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88246发布日期:2020-09-01 20:21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管理的软件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bim建筑运维管理系统沿用建筑设计规划阶段时所完成的bim建筑模型,基于专业软件建模的bim文件,存在文件体积大、承载硬件要求等问题,本发明基于传统bim文件,进行轻量化处理,使其可用在家用中低端配置的个人电脑上运行使用,其计算加载由云服务器进行执行。

在其他企业采用bim建筑运维管理系统进行的运维管理时,除沿用建筑设计时使用的bim模型外,还需对建筑智能化建设进行前期规划,由三维可视化的运维视角向下衍生建设智能化建筑子系统;因此,不论是运维管理平台、三维可视化还是智能化建筑子系统,在程序编码过程中基本形成了较强的耦合关系,在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环境下,强耦合的设计架构,无法满足后期建筑子系统的再集成以及功能迭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

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可选地,所述对建筑子系统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具体包括:

对建筑子系统进行特性化功能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形成功能点清单;

对所需的功能点进行抽离,由建筑子系统提供相应功能点接口;

通过消息服务总线,由服务器与建筑子系统进行接口对接,并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

可选地,所述的接口包括数据接口及控制接口。

可选地,所述服务器为云端服务器。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基于综合应用平台的需求确认所需的功能化栏目;

基于所需的功能化栏目,确认所需的功能点或数据;

基于所需的功能点及数据自子系统中抽取该功能点或数据;

将所抽取的功能点或数据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其中所述建筑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对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安防监控栏目;

将所述安防监控栏目与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对智能化建筑子系统进行抽象和设计,让建筑子系统各自灵活搭建,重复高效利用已建的系统组件功能,快速组装开发为智慧建筑的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

2.通过低耦合高内聚的架构设计,在前期设计及规划时将栏目和众多功能模块进行组件化,有效提高软件系统迭代升级的便利性、可能性。

3.基于云平台的技术设计,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云上计算云下使用,解决文件安装包庞大,且需要高端硬件设备支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20的细化子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的架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的结构关系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三维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4,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的流程图,该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0、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输出具有空间划分的建筑数字孪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s20、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

进一步结合图2为步骤s20的详细步骤,其中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

s201、对建筑子系统进行特性化功能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形成功能点清单;

s202、对所需的功能点进行抽离,由建筑子系统提供相应功能点接口;

s203、通过消息服务总线,由服务器与建筑子系统进行接口对接,并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调试。

对各子系统完成分析解构,通常在子系统中获取核心功能点以及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子系统进行功能点、数据进行抽取,例如在对停车引导系统进行分析结构,其核心功能点为车辆入场及停车位与车辆的绑定,在项目实施中需要掌握建筑体内停车位情况以及车辆具体位置;因此则提取停车引导系统的车辆入场数据及停车位与车辆绑定数据。其中,所述的建筑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停车管理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子巡查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在内的智慧功能子系统模块。

s30、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功能化栏目;

本步骤中,根据需求以及角色使用流程并设计栏目的功能闭环体系,将建筑子系统中的功能点、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对应的功能化栏目,为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提供相应的功能栏目。

s40、将功能化栏目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在本步骤中,所形成的功能化栏目与步骤s10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架构耦合,形成对应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在本发明中,采用服务器云部署的方式,与众多建筑子系统建立连接,由集成的子系统向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接口、控制接口等,其中接口形式包括但不限于:api、sdk、webservice、json。基于云平台的设计,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发展,云上计算云下使用,解决文件安装包庞大,且需要高端硬件设备支持的问题。

由于建筑子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虽然对应开发控制接口和数据接口,但因为使用的开发语言、系统架构及应用环境的不同,其支持开发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协议也会有差别,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消息服务总线解决需要集成的各建筑子系统之间的信通信协议不一致的问题。在消息服务总线与被集成的各建筑子系统之间,由消息服务总线针对子系统定制开发对应的接口程序包,或使用接口规范的标准协议对建筑子系统进行通信。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根据建筑子系统的属性进行分类汇总,如安防监控、消防报警等具有安全防护性质的子系统进行组成,抽取对应的功能点形成对应的功能性栏目,基于功能性栏目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的安防栏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基于综合应用平台的需求确认所需的功能化栏目;

基于所需的功能化栏目,确认所需的功能点或数据;

基于所需的功能点及数据自子系统中抽取该功能点或数据;

将所抽取的功能点或数据及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

在此实施例中,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根据使用用户对于三维可视化综合应用平台的需求目标,针对需求的不同优先定义栏目,再由栏目的属性及输出工作,从众多子系统中抽取对应功能,形成完整的栏目。例如实施中用户需要停车场进行管理,则需从车辆出入口系统、监控系统、停车引导系统、车辆识别系统中抽取车辆识别、引导、视频监控等功能及数据,组成行之有效的功能体系。

结合附图5,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对建筑整体进行建模,形成具有空间划分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其中所述建筑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对所述视频监控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访客管理子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以及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细分抽离,获得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

对建筑子系统的功能点或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安防监控栏目;

将所述安防监控栏目与所述三维可视化模型组合,形成可视化综合运维管理平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