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44655发布日期:2021-02-23 18:0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和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快速发展,为达到携带便利和体积轻巧化的目的,许多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等的输入方式已由采用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进行输入转变为使用触摸屏作为输入设备。触摸屏的出现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0003]
为在显示面板上集成触控功能,需要在显示面板中增设触控电极。如何降低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中已有的电子器件之间的耦合干扰,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降低触控电极与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的耦合干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及触控性能的准确性。
[0005]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
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一信号线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0007]
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0008]
多个触控电极,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不同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与对应驱动控制端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子触控电极组和多个组间连接部,多个所述子触控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所述组间连接部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毗邻的两个所述子触控电极组;
[0009]
所述子触控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子触控电极行,每个所述子触控电极行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子触控电极;所述子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边缘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沿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子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不交叠,且,所述子触控电极和与所述子触控电极不电连接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不交叠;
[0010]
所述子触控电极组还包括多个组内连接部,所述组内连接部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毗邻的两个所述子触控电极;
[0011]
分属于相邻且排列为两行两列的四个所述子触控电极的距离最近的四个顶点所限定的最小四边形的面积为s0;
[0012]
所述组内连接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为s1,s1<s0。
[0013]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00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使子触控电极避开第一信号线和与该子触控电极不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设置,可以减小子触控电极与第一信号线之间的寄
生电容,以及,减小子触控电极与传输不同信号的第二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在子触控电极上的信号发生改变时,通过该设置,可以减小该变化对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上所传输的信号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0015]
除此之外,在将子触控电极避开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设置,减小子触控电极与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的寄生电容的基础上,组间连接部和组内连接部301的设置保证了触控电极仍可以作为一个电性联通的整体参与触控操作,不会使触控电极中出现呈孤岛状的子触控电极组或子触控电极。
[0016]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组内连接部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s1设置为小于s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不仅能够使组内连接部与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具有较小的交叠面积。而且,还能使组内连接部中与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同时交叠的部位的面积较小,甚至使组内连接部中不存在与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同时交叠的部位。如此设置,在保证子触控电极避开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设置,以及,保证触控电极为电性连接的整体的基础上,能够减小组内连接部所在的触控电极与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的交叠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触控电极上所传输信号的耦合影响,保证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以及触控电极上所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中区域q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2沿kk’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2]
图5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3]
图6为图5沿jj’的一种截面图;
[0024]
图7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5]
图8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6]
图9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7]
图10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8]
图11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29]
图12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0]
图13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1]
图14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2]
图15为将第一组内连接部和第二组内连接部与子触控电极的同一边缘的同一端点连接的示意图;
[0033]
图16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4]
图17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5]
图18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0036]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8]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9]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40]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1]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组内连接部,但这些组内连接部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的组内连接部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组内连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组内连接部,类似地,第二组内连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内连接部。
[004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区域q的一种放大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未图示)、多条第一信号线1、多条第二信号线2和多个触控电极3。
[0043]
其中,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也可以为采用自发光技术的自发光显示面板,如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量子点发光显示面板等。在将显示面板设置为液晶显示面板时,上述子像素包括位于彩膜基板上的具有不同出光颜色的彩色滤光结构,以及用于控制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偏转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触控电极3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在将显示面板设置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上述子像素包括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器件,以及用于控制有机发光器件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触控电极可以设置于有机发光器件的出光侧。
[0044]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信号线1沿第一方向x延伸,多条第一信号线1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第二信号线2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条第二信号线2沿第一方向x排列。即,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叉。
[004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信号线1、第二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3通过不同的导电膜层形成,相邻的两个导电膜层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如图3所示,图3为图2沿kk’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可以将触控电极3设置在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之间,在第一信号线1和触控电极3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层401,在触控电极3和第二信号线2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层402。为更加清楚的示意本发明实施例,在图2和图3中省去了显示面板中除第一信号线1、第二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3之外的其他
结构。
[0046]
示例性的,上述第一信号线1可以为与子像素电连接的扫描线。
[0047]
第二信号线2可以为与触控电极3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相邻的触控电极3通过不同的第二信号线2与触控芯片(未图示)上的对应驱动控制端电连接。当手指触摸到显示面板时,手指和触控电极之间会产生电容,该电容会叠加到触控电极3的对地电容中,引起触控电极3对地电容的改变,触控电极3对地电容的改变量可以通过第二信号线2传输到触控芯片中,触控芯片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量可以确定触控位置。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使一条第二信号线2电连接一个触控电极3。或者,也可以设置多条第二信号线2电连接同一个触控电极3,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如图3所示,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3位于不同的导电膜层,二者通过开设于二者之间的第二绝缘层402中的过孔420电连接。
[0048]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图4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一种放大示意图,触控电极3包括多个子触控电极组30和多个组间连接部31。多个子触控电极组3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阵列排布。组间连接部31连接沿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
[0049]
示例性的,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子触控电极行300。每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子触控电极3000。在图2和图4中,以每个子触控电极组30包括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每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包括四个子触控电极3000作为示意。
[005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信号线1不交叠。以及,子触控电极3000和第二信号线2不交叠。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与子触控电极3000不交叠的第二信号线2指的是与子触控电极3000所属的触控电极3不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与触控电极3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可以与该触控电极3内的子触控电极3000交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令触控电极3中的一个或多个子触控电极3000通过过孔与第二信号线2接触连接。图2和图3所示的为将触控电极3中的一个子触控电极3000通过第二绝缘层402中的过孔420与第二信号线2接触连接的示意图。在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操作时,相互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3传输相同的信号。
[0051]
如前所述,由于触控位置的判断与触控电极3上的信号密切相关。因此,相较于将子触控电极3000设置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与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交叠设置的方案来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子触控电极3000避开第一信号线1和与该子触控电极3000不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2设置,可以减小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信号线1之间的寄生电容,以及,减小子触控电极3000与传输不同信号的第二信号线2之间的寄生电容。在子触控电极3000上的信号发生改变时,通过该设置,可以减小该变化对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上所传输的信号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所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0052]
例如,在第一信号线1为向子像素传输扫描信号的扫描线时,在子触控电极3000上的信号发生改变时,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仍能够保证第一信号线1上的扫描信号的准确性,保证与第一信号线1连接的子像素的充电不受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样的,在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上的信号发生改变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减小对靠近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设置的子触控电极3000上的触控信号的
影响,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不受影响。
[0053]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的排布对子触控电极3000的形状进行设计。结合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子触控电极3000的边缘设置为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并令靠近第一信号线1的第一边缘41沿第一方向x延伸,令靠近第二信号线2的第二边缘42沿第二方向y延伸。即,令第一边缘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信号线1平行,令第二边缘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线2平行。如此设置,在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保证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均不交叠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子触控电极3000的面积尽量大,减少在显示面板中未被触控电极3000覆盖的区域的面积,避免在显示面板中出现触控盲点。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4所示的子触控电极3000的形貌以及面积均为示意,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的排布规律以及显示面板的形状,对子触控电极3000的形貌和/或面积进行调整。例如,在应用于具有r角的包括弧形边缘的显示面板时,与显示面板的r角邻近的子触控电极3000的边缘也可以设置为弧形,即,可以使r角位置处的子触控电极3000还包括与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相连的弧线边缘,使r角位置处的子触控电极3000具有类似扇形的形状。
[0055]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边缘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信号线1平行,以及第二边缘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线2平行除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平行外,在工艺误差所允许范围之内的偏差也包含在本发明实施例所包括的范围中。
[0056]
继续参考图2和图4,在使子触控电极3000避开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设置,即,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使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均不交叠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在子触控电极组30中设置了多个组内连接部301,组内连接部301用于连接沿第一方向x或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
[0057]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内连接部301和组间连接部3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均小于子触控电极3000的面积。在连接第二信号线2和触控电极3时,可以令触控电极3中的一个或多个子触控电极3000通过过孔与第二信号线2接触连接。例如,可以使部分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子触控电极3000通过过孔与第二信号线2接触连接。位于其他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子触控电极3000不通过过孔与第二信号线2接触连接。
[0058]
在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操作时,触控芯片发出的驱动信号可以依次通过第二信号线2,与第二信号线2通过过孔连接的子触控电极组30,以及,组间连接部31传输到其他未通过过孔与第二信号线2连接的子触控电极组30。对于未通过过孔与第二信号线2连接的子触控电极组30来说,这些子触控电极组30在触控过程中感应到的信号也可以通过组间连接部31传输到与第二信号线2过孔连接的子触控电极组30,然后经第二信号线2传输到触控芯片。而且,在任意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其中任一个子触控电极3000均可以通过组内连接部301将信号传输给同一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其他任意的子触控电极3000。
[0059]
可以看出,在将子触控电极3000避开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设置,减小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的寄生电容的基础上,组间连接部31和组内连接部301的设置保证了触控电极3仍可以作为一个电性联通的整体参与触控操作,不会使触控电极3中出现呈孤岛状的子触控电极组30或子触控电极3000。
[006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属于相邻且排列为两行两列的四个子触控电极3000的距离
最近的四个顶点所限定的最小四边形的面积为s0。在图4中以标号a、b、c、d示出了分属于相邻且排列为两行两列的四个子触控电极3000,在这四个子触控电极中距离最近的四个顶点分别为:子触控电极a的顶点a,子触控电极b的顶点b,子触控电极c的顶点c,以及子触控电极d的顶点d。由这四个顶点所限定的最小四边形在图4中以轮廓为虚线的四边形m示出,该四边形m的面积为s0。结合图2可以看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四边形m所在区域与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均交叠。
[006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组内连接部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为s1,s1<s0。
[006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组内连接部3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面积s1设置为小于s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不仅能够使组内连接部301与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具有较小的交叠面积。而且,还能使组内连接部301中与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同时交叠的部位的面积较小,甚至使组内连接部301中不存在与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同时交叠的部位。如此设置,在保证子触控电极3000避开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设置,以及,保证触控电极3为电性连接的整体的基础上,能够减小组内连接部301所在的触控电极3与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的交叠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一信号线1、第二信号线2以及触控电极3上所传输信号的耦合影响,保证第一信号线1、第二信号线2以及触控电极3上所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0063]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4所示,在子触控电极组30中包括至少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以及每一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包括至少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组内连接部301设置为包括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其中,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连接一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连接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具体的,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可以连接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的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或者,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也可以连接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
[0064]
在触控电极3中包括多个子触控电极组30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组间连接部31设置为包括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连接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第二组间连接部312连接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
[0065]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位置处的子触控电极3000可以由同一膜层图案化形成。包括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在内的连接部可以采用与子触控电极3000相同的材料形成,且连接部可以与子触控电极3000同层设置。例如,子触控电极3000和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材料均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简称igzo)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来形成。
[0066]
如图4所示,在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与子触控电极3000同层制作时,可以先通过成膜工艺在一衬底上形成整层结构的导电膜层,其中整层结构指的是能够覆盖衬底的完整膜层结构。然后通过图案化工艺,采用例如曝光、刻蚀和显影步骤将其中部分位置处的膜层去除,保留位置分别对应
形成子触控电极3000、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
[0067]
采用这种工艺,一方面可以避免在触控电极3中增加绝缘层,简化触控电极3的制作工艺,以及减小触控电极3的总膜层厚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与子触控电极3000在同一道图案化工艺中制作形成,避免了分别制作时由于工艺误差可能出现的断路或者导电不佳的问题。
[0068]
或者,包括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在内的连接部可以选用不同于子触控电极3000的材料。上述多个连接部可以与子触控电极3000异层设置。例如,在子触控电极3000选用透明导电氧化物时,可以选用电阻率更小的金属材料来形成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以提高触控电极3的导电性能,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
[0069]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沿jj’的一种截面图,在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与子触控电极3000位于不同膜层时,以先形成子触控电极3000所在膜层为例,可以先通过成膜工艺在一衬底上形成整层结构的第一导电膜层51,然后通过图案化工艺,采用例如曝光、刻蚀和显影步骤将其中部分位置处的膜层去除,保留位置对应形成多个子触控电极3000。然后在子触控电极3000上方形成第三绝缘层50。并对第三绝缘层50进行刻蚀形成过孔,然后在第三绝缘层50上方形成整层结构的第二导电膜层52。第二导电膜层52能够填充上述形成于第三绝缘层50的过孔。在第二导电膜层52形成之后,采用图案化工艺将其中部分位置处的材料去除,保留位置分别对应形成上述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通过上述形成于第三绝缘层50的过孔与子触控电极3000接触连接。
[0070]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上述包括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在内的连接部设置为由透明导电氧化物和金属层叠设置的叠层结构。
[0071]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层制作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时,在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与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相连时,图4和图5所示的二者之间的分界线仅为用以清楚说明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而进行的示意,在实际的膜层结构中二者为一体结构,在二者之间不存在界面。同样的,在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和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相连时,图4和图5中二者之间的分界线也仅为示意,在实际的膜层结构中二者之间也不存在界面。同样的,在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同层制作时,图4中子触控电极3000与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之间的分界线也仅为示意。
[0072]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中的至少一者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相交的点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为将子触控电极3000设置为具有两条第一边缘41和两条第二边缘42的四边形形状,其中将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相交的点标记为点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四边形形状的子触控电极3000包括四个点40。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
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分别与子触控电极3000中不同的点40相连。
[0073]
在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均设置为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点40相连时,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仅与第二信号线2交叠,令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与第一信号线1不交叠;和/或,令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仅与第一信号线1交叠,令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与第二信号线2不交叠。如图4和图5所示为令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仅与第二信号线2交叠,以及,令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仅与第一信号线1交叠的示意图。
[0074]
在令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均设置为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点40相连,以及,在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设置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时,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均沿子触控电极组30的最外侧边缘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在子触控电极组30的内部形成面积较大的镂空区域(该镂空区域为触控电极3中既不设置子触控电极也不设置连接部的区域),减小触控电极3与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的交叠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之间的距离最短,以及,使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之间的距离最短。继而,在设置连接相邻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的组间连接部31时,可以令其中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其中,与第一组间连接部311连接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和/或,令第二组间连接部31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其中,与第二组间连接部312连接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
[0075]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此时,连接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可以具有较小的长度,连接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也可以具有较小的长度。因此,采用该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触控电极3与第一信号线1和/或第二信号线2的交叠面积。
[0076]
示例性的,在设置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且,令第一组间连接部311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和/或,令第二组间连接部31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时,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形状和面积设置为与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相同,将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形状和面积设置为与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相同。在第一组间连接部311所在位置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和位于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之间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共同构成类似“h”的形状。在第二组间连接部312所在位置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和两侧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共同构成类似“工”字的形状。
[0077]
可选的,在图4和图5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其中至少部分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或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面积增大。如图7和图8所示,图7和图8分别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另外两种放大示意图,图7与图4的区别在于,沿第二方向y,图7所示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长度大于图4所示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长度。沿第一方向x,图7所示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长度大于图4所示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长度。图8与图5的区别在于,沿第二方向y,图8所示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长度大于图5所示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长度。沿第一方向x,图8所示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长度大于图5所示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长度。在将连接部与子触控电极3000异层设置时,如图8所示,可以使第一组间连
接部311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形成四边形结构,以及使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形成四边形结构。
[0078]
采用图7或图8所示的设置方式,通过增大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或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面积,一方面能够减小触控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阻。另一方面,通过使位于相邻四个子触控电极3000之间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11或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面积增大,也能提高这相邻四个子触控电极30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第一组间连接部311或第二组间连接部312断裂导致触控电极3内部出现断路的可能性。
[0079]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子触控电极组30的划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以在子触控电极组30中设置e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并在每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设置f个子触控电极3000为例,其中,e和f均为正整数,且,e≥2,f≥2。相邻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之间需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即,在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的数量至少为(e-1)。一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之间需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即,每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需设置至少(f-1)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因此,在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的数量至少为e(f-1)。图4和图5所示的均为令e=2,f=4,且,在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设置六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的示例。
[0080]
在触控电极3所在区域内,为提高子触控电极3000和包括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在内的连接部的分布均一性,提高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均一性,以及改善触控电极的图形可见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上述e设置为2,将f设置为小于等于3的正整数。
[0081]
图9和图10分别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另外两种放大示意图,图9和图10中,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设置有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在图9中,在一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设置有三个子触控电极3000。在图10中,在一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设置有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基于图9和图10的设置方式,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共同形成一四边形结构,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和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共同形成一四边形结构。
[0082]
可以看出,采用图10所示的设置方式,在触控电极3所覆盖的区域内,不同位置处的连接部和子触控电极的分布较为均匀。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改善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均一性。另一方面,在将触控电极3与第一信号线1和第二信号线2层叠设置时,结合图2可以看出,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交叠的连接部的面积趋于一致,与不同的第二信号线2交叠的连接部的面积也趋于一致。如此一来,可以使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或第二信号线2所受到的耦合程度趋于一致,在第一信号线1用于传输控制子像素充电的扫描信号时,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改善显示均一性。在第二信号线2用于传输触控信号时,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改善触控均一性。
[0083]
以上是以将第一组间连接部311设置为与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连接,和/或,将第二组间连接部312设置为与分属于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连接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的说明,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或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与子触控电极3000直接相连。例如,可以令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中的至少一者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第
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相交的点40连接。
[0084]
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其中,e=3,f=4,并且,在一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设置九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与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相交的点40连接,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与另一点40连接。
[0085]
示例性的,在令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中的至少一者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相交的点40连接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与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相连的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至少部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错位设置;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和与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相连的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错位设置。
[0086]
以图11中位于右上角的子触控电极组30为例,该子触控电极组30包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其中,沿图11中自上向下的方向,位于该子触控电极组30的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连接有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可以看出,该第一组间连接部311不仅与第一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和第二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的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错位设置,而且,对于连接有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来说,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的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也错位设置。以图11所示方位为例,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中的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与位于该子触控电极行300的下边缘连接,第一组间连接部301位于该子触控电极行300的上边缘连接。
[0087]
结合图2可以看出,沿第二方向y,子触控电极行3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第一信号线1。第一信号线1与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或第一组间连接部301之间的耦合程度将随着彼此之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如果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一组间连接部301对齐设置,即,将图11中连接位于右上角的子触控电极组30的第一组间连接部301也与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的下边缘连接,对于靠近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的下边缘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来说,与其距离很近的连接部的数量将明显大于靠近第三个子触控电极行300的上边缘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也就是说,这两条第一信号线1所受到的耦合影响程度会相差较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式,通过将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与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相连的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至少部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错位设置,可以使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受到连接部的耦合程度趋于一致。例如,在第一信号线1为扫描线时,可以保证与不同的扫描线连接的子像素的充电时间尽量一致。
[0088]
同样的,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和与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相连的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至少部分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错位设置,可以使不同的第二信号线2受到连接部的耦合程度趋于一致。
[0089]
在令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与子触控电极3000直接相连时,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上述e=2,f≤3,即,令子触控电极组30包括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每个子触控电极行300包括至多三个子触控电极3000,以提高子触控电极3000和包括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在内的连接部在触控电极3所在区域内的分布均一性,提高不同位置处的触控均一性。
[0090]
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和图13分别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另外两种放大示意图,其中e和f均为2,如此设置,可以使与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交叠的连接部的数量近似相
等,使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受到连接部的耦合程度趋于一致;以及,使与不同的第二信号线2交叠的连接部的数量也近似相等,使不同的第二信号线2受到连接部的耦合程度趋于一致。
[0091]
如图13所示,在制作如图13所示的触控电极3时,在连接部和子触控电极3000同层制作时,可以采用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两种条状镂空图案的掩膜板来形成如图13所示的结构,在保证不同位置处的触控电极图案的均一性的基础上,也能够简化制作工艺。
[0092]
或者,如图14所示,图14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其中e=2,f=3,在制作如图14所示的触控电极3时,在连接部和子触控电极3000同层制作时,可以采用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两种条状镂空图案,以及两个方位不同的“t”形图案的掩膜板来形成如图14所示的结构,在保证不同位置处的触控电极图案的均一性的基础上,也能够简化制作工艺。
[0093]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之间设置两个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并令两个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分别与子触控电极组30内的两个子触控电极行300连接。两个第一组间连接部311的设置能够使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之间形成两个导电通道,减小触控电极3的电阻,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性。
[0094]
同样的,在设置第二组间连接部312时,继续参照图12、图13和图14,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之间设置两个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两个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分别与子触控电极行300内的两个子触控电极3000连接。两个第二组间连接部312的设置能够使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之间形成两个导电通道,减小触控电极3的电阻,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性。
[0095]
参考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与同一个子触控电极3000连接的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分别与位于子触控电极3000中的同一边缘的两个端点相连。在采用不同的材料来形成连接部和子触控电极3000时,如果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同一边缘的同一端点连接,如图15所示,图15为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同一边缘的同一端点连接的示意图,在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为电阻率相对较小的金属材料时,在信号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信号经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绕过子触控电极3000直接传输至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的情况。
[0096]
如图16所示,图16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沿子触控电极组30的最外侧边缘设置;触控电极3还包括第三组间连接部313;第三组间连接部313连接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且,第三组间连接部31分别与沿第二方向y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相连;第三组间连接部31的设置能够增加子触控电极组3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的数量,减小触控电极的电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三组间连接部313的面积不做限定。如图16所示,可以有部分第三组间连接部313的面积较小,使第三组间连接部313和两侧的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形成类似“工”字形的形状。或者,也可以将第三组间连接部313的面积设计的较大,使第三组间连接部313和两侧的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形成四边形。
[0097]
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图17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沿子触控电极组30的最外侧边缘设置,并在触控电
极3中增设第四组间连接部314;第四组间连接部314连接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且,第四组间连接部31分别与沿第一方向x毗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两个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相连。第四组间连接部314的设置能够增加子触控电极组30之间的信号传输通道数量,减小触控电极的电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四组间连接部314的面积不做限定。如图17所示,可以有部分具有较小面积的第四组间连接部314,第四组间连接部314可以和两侧的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形成类似“h”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有部分第四组间连接部314的面积较大,使第四组间连接部314和两侧的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形成四边形。
[0098]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中的至少一者与子触控电极3000的第一边缘41或第二边缘42中除上述点40之外的其他位置相连,其中,点40为第一边缘41和第二边缘42的交点。如图18所示,图18为图1中区域q内触控电极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图18为将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第一组间连接部311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均与第一边缘41或第二边缘42中除点40之外的其他位置相连的示意图。此时,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和第一组间连接部311仅与第二信号线2交叠,与第一信号线1不交叠;第二组内连接部3012和第二组间连接部312仅与第一信号线1交叠,与第二信号线2不交叠。如此设置,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之间的子触控电极3000可以看作包括并联连接的两部分,触控信号在相邻两个第一组内连接部3011之间的传输电阻相对较小,有利于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速度,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性。
[009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子触控电极组的划分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电极的图形结构,不同的子触控电极组中的子触控电极以及组内连接部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不同的子触控电极组30中的子触控电极300以及组内连接部31的排布方式不同。例如,如图11所示,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子触控电极组30可以关于其中的虚设对称轴ff’相互对称。
[010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9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0101]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