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支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6601发布日期:2020-10-28 12:0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支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目前城市内最常见的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公交车的支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采用现金进行支付,另一种是通过购买公交卡,通过刷卡进行支付。

随着移动支付的方式越来越流行,人们身上所带的现金越来越少,经常会出现要做公交车时才发明没有带现金的情况,而采用公交卡则需要实现进行购买,因此也不是非常的方便。为了方便乘客支付,目前很多公交车上也开始采用移动支付的方式进行收费,在公交车上设置二维码,乘客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的方式来进行支付。

但上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在上车乘客比较多的时候,乘客需要排队进行扫描,很容易造成大量的乘客拥堵在上车门,不但会耽误时间,甚至还会发生推挤、踩踏等情况,从而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公交车支付系统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支付系统,其能通过刷脸的方式实现公交车费用的快速支付,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公交车支付系统,包括人脸支付装置,所述人脸支付装置包括人脸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管理服务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乘客的脸部特征并经由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所述管理服务器;所述管理服务器用于识别所述脸部特征,并向对应人员的移动端下发待支付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公交车内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公交车的上车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测温装置和通知装置,所述测温装置与所述通知装置连接,所述测温装置用于测量乘客体温并经由所述通知装置进行通报。

进一步地,所述通知装置采用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人脸采集模块连接并显示所述人脸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采集模块与所述测温装置均正对所述公交车的上车门。

进一步地,所述测温装置采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测温仪。

进一步地,还包括刷卡支付装置,所述刷卡支付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刷卡支付装置的感应端朝向所述公交车的车尾。

进一步地,还包括二维码支付装置,所述二维码支付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二维码支付装置的感应端朝向所述公交车的车尾。

进一步地,所述人脸支付装置还包括与触发模块连接的触发模块,所述触发模块根据乘客需求输出触发信号,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响应所述触发信号上传对应的脸部特征。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人脸支付装置,当乘客上车后,人脸采集模块采集乘客的脸部特征,并经由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识别脸部特征,得到对应的人员信息,然后根据人员信息向对应的移动端下发待支付请求,乘客可以基于待支付请求完成车票的支付,从而该支付系统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并可以有效地降低上车门拥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示支付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示支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付系统;10、人脸支付装置;101、人脸采集模块;102、无线通信模块;103、管理服务器;104、触发模块;20、刷卡支付装置;30、二维码支付装置;40、投币箱;50、测温装置;60、通知装置;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支付系统,旨在克服现有支付系统容易造成拥挤的问题。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支付系统1包括人脸支付装置10,其包括人脸采集模块101、无线通信模块102以及管理服务器103。

其中,人脸采集模块101设置于公交车内,并用于采集公交车内乘客的脸部特征,该脸部特征可以表现为图片形式。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存储采集的脸部特征,该人脸采集模块101还通常设有存储单元,在脸部特征上传的同时,并进行存储,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卡。该人脸采集模块101可以采用相机进行采集,优选采用ccd相机。

无线通信模块102用于实现人脸采集模块101和管理服务器103之间的无线连接,以将脸部特征上传至管理服务器103。值得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可以采用wifi、zigbee、sub-1ghz、5g网、4g网、6lowpan等中的一种,因此该无线通信模块102则应当采用对应的芯片。例如当无线连接采用wifi时,则无线通信模块102对应采用wifi6芯片并安装于人脸采集模块101上。

管理服务器103用于接收人脸采集模块101基于无线通信模块102发送的脸部特征,然后将脸部特征与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到对应人员的信息,继而生成待支付请求并下发至对应人员的移动端。相应地,乘客的移动端收到待支付请求后,可以选择是否进行支付,并可以将支付结果反馈给管理服务器103。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管理服务器103的所占面积会较大,以及由于公交车在行使过程中会晃动,从而将该管理服务器103设置于公交车外并放置于相应的控制室内,且多个公交车优选对应一个管理服务器103。

综上所述,当乘客上车后,人脸采集模块101采集乘客的脸部特征,在经由无线通信模块102上传至管理服务器103,管理服务器103根据脸部特征向对应人员的移动端下发待支付请求,乘客可以基于待支付请求完成车票的支付,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从而有效降低上车门拥挤的风险。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公交车内设置有支撑架2,支撑架2靠近公交车的上车门。为了不影响乘客上车,该支撑架2还位于司机和上车通道之间。支撑架2上设置有多个与人脸采集模块101对应的安装点,该安装点不仅沿支撑架2的周向分布,还沿竖直方向分布,以便于司机根据实际情况对人脸采集模块101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增设人脸采集模块101。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付系统1还包括测温装置50和通知装置60,测温装置50与通知装置60连接。其中,该测温装置50用于测量乘客的体温,通知装置60用于通报测得的乘客体温。

由于支撑架2是乘客进入公交车并进行支付的必经之地,因此将该测温装置50安装于支撑架2上,以便于对各个乘客进行体温的测量。该测温装置50优选采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测温仪。

可以理解的是,测温装置50可以朝向上车门,以实现对进入车内乘客的“一对一”测量;也可以朝向车尾,从而便于进行“一对多”测量。但考虑到需要对乘客进行人脸识别,因此本测温装置50的朝向优选与人脸采集模块101相同。

通知装置60可以但不限于采用显示屏、数码管以及扬声器等。具体地,通知装置60接收相应的体温数据后,可以将其显示于显示屏或数码管上,也可以通过扬声器进行语音播报,从而告知乘客体温情况,以便于及时就医。

进一步地,该支撑架2具有面a和面b,其中面a朝向公交车的上车门,面b朝向公交车的车尾,即面a与面b向垂直。而由于乘客均是朝向面a进入公交车内的,因此人脸采集模块101优选安装于面a上并朝向公交车的上车门,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采集到乘客的正脸,以便于后期的人脸识别。

相应地,该测温装置50和通知装置60也优选安装于面a并朝向公交车的上车门。一方面,乘客进入公交车内的过程中是面向面a的,从而方便乘客可以快速得知相应的体温,另一方面,用户是朝向面a并不断缩小距离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距离因素对测量得到的体温的影响。

进一步地,该通知装置60优选采用显示屏,其可以进行触摸和/或按键操作。且显示屏还与人脸采集模块101连接,以便于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的显示进行人脸角度的调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付系统1还包括刷卡支付装置20,刷卡支付装置20安装于支撑架2上的面b上,且刷卡支付装置20的感应端朝向所述公交车的车尾。该刷卡支付装置20可感应的对象不限于ic卡、银行卡以及信用卡等。可以理解的是,该刷卡支付装置20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组成和运行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支付系统1还包括二维码支付装置30,二维码支付装置30安装于支撑架2上的面b上,且二维码支付装置30的感应端朝向所述公交车的车尾。二维码支付装置30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组成和运行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该支付系统1还包括投币箱40,投币箱40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组成在此不再赘述。

该支付系统1在人脸支付的基础上,结合现金支付、刷卡支付、二维码支付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人脸支付装置10包括触发模块104,该触发模块104与人脸采集模块101连接。当乘客选择人脸支付时,该触发模块104输出触发信号,人脸采集模块101响应触发信号并上传对应的脸部特征。

例如:当触发模块104采用按键时,该按钮设置于人脸采集模块101的采集范围内即可,在乘客按下按键时,人脸采集模块101筛选出对应人员的脸部特征并允许上传;当触发模块104采用相机时,在乘客完成其他方式支付后,则相机获取对应人员的面部特征,然后禁止人脸采集模块101上传与面部特征对应的脸部特征。值得说明的是,本触发模块104不限于上述例子,只要可以区别人脸支付与其他支付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