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6594发布日期:2020-10-02 08:4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书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书馆馆员工作站。



背景技术:

rfid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就是以新兴的电子标签技术为基础,对读者、图书、文献、书库书架的一体化标识,构架起计算机信息和馆藏文献、读者服务之间的更为方便、高效、便捷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力求读者对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所具备的功能都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rfid识别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读写距离远,rfid标签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rfid卷标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可回收处理,可实现长期跟踪管理。

图1为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使用的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方便维护。另外,由于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例如:缺少限流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图书馆馆员工作站,包括处理器、触控屏、电源开关、条码扫描器、rfid读写器、红外探测器、usb接口和供电模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触控屏、电源开关、条码扫描器、rfid读写器、红外探测器、usb接口和供电模块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交流输入端、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位器、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电压输出端,所述交流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位器的一个固定端、滑动端、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另一个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型号为s-352t。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中,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26k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中,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中,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图书馆馆员工作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处理器、触控屏、电源开关、条码扫描器、rfid读写器、红外探测器、usb接口和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交流输入端、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位器、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电压输出端,该供电模块与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三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书馆馆员工作站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图书馆馆员工作站实施例中,该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该图书馆馆员工作站包括处理器1、触控屏2、电源开关3、条码扫描器4、rfid读写器5、红外探测器6、usb接口7和供电模块8,其中,处理器1分别与触控屏2、电源开关3、条码扫描器4、rfid读写器5、红外探测器6、usb接口7和供电模块8连接。

当用户打开电源开关3,启动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看着上面的触控屏2,输入用户想要查找的书籍,然后用户会得到想要的信息,之后就需要记住信息去图书馆里找到对应的书籍,将书籍取回,rfid读写器5会将书籍的信息传给处理器1,然后显示出来,如果用户想买下这本书籍,就需要将书籍上的条形码对准条码扫描器4,红外探测器6将信息反馈回去,发送需要支付的金额,完成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所有操作。

本实施例中,理器1、触控屏2、电源开关3、条码扫描器4、rfid读写器5、红外探测器6和usb接口7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来实现,其工作原理采用的也是现有技术中的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详细獒述。

图3为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中,该供电模块8包括交流输入端ac、变压器t、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位器rp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第四电阻r4、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容c2和电压输出端vo,其中,交流输入端ac的一端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交流输入端ac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滑动端、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电压输出端vo的一端连接。

该供电模块8与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方便维护,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三二极管d3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限流保护的原理如下:当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较大时,通过该第三二极管d3可以降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电流的大小,使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至于因电流太大导致烧坏电路中的元器件,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二极管d3的型号为s-352t。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二极管d3也可以采用其他型号具有相同功能的二极管。

该供电模块8的工作原理如下:交流输入端ac输入的交流电压经过变压器t变压,变压后的电压经整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容c1的整流滤波,整流滤波后的电压经第一电阻r1为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供电,使第一三极管q1导通,在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电压经过第二电位器rp2使第二三极管q3导通,接着第三三极管q3也导通,此时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电压不再变化,通过调节第二电位器rp2的阻值大小,可以得到平稳的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也可以均为pnp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也可以为npn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该供电模块8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阻r5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流进行限流保护。限流保护的原理如下:当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流较大时,通过该第五电阻r5可以降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流的大小,使其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至于因电流太大导致烧坏电路中的元器件,以进一步增强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为26kω。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五电阻r5的阻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增大或减小。

总之,本实施例中,该供电模块8与传统图书馆馆员工作站的供电部分相比,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方便维护,由于节省了一些元器件,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该供电模块8中设有限流二极管,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