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4517发布日期:2020-02-07 23:3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服务器机箱,尤指一种具有立体补强图案的服务器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云端需求的增加,企业急需增设大量服务设备。在高密度使用服务设备下,每个服务器机柜内层迭多个服务器。一般来说,每个服务器至少承载有主机板模块、记忆体模块、散热风扇、多个成排成列的硬盘聚集或功能接口卡等其他电子元件。此外,每个服务器也会随着云端需求而增加服务器内的电子组件,进而挑战服务器的负重极限。

然而,由于服务器透过其托盘的两侧架设于机柜上,使得托盘两侧之间的区域并未受到任何支撑而悬空于服务器机柜内,故,若服务器的托盘承载上述负重时,则容易导致托盘的平整表面朝向下方产生凹陷或弯曲变形。如此,不仅降低托盘的负重能力、导致下方服务器的零组件遭到损伤,更会影响人员抽拉服务器的流畅度。

故,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服务器机箱,用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服务器机箱包含一壳体及二支撑部。壳体包含一底板与二侧壁。底板具有一承载面与一立体补强图案。立体补强图案为经由花纹模具加工而一体成形地位于承载面上,用以补强底板的结构强度。这些侧壁分别连接承载面的二相对侧,且共同朝一相同方向延伸。每个侧壁与承载面之间具有一折弯痕。底板与侧壁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支撑部分别位于这些侧壁相对容置空间的一面,用以架设于一机架上。立体补强图案的涵盖区域大于承载面的总面积的10%。立体补强图案是由多数个呈链状的串列纹路组所并排而成。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间隔分布的纹路图样。这些纹路图样朝一线性轴向规律性重现于承载面上,且每个纹路图样的最大高度为0.5~0.8毫米。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立体补强图案为承载面上的浮凸图案,且底板背对承载面的一面具有凹陷图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机箱还包含至少一补强凸包。补强凸包突出地形成于承载面上。补强凸包位于浮凸图案的涵盖区域内,且浮凸图案位于补强凸包表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的任二先后相邻的纹路图样的一部分彼此并列地接续。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线性轴向通过这些折弯痕。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通过这些折弯痕的线性轴向平行承载面的一侧边。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第一弧线部及多数个第二弧线部。这些第一弧线部沿上述线性轴向彼此间隔排列为一第一串列,且每个第一弧线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这些第二弧线部沿上述线性轴向彼此间隔排列为一平行第一串列的第二串列。第二串列的这些第二弧线部与第一串列的这些第一弧线部彼此交错对齐,且每个第二弧线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二弧线部的一端位于其中一第一凹部内,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一弧线部的一端位于其中一第二凹部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弯曲部及多数个斜线群。弯曲部分别呈波浪状,沿上述线性轴向共同排列为一单列链状结构。任二个先后相邻的弯曲部彼此交错并排。每个弯曲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凹弧部与第二凹弧部。单列链状结构的任二个先后相邻的弯曲部中,其一弯曲部的第一凹弧部与另一弯曲部的第二凹弧部相互面对,且共同定义出一共同区。斜线群分别位于其中一共同区内。每个斜线群包含多数个彼此平行地并排的线状部,且每个线状部的长轴方向与上述线性轴向彼此相交。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任二个相邻的串列纹路组的纹路图样彼此交错对齐,每个纹路图样包含一第一方括弧体、一第二方括弧体与一斜线群。第一方括弧体具有一平行线性轴向的第一凸出方向。第二方括弧体具有一平行线性轴向的第二凸出方向。第二凸出方向与第一凸出方向彼此相反。斜线群位于第一方括弧体与第二方括弧体之间,包含多数个彼此平行地并排的线状部,且每个线状部的一长轴方向与线性轴向彼此相交。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的纹路图样包含多个第一纹路图样与多个第二纹路图样。第一纹路图样与第二纹路图样彼此前后交错排列。任二个相邻的串列纹路组的第一纹路图样彼此错开并排以及第二纹路图样彼此错开并排。每个第一纹路图样包含二第一勾形肋及二第二勾形肋。每个第一勾形肋包含一第一勾部与一第一直线部。第一勾部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一直线部,另端为一第一自由端。第一勾形肋的第一自由端彼此面对,第一勾形肋的第一直线部彼此平行并列,且每个第一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每个第二勾形肋包含一第二勾部与一第二直线部。第二勾部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二直线部,另端为一第二自由端。第二勾形肋的第二自由端彼此面对,第二勾形肋的第二直线部彼此平行并列,且每个第二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每个第一勾形肋的第一自由端与每个第二勾形肋的第二自由端彼此相对配置,其中一第一勾形肋位于此二第二直线部之间,其中一第二勾形肋位于此二第一直线部之间。每个第二纹路图样包含多个第一直线肋及三个第二直线肋,第一直线肋彼此平行并列,每个第一直线肋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第二直线肋位于这些第一直线肋之间,第二直线肋的长度小于每个第一直线肋的长度,且第二直线肋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立体补强图案的涵盖区域占承载面的总面积的90%~100%。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服务器机箱包含一壳体。壳体包含一底板与二侧壁。底板具有一承载面与一立体补强图案。立体补强图案为经由花纹模具加工而一体成形地位于承载面上,用以补强底板的结构强度。这些侧壁分别连接承载面的二相对侧,且共同朝一相同方向延伸。每个侧壁与承载面之间具有一折弯痕。底板与侧壁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立体补强图案是由多数个串列纹路组所并排而成。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间隔分布的纹路图样。这些纹路图样朝一线性轴向规律性重现于承载面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此种服务器机箱包含一壳体及二支撑部。壳体包含一底板与二侧壁。这些侧壁分别连接承载面的二相对侧,且共同朝一相同方向延伸。底板具有一承载面与一立体补强图案。承载面与每一侧壁之间具有一折弯痕。底板与侧壁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立体补强图案为经由花纹模具加工而一体成形地位于承载面上,用以补强底板的结构强度。支撑部分别位于这些侧壁相对容置空间的一面,用以架设于一机架上。立体补强图案是由多数个呈链状的串列纹路组所并排而成,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间隔分布的纹路图样,这些纹路图样朝一线性轴向规律性重现于承载面上,且任二先后相邻的纹路图样的一部分彼此并列地接续,且每个纹路图样的最大高度为0.5~0.8毫米。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立体补强图案为承载面上的浮凸图案,且底板背对承载面的一面具有凹陷图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服务器机箱还包含至少一补强凸包。补强凸包突出地形成于承载面上。补强凸包位于浮凸图案的涵盖区域内,且浮凸图案位于补强凸包表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线性轴向通过这些折弯痕。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通过这些折弯痕的线性轴向平行承载面的一侧边。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第一弧线部及多数个第二弧线部。这些第一弧线部沿上述线性轴向彼此间隔排列为一第一串列,且每个第一弧线部具有一第一凹部。这些第二弧线部沿上述线性轴向彼此间隔排列为一平行第一串列的第二串列。第二串列的这些第二弧线部与第一串列的这些第一弧线部彼此交错对齐,且每个第二弧线部具有一第二凹部。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二弧线部的一端位于其中一第一凹部内,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一弧线部的一端位于其中一第二凹部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包含多数个弯曲部及多数个斜线群。弯曲部分别呈波浪状,沿上述线性轴向共同排列为一单列链状结构。任二个先后相邻的弯曲部彼此交错并排。每个弯曲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凹弧部与第二凹弧部。单列链状结构的任二个先后相邻的弯曲部中,其一弯曲部的第一凹弧部与另一弯曲部的第二凹弧部相互面对,且共同定义出一共同区。斜线群分别位于其中一共同区内。每个斜线群包含多数个彼此平行地并排的线状部,且每个线状部的长轴方向与上述线性轴向彼此相交。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任二个相邻的串列纹路组的纹路图样彼此交错对齐,每个纹路图样包含一第一方括弧体、一第二方括弧体与一斜线群。第一方括弧体具有一平行线性轴向的第一凸出方向。第二方括弧体具有一平行线性轴向的第二凸出方向。第二凸出方向与第一凸出方向彼此相反。斜线群位于第一方括弧体与第二方括弧体之间,包含多数个彼此平行地并排的线状部,且每个线状部的一长轴方向与线性轴向彼此相交。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服务器机箱中,每个串列纹路组的纹路图样包含多个第一纹路图样与多个第二纹路图样。第一纹路图样与第二纹路图样彼此前后交错排列。任二个相邻的串列纹路组的第一纹路图样彼此错开并排以及第二纹路图样彼此错开并排。每个第一纹路图样包含二第一勾形肋及二第二勾形肋。每个第一勾形肋包含一第一勾部与一第一直线部。第一勾部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一直线部,另端为一第一自由端。第一勾形肋的第一自由端彼此面对,第一勾形肋的第一直线部彼此平行并列,且每个第一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每个第二勾形肋包含一第二勾部与一第二直线部。第二勾部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二直线部,另端为一第二自由端。第二勾形肋的第二自由端彼此面对,第二勾形肋的第二直线部彼此平行并列,且每个第二直线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每个第一勾形肋的第一自由端与每个第二勾形肋的第二自由端彼此相对配置,其中一第一勾形肋位于此二第二直线部之间,其中一第二勾形肋位于此二第一直线部之间。每个第二纹路图样包含多个第一直线肋及三个第二直线肋,第一直线肋彼此平行并列,每个第一直线肋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第二直线肋位于这些第一直线肋之间,第二直线肋的长度小于每个第一直线肋的长度,且第二直线肋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

如此,透过以上各个实施例所述架构,平均分布于底板的立体补强图案得以强化底板的结构强度,使得承载相当负重的机箱避免,至少减缓朝向下方产生凹陷或弯曲变形的程度。如此,不仅强化服务器机箱的负重能力,更可以降低下方服务器的零组件遭到损伤的机会,进而确保人员抽拉服务器的流畅度。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服务器机箱置放于一机架上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服务器机箱的俯视图;

图3a是图2沿线段aa所制的剖面图;

图3b是图3a的局部m的放大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机箱的底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机箱的底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机箱10置放于一机架600上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服务器机箱10的俯视图。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机箱10可抽取地位于一机架600上,且服务器机箱10包含一壳体100及二支撑部130。壳体100呈u字形,包含一底板110与二侧壁120。底板110具有彼此相对的承载面111与背对面112。承载面111例如呈矩形,且这些侧壁120分别连接承载面111的二相对侧(例如长侧边),且共同朝一相同方向(如z轴)延伸,使得每个侧壁120与承载面111之间具有一折弯痕121。底板110与此二侧壁120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间122。壳体100可作为用以承载服务器内的各种电子组件(图中未示)的托盘,使得电子组件被容纳于容置空间122内,且放置于底板110的承载面111上,以便透过承载面111支撑并负担电子组件的重量。支撑部130分别位于这些侧壁120相对容置空间122的一面,用以架设于机架600上,使得底板110悬空于机架600上。

底板110更具有一立体补强图案200。立体补强图案200平均分布于底板110的承载面111(如xy平面),且为经由花纹模具加工而一体成形地位于底板110的承载面111,以补强底板110的结构强度。

如此,透过以上所述架构,平均分布的立体补强图案200得以强化底板110的结构强度,使得负重中的服务器机箱10能够减缓、甚至避免朝向下方产生凹陷或弯曲变形的程度。故,不仅强化服务器机箱10的负重能力,更可以降低下方另个服务器的零组件遭到损伤的机会,进而确保人员抽拉服务器的流畅度。

具体来说,如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立体补强图案200尽可能地配置于承载面111的全部,亦即,立体补强图案200的涵盖区域实质上希望能够接近底板110的承载面111的总面积。例如,立体补强图案200的涵盖区域至少大于底板110的承载面111的总面积的90%。更具体地,立体补强图案200的涵盖区域占底板110的承载面111的总面积的80%~100%,甚至为90%~100%。需定义的是,立体补强图案200的涵盖区域是以立体补强图案200的最大轮廓所囊括的全部面积,亦即立体补强图案200的涵盖区域有包含其图案纹路之间的空隙201。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立体补强图案亦可以不需配置于承载面的全部,例如,立体补强图案仅位于承载面的局部,或者不覆盖承载面的形心位置。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也不限这些侧壁连接至承载面的二相对短侧边。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立体补强图案可以配置于承载面的全部,即立体补强图案的涵盖区域等于底板的承载面的总面积;或者,立体补强图案的涵盖区域也可以只有底板的承载面的总面积的10%。

更具体地,如图1与图2所示,立体补强图案200是由多个串列纹路组210所并排而成,且这些串列纹路组210彼此相互平行,然而,这些串列纹路组210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必须相互平行。每个串列纹路组210包含多个间隔分布的纹路图样220。这些纹路图样220朝一线性轴向e规律性地依序重现于底板110的承载面111上。举例来说,上述线性轴向e通过此二折弯痕121,且平行承载面111的短侧边(如x轴),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变化中,上述线性轴向也可能通过折弯痕,却不平行承载面的短侧边。

在上述立体补强图案200中,每个串列纹路组210的任二先后相邻的纹路图样220依据一前后部分并迭的方式接续延伸,意即,每个串列纹路组210的任二先后相邻的纹路图样220的前/后部分彼此并列地接续。如此,立体补强图案200能够对于负重中的底板110起到更强化结构且增加负重能力的功效。

举例来说,在上述立体补强图案200中,每个串列纹路组210包含多个弯曲部230与多个斜线群240。每个弯曲部230分别波浪状或呈s形,且这些弯曲部230沿线性轴向e共同排列为一单列链状结构231,使得任二个先后相邻的弯曲部230彼此交错并排。更具体地,每个弯曲部23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凹弧部232与第二凹弧部233,且第一凹弧部232与第二凹弧部233的排列顺序是沿着线性轴向e依序排列。每个单列链状结构231中的任二个先后相邻的一弯曲部230的第一凹弧部232与另个弯曲部230的第二凹弧部233相互面对,并共同定义出一共同区234。每个斜线群240位于其中一共同区234内。斜线群240包含多个(例如三个)彼此平行地并排的线状部241,且每个线状部241的长轴方向241l与上述线性轴向e不平行,意即,每个线状部241的长轴方向241l与上述线性轴向e彼此相交。任二相邻的单列链状结构231中的线状部241的长轴方向241l、242l不同,且彼此相交。

需了解到,本实施例中所提到同列的弯曲部230彼此交错并排,是指同列的任二个先后相邻的弯曲部230中,其一弯曲部230的第一凹弧部232与另一弯曲部230的第二凹弧部233部分地彼此并列地接续在同一假想轴线l上,且假想轴线l与线性轴向e相互正交。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串列纹路组210还包含多数个第一弯折部250、多数个第一斜线部260、多数个第二弯折部270与多数个第二斜线部280。第一弯折部250与第一斜线部260共同位于单列链状结构231的一侧,且这些第一弯折部250依据上述线性轴向e依序间隔排列,每个第一斜线部260位于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一弯折部250之间。第二弯折部270与第二斜线部280共同位于单列链状结构231的另侧,且这些第二弯折部270依据上述线性轴向e依序间隔排列,每个第二斜线部280位于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二弯折部270之间。此外,第一弯折部250与第二弯折部270彼此镜射地配置于单列链状结构231的两侧。第一斜线部260与第二斜线部280彼此镜射地配置于单列链状结构231的两侧。

图3a是图2沿线段aa所制的剖面图。图3b是图3a的局部m的放大图。如图2与图3a所示,在形成立体补强图案200时,是从一钣金件的背对面112对钣金件进行花纹模具加工,再将钣金件后续弯折出上述壳体100。立体补强图案200为底板110的承载面111的浮凸图案221(图3b),浮凸图案221朝容置空间122的方向d隆起,亦即,底板110的背对面112具有对应浮凸图案221的凹陷图案223(图3b)。在本实用新型中,对钣金件进行花纹模具加工的手段不限透过冲压模具或是压花辊轮等其他类似手段。

须了解到,浮凸图案221的最大高度222为0.5~0.8毫米。换句话说,浮凸图案221只是底板110的浮雕图案,并非凸包或凸柱。如此,由于浮凸图案221的高度有限,不仅能够提高底板110硬度,还可以有效运用底板110的最大空间。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机箱的底板110a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与图4a所示,图4a的底板110a与图2的底板110大致相同,其差异的一为:底板110a还包含至少一补强凸包500。补强凸包500突出地形成于承载面111上。然而,浮凸图案221a虽形成于底板110a上,但并未形成于补强凸包500上。如此,补强凸包500能够在特定局部有效强化壳体结构。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服务器机箱的底板110b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a与图4b所示,图4b的底板110b与图4a的底板110b大致相同,其差异的一为:浮凸图案221b形成于底板110b的承载面111上,且图4b的补强凸包501位于浮凸图案221b的涵盖区域内,且浮凸图案221b位于补强凸包501表面。如此,除了上述的浮凸图案221b所起到的补强作用,补强凸包501更能够在特定局部更有效地提供结构补强功能。

须了解到,上述的浮凸图案与补强凸包不同,补强凸包远大于立体补强图案,例如为2毫米,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一般来说,补强凸包500依业界惯例标准制定。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依据需求或限制决定是否于服务器机箱内加入补强凸包。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300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的立体补强图案300与图1的立体补强图案200不同。每个串列纹路组301包含多个第一弧线部310与多个第二弧线部330。这些第一弧线部310沿上述线性轴向e彼此间隔排列为一第一串列320。这些第二弧线部330沿上述线性轴向e彼此间隔排列为一第二串列340。每个串列纹路组301的第二串列340与第一串列320彼此平行。第二串列340的这些第二弧线部330与第一串列320的这些第一弧线部310彼此交错对齐。更具体地,每个第一弧线部310呈单括弧状,且每个第一弧线部310具有一第一凹部311。每个第二弧线部330呈单括弧状,且每个第二弧线部330具有一第二凹部331。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二弧线部330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其中一第一凹部311内,任二个先后相邻的第一弧线部310的其中一端分别位于其中一第二凹部331内。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400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6所示,图6的立体补强图案400与图2的立体补强图案200不同。任二个相邻的串列纹路组410的纹路图样411彼此交错对齐。每个纹路图样411包含一第一方括弧体412、一第二方括弧体413与一斜线群420。第一方括弧体412具有一第一凸出方向412d。第二方括弧体413具有一第二凸出方向413d。第二凸出方向413d与第一凸出方向412d彼此相反。斜线群420位于第一方括弧体412与第二方括弧体413之间,包含多个彼此平行地并排的线状部421,且每个线状部421的长轴方向421l与线性轴向e不平行,意即,每个线状部421的长轴方向421l与线性轴向e彼此相交。同列的任二相邻的斜线群420中线状部421的长轴方向421l、422l不同,且彼此相交。

需了解到,本实施例中提到相邻的串列纹路组410的这些纹路图样411彼此交错对齐是指某列的其中一纹路图样411对准与另列的其中二纹路图样411之间的间隙414。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700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7所示,图7的立体补强图案700与图2的立体补强图案200不同。图7的立体补强图案700包含多个第一串列纹路组710与第二串列纹路组720。第一串列纹路组710与第二串列纹路组720彼此平行地交错排列。第一串列纹路组710包含多个第一纹路图样711与多个第二纹路图样712,且这些第一纹路图样711与这些第二纹路图样712彼此前后交错排列。第二串列纹路组720同样也包含多个第一纹路图样711与多个第二纹路图样712,且这些第一纹路图样711与这些第二纹路图样712彼此前后交错排列。然而,任二个相邻的第一串列纹路组710的这些第一纹路图样711与第二串列纹路组720的这些第一纹路图样711彼此错开并排,以及这些相邻的第一串列纹路组710的这些第二纹路图样712与第二串列纹路组720的这些第二纹路图样712彼此错开并排。

更具体地,每个第一纹路图样711包含二第一勾形肋730及二第二勾形肋740。每个第一勾形肋730包含一第一勾部731与一第一直线部733。第一勾部731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一直线部733,另端为一第一自由端732。第一勾形肋730的第一自由端732彼此面对,第一勾形肋730的第一直线部733彼此平行并列,且每个第一直线部733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e。每个第二勾形肋740包含一第二勾部741与一第二直线部743。第二勾部741的一端直接连接第二直线部743,另端为一第二自由端742。第二勾形肋740的第二自由端742彼此面对,第二勾形肋740的第二直线部743彼此平行并列,且每个第二直线部743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e。每个第一勾形肋730的第一自由端732与每个第二勾形肋740的第二自由端742彼此相对配置,其中一第一勾形肋730位于此二第二直线部743之间,其中一第二勾形肋740位于此二第一直线部733之间。

每个第二纹路图样712包含二个第一直线肋750及多个第二直线肋760,第一直线肋750彼此平行并列,每个第一直线肋750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e。这些第二直线肋760共同位于这些第一直线肋750之间,每个第二直线肋760的长度小于每个第一直线肋750的长度,且每个第二直线肋760的长度方向平行线性轴向e。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补强图案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8所示,图8的立体补强图案800与图2的立体补强图案200不同。图8的立体补强图案800包含多个串列纹路组810。每个串列纹路组810包含多个类似六角形的图案811,每个类似六角形的图案包含六个类似三角形的图案812。

此外,如图1所示,机架600包含四个外柱件610与二支架620。这些外柱件610分别直立间隔排列,以共同围绕出一内部空间630。这些支架620对称地位于内部空间630内,每个支架620固接其中二外柱件610。透过每个支架620支持其中一支撑部130,支撑部130例如为滑轨。服务器机箱10用以可滑动地位于支架620上,以进出内部空间63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支撑部130也可以是与壳体100一体成形的凸肋或折边。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