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1126发布日期:2019-11-05 23:0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属于射频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定期对电力设别进行巡检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的最好方式,然而由于受气候条件、环境因素、人员素质和责任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巡检质量和到位率无法保证,同时,对反映运行状态和设备缺陷等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统计,造成缺陷不能及时处理,设备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引发设备故障。另外利用传统的巡检管理方法难以有效的监督巡视人员,巡检不到位而引发的设备事故屡见不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能够根据施工人员的握持动作触发检测操作,所述识别终端包括:

握持部,在握持部的表面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根据使用人员手部的握持情况生成通断信号;

与握持部相连的检测部,在检测部中设有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低频 RFID发射接收模块的工作状态受通断信号控制;

在识别终端中还设有离线数据存储模块,离线数据存储模块与检测部电连接,根据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检测到的RFID数据生成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存储,将存储后的检测结果经GSM通信模块发送至监测中心。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部中还包括热成像模块,用于在获取电力设备的RFID 数据时生成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借助在热成像模块中的显示屏中显示的红外图像中的热力分布对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

可选的,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感应电路。

可选的,在所述握持部中还设有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与人体感应模块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识别终端中还包括:

用于实现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

本实用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由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决定电力设备的RFID数据采集工作,在检测时施工人员可以只通过对握持部的握持动作触发RFID数据采集流程,无需二次开关。尤其在大量、频繁的数据检测时能够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提出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1,如图1所示,所述识别终端1包括:

握持部2,在握持部2的表面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21,人体感应模块21根据使用人员手部的握持情况生成通断信号;

与握持部2相连的检测部3,在检测部3中设有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31,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31的工作状态受通断信号控制;

在识别终端1中还设有离线数据存储模块4,离线数据存储模块4与检测部3电连接,根据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31检测到的RFID数据生成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存储,将存储后的检测结果经GSM通信模块发送至监测中心。

在实施中,本实施提出的电力识别终端主要包括握持部2和检测部3,施工人员手持握持部2时,人体感应模块21检测到人体则生成连通信号,此时检测部3基于连通信号进行电力设备上RFID的信号采集;如果施工人员放开握持部 2,人体感应模块21检测不到人体则生成关断信号,此时检测部3接收到关断信号后停止对电力设备上RFID的信号采集。基于上述原理,电力设备的RFID 数据采集工作可以简单的由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决定,在检测时施工人员可以只通过对握持部的握持动作触发RFID数据采集流程,无需二次开关。尤其在大量、频繁的数据检测时能够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识别终端1中的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31内置RFID识别电路、微处理器和通讯接口等部件,能够主动获取安装在电力设备上的RFID标签中的数据,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对电力设备的使用状态或维修进度进行快速的识别读取,方便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检工作;该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因此不再赘述。

这里的RFID发射接收模块之所以选用典型值为125KHz低频段(LF),是考虑到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标签,不需要额外电池供电,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相对较为耗电的高频、甚高频RFID射频方案,更加适合电力终端这种间隔性的简单状态采集工况,可以避免长时间未更换电池导致的状态采集失败。

考虑到在进行RFID数据采集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通信质量差的情况,因此在识别终端中还设有离线数据存储模块4。该模块一方面通过预存的样本数据可以在采集RFID数据后直接给出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详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当前采集到的RFID数据进行存储,待识别终端处于信号较好的环境后再将采集到的数据向检测结果经GSM通信模块5发送至监测中心发送。由于GSM通信为非常成熟的技术,典型的可以使用SIM800A模块进行,具体原理不再详述。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部中还包括热成像模块,用于在获取电力设备的RFID 数据时生成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借助在热成像模块中的显示屏中显示的红外图像中的热力分布对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

在实施中,如图2所示,检测部3中还设有热成像模块32,当低频RFID 发射接收模块31通电获取电力设备RFID标签中的数据时,热成像模块32会拍摄电力设备的红外图像,将拍摄到的红外图像在热成像模块32中的显示屏中进行显示,以便确定红外图像中表征电力设备各部件温度的温度值,基于温度值对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判定。

可选的,所述人体感应模块包括感应电路。

在实施中,为了实现前述内容中公开的人体检测效果,人体感应模块的典型实现方式为感应电路。当施工人员手持该识别终端时,由于人体自身存在生物电的原理,手指尖端和手掌部分的电荷会导致与握持部表面本身的电荷量发生变化,此时根据感应电路中的容性器件的电容变化即可以判断当前施工人员是否进行握持操作。容性检测技术在传统的人机界面应用中继续受到青睐,例如笔记本电脑触控板、MP3播放器、触摸屏显示器和近程检测器等。

可选的,在所述握持部中还设有指纹识别单元,所述指纹识别单元与人体感应模块电连接。

在实施中,由于本实施例公开的识别终端采用了握持触发设计,因此为了防止非工作人员使用该识别终端,特地增设了指纹识别单元,在一定时间后重新使用时,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后才能触发握持检测操作。

可选的,在所述识别终端中还包括:

用于实现无线充电的感应线圈。

在实施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该识别终端的使用便利性,在识别终端中还设有无线充电用的感应线圈。这样在终端的使用间隙,可以借助无线充电器为识别终端充电,提升识别终端的续航能力。

本实用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识别终端,包括握持部,在握持部的表面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根据使用人员手部的握持情况生成通断信号;与握持部相连的检测部,在检测部中设有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的工作状态受通断信号控制;在识别终端中还设有离线数据存储模块,离线数据存储模块与检测部电连接,根据低频RFID发射接收模块检测到的RFID数据生成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存储。通过由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决定电力设备的RFID数据采集工作,在检测时施工人员可以只通过对握持部的握持动作触发RFID数据采集流程,无需二次开关。尤其在大量、频繁的数据检测时能够提升数据采集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组装或使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凡在本实用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