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文档序号:24689716发布日期:2021-04-16 10:1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1.本申请属于餐饮垃圾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餐饮垃圾是餐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食品废弃物。对于餐饮垃圾的管理,一方面,由于收运不及时,存在偷排乱倒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的趋使,餐饮垃圾未经严格加工处理成为猪饮料或者流入小作坊成为地沟油的来源。现有技术在餐饮垃圾的产生源头如学校、其它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通常很难获取准确的餐饮垃圾数据,这些单位的食堂也不会自觉地记录餐饮垃圾数据,造成了源头准确的餐饮垃圾的数据缺失,也阻碍了餐饮垃圾的适当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法和系统,可以保证作为餐饮垃圾的源头的高校的餐饮垃圾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给高校餐饮垃圾的“规范管理”和“精准管控”提供了源头数据支持,避免了餐饮垃圾偷排乱倒、随意流入不经规范处理的“猪饲料”和“地沟油”途径的不当管理。
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并获取第一重量,所述第一重量为所述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总重量;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并获取第二重量,所述第二重量为所述包装材料的总重量;获取第三重量,并将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重量为餐饮垃圾运输公司在装车运输前对所有餐饮垃圾进行称重的重量;如果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消耗阈值,则将所述第三重量记录为可用数据。
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y类食物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其中,r为当前时间范围内的餐饮单数r=1,2,3,
……
,x,s为不同的食物类型s=1,2,3,
……
,y。
6.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z类包装材料的重量,其中,t为包装材料
的类型t=1,2,3,
……
,z,为第r单第s类食品包装材料的浪费量占s类食品包装材料总量的比例。
7.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第三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第三重量,其中,为第r单第s类食品浪费量占s类食品总量的比例。
8.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公式获取所述餐饮垃圾的碳排放量,其中,u为非厌氧发酵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占总食品垃圾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的第m种流向方式所占总流向方式的比例m=1为混入生活垃圾、m=2为偷排乱倒、m=3为流入不明企业、m=4为流入养殖业,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需要的距离,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重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并获取第一重量,所述第一重量为所述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总重量;第二重量获取模块,用于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并获取第二重量,所述第二重量为所述包装材料的总重量;比较模块,用于获取第三重量,并将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重量为餐饮垃圾运输公司在装车运输前对所有餐饮垃圾进行称重的重量;记录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消耗阈值,则将所述第三重量记录为可用数据。
10.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y类食物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其中,r为当前时间范围内的餐饮单数r=1,2,3,
……
,x,s为不同的食物类型s=1,2,3,
……
,y。
11.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z类包装材料的重量,其中,t为包装材料的类型t=1,2,3,
……
,z,为第r单第s类食品包装材料的浪费量占s类食品包装材料总量的比例。
12.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第三重量,具体为:
通过公式获取第三重量,其中,为第r单第s类食品浪费量占s类食品总量的比例。
13.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碳排放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公式获取所述餐饮垃圾的碳排放量,其中,u为非厌氧发酵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占总食品垃圾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的第m种流向方式所占总流向方式的比例m=1为混入生活垃圾、m=2为偷排乱倒、m=3为流入不明企业、m=4为流入养殖业,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需要的距离,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系统的结构图。
16.具体实现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模块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模块。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模块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模块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模块,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模块。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模块和全部组合。
1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现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9.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20.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方
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并获取第一重量,所述第一重量为所述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总重量。
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校餐饮食堂中餐饮垃圾的食物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蔬菜、肉类、肉菜混合类、饮料、汤品、大米类主食、小麦类主食,可在食堂的垃圾回收处分别设置对应的垃圾回收设备,当学生或老师用餐完毕经过垃圾回收区域时,可将餐饮垃圾倒入对应的垃圾回收设备,对垃圾回收设备进行称重即可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将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相加即为该食堂餐饮垃圾的总重量,即第一重量。上述数据为了便于统计,可以由食堂经营方在称取重量以后上传至一点餐app上,方便后续计算时进行调用,也由于数据保存在app上,后续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回溯时,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查找。
22.其中,所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y类食物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其中,r为当前时间范围内的餐饮单数r=1,2,3,
……
,x,s为不同的食物类型s=1,2,3,
……
,y。
23.步骤s102,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并获取第二重量,所述第二重量为所述包装材料的总重量。
2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装载食物必须要用到包装材料,因此包装材料也应该计入餐饮垃圾的范畴,包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包装材料、塑料餐盒、塑料勺子、塑料叉子、筷子、杯子、餐饮用纸。包装材料可以通过后厨的清点获取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将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相加即为包装材料的总重量,即为第二重量。
25.其中,所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z类包装材料的重量,其中,t为包装材料的类型t=1,2,3,
……
,z,为第r单第s类食品包装材料的浪费量占s类食品包装材料总量的比例。
26.步骤s103,获取第三重量,并将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重量为餐饮垃圾运输公司在装车运输前对所有餐饮垃圾进行称重的重量。
2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是由食堂承包商自行称重的餐饮垃圾的重量,而餐饮垃圾由食堂运输到垃圾处理厂需要由运输公司来进行,因此,在餐饮垃圾装车之前,运输公司会对食物和包装材料进行称重并记录,即第三重量,为了保证餐饮垃圾没有出现偷运的情况,需要将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后续的流程。
28.所述获取第三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第三重量,其中,为第r单第s类食品浪费量占s类食品总量的比例。
29.步骤s104,如果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消
耗阈值,则将所述第三重量记录为可用数据。
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餐饮垃圾转运到运输车辆的装载设备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漏洒、滞留,这会产生一定的消耗,因此,需要设定一个消耗阈值,如果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该阈值,则该第三重量为可用数据,如果大于该阈值,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来查找大于该阈值的原因。
31.本发明实施例,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并获取第一重量,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并获取第二重量,获取第三重量,并将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如果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消耗阈值,则第三重量为可用数据。实施本发明,可以保证作为餐椅垃圾的源头的高校的数据真实可信,避免了餐饮垃圾被偷卖的问题。
3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公式获取所述餐饮垃圾的碳排放量,其中,u为非厌氧发酵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占总食品垃圾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的第m种流向方式所占总流向方式的比例m=1为混入生活垃圾、m=2为偷排乱倒、m=3为流入不明企业、m=4为流入养殖业,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需要的距离,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33.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准确获取高校餐饮垃圾源头数据的系统的结构图,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重量获取模块201,用于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并获取第一重量,所述第一重量为所述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总重量。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高校餐饮食堂中餐饮垃圾的食物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蔬菜、肉类、肉菜混合类、饮料、汤品、大米类主食、小麦类主食,可在食堂的垃圾回收处分别设置对应的垃圾回收设备,当学生或老师用餐完毕经过垃圾回收区域时,可将餐饮垃圾倒入对应的垃圾回收设备,对垃圾回收设备进行称重即可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将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相加即为该食堂餐饮垃圾的总重量,即第一重量。上述数据为了便于统计,可以由食堂经营方在称取重量以后上传至一点餐app上,方便后续计算时进行调用,也由于数据保存在app上,后续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回溯时,也可以方便的进行查找。
35.其中,所述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y类食物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其中,r为当前时间范围内的餐饮单数r=1,2,3,
……
,x,s为不同的食物类型s=1,2,3,
……
,y。
36.第二重量获取模块202,用于通过高校app点餐平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并获取第二重量,所述第二重量为所述包装材料的总重量。
3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装载食物必须要用到包装材料,因此包装材料也应该计入餐饮垃圾的范畴,包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塑料包装材料、塑料餐盒、塑料勺子、塑料叉子、筷子、杯子、餐饮用纸。包装材料可以通过后厨的清点获取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
量,将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相加即为包装材料的总重量,即为第二重量。
38.其中,所述分别获取所述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z类包装材料的重量,其中,t为包装材料的类型t=1,2,3,
……
,z,为第r单第s类食品包装材料的浪费量占s类食品包装材料总量的比例。
39.比较模块203,用于获取第三重量,并将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重量为餐饮垃圾运输公司在装车运输前对所有餐饮垃圾进行称重的重量。
4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是由食堂承包商自行称重的餐饮垃圾的重量,而餐饮垃圾由食堂运输到垃圾处理厂需要由运输公司来进行,因此,在餐饮垃圾装车之前,运输公司会对食物和包装材料进行称重并记录,即第三重量,为了保证餐饮垃圾没有出现偷运的情况,需要将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后续的流程。
41.所述获取第三重量,具体为:通过公式获取第三重量,其中,为第r单第s类食品浪费量占s类食品总量的比例。
42.记录模块204,用于如果所述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消耗阈值,则将所述第三重量记录为可用数据。
4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餐饮垃圾转运到运输车辆的装载设备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漏洒、滞留,这会产生一定的消耗,因此,需要设定一个消耗阈值,如果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该阈值,则该第三重量为可用数据,如果大于该阈值,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来查找大于该阈值的原因。
44.本发明实施例,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的餐饮垃圾的重量,并获取第一重量,分别获取每种食物类型对应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并获取第二重量,获取第三重量,并将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进行比较,如果第三重量与第一重量和第二重量的总和的差值小于预设的消耗阈值,则第三重量为可用数据。实施本发明,可以保证作为餐椅垃圾的源头的高校的数据真实可信,避免了餐饮垃圾被偷卖的问题。
4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括:碳排放量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公式获取所述餐饮垃圾的碳排放量,其中,u为非厌氧发酵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占总食品垃圾的比例,为s类食品垃圾的第m种流向方式所占总流向方式的比例m=1为混入生活垃圾、m=2为偷排乱倒、m=3为流入不明企业、m=4为流入养殖业,为食品垃圾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需要的距离,为食品垃圾
运送到m类流向方式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46.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现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