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和身份认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0978发布日期:2019-12-20 20:4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和身份认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和身份认证系统。



背景技术:

在“面对面”的场合下,如果想要核实某个人的真实身份,目前主要通过检查身份证的方式,但这样最多只能证明证件本身的合法性,由于身份证使用年限较长,身份证上的照片可能与本人当前的相貌差异较大,导致被质疑持证人是否是本人;或者冒充者与身份证上照片相似,或通过化妆等手段使得相貌相似,导致冒充者以身份证所有者的名义从事各项活动。因此,出现了更严格的核实身份的方法,例如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常见的如指纹、脉搏、人脸、虹膜等。

但现有的生物识别身份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依赖于各种识别端专业设备,例如指纹识别器、静脉识别器、虹膜识别器等,这些设备只适合固定安装在某些场所,例如住宅或办公室门禁,而不适合随时携带,因而基于生物信息的身份核实方法极大地受到场所限制;而对于银行、考场等需要查验身份的场合,若每个接待窗口或考场均配备专业设备,显然成本较高;并且,由于这些专业设备的不普及、不便携带、经济性差等缺点,这种方法不适合于日常生活中身份的核实。因此,目前核实身份的方法依然以查看身份证为主。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成本较低且易于携带的身份识别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电源模块、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的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密钥存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显示屏;所述密钥存储模块中存储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服务端之间的共享密钥。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接口模块;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接口模块连接服务端或外部存储设备,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服务端之间的共享密钥。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包括摄像头、静脉识别传感器、心电信号传感器、触摸输入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采集、加解密和数据传输进行统一管理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服务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服务端进行通信时,使用密钥存储模块中的共享密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解密。

进一步地,所述密钥存储模块为可插拔式。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用于将服务端反馈的身份信息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可穿戴设备内部的各个组成电子器件供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身份认证系统,包括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和服务端;所述可穿戴设备用于采集生物识别信息,将所采集的生物识别信息发送到服务端,以及对外显示服务端返回的身份结果;所述服务端用于根据所述生物识别信息进行相应的身份信息匹配查询,并将结果返回至可穿戴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服务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并使用所述密钥存储模块中的共享密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解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在“面对面”场合下准确验证对方身份的辅助工具,该辅助工具以目前日益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形式存在,无需增加使用者的额外携带负担。

2、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场合下查阅证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基于难以伪造的生物识别特征,比传统证件的识别精确度和可靠性更高,速度也更快。

3、识别本实用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者身份,识别端只需要一台具备扫描功能的普通智能手机,非常方便。不再需要各种专门的、不易携带的识别机器,如指纹机、人脸识别机器等等。

4、本实用新型具备密钥存储功能和加解密功能,支持以“一次一密”式高强度安全模式对个人生物识别特征的传输进行保护,防止具有高度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在传输中泄露。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各部分的组成结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外部交互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00、智能可穿戴设备,101、中央处理单元,102、电源模块,103、无线通信模块,104、摄像头,105、密钥存储模块,106、显示屏,107、静脉识别传感器,108、心电信号传感器,109、触摸输入模块,110、指纹识别模块,111、接口模块,200、身份识别终端,300、服务端。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100,包括可穿戴设备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中央处理单元101,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01连接的电源模块102、无线通信模块103、密钥存储模块105、显示屏106、接口模块111和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

所述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包括摄像头104、静脉识别传感器107、心电信号传感器108、触摸输入模块109、指纹识别模块110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所述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采集生物识别信息,并将所采集的生物识别信息发送至中央处理单元101。其中,

所述摄像头104用于采集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的外部特征,例如人脸。

所述静脉识别传感器107用于采集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的手部静脉分布图及特征值。

所述心电信号传感器108用于采集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的心电信号动态特征。

所述触摸输入模块109用于采集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的笔迹图形特征。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110用于采集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的指纹信息特征。

所述接口模块111可以用于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100与服务端300连接的物理接口,智能可穿戴设备100通过接口模块111预置与服务端300之间的共享密钥;

所述接口模块111也可以用于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100连接预置有与服务端300之间的共享密钥的外部存储设备的接口,智能可穿戴设备100通过接口模块111,将外部存储设备中的共享密钥导入自身密钥存储模块105中;或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直接使用所述外部存储设备中的密钥与服务端300进行保密通信。

所述密钥存储模块105用于存储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100与服务端300之间的共享密钥,该模块在结构上可以为可插拔式,例如密钥卡、tf卡等,可以先通过密钥充注等方式在所述密钥存储模块105中预置与服务端300之间的共享密钥,再将其插入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100中使用。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01是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中央控制单元,使用密钥存储模块105中的共享密钥对要发送到服务端300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加密,并对自服务端300收到的身份信息进行解密。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03,用于向服务端300传输生物识别信息,可以是wifi、蓝牙、2g、3g、4g、5g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智能可穿戴设备100提供与外界的联网服务和实时数据交互能力。

所述电源模块102为智能可穿戴设备100内部的各个组成电子器件提供电源。

所述显示屏106用于对外展示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所述对外展示的身份信息可以是直接可阅读的图文信息,也可以是二维码的方式,身份识别终端200可以通过扫描获取所述二维码中包含的信息。

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100通过接口模块111或密钥存储模块105预置与服务端300之间的共享密钥;

如图3所示,智能可穿戴设备100通过摄像头104、静脉识别传感器107、心电信号传感器108、触摸输入模块109、指纹识别模块110中的一种或几种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采集使用者的生物识别信息。然后,将生物识别信息采用密钥存储模块105中存储的共享密钥进行加密,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3,发送给服务端300。服务端300采用共享密钥解密获得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查找相匹配的真实身份信息,如果匹配成功则生成与智能可穿戴设备100的使用者真实身份相对应的身份信息,采用与智能可穿戴设备100之间的共享密钥加密后发送给智能可穿戴设备100,智能可穿戴设备100采用密钥存储模块105中存储的共享密钥对其进行解密后获得所述身份信息,通过显示屏106对外提供身份证明。

本实用新型中,中央处理单元101可以采用市面上现有的任一可用型号,并且中央处理单元101采用现有的连接电路与电源模块102、无线通信模块103、密钥存储模块105、显示屏106、接口模块111和生物识别信息采集器进行连接。智能可穿戴设备100和服务端300中所涉及的基于共享密钥的加解密算法,服务端300中涉及的根据生物识别信息查找真实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100中涉及的根据身份信息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属于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做出的改进。例如:基于共享密钥的加解密算法(即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可采用现有的如aes、des、3des、rc2、rc4、rc5、blowtish和cast等;根据生物识别信息查找真实身份信息的身份认证方法在cn201711054229.3、cn201710680669.3、cn201710601085.2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提供了一种在“面对面”场合下准确验证对方身份的辅助工具,该辅助工具以目前日益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形式存在,无需增加使用者的额外携带负担。

2、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场合下查阅证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基于难以伪造的生物识别特征,比传统证件的识别精确度和可靠性更高,速度也更快。

3、识别本实用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使用者身份,识别端只需要一台具备扫描功能的普通智能手机,非常方便。不再需要各种专门的、不易携带的识别机器,如指纹机、人脸识别机器等等。

4、本实用新型具备密钥存储功能和加解密功能,支持以“一次一密”式高强度安全模式对个人生物识别特征的传输进行保护,防止具有高度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在传输中泄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