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0128发布日期:2020-07-31 21: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是涉及一种成本低且节省空间的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



背景技术:

无线鼠标具备无线传输能力,能透过无线技术与计算机主机配对使用,当使用者在操作鼠标时,不会被线缆所限制,因此,使用上非常便利。

一般的无线鼠标需在计算机主机的usb插孔上安装一usb转接器,藉由usb转接器,无线鼠标的操作指令可传达至计算机主机。但是,此种无线鼠标需要提供usb转接器给使用者,且usb转接器体积相当小,在使用时会有遗失的问题。

另一种无线鼠标为蓝芽鼠标,蓝芽鼠标能透过蓝芽技术与计算机主机配对使用,不须另外提供usb转接器,但是,蓝芽鼠标需要额外提供一配对按键,当使用者使用蓝芽鼠标时,必须先打开蓝芽鼠标的电源开关,再按压配对按键进行蓝芽配对。

然,市面上的蓝牙鼠标,其电源开关及蓝牙配对键大多为两件独立分开的机构,因此制作成本较高且在设计上需要考虑较大的空间来安装电源开关及蓝牙配对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低成本且节省空间的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无线鼠标的开关模块,包括:所述无线鼠标设有一外壳组,所述外壳组具有一底壳与一固定于所述底壳内的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一第一开关与一第二开关;另,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一按键,所述按键设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所述按键的第一表面设有一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所述操作杆一侧设有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上设有一挡块,所述按键的第二表面延伸有一延伸脚;及一设置于所述外壳组的止挡部;当所述操作杆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延伸脚对应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延伸臂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关,所述挡块抵接于所述止挡部;当所述操作杆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延伸脚拨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延伸臂对应所述第二开关,所述挡块脱离所述止挡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止挡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壳上的一卡勾或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一阻挡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按键包括一固定部、一悬臂及一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悬空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连接部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悬臂。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悬臂设有所述操作杆、所述延伸臂及所述延伸脚,所述悬臂的第一表面设置所述操作杆,所述悬臂的第一表面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与所述操作杆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悬臂的第二表面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脚,所述延伸脚与所述操作杆设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延伸臂的一端向所述固定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挡块,所述挡块抵持于所述卡勾。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延伸臂的一端向所述电路板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挡块,所述挡块抵持于所述阻挡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操作杆一侧设有一穿孔的一第一扣位槽与一第二扣位槽,所述底壳设有一凸块,当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第一扣位槽,当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第二扣位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一容置凹口,所述悬臂设置在所述容置凹口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按键为弹性体。

如上所述,左右拨动所述按键的所述操作杆时,当所述按键的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延伸脚未触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第一扣位槽,所述挡块抵靠在所述卡勾上或者所述挡块抵靠在所述止挡部上,此时为电源关闭且无法下压。当所述按键的所述操作杆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延伸脚触动所述第一开关,所述凸块卡合在所述第二扣位槽,所述挡块脱离所述卡勾或者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缺口的上方,此时为电源开启,且可下压所述操作杆使所述延伸臂触动所述第二开关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可降低制作成本且可缩减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鼠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鼠标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一实施例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一实施例的按键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鼠标第一实施例的底壳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鼠标第一实施例的电源开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的电源开启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的按键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的电源开启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按键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鼠标第二实施例的底壳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第二实施例的电源开启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开关模块100、100’

按键1、1’固定部10、10’

通孔101、101’限位部102、102’

悬臂11、11’连接部12、12’

操作杆13、13’延伸臂14、14’

延伸脚15、15’挡块16、16’

第一扣位槽17、17’第二扣位槽18、18’

电路板2、2’第一开关21、21’

第二开关22、22’定位孔23、23’

容置凹口24、24’阻挡区25

缺口26无线鼠标200、200’

底壳201、201’卡勾202

凸块203、203’定位柱204、204’

第一位置8第二位置9。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的第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装配在无线鼠标200的底壳201上,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亦可安装于其他类型的设备。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包括一按键1、一电路板2及一螺丝3。所述按键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的上表面,所述螺丝3穿过所述电路板2与所述按键1的对应机构,用于固定所述按键1在所述底壳201上以防止所述按键1跳脱,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201与所述电路板2组成一外壳组。

所述按键1由一固定部10、一悬臂11及一连接部12所组成,所述固定部10固定在所述底壳201上,所述固定部10设有一通孔101、一限位部102,所述固定部10的所述通孔101上下贯穿所述固定部10,所述螺丝3穿过所述通孔101以固定所述按键1在所述无线鼠标200的所述底壳201以防止所述按键1跳脱,所述按键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围绕所述通孔101的所述限位部102,所述限位部102用于固定所述螺丝3的位置使所述螺丝3不会偏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1为弹性体,具有下压及回弹功能。

所述固定部10的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悬空在所述电路板2的上方,所述连接部12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一纵长的所述悬臂11,所述悬臂11与所述固定部10之间连接所述连接部12,所述悬臂11与所述电路板2之间有一空间使所述悬臂11可下压且下压后回弹至原位置,所述悬臂11设有一操作杆13、一延伸臂14及一延伸脚15,所述悬臂1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操作杆13,所述悬臂11的上表面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14,所述延伸臂14与所述操作杆13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延伸臂14用于下压触动所述电路板2的对应机构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所述延伸臂14的一端向所述固定部10方向延伸形成一挡块16,所述挡块16用于与所述底壳201上的对应机构抵靠,当所述操作杆13在一第一位置8时,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底壳201的对应机构,使所述按键1无法下压;当所述操作杆13在一第二位置9时,所述挡块16脱离在所述底壳201的对应机构,使所述按键1可以被下压,所述悬臂11的下表面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脚15,所述延伸脚15与所述操作杆13设在同一直线上,当推动所述操作杆13时,所述延伸脚15触动所述电路板2的对应机构以实现电源开关功能,所述悬臂11的上表面另一侧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悬臂11的一第一扣位槽17与一第二扣位槽18,所述第一扣位槽17、所述第二扣位槽18与所述操作杆13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扣位槽17与所述第二扣位槽18用于卡扣所述底壳201的对应机构以实现所述按键1与所述底壳201定位固持。

所述电路板2设有一第一开关21、一第二开关22、一定位孔23及容置凹口24,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所述容置凹口24,所述悬臂11设置在所述容置凹口24的上方,所述延伸脚15设置在所述容置凹口24中,所述容置凹口24使所述悬臂11有一滑动与下压的活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21为电源开关,所述第二开关22为配对开关,所述螺丝3穿过所述定位孔23与所述通孔101以固定所述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在具体实施时,可使用其他方式固定所述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所述电路板2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第一开关21设置于所述按键1的所述延伸脚15的一侧,当拨动所述操作杆13时,所述延伸脚15移动且拨动所述第一开关21以实现电源开关功能,所述电路板2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二开关22,所述第二开关22用于当所述延伸臂14在下压时接触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

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无线鼠标200的所述底壳201上设有一卡勾202、一凸块203及一定位柱204,所述底壳20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卡勾202,所述卡勾202用于卡持所述挡块16,当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一位置8时,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卡勾202,使所述按键1无法下压;当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二位置9时,所述挡块16脱离所述卡勾202,使所述按键1可以被下压,所述底壳20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凸块203,所述凸块203用于当所述按键1在所述第一位置8或所述第二位置9时,在所述第一扣位槽17与所述第二扣位槽之间18切换不同位置使所述按键1移动时会有段落感,使用者易于辨认操作状态,所述底壳20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定位柱204,所述定位柱204用于与所述螺丝3定位固持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固定于所述无线鼠标200的所述底壳201上。

请参阅图2至图4、图6及图7,当所述按键1的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一位置8时,所述延伸脚15未触动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凸块203卡合在所述第一扣位槽17,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卡勾202上,此时为电源关闭且无法下压。请参阅图10至图13,当所述按键1的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二位置9时,所述延伸脚15触动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凸块203卡合在所述第二扣位槽18,所述挡块16脱离所述卡勾202,此时为电源开启,且可下压所述操作杆13使所述延伸臂14触动所述第二开关22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

请参阅图14至图2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1’由一固定部10’、一悬臂11’及一连接部12’所组成,所述固定部10’固定在所述底壳201’上,所述固定部10’设有一通孔101’、一限位部102’,所述固定部10’的所述通孔101’上下贯穿所述固定部10’,所述螺丝3’穿过所述通孔101’以固定所述按键1’在所述无线鼠标200’的所述底壳201’以防止所述按键1’跳脱,所述按键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围绕所述通孔101’的所述限位部102’,所述限位部102’用于固定所述螺丝3’的位置使所述螺丝3’不会偏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1’为弹性体,具有下压及回弹功能。

所述固定部10’的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悬空在所述电路板2’的上方,所述连接部12’的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一纵长的所述悬臂11’,所述悬臂11’与所述固定部10’之间连接所述连接部12’,所述悬臂11’与所述电路板2’之间有一空间使所述悬臂11’可下压且下压后回弹至原位置,所述悬臂11’设有一操作杆13’、一延伸臂14’及一延伸脚15’,所述悬臂1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操作杆13’,所述悬臂11’的上表面一侧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臂14’,所述延伸臂14’与所述操作杆13’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延伸臂14’用于下压触动所述电路板2’的对应机构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所述延伸臂14’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一挡块16’,所述挡块16’用于与所述电路板2’上的对应机构抵靠,当所述操作杆13’在一第一位置8时,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电路板2’上的对应机构,使所述按键1’无法下压;当所述操作杆13’在一第二位置9时,所述挡块16’的位置在所述电路板2’的对应机构上方,使所述按键1’可以被下压,所述悬臂11’的下表面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延伸脚15’,所述延伸脚15’与所述操作杆13’设在同一直线上,当推动所述操作杆13’时,所述延伸脚15’触动所述电路板2’的对应机构以实现电源开关功能,所述悬臂11’的上表面另一侧设有上下贯穿所述悬臂11’的一第一扣位槽17’与一第二扣位槽18’,所述第一扣位槽17’、所述第二扣位槽18’与所述操作杆13’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扣位槽17’与所述第二扣位槽18’用于卡扣所述底壳201’的对应机构以实现所述按键1’与所述底壳201’定位固持。

所述电路板2’设有一第一开关21’、一第二开关22’、一定位孔23’、一容置凹口24’、一阻挡区25及一缺口26,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所述阻挡区25,所述阻挡区25用于抵持所述挡块16’使所述按键1’无法被下压,所述阻挡区25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所述容置凹口24’,所述悬臂11’设置在所述容置凹口24’的上方,所述延伸脚15’设置在所述容置凹口24’中,所述容置凹口24’使所述悬臂11’有一滑动与下压的活动空间,所述阻挡区25另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所述缺口26,所述缺口26用于当所述挡块16’移动到所述缺口26上方时使所述按键1’可以被下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区25与所述挡块16’组成一防下压元件,使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一位置8时,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阻挡区25,使所述按键1’无法下压;当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二位置9时,所述挡块16’移动到所述缺口26上方,使所述按键1’可以被下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21’为电源开关,所述第二开关22’为配对开关,所述螺丝3’穿过所述定位孔23’与所述通孔101’以固定所述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在具体实施时,可使用其他方式固定所述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所述电路板2’的下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第一开关21’设置于所述按键1’的所述延伸脚15’的一侧,当拨动所述操作杆13’时,所述延伸脚15’移动且拨动所述第一开关21’以实现电源开关功能,所述电路板2’的上表面设有所述第二开关22’,所述第二开关22’用于当所述延伸臂14’在下压时接触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

请参阅图15至图16,所述无线鼠标200’的所述底壳201’上设有一凸块203’及一定位柱204’,所述底壳20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凸块203’,所述凸块203’用于当所述按键1’在所述第一位置8或所述第二位置9时,在所述第一扣位槽17’与所述第二扣位槽之间18’切换不同位置使所述按键1’移动时会有段落感,使用者易于辨认操作状态,所述底壳20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定位柱204’,所述定位柱204’用于与所述螺丝3’定位固持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固定于所述无线鼠标200’的所述底壳201’上。

请参阅图2、图14至图15、图17至图18,当所述按键1’的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一位置8时,所述延伸脚15’未触动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凸块203’卡合在所述第一扣位槽17’,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阻挡区25上,此时为电源关闭且无法下压。请参阅图10与图21,当所述按键1’的所述操作杆13’在所述第二位置9时,所述延伸脚15’触动所述第一开关21’,所述凸块203’卡合在所述第二扣位槽18’,所述挡块16’位于所述缺口26的上方,此时为电源开启,且可下压所述操作杆13’使所述延伸臂14’触动所述第二开关22’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阻挡区25与所述卡勾202可以由设置在所述外壳组的止挡部来替代,所述止挡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壳201上的一卡勾202或设置于所述电路板2’上的一阻挡区25。

在本实施例中,上表面可表示为第一表面,下表面可表示为第二表面。

承上所述,左右拨动所述按键1,1’的所述操作杆13,13’时,当所述按键1,1’的所述操作杆13,13’在所述第一位置8时,所述延伸脚15,15’未触动所述第一开关21,21’,所述凸块203,203’卡合在所述第一扣位槽17,17’,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卡勾202上或者所述挡块16’抵靠在所述止挡部26上,此时为电源关闭且无法下压。当所述按键1,1’的所述操作杆13,13’在所述第二位置9时,所述延伸脚15,15’触动所述第一开关21,21’,所述凸块203,203’卡合在所述第二扣位槽18,18’,所述挡块16脱离所述卡勾202或者所述挡块16’位于所述缺口26的上方,此时为电源开启,且可下压所述操作杆13,13’使所述延伸臂14,14’触动所述第二开关22,22’以执行蓝芽配对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开关模块100,100’可降低制作成本且可缩减安装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