情况会直接影响人脸识别的成功率,而作为封闭空间的车厢内部结构又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在车厢内设置补光光源。目前国内主流品牌乘用车的车厢灯数量普遍较少,设置位置靠前,且只能由车内人员手动控制开关,亮度通常不可调,满足不了车内不同位置人员面部识别的补光需求;另外为保证识别效率,车内不同人员的面部识别还需要借助设置于车厢内不同位置的多个摄像头来完成,因此有必要在车内设置一套用于人脸识别的补光摄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车内不同位置人员人脸识别需求的车内补光摄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车内不同位置人员人脸识别需求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内补光摄录装置,设置于汽车内,汽车内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该装置包括多个亮度感光模块、摄像头和可见光补光模块,并且每一个座椅对应于一个亮度感光模块、一个摄像头和一个可见光补光模块,摄像头设置于对应的座椅前方,亮度感光模块及可见光补光模块均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正上方。

亮度感光模块用于检测载人座椅处的环境亮度值,可见光补光模块用于在载人座椅处的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区间时执行补光,摄像头用于摄录车内人员的面部图像。针对车内全部座椅设置相关电子器件可保证对车内任意位置人员面部图像的摄录质量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环节的识别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座椅的坐垫内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

通过在每个座椅的坐垫内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确定座椅的载人情况,进而确定车内人员的实际分布情况,实现摄像头和可见光补光模块的按需调用。通过对应于载人座椅的亮度感光模块确定环境亮度后能够控制对应的可见光补光模块实现精准补光。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

薄膜型触点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安全带提醒装置(sbr)中,技术成熟,能够准确捕捉到座椅受力表面的压力值变化。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可见光补光模块包括多个不同投射角度的led灯。

不同投射角度的多个led灯射出的光线能够在车内发生漫反射,照亮更大范围车内空间,并且能较好地模拟自然光的补光效果,有助于提高摄录质量。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亮度感光模块为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

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抗干扰效果好,数字处理反应快,结果准确,体积小且易于集成,适合应用于布置空间较为紧张的车内补光摄录装置中。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厢,车厢内设有二个以上的座椅,其特殊之处在于,车厢内还设有多个亮度感光模块、摄像头、可见光补光模块和压力传感器,并且每一个座椅对应于一个亮度感光模块、一个摄像头、一个可见光补光模块和一个压力传感器,摄像头设置于对应的座椅前方,亮度感光模块及可见光补光模块均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正上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坐垫内。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压力传感器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可见光补光模块包括多个不同投射角度的led灯。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亮度感光模块为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内补光摄录装置实施例的电气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内补光摄录装置设置于汽车内,汽车内部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座椅,该装置包括多个亮度感光模块1、摄像头2、可见光补光模块3和压力传感器4,并且每一个座椅对应一个亮度感光模块1、一个摄像头2、一个可见光补光模块3和一个压力传感器4。摄像头2设置于对应的座椅前方,亮度感光模块1及可见光补光模块3均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正上方,压力传感器4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坐垫内。

亮度感光模块1用于检测载人座椅处的环境亮度值,摄像头2用于摄录车内人员的面部图像,可见光补光模块3用于在载人座椅处的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区间时执行补光,压力传感器4用于采集车内各座椅的压力值数据。

压力传感器4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可见光补光模块3包括多个不同投射角度的led灯,亮度感光模块1为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

薄膜型触点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安全带提醒装置(sbr)中,技术成熟,能够准确捕捉到座椅受力表面的压力值变化。不同投射角度的多个led灯射出的光线能够在车内发生漫反射,照亮更大范围车内空间,并且能较好地模拟自然光的补光效果,有助于提高摄录质量。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抗干扰效果好,数字处理反应快,结果准确,体积小且易于集成,适合应用于布置空间较为紧张的车内补光摄录装置中。

另外车内补光摄录装置还包括一个处理器5和一个无线传输模块6。无线传输模块6以及多个亮度感光模块1、摄像头2、可见光补光模块3和压力传感器4均与处理器5电性连接。无线传输模块2为3g通信或4g通信模块。图1体现的是实施例对应于两座微型车的实施形态。

借助通用的规则对不同类型乘用车的内部座椅进行编码后就能准确判断出车内人员的位置及身份(驾驶员或乘客),处理器5先依据压力传感器4采集的各座椅压力值数据确认各座椅的载人情况并依据对应于不同座椅的座位码将车内人员区分为驾驶位人员和乘客位人员;之后依据从亮度感光模块1获取的与载人座椅对应的环境亮度值生成pwm控制信号控制对应的可见光补光模块3执行补光;再通过分析摄像头2摄录的车内人员面部图像得出车内不同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最后依据预存的授权人员人脸特征信息对驾驶位人员的人脸信息进行本地识别,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6将乘客位人员的人脸特征信息连同对应的座位码发送给云端识别服务器7。

上述车内补光摄录装置通过设置于座椅坐垫内的压力传感器4能够确认载人座椅,进而确定车内人员的实际分布情况并实现摄像头2和可见光补光模块3的按需调用。通过对应于载人座椅的亮度感光模块1确定环境亮度后能够控制对应的可见光补光模块3实现精准补光。针对车内全部座椅设置相关电子器件可保证对车内任意位置人员面部图像的摄录质量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环节的识别效率。

车内人员中驾驶人的责任最为重大,因此无论网约车还是共享租车都要对驾驶人员进行严格管控,由于这两种业态下的驾驶人员都相对较为固定,因此适合进行本地识别。另外两种业态下乘客都有较大的流动性和随机性,因此乘客身份的识别更适合采取云端识别模式。实施例中整套车内补光摄录装置都从车载电源取电,因而未内置专门的电源模块。

参见图2及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车厢,车厢内设有二个以上的座椅,车厢内还设有多个亮度感光模块1、摄像头2、可见光补光模块3和压力传感器4,并且每一个座椅对应于一个亮度感光模块1、一个摄像头2、一个可见光补光模块3和一个压力传感器4,摄像头2设置于对应的座椅前方,亮度感光模块1及可见光补光模块3均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正上方,压力传感器4设置于对应的座椅的坐垫内。亮度感光模块1为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4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可见光补光模块3包括多个不同投射角度的led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