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物体识别装置以及物体识别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42863发布日期:2020-02-14 23:2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物体识别装置以及物体识别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物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及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触摸屏物体识别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娱乐场所、展厅和产品展示之中;由于物体识别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物体,并且给用户带来更加真实的用户体验,当用户将识别装置放置在触摸屏上时,则可直接通过显示设备能够直接获取用户所需的物体信息,并且进行操控,这不但简化了对于物体的使用和显示成本,而且能够提升物体的科技体验感,营造一种真实的使用环境;然而相关技术仅仅对于物体进行被动式识别,其识别的物体数量有限,可扩展性不高,并且对于物体的识别误差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识别控制误差,降低了人机交互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及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旨在解决相关技术对于物体进行被动式识别过程中,物体识别的误差较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发生触发事件时,输出与至少一个所述待检测物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

获取所述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以生成与所述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虚拟图像信息;

当检测到发生图像处理事件时,接收图像处理信号并生成与所述图像处理信号匹配的图像识别码;

依序将所述图像识别码与至少一个所述身份识别码进行匹配;

当所述图像识别码与其中一个所述身份识别码匹配成功,则根据所述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目标检测物体包括与匹配成功的身份识别码对应的所述待检测物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发生触发事件时,输出与至少一个所述待检测物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

图像检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以生成与所述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虚拟图像信息;

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发生图像处理事件时,接收图像处理信号并生成与所述图像处理信号匹配的图像识别码;

图像匹配模块,用于依序将所述图像识别码与至少一个所述身份识别码进行匹配;以及

图像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图像识别码与其中一个所述身份识别码匹配成功,则根据所述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目标检测物体包括与匹配成功的身份识别码对应的所述待检测物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包括:

触摸屏和如上所述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其中所述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与触摸屏连接;

所述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用于当检测到图像处理事件和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时,则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于待控制的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s403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封闭环形区域与虚拟图像信息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s102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s1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s1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s105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其中通过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能够对于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进行识别并且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待检测物体”包括任意类型的物体,比如手机、玩具、化妆品、珠宝、酒水等。

其中,上述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当检测到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发出触发事件时,则输出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其中触摸屏具有触发检测功能,当待检测物体触发触摸屏时,在触摸屏上检测到待检测物体发出的触发事件,则需要启动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识别过程,提高了对于物体的识别控制精度和效率;其中身份识别码作为待检测物体的标识符,多个待检测物体与多个身份识别码一一对应设置,进而根据身份识别码能够精确地辨别出待检测物体,有助于对于多个待检测物体的精确识别和控制功能,保障了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适用范围。

s102:获取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以生成与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虚拟图像信息。

当待检测物体位于触摸屏上,则能够感知待检测物体的触摸屏上的实际位置和状态,以便于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更加准确、快速的控制;并且根据待检测物体的实际状态信息得到相应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而在虚拟环境中能够更加精确地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虚拟化操作,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操作控制步骤,人机交互体验更佳。

s103:当检测到发生图像处理事件时,接收图像处理信号并生成与图像处理信号匹配的图像识别码。

当在触摸屏上检测到图像处理事件时,则启动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的识别和操作过程,其中图像处理信号包含图像处理信息,通过图像处理信息能够对于图像像素进行精确、同步地操作;可选的,图像处理信号代表用户的图像操作需求;其中图像处理信号与图像识别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进而通过图像识别码能够从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识别出特定的待检测物体,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精度、灵活识别控制功能。

s104:依序将图像识别码与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进行匹配。

其中图像识别码与身份识别码具有数据对应功能,进而通过图像识别码与身份识别码进行数据比对,以判断与身份识别码匹配的待检测物体是否为待控制的待检测物体,达到了精确识别的功能,避免出现识别控制误差。

s105:当图像识别码与其中一个身份识别码匹配成功,则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其中目标检测物体包括与匹配成功的身份识别码对应的待检测物体。

示例性的,当在触摸屏上检测到3个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时,这3个待检测物体分别为:待检测物体a、待检测物体b以及待检测物体c,当图像识别码与待检测物体a的身份识别码未匹配成功,则继续对待检测物体b进行匹配识别;当图像识别码与待检测物体b的身份识别码匹配成功,则说明待检测物体b为目标检测物体,此时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于待检测物体b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电路控制,以满足虚拟操作控制需求,在虚拟的模拟环境中能够完全模拟出在真实环境中的电路控制体验,人机交互性能更佳。

在图1示出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具体实施流程,分别对于每一个待检测物体进行身份编码,以得到相应的身份识别码,当需要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虚拟操作控制时,经过图像处理信号与身份识别码之间的匹配过程,以寻找到目标检测物体,进而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于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自适应控制,简化了对于物体的识别步骤,具有更加真实的虚拟操作体验,提高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识别控制精度;解决了传统技术对于物体的识别误差较大,难以普遍适用的问题。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在图1的s105中,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s1051:对图像处理信号进行解析得到移动控制指令、音频控制指令和文字控制指令。

其中图像处理信号包括全方位的控制信息,通过对于图像处理信号进行解析后,能够更加精确地读取这些控制信息,以实现对于物体的快速、精确控制功能,以满足用户的多方位电路控制需求,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s1052:根据移动控制指令控制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按照预设的方向进行移动;或者根据音频控制指令播放预设的音频内容;或者根据文字控制指令显示预设的文字内容。

可选的,根据移动控制指令控制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按照预设的方向和预设的速率进行移动。

其中通过移动控制指令能够驱动虚拟图像信息进行自适应移动,以改变虚拟图像信息的实际位置,以满足用户的观赏需求;其中通过音频控制指令能够实现音频驱动功能,当获取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时,则按照图像处理信号实现发声功能;示例性的,音频内容包括虚拟图像信息的相关形状信息等。

其中文字控制指令能够实现文字显示功能,以便于用户能够实时观赏到相关的目标检测物体的资料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像处理信号能够对于虚拟图像信息进行位置移动,或者发出与虚拟图像信息相关的声音和文字信息,满足了用户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官体验,适用范围极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步骤,请结合图1和图2,其中图3中的s301~s306图1和图2中的s101~s104以及s1051~s1052相对应,因此关于图3中s301~s306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处将不再赘述;下面将重点论述s307;其中在根据移动控制指令控制目标检测物体按照预先的方向进行移动时,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还包括:

s307:获取并显示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在第一预设坐标系下的坐标。

可选的,当根据移动控制指令控制目标检测物体进行移动的过程中,记录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坐标变化值,并绘制出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轨迹,通过电子地图能够实时监控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的位置历史变化情况。

当根据移动控制指令对于虚拟图像信息的位置进行操作控制时,则将第一预设坐标系作为位置参考量,得到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在第一预设坐标下的实际位置,实现了对于虚拟图像信息的移动位置的实时追踪和控制功能,极大地保障了对于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的识别控制安全性和效率;并且将虚拟图像信息的位置进行显示。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多个待检测物体发生触发事件时,则根据多个待检测物体触发触摸屏的时间顺序生成多个身份识别码;其中多个待检测物体与多个身份识别码一一对应。

其中本实施例在触摸屏上能够实时检测待检测物体的触发状态,并且每一个待检测物体的身份识别码与待检测物体的触发时间存在关联性,这样既保障了对于每一个待检测物体的身份编码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精确识别、控制功能,同时本实施例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身份编码与触摸屏的面积无关,那么通过触摸屏接收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可兼容任意数量的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并达到物体识别、控制功能,兼容性极强;从而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能够对于多个待检测物体进行识别控制,实用价值较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其中图4中的s401~s402以及s404~s406与图1中的s101~s05相对应,因此关于图4中的s401~s402以及s404~s406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图1的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下面将重点论述s403,其中在s402之后,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还包括:

s403:生成与虚拟图像信息匹配的光源提示信号。

由于根据每一个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实际状态信息,能够精确地得到对应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而能够对于虚拟图像信息进行同步控制,以达到精确地虚拟电子控制效果,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本实施例通过光源提示信号能够显示相应的状态提示信息,以凸显虚拟图像信息所呈现的人机交互性能,以便于用户进行相应的虚拟图像控制功能,提高了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人性化控制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在图4中s403的具体实现流程,请参阅图5,s403具体包括:

s4031:获取虚拟图像信息对应的封闭环形区域,其中虚拟图像信息位于封闭环形区域的内部。

其中封闭环形区域对于虚拟图像信息进行围绕,以便于确定虚拟图像信息的位置边界,并且对于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操控,提高了对于虚拟图像信息的控制精度和操控效率。

s4032:围绕封闭环形区域外部发出光源提示信号。

可选的,围绕封闭环形区域外部发出预设光强度和预设光亮度的光源提示信号。

示例性的,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封闭环形区域602与虚拟图像信息601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由于虚拟图像信息601位于封闭环形区域602的外部,则围绕虚拟图像信息601的四周发出相应的光源提示信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图7中的s701~s702以及s705~707与图1中的s101~s105相对应,因此关于图7中的s701~s702以及s705~707可参照图1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论述s703和s704;在s702之后,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还包括

s703:生成与待检测物体关联的至少两个按键选择项。

其中每一项按键选择项包含特定的按键控制功能,当得到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后,则通过按键选择项能够更加全面地对于虚拟图像信息的功能和特性进行解释、说明,以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虚拟图像信息控制精度和控制效率。

s704:若其中一个按键选择项被触发,则显示按键选择项包含的媒体信息。

当按键选择项未被触发时,则不显示按键选择项包含的媒体信息。

可选的,媒体信息包括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等,当按键选择项被触发,则需要启动相应的媒体播放功能;其中媒体信息与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存在关联,进而通过媒体信息能够有助于实时、精确地掌握虚拟图像信息的真实状态,便于虚拟图像信息的稳定、可靠识别控制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8示出了在图1中的s102,获取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具体包括:

s801:将触摸屏的检测区域划分3个目标识别范围,其中任意两个目标识别范围不重叠。

可选的,3个目标识别范围在触摸屏的检测区域均匀分布,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精确控制响应功能。

其中触摸屏的检测区域能够精确地感应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以启动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识别控制过程;因此本实施例结合3个目标识别范围分别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触发检测,既保障了对于多个待检测物体的触发检测精度,又提高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触发检测效率,实用价值较高。

s802:当在任意一个目标识别范围检测到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时,则获取待检测物体在对应的目标识别范围内的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

由于本实施例将触摸屏的全部检测区域均分为3个目标识别范围,在每一个目标识别范围内能够检测到对应区域的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并精确地获取待对应的待检测物体的状态信息,以实现了对于多个待检测物体的快速识别和控制功能。

因此本实施例他通过3个目标识别范围精确地确定多个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的状态信息,简化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识别步骤,避免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识别控制误差,兼容性更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流程,其中图9中的s901~s905与图1中的s101~s105相对应,因此关于图9中s901~s905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图1的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下面将重点论述s906~s908,其中,当检测到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发出触发事件后,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还包括:

s906:获取待检测物体的形状轮廓信息。

示例性,获取待检测物体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以得到待检测物体的投影轮廓,进而实时掌握待检测物体的性状信息,以便于对于待检测物体实时的操作识别,提高了识别的精确性。

s907:将形状轮廓信息与物品识别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个第一轮廓信息依次进行匹配。

其中物品识别数据库预先存储在多个第一轮廓信息和多个形状类型,多个第一轮廓信息和多个形状类型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进而根据形状轮廓信息能够在物品识别数据库中进行形状识别,以完成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类别归属操作,形状识别的精度和速率较高。

s908:若形状轮廓信息与其中一个第一轮廓信息匹配成功,则输出与第一轮廓信息对应的形状类型。

当形状轮廓信息与预先存储的轮廓信息相同,则说明待检测物体在物品识别数据库中形状识别成功,输出匹配成功的第一轮廓信息对应的形状类型,其中形状类型包括:长方形、菱形、椭圆形等,进而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形状识别后,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待检测物体的实际属性和功能,实现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全方位监控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图10中的s1001~s1005与图1中的s101~s105相对应,关于图10中s1001~s1005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图1的实施例,下面将重点论述s1006和s1007,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还包括:

s1006:当未检测到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则检测物体是否处于悬浮状态。

s1007:若检测到待检测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则在触摸屏的预设区域发出位置提示信息,其中预设区域用于容纳待检测物体。

示例性的,当待检测物体与触摸屏的检测区域的垂直距离处于预设的距离之内,则说明待检测物体是否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待检测物体并未触发触摸屏;则在触摸屏的预设区域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对于待检测物体实现高效的识别控制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s1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流程,请参阅图11,s102具体包括:

s1021:获取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至少一个触发位置,并生成至少一个触发位置在第二预设坐标系下的坐标,以得到位置信息。

当待检测物体触发触摸屏的检测区域时,则待检测物体触发触摸屏进行接触时,会产生至少一个触发位置,通过记录至少一个触发位置在参照坐标系下的实际坐标,以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

s1022:获取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两个触发位置,并获取两个触发位置形成的直线与预先基准线之间的夹角,以得到角度信息。

示例性的,预先基准线为沿着预设的方位进行延伸;本实施例中两个触发位置形成的直线与预先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

通过获取待检测物体与触摸屏的检测区域之间形成的接触直线,并且根据接触直线与预设基准之间的夹角得到待检测物体的实际角度值,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结构性状的精确监控。

s1023:根据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生成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在图1的s102中,根据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生成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具体包括:

s1201:根据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构建待触摸区域。

通过在触摸屏上的检测区域得到待检测物体的待触摸区域,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精确定位功能,示例性,通过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触发位置进行集合处理,以实时得到待触摸区域。

s1202:在待触摸区域获取待检测物体的垂直投影平面图像。

其中,垂直投影平面图像能够精确地得到待触摸区域内的投影信息,有助于生成更加精确的虚拟图像信息。

s1203:根据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提取待检测物体的多个图像特征点。

其中图像特征点包括待检测物体的各种图像信息,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各个部位的精确监控功能。

s1204:基于图像特征点将垂直投影平面图像在三维空间进行图像构建,得到待检测物体的三维虚拟图像,以生成与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

其中垂直投影平面图像位于触摸区域内,以便于对于平面图像进行图像还原操作,进而将垂直投影平面图像扩展延伸至三维空间内的图像,以提高虚拟图像信息的真实度和人机体验感,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能够对于三维虚拟图像进行识别和操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在图1的s105中,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s1301:检测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是否被预先锁定。

s1302:若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被预先锁定,当接收到解锁指令时,则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s1303:若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未被预先锁定,则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当图像识别码与目标检测物体的身份识别码匹配成功,则判断目标检测物体是否锁定,一旦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被锁定,则无法对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操作,此时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处于不可更改状态,只有等待对于目标检测物体进行解锁以后,才能够实现对于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的电路控制功能,保障了对于虚拟图像信息的控制精度和安全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的结构示意,请参阅图14,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包括:识别模块1401、图像检测模块1402、图像识别模块1403、图像匹配模块1404以及图像控制模块1405。

其中,识别模块1401用于当检测到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发生触发事件时,输出与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

图像检测模块1402用于获取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位置信息和角度信息,以生成与待检测物体对应的虚拟图像信息。

图像识别模块1403用于当检测到发生图像处理事件时,接收图像处理信号并生成与图像处理信号匹配的图像识别码。

图像匹配模块1404用于依序将图像识别码与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进行匹配。

图像控制模块1405用于当图像识别码与其中一个身份识别码匹配成功,则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

其中,目标检测物体包括与匹配成功的身份识别码对应的待检测物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1406,无线传输模块1406用于将所述图像识别码无线传输至图像匹配模块1404。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匹配模块1404与图像识别模块1403能够进行无线传输,保障了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的内部通信兼容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还包括:电源模块1407与图像检测模块1402及图像识别模块1403连接,电源模块1407用于对图像检测模块1402和图像识别模块1403进行供电;保障了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的内部供电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像检测模块1402包括:陀螺仪;示例性的,陀螺仪的型号为:mpu605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无线传输模块1406包括:nff24l01无线传输芯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识别模块1401包括:三个识别单元,其中三个识别单元分别对应设置于触摸屏三个检测区域,并且任意两个检测区域不重叠。

每个识别单元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在对应的检测区域发出的触发事件,并输出与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码。

其中本实施例设置三个识别单元可对于待检测物体在触摸屏上触发状态的精确检测,提高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识别控制精度和效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还包括显示模块1408,其中显示模块1408与图像控制模块1405连接,显示模块1408用于当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被控制时,则生成状态提示信息。

可选的,显示模块1408为显示屏,进而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于目标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电路控制时,则显示屏发出状态提示信息,以指示待检测物体的实际工作状态,提高了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的实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的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与图1至图13中基于触摸屏的主动式物体识别方法相对应,因此关于图14中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图1至图13的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

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150的结构示意,其中,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150包括:包括:触摸屏1501和如上所述的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其中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与触摸屏1501连接。

主动式物体识别装置140用于当检测到图像处理事件和至少一个待检测物体的触发事件时,则根据图像处理信号对于待控制的待检测物体的虚拟图像信息进行控制;进而当多个待检测物体触发触摸屏1501时,则根据用户的实际电路功能需求对于待检测物体进行识别以及虚拟图像操控。

其中图15中主动式物体识别系统15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图1至图14的实施例,此处将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