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3412发布日期:2020-04-10 15:5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的提升,以及终端硬件的成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金融领域,人脸识别设备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处理、比对,为金融安全带来了新的应用价值。

在一般的人脸识别/采集设备中,为了使设备能够在较为昏暗的环境下拍照,一般需要开启补光灯来补充亮度。但是,为了进一步保障银行工作人员以及资金的安全性,用户去柜台办理业务时(例如在银行柜台存款、取款、汇款、办卡、开网银、挂失等业务),在柜台上均会设置防爆破玻璃,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此时如果按照现有技术将补光灯设置在摄像头的附近,当采集用户人脸图像的时候,柜台玻璃会对人脸成像区域反光,使得无法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图像,从而影响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采集清晰人脸图像的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以及位于所述立柱上端的图像获取装置,其中: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包括用于采集用户人脸图像的前置摄像头模块和用于采集工作人员人脸图像的后置摄像头模块,所述前置摄像头模块内设置有第一可见光摄像头和第一近红外摄像头,所述后置摄像头模块内设置有第二可见光摄像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为所述第一近红外摄像头补光的近红外补光灯。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摄像头模块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后置摄像头模块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前侧内部水平铰接有pcb支架,所述pcb支架上在其后侧固设有pcb板,所述第一可见光摄像头和第一近红外摄像头设置在所述pcb板上;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pcb支架转动的手柄,所述手柄的端部伸出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上套设有阻尼橡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和pcb支架之间设置有过渡支架,所述过渡支架的前部为c形连接臂,所述c形连接臂的两个末端分别连接所述pcb支架的上端和下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球头,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球头相配合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口部设置有弹性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连接球头的中部分别均设置有第一usb线透孔和第二usb线透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指示灯,和/或所述底座上均匀分布有至少四个麦克风。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扬声器、扩展usb接口和/或防滑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近红外补光灯设置在底座上,与第一近红外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这样,能够避免柜台玻璃在人脸成像区域反光,进而确保人脸采集设备能够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图像和视频,增加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识别率;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前置摄像头模块和后置摄像头模块,能够同时采集用户和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和视频,从而能够对用户和工作人员同时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前置摄像头模块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手柄驱动摄像头转动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桌面式人脸采集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底座1、位于底座1上起支撑作用的立柱2、以及位于立柱2上端的图像获取装置3,其中:图像获取装置3包括用于采集用户人脸图像的前置摄像头模块31和用于采集工作人员人脸图像的后置摄像头模块32,前置摄像头模块31内设置有第一可见光摄像头311和第一近红外摄像头312,后置摄像头模块32内设置有第二可见光摄像头321,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为第一近红外摄像头312补光的近红外补光灯4。

工作时,前置摄像头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甚至视频,后置摄像头模块用于采集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甚至视频,之后将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图像和视频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和视频通过usb线传输到计算机内进行人脸识别、活体检测、视频显示等处理,其中,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近红外补光灯设置在底座上,与第一近红外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这样,能够避免柜台玻璃在人脸成像区域反光,进而确保人脸采集设备能够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图像和视频,增加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识别率;而现有技术中,为提高产品集成度,补光灯通常和摄像头一同设置在图像获取装置的壳体内部,受限于图像获取装置壳体的大小,补光灯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当采集用户人脸图像的时候,柜台玻璃会对人脸成像区域反光,使得无法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图像,从而影响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的结果;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前置摄像头模块和后置摄像头模块,能够同时采集用户和工作人员的人脸图像,还可以同时录制和采集用户视频和工作人员视频,从而能够对用户和工作人员同时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并且还可以在显示屏上同时显示工作人员和用户的视频,这样能够极大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综合考虑对摄像头的保护和产品的美观性,优选的,前置摄像头模块3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310,第一壳体310设置在立柱2的上端,此时,第一可见光摄像头311和第一近红外摄像头312位于第一壳体310的内部,具体实施时,第一壳体310可以由对扣连接在立柱2上的前壳和后壳组合而成;后置摄像头模块3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320,第二壳体320设置在第一壳体310的上端,此时,第二可见光摄像头321位于第二壳体320的内部,具体实施时,第二壳体320可以为中空的圆柱形壳体。

考虑到用户的身高和朝向不同,人脸采集设备经常需要调节摄像头的朝向,以适应人脸的位置。因此,为方便调节前置摄像头模块31内摄像头的朝向,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如图3-5所示,第一壳体310的前侧内部水平铰接有pcb支架313,pcb支架313上在其后侧固设有pcb板314,第一可见光摄像头311和第一近红外摄像头312设置在pcb板314上;

第一壳体310的后侧设置有能够驱动pcb支架313转动的手柄315,手柄315的端部伸出至第一壳体310的后侧外部。

使用时,在第一壳体后侧操作手柄(向上或向下拨动手柄),即可带动pcb支架水平转动,进而pcb支架带动位于其上的pcb板转动,从而位于pcb板上的摄像头也随之转动,这样就调节了摄像头的上下朝向;至于第一壳体内摄像头的左右朝向,由于用户通常位于人脸采集设备前方预设位置,不会有太大偏差,故只要预先合理选择人脸采集设备的摆放位置和朝向,使用过程中就无需调节第一壳体内摄像头的左右朝向。这样,通过手柄能够调节前置摄像头模块内摄像头的上下朝向,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的感受度。手柄的上下拨动范围决定了摄像头的上下朝向调节范围,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调节范围为10度。

进一步的,手柄315上可以套设有阻尼橡胶垫316(阻尼橡胶垫316具体可以设置在前置摄像头模块31向后的开孔内),以在拨动手柄315的过程中产生阻尼力,稳定手柄315的位置,进而稳定住摄像头的位置避免晃动。并且,如图5所示,手柄315和pcb支架313之间可以设置有过渡支架317,过渡支架317的前部为c形连接臂,c形连接臂的两个末端分别驱动连接pcb支架313的上端和下端,这样,借助于过渡支架317,可以较为方便、稳定的从第一壳体310的后侧通过手柄315驱动位于第一壳体310前侧内部的摄像头。

为方便调节后置摄像头模块32内摄像头的朝向,优选的,第二壳体320的下端可以设置有连接球头322,第一壳体310的上端可以设置有与连接球头322相配合的凹槽318,连接球头322与凹槽318可以为过盈配合且两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动。这样,通过球窝式配合结构,可实现第二壳体320在前后左右方向的调节,进而实现其内部摄像头朝向的调节,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的感受度。这种结构还能实现快速连接和拆卸,便于后期修理和维护。

并且,可以在连接球头322和凹槽318之间设置限位机构(例如限位柱和相配合的限位槽),以限制后置摄像头模块32的水平左右转动角度范围,例如限制在45度内;另外,通过合理设计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球头和凹槽的尺寸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可限制后置摄像头模块32的前后摆动角度范围,例如限制在5度内,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凹槽318的口部可以设置有弹性材料(未示出),使得将连接球头322套入凹槽318内时,连接球头322将弹性材料撑开后进入凹槽318内,之后弹性材料恢复原来的形状;弹性材料的存在能够增加连接球头322和凹槽318之间的摩擦力,更好的使第二壳体320维持在调节后的位置上。另外,连接球头322的直杆连接段和第二壳体320之间可以设置有o型圈324(具体可以位于第二壳体320的底部开孔内),以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立柱2可以为中空结构,第一壳体310和连接球头322的中部可以分别均设置有第一usb线透孔319和第二usb线透孔323,以穿过用于传输图像采集装置3采集的人脸图像/视频的usb线5,将usb线5引导至立柱2内,进而通过usb线5将采集的人脸图像传输到与人脸识别设备连接的计算机内,进行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处理。通过将usb线5设置在立柱内,能够避免usb线混乱。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可以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上可以设置有指示灯6,用于指示人脸识别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例如,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通过时指示灯为绿色,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未通过时指示灯的颜色为红色,从而给用户直观的提示。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12上可以均匀分布有麦克风7,麦克风7的数量优选为至少4个,用于录音,以进行活体检测。通过均匀分布的四个麦克风阵列能够支持稳态噪声抑制与动态噪声抑制,具备清晰录制语音、声源收束、降低环境噪音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12内还可以设置有扬声器8,用以发出声音。通过声音提示用户识别结果或者在采集人脸图像时对用户给予提示。具体的,可以采用3w大功率扬声器,集成usb声卡。并且如图3所示,下壳体12上可以设置扩展usb接口9,从而能够扩展usb接口。下壳体12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防滑固定装置(未示出),防止设备滑动、倾倒,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