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和5G技术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40950发布日期:2020-10-31 09:2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5G技术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利用5g网络传输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身份识别是通过对其客户在该金融机构提交的相关资料信息来确认的,而同一客户在一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如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收入情况、被协查情况、资产冻结情况、涉诉情况),在其它金融机构也可使用和确认,但是因各金融机构之间无中间信任机制来促使双方共享交换信息,可能存在客户本人故意隐瞒的情况,导致客户身份识别在确认时存在信息孤岛。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管理交易和5g网络传输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如下技术问题:

各金融机构对于客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存在信息孤岛,且各金融机构之间无相互有效的信任机制来促使双方共享和交换信息。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5g技术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确认方法,方法包括:

接收a金融机构发送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为区块,写入区块链中;

接收查询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请求,根据所述请求中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判断与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客户是否满足b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将所述b金融机构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进区块,写入区块链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进区块,写入区块链中,包括:

接收c金融机构发送的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对所述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通过所述c金融机构的公钥进行加密;

接收d金融机构发送的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对所述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通过所述d金融机构的公钥进行加密。

接收e金融机构发送的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对所述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通过所述e金融机构的公钥进行加密。

在一个示例中,还包括:

获取客户的纳税信息(涉及职业、收入等信息),根据所述纳税信息判断是否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写入所述区块链中。

获取客户的被协查信息,根据所述被协查信息判断是否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写入所述区块链中。

获取客户的资产冻结信息,根据所述资产冻结判断是否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写入所述区块链中。

获取客户的涉诉信息,根据所述涉诉判断是否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写入所述区块链中。

获取客户的信用信息,根据所述信用信息情况,判断是否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写入所述区块链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区块链上设置有管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具有不可修改性的智能合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区块链的节点包括:金融机构,甚至包括公检法系统、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系统、国税局、人民银行等机构。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区块链的存储技术和5g技术,通过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互信机制,将每个节点的客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存储在所述区块链中,同时通过5g网络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和5g技术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方法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准确、清晰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金融机构是指《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第2号)所定义具有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具体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是指金融机构为履行其反洗钱义务,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即金融机构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和手段掌握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客户身份识别信息主要通过客户自行填报,金融机构回访客户、实地查访、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等方式来取得。

客户身份识别信息主要包括: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收入情况、被协查情况、资产冻结情况、涉诉情况等,还包括当区块链中调取的信息和客户现在提供的信息不同时,客户对准确信息的签字承诺信息。

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客户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登记客户的经常居住地。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码;可证明该客户依法设立或者可依法开展经营、社会活动的执照、证件或者文件的名称、号码和有效期限;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授权办理业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有效期限以及收到警示函,协查函,问询函,监管函的历史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是结合区块链和5g技术,对各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过程中了解到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和数据互通,同时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保障客户的隐私。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101接收金融机构发送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进区块,写入区块链中;

s102接收查询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请求,并根据所述请求中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判断与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相关的客户是否满足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要求。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客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只需要在一个金融机构中进行登记,其它的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区块链中的数据间接对客户进行查看。

区块链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节点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区块链以密码学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尽管区块链技术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在具体场景中应用较少。

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区块链上设置有管理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一种特殊协议,旨在提供、验证及执行合约。具体来说,智能合约是区块链被称之为“去中心化的”重要原因,它允许我们在不需要第三方的情况下,执行可追溯、不可逆转和安全的交易。节点通过智能合约设置的规则,获取写入和浏览区块链数据的权利,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安全。

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对区块链的节点的设置不做特别的限制,至少是金融机构,也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作为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在步骤s101所述接收a金融机构发送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将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进区块,写入区块链中,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接收多个金融机构发送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该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具体而言,包括:接收c金融机构发送的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对所述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通过所述c金融机构的公钥进行加密;接收d金融机构发送的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对所述c客户身份识别信息通过所述d金融机构的公钥进行加密。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对参与的节点数量不作限制,对客户也不作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于金融机构形成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接收客户发送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由所述金融机构进行验证,所述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由所述客户按照所述金融机构的要求填写,还可由金融机构通过法律允许的方式方法获取;验证后,将所述客户认定为满足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并将所述客户对应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进区块,写入所述区块链中。

智能合约上设有多个通信接口,每个通信接口对应不同的金融机构,以使每个金融机构通过该通信接口实现信息互通,客户可在一个金融机构认证后,将客户身份识别信息打包写入区块链,和区块链中的其他金融机构共享信息。

客户在一个金融机构进行身份识别时,区块链为该客户生成一个公钥和一个私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智能合约使用公钥对客户身份识别信息进行加密后存储至区块链中。其它金融机构获得该客户的授权的私钥后,方可解密查看客户身份识别信息,并完成该客户在该金融机构的识别。

由于信息共享是基于智能合约实现的,因此,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监督,从而更可靠和可信地获得的客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客户在首次未验证通过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再次进行验证,其他的方式包括:接收验证未通过的所述客户的其它证明信息,如纳税信息、信用信息、被协查情况、资产冻结情况、涉诉情况等,并将获取信息写入区块链中。

具体而言,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分别与国税局、人行征信系统等建立通信接口,通过预设的阈值和算法判断是否将该信息打包写进区块链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