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及其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7036发布日期:2020-08-28 18:5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方舱及其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舱和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发展,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较于以前的有轨电车和蒸汽火车,现在的交通工具速度更快、更稳定和更安全。

目前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以公共交通为主,而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以实现批量乘客的乘坐。虽然现在也存在出租车、网约车等个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但是这些交通工具对于个人的私密空间设置,以及智能化功能上还是比较单一。例如视频监控、自动报警等功能,由于当前应用环境的限制,只能在部分的特殊交通工具上来铺设,并且还是单一的功能设置,而且这些功能也难以应用到用户的实际生活中,导致现在的出行还是比较繁琐。此外,由于智能化不足,无法做到交通运输的统筹和集中化,当前的交通网络存在交通资源利用不足,安全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于现有的交通出行工具智能化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舱及其交通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舱,包括:

方舱本体;

安装于所述方舱本体内的智能监控子系统,用于实时监控所述方舱内的环境数据和用户的生命体征;

安装于所述方舱本体内的终端控制子系统和全球定位子系统,所述全球定位子系统用于实时定位所述方舱自身的位置信息;

当所述方舱需要移动时,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通过互联网向外界的城市运输网络发送调配运输设备运输所述方舱的运输请求,以控制所述城市运输网络指示运输设备对所述方舱进行运输,其中,所述运输请求包括所述方舱移动的目的地信息和所述方舱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监控子系统包括:

恒温控制装置,其固定安装于所述方舱本体内,并基于通信总线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发出的温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方舱内的温度;

安装于所述方舱本体内且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电性连接的安全应急装置、生命检测报警装置和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所述生命检测报警装置在检测到方舱内乘客的生物特征异常时,控制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启动所述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对方舱内的各子系统进行诊断,以及启动所述安全应急装置对乘客进行急救;

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连接的物流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发送的物资信息,进行物资的补充和回收。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舱本体包括生活用水区、冷冻冷藏区、常温储藏区、资源分类回收区和废水回收区。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流装置包括物流联网补充模块,所述物流联网补充模块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生活用水区、所述冷冻冷藏区和所述常温储藏区的物资的补充。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物流装置还包括资源回收模块,所述资源回收模块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连接,用于对所述资源分类回收区和所述废水回收区上的物资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舱本体的侧方位为上设有新风子系统,且所述新风子系统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电连接,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控制所述新风子系统的运转对所述方舱进行换气。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方舱本体的底部的能量存储子系统,用于为所述方舱内的各个子系统提供能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系统包括城市网络子系统、运输设备和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方舱,其中,所述方舱中的终端控制子系统与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无线连接;

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基于无线通信链路向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发送运输请求,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基于所述运输请求安排所述运输设备至所述方舱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地址上将所述方舱运输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运输设备包括智能驾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发送基于所述运输请求中的规划的运输线路进行自动驾驶。

可选的,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交通系统还包括转移子系统,所述转移子系统包括单轨悬臂运输装置和升降装置;在所述方舱被运输到对应的区域后,通过所述单轨悬臂运输装置和升降装置转移到具体的停放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方舱及其交通系统。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有对环境和用户生命体征监控功能,以及交通出行规划功能的方舱,实现针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投放,从而达到用户出行的效果,并且以方舱的形式进行运输,还可为乘客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间,为其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同时该方舱还包含有智能监控子系统和终端控制子系统,基于智能监控子系统对方舱内的环境和用户的监控,实时调整方舱内的环境数据,从而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乘车环境,以及对用户的生命体征的监控,实现了对用户生命安全的保护。基于该方舱实现的出行,相对于现有的交通工具来说,更加智能化,同时也满足的未来科技发展的智能化需求,达到提高了用户的乘坐体验和安全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方舱的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方舱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方舱的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舱及其交通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方舱和交通系统。首先,方舱中包含了与城市网络子系统联系的终端控制子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当乘客需要前往某地时,终端控制子系统将目的地信息和全球定位系统采集的定位信息发送至城市网络子系统,城市网络子系统再指派运输设备对方舱进行运输,最后通过转移子系统将方舱转移至目的地,从而实现针对乘客需求的精准投放。以方舱的形式进行运输,还可为乘客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间,为其带来更舒适的体验。此外,本发明中的方舱包含多个子系统,如恒温控制,从而给乘客带来舒适的乘车环境。为满足城际运输需求,交通系统中的运输设备包括长途工具和短途工具。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方舱第一个实施例包括:方舱本体101、终端控制子系统102、全球定位子系统103和智能监控子系统104,其中,方舱本体101是该方舱的主体结构,而终端控制子系统102、全球定位子系统103和智能监控子系统104为方舱的控制结构,这些控制结构均设置在方舱本体101内部,该内部具体是方舱本体101的内表面上,例如,若方舱本体101是一个具有特定形状的框架,比如集装箱形状,在集装箱内部划分有各种区域,健身、生活等区域,而控制结构则分散设置在各个区域上,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102、全球定位子系统103和智能监控子系统104之间通过无线连接方式或者通信总线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实现相互的通信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方舱是指将坚固的材料进行组合拼装,形成的方便、可移动的整体。在本实施例中,方舱可采用高强度、低重量的新材料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102和全球定位子系统103安装于所述方舱本体101内,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102用于获取目的地信息和全球定位子系统103收集的定位信息并发送至城市运输网络,以通过城市运输网络指示运输设备将所述方舱运输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目的地;

所述智能监控子系统104也是安装在方舱本体101的内部,用于实时监控所述方舱内的环境数据和用户的生命体征。此外,当智能监控子系统104监控到方舱内的环境或者用户的生命体征存在异常时,通过控制终端控制子系统102和全球定位子系统103发出运输请求给外部的城市运输网络,而城市运输网络基于运输请求来安排附近的运输设备,例如吊车、拖车等,前往方舱所在的位置,并将方舱运送到指定解决异常的目的地上。

本发明的方舱除方舱本体外,为使其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解决乘客定制问题,安装有全球定位子系统和终端控制子系统。全球定位子系统可实时获取当前方舱的定位信息,并发送给终端控制子系统。而终端控制子系统与城市运输网络通过无线通讯方式进行信号连接。因此乘客通过终端控制子系统输入目的地时,终端控制子系统将目的地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至城市运输网络。

城市运输网络指示相关联的运输设备前往方舱的所在地。由于方舱具有可迁移性,因此运输设备可以将方舱运输至目的地。从而实现灵活精准的运输,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此外,终端控制子系统102还可包含了人工智能。如乘客想去某医院看病,但是此医院人满为患,可根据当前城市内各个医院的患者情况,为乘客调整目的地,并且提前预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安装有全球定位子系统和终端控制子系统的方舱。该方舱能够将乘客所希望到达的目的地和当前方舱所在的位置发送给城市运输网络,从而使城市运输网络指示运输车辆,将方舱进行移动,最终运输到乘客指定的目的地,从而实现对乘客需求的精准化和定制化。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方舱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方舱包括:

方舱本体201;

安装于所述方舱本体201内的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和全球定位子系统203,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用于获取目的地信息和全球定位子系统203收集的定位信息并发送至城市运输网络,以通过城市运输网络指示运输设备将所述方舱运输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目的地;

所述方舱本体201的底部具有能量存储子系统204,用于对方舱内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无线供电;

安装与所述方舱本体201内的智能监控子系统205,用于实时监控所述方舱内的环境数据和用户的生命体征;

现今大多数方舱都采用直流供电的方式维持方舱内的设备运行。为减少设备磨损以及方舱的面积,使其更加便携,本实新采用在方舱本体安装能量存储子系统,并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对方舱内的系统及设备进行供电。

所述方舱本体201的侧方位有新风子系统206,且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连接,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通过所述新风子系统205对所述方舱本体进行换气;

新风子系统206可以过滤空气,还可以实现杀菌,增氧等。当乘客进入方舱后,方舱会关闭,形成密闭的空间。如果乘客采用的是长途运输,如从城市a到城市b,乘客需要在方舱内待很长一段时间,为保证乘客的健康,方舱的侧方位装有新风子系统,使其对方舱内的空气进行更新换气。

所述方舱本体201包括生活用水区2011、冷冻冷藏区2012、常温储藏区2013、资源分类回收区2014和废水回收区2015;

为使乘客在旅途中有更舒适的体验,如图3所示,本方案的方舱中还包括有生活用水区2011,用于为乘客提供生活用水;冷冻冷藏区2012,可提供冰饮品,乘客也可将自身需要低温保存的东西存放于冷冻冷藏区;常温储藏区2013,可为乘客提供常温食物等;资源分类回收区2014,乘客用完食物,可将食物残余或垃圾分门别类放置于资源分类回收区2015,以便于进行资源回收,节约资源;废水回收区,主要用于回收废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监控子系统205还包括恒温控制装置211、安全应急装置212、生命检测报警装置213和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其中,这些装置均安装与所述方舱你本体201内;

所述恒温控制装置211基于通信总线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发出的温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方舱内的温度;

在方舱中,还包括恒温控制装置211,它与终端控制子系统连接。而终端控制子系统可根据当前是否有乘客,乘客的体表温度等,下发温度调整指令。恒温控制装置211根据该温度调整指令,对方舱内的温度进行调整,从而保持方舱内温度的平衡。

安全应急装置212、生命检测报警装置213和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其分别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电性连接,在所述生命检测报警装置212检测到方舱内乘客的生物特征异常时,控制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启动所述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对方舱内的各子系统进行诊断,以及启动所述安全应急装置213对乘客进行急救;

此外,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还与安全应急装置212、生命监测报警子系统213、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相连。安全应急装置212、生命监测报警子系统213和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三者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在终端控制子系统202的统筹下,协调运行。生命监测报警子系统213实时监测乘客的生命特征,例如呼吸、温度。当乘客出现呼吸困难时,生命监测报警子系统213向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发出报警指令。根据报警指令,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向安全应急装置212和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发出指令。安全应急装置212可立刻激活应急设施,如呼吸机,拨打急救电话等,对乘客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同时,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会对方舱内的各个设备进行诊断,并确保方舱内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方舱设备诊断反馈装置214平时用于对方舱中的各个设备进行监控,当某设备出现故障时,可进行诊断,以确定故障原因,以便后续维护人员对方舱进行维护和设备更新。

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连接的物流装置215,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发送的物资信息,进行物资的补充和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该智能监控子系统205还包括物流装置215。当方舱在被运输设备运输至目的地的过程中,乘客可在方舱内休息,用水,娱乐,饮食等等。因此物流装置215可根据终端控制子系统的指令,对方舱中的物资进行补充和回收。

其中,所述物流装置215包括物流联网补充模块2151,所述物流联网补充模块2151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连接,并用于所述生活用水区2011、所述冷冻冷藏区2012和所述常温储藏区2013的物资的补充;

其中物流装置215包括物流联网补充模块2151。物流联网补充模块2151主要与方舱本体201中的生活用水区2011、冷冻冷藏区2012和常温储藏区2013相关联。当乘客发现这三个区出现物资不足的情况时,通过终端控制子系统202下达需要补充物资的指令,物流联网补充模块2151便进行这些区的物资补充。

所述物流装置215还包括资源回收模块2152,所述资源回收模块2152与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连接,并用于所述资源分类回收区2014和所述废水回收区2015的物资的回收,以保证方舱内的清洁,促进了资源的重复利用。

此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控制子系统202与乘客的手持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当乘客进入方舱中时,可通过自己的手持移动终端远程操控终端控制子系统202,使操作更为便捷。

在实际应用中,该方舱可以设置为私人化,用户通过手持终端与方舱的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建立通信连接,并在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进行个人账号的注册,以获取方舱的控制权,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在方舱外通过手持终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约安排处理,以实现出行的定制化预约。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控制子系统202还可与电商平台进行沟通。因此乘客可在旅程中途,选择自己所希望购买的商品,然后通过终端控制子系统202在电商平台上下单。派送方可采用类似空中加油的方式,将乘客所购买的物品在旅行中途投放至乘客所在的方舱,然后根据商品的类型,通过物流装置分类放好。

本发明实施例中,方舱底部有能通过无线供电的能量存储子系统207;侧边有可进行换气的新风子系统。此外,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体验,本发明方舱本体还包括生活用水区、资源分类回收区等,通过物流装置对这些区的物质进行补充和更新。在方舱本体上还装有恒温控制装置、生命监测报警子系统等,在给乘客带来舒适体验的同时,还能根据乘客的生物特征方便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馈响应。

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

所述交通系统包括城市网络子系统301、运输设备302和至少一个上述的方舱303,其中,所述方舱303中的终端控制子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301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交通系统包括城市网络子系统301,城市网络子系统301可以仅包含城内的交通信息,也可包含城际的交通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301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网络子系统实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城市网络子系统301所包含的交通信息包括公共交通网络,如公路、高速、航班、铁道,以及当前这些交通网络的运行情况。因此,在本发明中,交通运输网络能够实现高度集中化和集团化,公共交通的运行统一受到城市网络子系统301监控。其中,交通网络采用网式分布架构,以存储运输设备302的地点为核心,因此当接收到运输请求时,可快速到达方舱304的位置,或者根据在运行的运输设备302在交通网络上的运输情况,快速协调运输设备302前往方舱303所在位置。

此外,在交通网络中,除固定线路外,还有大量的备用线路,以为出现意外情形时,保障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在本发明中,交通网络除现在常规所说的路上交通网络之外,还包括地下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除现今的开放式交通路线外,还可采用封闭式的运输路线,通过封闭式运输路线,还可控制风向,减少风阻。

运输设备302,包括卡车、货车等,为节约能源,一个运输设备上可放多个方舱303;

转移子系统303,包括吊杠、升降梯等;

以及上述的方舱,其中方舱303的终端控制子系统与城市网络子系统301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基于无线通信链路向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301发送运输请求;

当乘客确定要前往的目的地时,可在终端控制子系统中输入自己想要前往的目的地,终端控制子系统从而得到目的地信息。

而方舱304中包含有全球定位系统,因此可实时获得当前方舱所在的具体位置,即定位信息。终端控制子系统从全球定位子系统处获得定位信息后,将其与目的地信息一同发送至城市网络子系统301。

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301根据所述目的地信息和所述定位信息,安排所述运输设备运输所述方舱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区域;

城市网络子系统301接收到终端控制子系统发送的定位信息和目的地信息后,安排运输设备303将方舱运输至该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城市网络子系统301还会根据系统内部的交通信息,选择当前当前方舱到目的地的最优路线。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只是描述一个方舱303从初始位置到目的地的过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包含了多个方舱。城市网络子系统可根据当前各个方舱303的相对位置,合理安排运输设备302的运输路线,如就近运输,选择时间最短的路线等。通过对乘客出行路线的合理规划,可减少堵车的发生频率,减少人员拥挤,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其中,出现路线的合理规划除当前主流的根据各个交通状况进行规划外,本系统还可根据当前的自然状况进行调整。例如当前有一条船需要运输方舱出海,城市网络子系统301会根据当前的风向、空气湿度、气压等等因素,规划安全的航线,从而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交通系统主要由城市交通网络子系统、方舱和运输设备构成。方舱用于将发送定位信息和目的地信息,而城市交通网络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合理安排运输设备运输方舱,因此能够更大效率地提高交通网络的利用率,替代或补充无人驾驶系统。通过人车分离和城市网络子系统的集中化统筹,能够实现点到点集中运输,点到面个性运输,主干道大型集中化多元化,区域运输网格化和隐形化,从而大幅度提高交通的快捷性,使当前的交通系统改头换面。

进一步的,通过运输设备的智能驾驶装置实现自动的运输驾驶,实现人车分离,可减少因为人为因素导致交通事故的概率。

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交通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交通系统包括:

城市网络子系统401、运输设备402和至少一个上述的方舱404,其中,所述方舱404中的终端控制子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401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无线通信,所述终端控制系统发送目的地信息和所述全球定位子系统收集的定位信息至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401;

所述终端控制子系统基于无线通信链路向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发送运输请求,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基于所述运输请求安排所述运输设备至所述方舱的位置信息对应的地址上将所述方舱运输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区域;

所述转移子系统403将所述方舱404从所述运输设备402上取下,并转移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具体地点;

其中,所述运输设备402包括智能驾驶装置4023,用于接收所述城市网络子系统发送基于所述运输请求中的规划的运输线路进行自动驾驶;

在本实施例中,运输设备402还包含有短途运输设备4021和长途运输设备4022,从而兼顾城内交通网络和城际交通网络之间的运行。其自身还安装有智能驾驶装置4023,从而减少在驾驶上人的参与。现在定点投放仍主要由驾驶员操作,系统只能提供路线供驾驶员选择,但在本发明中,基于当前的无人驾驶系统,可在运输设备上安装智能驾驶装置,从而提高安全性,解放驾驶员,并从某种程度上补充或替代无人驾驶。

而运输设备本身包括长途运输设备和短途运输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当乘客仅仅是想从a市的东边到达a市的西边时,城市网络子系统401可指派短途运输设备,如卡车,进行方舱404的运输。如果乘客想从a市到达遥远的b市,可先通过短途运输设备达到长途运输设备的聚集点,然后采用长途运输设备,如飞机、火车,进行运输。

目前对于飞机乘坐会进行严格的身份检查,以保障飞机运行的安全性。在本发明中,终端控制子系统中包含人工智能系统,当乘客进入方舱时,人工智能系统就可根据人脸或其他凭证完成身份的验证。同时终端控制子系统可与乘客的身份进行绑定。

所述交通系统还包括转移子系统403,所述转移子系统403包括单轨悬臂运输装置4031和升降装置4032;在所述方舱404被运输到对应的区域后,通过所述单轨悬臂运输装置和升降装置转移到具体的停放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运输设备402将方舱404送到目的地所在的区域后,通过转移子系统403将方舱404转移至最终的目的地。

如乘客想要达到的地点为a市图书馆三楼a01室。运输设备402将乘客所在方舱404运输到a市图书馆门前,转移子系统中的单轨悬臂运输装置4031先将方舱404从运输设备402上取下,然后放置于升降装置4032上。

当取下所述方舱404后,所述升降装置4032将方舱404升降至所述目的地信息对应的具体地点。

然后升降装置4032,如升降梯,将方舱404升至三楼最接近a01室的可放方舱的地点。此时终端控制子系统可对乘客发出提醒,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城际之间的公共交通的整合,运输设备包含了长途运输设备和短途运输设备,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转移,可采用单轨悬臂运输装置和升降装置实现方舱的精准投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交通系统中,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有对环境和用户生命体征监控功能,以及交通出行规划功能的方舱,实现针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投放,从而达到用户出行的效果,并且以方舱的形式进行运输,为乘客提供一定的私人空间,为其带来更舒适的体验;同时该方舱包含有智能监控子系统和终端控制子系统,基于智能监控子系统对方舱内的环境和用户的监控,实时调整方舱内的环境数据,从而给用户带来舒适的乘车环境,以及对用户的生命体征的监控,实现了对用户生命安全的保护。基于该方舱实现出行,相对于现有的交通工具,其更加智能化,同时也满足的未来科技发展的智能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乘坐体验和安全的保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