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隐藏式指静脉识别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0041发布日期:2020-09-08 14:1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盖隐藏式指静脉识别鼠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指静脉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盖隐藏式指静脉识别鼠标。



背景技术:

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第二代生物特征识别的代表性技术,它通过手指静脉内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吸收特性,利用手指内静脉分布图像来进行身份识别。指静脉识别技术适用人群广,准确率高,不会遗失和被窃、不可复制和伪造,没有记忆密码麻烦,安全便捷,并且人体的内部信息不受表皮粗糙、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等优点。

传统的光电鼠标,主要有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轻触式按键、滚轮、连线、ps/2或usb接口、外壳等部分组成。传统的光电鼠标通过光学透镜及光学感应器,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的硬件设备。

在日常使用鼠标和指静脉设备时,存在来回切换使用两个设备或其他设备的情况,并且操作台设备仪器过多时,操作非常不方便,影响用户的设备体验感。

中国专利cn207115349u公开了一种指静脉鼠标,该指静脉鼠标包括主体外壳,指静脉识别模块;所述主体外壳包括底壳和顶壳,所述底壳和顶壳可拆卸连接,围成一个收容腔;顶壳设有供手指进入的开口,所述开口设有连接弹簧的开口盖;所述指静脉识别模块包括设于底壳上的底座、手指放置区、发光组件、采集组件;从发光组件发出的红外光照射手指放置区,经手指散射后投向所述采集组件。上述指静脉鼠标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使用指静脉识别时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结合指静脉识别技术及传统光电鼠标的特点,在兼顾光电鼠标基本功能的同时,将指静脉识别技术设备集成到鼠标上。设计出一种翻盖式结构的鼠标,用户在使用鼠标同时,可单手切换指静脉设备,提升便捷性。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盖隐藏式指静脉识别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所述的鼠标本体包括下壳体、上盖和驱动电路板,驱动电路板位于下壳体上,上盖位于鼠标本体后端,上盖四个侧边中的其中一个侧边与下壳体铰接,与该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与下壳体卡扣连接;上盖与下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指静脉识别模块,指静脉识别模块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下壳体包括底壳和中框,中框位于底壳上方,驱动电路板安装在底壳前端且位于底壳和中框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中框后端设有安装槽,指静脉识别模块位于安装槽内。这样指静脉识别模块安装比较牢固。

优选地,所述底壳的右侧固定有转轴支架,上盖右侧边通过翻盖转轴安装在转轴支架上;上盖左侧边底部设有凹槽或凸棱,底壳左侧设有对应的凸棱或凹槽,从而上盖左侧边与下壳体扣合。通过扣合的方式使得上盖与下壳体牢固固定。

优选地,所述中框的前端固定有转轴支架,上盖前侧边通过翻盖转轴安装在转轴支架上;所述的上盖后侧边底部设有凹槽或凸棱,底壳后端设有对应的凸棱或凹槽,从而上盖后侧边与下壳体扣合。通过扣合的方式使得上盖与下壳体牢固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电路板上连接有鼠标滚轮,中框前端上方安装有鼠标按键,驱动电路板前端连接有数据线。

优选地,所述的中框侧部安装有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与指静脉识别模块电连接。状态指示灯可以指示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不同工作状态(待机、注册及验证成功、注册及验证失败)。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电路板上还设有光学芯片,底壳上对应光学芯片的位置设有光学透镜,光学芯片的上方设有喇叭,光学芯片和喇叭均与驱动电路板电连接。喇叭用于发出指静脉识别的提示音。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底部还设有一个以上的定位柱,中框上对应定位柱处设有定位槽,定位柱的底端嵌入到定位槽中。这样设置是使得上盖合上后横向更为稳固。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电路板前端还设有一个usb接口。该接口与pc端的usb接口性能一致,可解决pc端usb接口资源不足情况。将usb接口设计在鼠标上,用户可直接在鼠标端插拔usb设备,便捷性提高。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指静脉识别模块与鼠标集成设计,隐藏式集成结构合理,除满足了传统光电鼠标功能的同时,更具备了指静脉生物识别的功能,两个模块互不干扰,提升用户体验感;

2、本实用新型的上盖采用侧翻式设计,结构简易,只通过翻盖转轴即可实现鼠标功能的切换,操作简单,单手即可使用两个模块的功能,设备使用及携带方便;

3、本实用新型将指静脉识别模块安装在鼠标后端对应人体手掌的位置,该位置符合用户放置手指的习惯,使用过程中,手指放置舒适,不与鼠标结构冲突,指静脉认证结束后闭合侧翻盖,指静脉模块隐藏在鼠标内部,鼠标整体外观不受影响;

4、本实用新型的上盖开合度大,指静脉模块使用过程中,手指放置舒适,降低了用户使用指静脉模块的手部疲劳度;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驱动电路板上设置usb接口,增加了usb接口资源,提高了用户插拔usb设备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鼠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鼠标上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鼠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鼠标的内部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2鼠标上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

1-指静脉识别模块;2-底壳;3-中框;4-上盖;5-驱动电路板;6-翻盖转轴;7-状态指示灯;8-鼠标滚轮;9-鼠标按键;10-数据线;11-光学芯片;12-光学透镜;13-喇叭;14-usb接口;15-转轴支架,16-定位柱;17-定位槽;18-安装槽;19-凹槽,20-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翻盖隐藏式指静脉识别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所述的鼠标本体包括下壳体、上盖4和驱动电路板5,所述的下壳体包括底壳2和中框3,中框3位于底壳2上方,驱动电路板5安装在底壳2前端且位于底壳2和中框3之间。

所述的上盖4位于鼠标本体后端,所述底壳2的右侧固定有转轴支架15,上盖4的右侧边通过翻盖转轴6安装在转轴支架15上。上盖4左侧边底部设有凸棱20,底壳2左侧设有对应的凹槽19,从而上盖4左侧边与下壳体左侧扣合(卡扣连接)。所述的上盖4底部还设有两个定位柱16,中框3上对应定位柱处设有定位槽17,定位柱的底端嵌入到定位槽17中。

上盖4与底壳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指静脉识别模块1;具体地,所述的中框3后端设有安装槽18,指静脉识别模块1位于安装槽18内,安装槽18起到限位指静脉识别模块1的作用,指静脉识别模块1与驱动电路板5电连接。

所述的驱动电路板5上连接有鼠标滚轮8、中框3的前端上方安装有鼠标按键9,驱动电路板5前端连接有数据线10。所述的中框3侧部安装有状态指示灯7,状态指示灯7与指静脉识别模块1电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驱动电路板5上还设有光学芯片11,底壳2上对应光学芯片11的位置设有光学透镜12,光学芯片11的上方设有喇叭13,光学芯片11和喇叭13均与驱动电路板5电连接。

所述的驱动电路板5前端还设有一个usb接口14。该接口与pc端的usb接口性能一致,可解决pc端usb接口资源不足的问题。将usb接口设计在鼠标上,用户可直接在鼠标端插拔usb设备,便捷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中,鼠标滚轮8、鼠标按键9、光学芯片11和光学透镜12均可采用市面上成熟的元器件,其与驱动电路板5之间的信号通讯也是本领域通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指静脉识别模块1可以选用市面上成熟的集成模块,比如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m661j型号。驱动电路板5可以选用市面上成熟的集成模块,比如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am670型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参照图1,鼠标的上盖4闭合时与传统光电鼠标外观基本一致,用户以光电鼠标操作方式即可使用指静脉识别鼠标的鼠标功能,内嵌隐藏的指静脉识别模块不影响鼠标功能。该指静脉模块重量较轻,且位于鼠标中部,重量均衡,不需要特意地增加鼠标平衡配重。

如需使用鼠标的指静脉识别功能时,向右侧稍用力拨动上盖4,上盖4以翻盖转轴6为中心向右翻转即可打开(如图2所示)。上盖4翻转后即可使用指静脉识别模块1的采集、注册、验证功能。较大的上盖4开合度设计,完全不影响放置手指时的舒适感。该集成结构合理地将指静脉识别模块1与鼠标集成为一体,结构简单,不需专业操作培训即可自如操作,方便快捷。

指静脉识别功能使用完毕后,再将上盖4向左翻转使得凸棱20嵌入到凹槽19中,定位柱16底端嵌入到定位槽17中,上盖4与底壳2固定,从而恢复鼠标的正常使用(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如图1、4、5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翻盖隐藏式指静脉识别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所述的鼠标本体包括下壳体、上盖4和驱动电路板5,所述的下壳体包括底壳2和中框3,中框3位于底壳2上方,驱动电路板5安装在底壳2前端且位于底壳2和中框3之间。

所述的上盖4位于鼠标本体后端,所述的中框3前端固定有转轴支架15,上盖4的前侧边通过翻盖转轴6安装在转轴支架15上。上盖4后侧边底部设有凸棱20,底壳2后端设有对应的凹槽19,从而上盖4后侧边与下壳体后端扣合(卡扣连接)。所述的上盖4底部设有三个定位柱16,中框3上对应定位柱16处设有定位槽17,定位柱16的底端嵌入到定位槽17中。

上盖4与底壳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指静脉识别模块1;具体地,所述的中框3后端设有安装槽18,指静脉识别模块1位于安装槽18内,安装槽18起到限位指静脉识别模块1的作用,指静脉识别模块1与驱动电路板5电连接。

所述的驱动电路板5上连接有鼠标滚轮8、中框3的前端上方安装有鼠标按键9,驱动电路板5前端连接有数据线10。所述的中框3侧部安装有状态指示灯7,状态指示灯7与指静脉识别模块1电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驱动电路板5上还设有光学芯片11,底壳2上对应光学芯片11的位置设有光学透镜12,光学芯片11的上方设有喇叭13,光学芯片11和喇叭13均与驱动电路板5电连接。

所述的驱动电路板5前端还设有一个usb接口14。该接口与pc端的usb接口性能一致,可解决pc端usb接口资源不足情况。将usb接口设计在鼠标上,用户可直接在鼠标端插拔usb设备,便捷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中,鼠标滚轮8、鼠标按键9、光学芯片11和光学透镜12均可采用市面上成熟的元器件,其与驱动电路板5之间的信号通讯也是本领域通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指静脉识别模块1可以选用市面上成熟的集成模块,比如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m661j型号。驱动电路板5可以选用市面上成熟的集成模块,比如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vam670型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参照图1,鼠标上的上盖4闭合时与传统光电鼠标外观基本一致,用户以光电鼠标操作方式即可使用指静脉识别鼠标的鼠标功能,内嵌隐藏的指静脉识别模块不影响鼠标功能。该指静脉模块重量较轻,且位于鼠标中部,重量均衡,不需要特意地增加鼠标平衡配重。

如需使用鼠标的指静脉识别功能时,从鼠标的后端稍用力拨动上盖4,上盖4以翻盖转轴6为中心向前翻转即可打开(如图5所示)。上盖4翻转后即可使用指静脉识别模块1的采集、注册、验证功能。较大的上盖4开合度设计,完全不影响放置手指时的舒适感。该集成结构合理地将指静脉识别模块1与鼠标集成为一体,结构简单,不需专业操作培训即可自如操作,方便快捷。

指静脉识别功能使用完毕后,再将上盖4向后翻转,使得定位柱16底端嵌入到定位槽17中,凸棱20嵌入到凹槽19中,上盖4与底壳2固定,从而恢复鼠标的正常使用(如图1所示)。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