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0318发布日期:2021-01-23 17:2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硬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


背景技术:

[0002]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机箱作为电脑硬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此外,电脑机箱具有电磁辐射的屏蔽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机箱为了增加电脑元件的散热效率,常常会在机箱的侧面开设有散热孔,配合安装风扇,提高散热效率,但是大量粉尘通过散热孔进入箱体内,对电脑元件造成影响,需要经常清理。
[0003]
现有技术中的防尘降温计算机主机箱,通过粉尘过滤、粉尘收集、粉尘自动清理、粉尘驱散等方式避免粉尘在机箱及电脑元件堆积,从而减少电脑元件故障,提高散热效率,增加粉尘的工人清理周期,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需要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依然不能够使机箱内部环境彻底隔绝粉尘,仍然需要定期清理,损坏电脑元件的风险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采用密封箱体结构,隔绝内外空气交流,彻底隔绝灰尘;设置双通风结构,实现发热元件的换热和箱体内部环境降温,保证散热效果,提高计算机使用寿命。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密封结构,箱体内设置有主通风结构和副通风结构;主通风结构包括第一进风管和第一排风管,第一进风管和第一排风管一端均封闭、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扇和第一排风扇,箱体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进风扇和第一排风扇对应的有第一过滤网孔,第一进风管和第一排风管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导风管,第一导风管串联接入有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外罩、与外罩一体连接的安装板、铜基层和与铜基层一体连接的若干铜腹板,铜基层固定设置于外罩的开口处、与外罩围成密闭的空腔,铜腹板位于该空腔内,外罩两端连入第一导风管;副通风结构包括第二进风管和第二排风管,第二进风管和第二排风管一端均封闭、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扇和第二排风扇,箱体侧壁设置有与第二进风扇和第二排风扇对应的有第二过滤网孔,第二进风管和第二排风管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二导风管,第二导风管均串联接入有若干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包括往复回折管路,往复回折管路接入第二导风管,箱体内侧设置有若干内循环风扇,内循环风扇与第二换热器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第二换热器一侧。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两侧壁均设置有开口,开口外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挡板,挡板内侧设置有密封圈。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扇、第一排风扇、第二进风扇和第二排风扇均固定于箱体侧壁内侧,上述风扇与箱体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第一进风扇和第一进风管、第一排风扇与第一排风管、第二进风扇与第二进风管、第二排风扇与第二排风管均密封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均设置有用于与发热组件螺纹连接的安装通孔。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风管外侧、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排风管之间的第一导风管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隔热层。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外罩的外形为方形或圆形。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风管外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主通风结构的风扇分别覆盖第一过滤网孔;副通风结构的风扇分别覆盖第二过滤网孔。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铜腹板相互平行、且与第一导风管的风向相平行。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均为软管。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密封的箱体结构,隔绝内外空气交流,彻底隔绝灰尘;设置双通风结构,通风结构与箱体内部空间通过密封结构相互独立、互补干涉,通风结构穿过箱体内部实现换热;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实现发热元件的重点隔离换热和箱体内部环境辅助降温,避免热量集中,保证良好的散热降温效果,提高计算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进风扇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换热器横截面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换热器纵截面示意图。
[0021]
图中:1、箱体,2、第一进风管,3、第一排风管,4、第一进风扇,5、第一排风扇,6、第一过滤网孔,7、第一导风管,8、第一换热器,9、第一隔热层,10、第二进风管,11、第二排风管,12、第二进风扇,13、第二排风扇,14、第二过滤网孔,15、第二导风管,16、第二换热器,17、往复回折管路,18、内循环风扇,19、第二隔热层,81、外罩,82、安装板,83、铜基层,84、铜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6]
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尘散热的计算机主机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为密封结构,箱体1内设置有主通风结构和副通风结构;主通风结构包括第一进风管2和第一排风管3,第一进风管2和第一排风管3一端均封闭、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扇4和第一排风扇5,箱体1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进风扇4和第一排风扇5对应的有第一过滤网孔6,第一进风管2和第一排风管3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导风管7,第一导风管7串联接入有第一换热器8,第一换热器8包括外罩81、与外罩81一体连接的安装板82、铜基层83和与铜基层83一体连接的若干铜腹板84,铜基层83固定设置于外罩81的开口处、与外罩81围成密闭的空腔,铜腹板84位于该空腔内,外罩81两端连入第一导风管7;副通风结构包括第二进风管10和第二排风管11,第二进风管10和第二排风管11一端均封闭、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扇12和第二排风扇13,箱体1侧壁设置有与第二进风扇12和第二排风扇13对应的有第二过滤网孔14,第二进风管10和第二排风管11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二导风管15,第二导风管15均串联接入有若干第二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6包括往复回折管路17,往复回折管路17接入第二导风管15,箱体1内侧设置有若干内循环风扇18,内循环风扇18与第二换热器16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6一侧。
[0027]
为了箱体1内元件的常规检修维护并保证箱体1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两侧壁均设置有开口,开口外侧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挡板,挡板内侧设置有密封圈。
[0028]
为了使主通风结构和副通风结构与箱体1内部空间隔绝,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扇4、第一排风扇5、第二进风扇12和第二排风扇13均固定于箱体1侧壁内侧,上述风扇与箱体1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第一进风扇4和第一进风管2、第一排风扇5与第一排风管3、第二进风扇12与第二进风管10、第二排风扇13与第二排风管11均密封连接。
[0029]
为了便于将第一换热器8安装于发热元件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82均设置有用于与发热组件螺纹连接的安装通孔。
[0030]
为了使热量快速高效排出箱体1外,避免热量在箱体1内形成二次热污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风管3外侧、第一换热器8与第一排风管3之间的第一导风管7外侧均设置有第一隔热层9。
[0031]
为了方便与不同的发热元件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罩81的外形为方形或圆形。
[0032]
为了避免热量在箱体1内形成二次热污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风管11外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19。
[0033]
为了避免外界具有粉尘的空气进入箱体1内部环境,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风结构的风扇分别覆盖第一过滤网孔6;副通风结构的风扇分别覆盖第二过滤网孔14。
[0034]
为了提高第一换热器8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铜腹板84相互平行、且与第一导风管7的风向相平行。
[0035]
为了便于主通风结构和副通风结构合理排布于箱体1内部有限的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管7和第二导风管15均为软管。
[0036]
本发明实施时,首先将第一换热器8安装于计算机发热元件外侧,代替传统技术中的风扇;使第一换热器8的铜基层83与发热元件接触贴合,实现良好的传热。工作时,第一进风扇4将外界冷空气导入第一进风管2,第一排风扇5将第一排风管3内的热空气排出;第一进风管2的冷空气通过第一导风管7和第一换热器8进入第一排风管3,在第一换热器8中,冷空气与外罩81内的铜基层83和铜腹板84充分接触带走大量热量,为铜基层83和铜腹板84降温,从而实现发热元件的散热降温;第一换热器8下风向侧的第一导风管7外侧和第一排风管3外侧设置有第一隔热层9,使热空气的热量减少传递入箱体1内部空间,直接排出箱体1外,提高散热效果。第二进风扇12将外界冷空气导入第二进风管10,第二排风扇13将第二排风管11的热空气排出;第二进风管10的冷空气通过第二导风管15和第二换热器16进入第二排风管11;内循环风扇18使箱体1内部的的空气时刻处于流动状态,在内循环风扇18出风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换热器16,第二换热器16携带冷空气与箱体1内部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使箱体1内部均匀散热,保持稳定温度环境,有利于计算机元件的高效工作,第二换热器16将热量带走;第二排风管11外侧设置有第二隔热层19,减少热量留在箱体1内,实现副通风结构的高效散热。整个通风过程外界空气与箱体1内部空气隔绝,从而实现彻底防尘,双通风结构使发热元件重点散热和箱体1内环境辅助散热,保证了计算机主机箱的良好的散热降温效果。
[0037]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