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网络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及智慧用水预案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36404发布日期:2021-03-19 12: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用于供水网络的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实时采集整个供水区内供水网络的流量数据;

步骤2、对步骤1中所采集的流量数据整理入库,建立供水网络流量数据库;

步骤3、根据供水网络流量数据库的流量数据记录与人工填写每一个渠道的需求水量进行分配,生成一代用水预案;

步骤4、供水区内供水网络运用步骤3中所生成的一代用水预案进行实时调用;

步骤5、实时采集运用一代用水预案进行实时调用的一代流量数据;

步骤6、将一代流量数据整理入供水网络流量数据库;

步骤7、将一代流量数据与实际流量数据进行对比,若实际流量值*a1≤一代流量值≤实际流量值*a2,则判断用水系数值合理,将一代用水预案作为用水预案使用;若一代流量值>实际流量值*a2或一代流量值<实际流量值*a1,则判断用水系数值不合理,返回步骤3;其中,a1小于1,a2大于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供水网络的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对整个供水网络的流量进行实时采集时,可通过人工记录、或者物联网设备自动记录上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供水网络的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各个渠道包括生活用水渠道、农业用水渠道、工业用水渠道、环境用水渠道、以及其他用水渠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供水网络的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对供水区内各个渠道历史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为:

∑q总=∑q生活+∑q农业+∑q工业+∑q环境+∑q其他;

其中,∑q总为总用水量,∑q生活为生活用水量,∑q农业为农业用水量,∑q工业为工业用水量,∑q环境为环境用水量,∑q其他为其他用水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供水网络的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等于0.8,所述a2等于1.2。

6.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生成的智慧用水预案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供水网络流量数据库中各个位置对应不同条件产生相应智慧用水预案;

步骤2、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智慧用水预案数据匹配;

步骤3、单站对匹配的智慧用水预案数据进行调用,并实时采集上游实际流量数据、下游实际需求流量数据、以及实际时间和气候数据;

步骤4、实时对上游实际流量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上游流量数据进行对比,若对比过程中上游实际流量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上游流量数据不一致,则返回步骤2对智慧用水预案数据进行重新匹配;若对比过程中上游实际流量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上游流量数据相一致,则进行下一步;

步骤5、实时对下游实际需求流量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下游需求流量数据进行对比,若对比过程中下游实际需求流量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下游需求流量数据不一致,则返回步骤2对智慧用水预案数据进行重新匹配;若对比过程中下游实际需求流量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下游需求流量数据相一致,则进行下一步;

步骤6、实时对上、下游实际时间和气候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上、下游时间和气候数据进行对比,若对比过程中上、下游实际时间和气候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上、下游时间和气候数据不一致,则返回步骤2对智慧用水预案数据进行重新匹配;若对比过程中上、下游实际时间和气候数据与智慧用水预案中上、下游时间和气候数据相一致,则进行下一步;

步骤7、循环并一直执行调用匹配的智慧用水预案数据。

7.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条件包括上游实时流量、时间、气候条件,以及下游实时流量、时间、气候条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河流、灌区水系供水区智慧用水预案生成方法及智慧用水预案使用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用水预案形成后不变导致不能满足下游用水户供水需求的问题。采集流量数据并建立供水网络流量数据库,再生成一代用水预案并进行实时适配,一代流量数据与流量数据对比分析出用水系数值并判断是否合理,合理则作为用水预案使用,否则重新生成一代用水预案;使用方法主要为生成智慧用水预案并进行数据匹配,单站调用,采集上、下游实际需求流量、实际时间和气候数据,并依次与预案中上、下游需求流量、时间和气候数据进行对比,不一致则重新匹配,都相一致则一直调用。本发明供水预案可实时调整,使用时也能实时匹配调整,能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供水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何康民;徐浩鑫;李姗;杜昌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赛零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0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