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8969发布日期:2020-09-25 18:2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扫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



背景技术:

目前扫描枪主要是针对二维码、条形码等进行扫描,需要扫描枪的头部对准才能准确读取消息,且一次只能扫描一个物品,当有大量物品堆叠放置时,读取困难,需要一一拿出扫描,费时费力。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旨在提高扫描效率,无需接触,也无需对准即可快速地完成物品上电子标签的扫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包括壳体,其中,

所述壳体为扁平杆状,包括下壳,与下壳盖合的上壳,设置于上壳、下壳前端的前罩壳,所述下壳内容置有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所述前罩壳内容置有与主控电路板隔开设置的rfid陶瓷天线,所述上壳、下壳的后端穿出有弹簧软导线,所述弹簧软导线的伸出端连接有数据接头,所述上壳露出设置有控制按键及指示灯,所述主控电路板与rfid陶瓷天线、弹簧软导线、控制按键及指示灯电连接。

其中,所述前罩壳的后端与上壳、下壳的前端可拆卸插接连接。

其中,所述rfid陶瓷天线与主控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插接头可拆卸电连接。

其中,所述上壳、下壳的后段为手持杆部,所述手持杆部与上壳、下壳的前段弯曲过渡连接。

其中,所述上壳、下壳的前端开口,所述上壳、下壳于前端开口处的端面分别设置有插接凸块,所述前罩壳的后端开口,所述前罩壳于后端开口处设置有插接槽,所述插接凸块插入所述插接槽。

其中,所述上壳的周缘设置有卡边及卡钩,所述下壳的周缘设置有卡合台阶面及卡槽,所述上壳的卡边与下壳的卡合台阶面抵接,且所述上壳的卡钩与下壳的卡槽卡合。

其中,所述下壳内还凸设有第一支撑柱,所述上壳内还凸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抵接。

其中,所述下壳内还设置有多个电路板支撑柱支撑所述主控电路板;

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上壳内还设置有限位嘴伸入所述限位孔。

其中,所述前罩壳的前端还露出有与主控电路板电连接的照明灯。

其中,所述控制按键包括露出上壳中部表面临近手持杆部的扫描按键及临近扫描按键设置的左功能按键和右功能按键,所述左功能按键控制所述照明灯,所述右功能按键确认扫描结果;

所述指示灯包括露出上壳表面的扫描成功指示灯和扫描失败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及在前罩壳内设置rfid陶瓷天线,能非接触,也无需对准就能完成rfid电子标签的扫描,同时,由于采用rfid技术扫描,可以同时扫描多个物品的电子标签,提高了扫描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结构去掉上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扫描枪,1-壳体,11-上壳,111-卡边,112-卡钩,113-第二支撑柱,114-限位嘴,12-下壳,121-卡合台阶面,122-卡槽,123-第一支撑柱,124-电路板支撑柱,13-前罩壳,131-插接槽,14-插接凸块,2-主控电路板,21-限位孔,3-rfid陶瓷天线,4-弹簧软导线,41-数据接头,5-控制按键,51-扫描按键,52-左功能按键,53-右功能按键,6-指示灯,61-扫描成功指示灯,62-扫描失败指示灯,7-手持杆部,8-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100,包括壳体1。壳体1采用塑胶材料。

所述壳体1为扁平杆状,扁平杆状便于使用者的手部提拿。包括下壳12,与下壳12盖合的上壳11,设置于上壳11、下壳12前端的前罩壳13,所述下壳12内容置有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2,所述前罩壳13内容置有与主控电路板2隔开设置的rfid陶瓷天线3。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2结合rfid陶瓷天线3完成物品上rfid电子标签内数据的无线读写操作,其中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2可以由现有的射频芯片加主控mcu完成,射频芯片完成数据的编码解码功能,并通过rfid陶瓷天线3发射或接收射频信号,主控mcu完成编解码后数据的处理,并上传数据至数据库。由于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2和rfid陶瓷天线3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扫描枪100能通过射频信号读写数据,这样在进行物品标签扫描时,无需接触,也无需对准,简化了扫描操作,提高扫描速度,同时,由于采用rfid技术扫描,可以同时扫描多个物品的电子标签,提高扫描效率。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rfid陶瓷天线3设置在前罩壳13内,而主控电路板2设置在下壳12内,两者隔开设置,这样分开设置的方式减小了两者之间的电磁及热量干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所述上壳11、下壳12的后端穿出有弹簧软导线4,所述弹簧软导线4的伸出端连接有数据接头41。数据接头41连接上位主机,以为扫描枪100供电并完成数据的传输,弹簧软导线4可以拉长或收短,以便于调整扫描枪100的扫描距离。

所述上壳11露出设置有控制按键5及指示灯6,所述主控电路板2与rfid陶瓷天线3、弹簧软导线4、控制按键5及指示灯6电连接。控制按键5用于扫描控制,指示灯6则发出提示信号以提示扫描枪100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扫描枪100的前罩壳13的后端与上壳11、下壳12的前端可拆卸插接连接。前罩壳13与上壳11、下壳12可拆卸连接,使得扫描枪100的前罩壳13可单独进行更换,当扫描枪100的头部元件损坏时,只需拔出前罩壳13,然后更换其内的元件如rfid陶瓷天线3即可。无需将上壳11、下壳12、主控电路板2整体进行拆卸更换,即本实用新型的扫描枪100通过前罩壳13与上壳11、下壳12的可拆卸插接连接设置,使得本产品的维护非常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rfid陶瓷天线3与主控电路板2之间设置有插接头(未示出)可拆卸电连接。这样,当rfid陶瓷天线3损坏或者更换不同扫描距离的rfid陶瓷天线3时,打开前罩壳13,然后直接通过插接头进行更换即可,大大提高了维护效率,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兼容性。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扫码枪100的上壳11、下壳12的后段为手持杆部7,所述手持杆部7与上壳11、下壳12的前段弯曲过渡连接。弯曲过渡连接的设置在扫描时使得使用者的手部不用过多弯曲,而便于使用的扫描操作。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上壳11、下壳12的前端开口,所述上壳11、下壳12于前端开口处的端面分别设置有插接凸块14,所述前罩壳13的后端开口,所述前罩壳13于后端开口处设置有插接槽131,所述插接凸14块插入所述插接槽131。本实用新型的前罩壳13与上壳11、下壳12之间通过插接凸块14和插接槽131实现可拆卸插接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上壳11的周缘设置有卡边111及卡钩112,所述下壳12的周缘设置有卡合台阶面121及卡槽122,所述上壳11的卡边111与下壳12的卡合台阶面121抵接,且所述上壳11的卡钩112与下壳的卡槽122卡合。上壳11通过卡边111与下壳12的卡合台阶面121盖合,然后通过卡钩112与卡槽122扣紧,这样上壳11与下壳12之间不需要通过螺钉连接,便于安装。

优选地,所述下壳12内还凸设有第一支撑柱123,所述上壳11内还凸设有第二支撑柱113,所述第一支撑柱123与第二支撑柱抵接113。第一支撑柱123与第二支撑柱抵接113的设置能加强下壳12和上壳11的强度,同时防止使用者手握扫码枪100时,上壳11与下壳12内凹塌陷而影响使用。

如图8,所述下壳12内还设置有多个电路板支撑柱124支撑所述主控电路板2。所述主控电路板2上还设置有限位孔21,所述上壳11内还设置有限位嘴114伸入所述限位孔21。电路板支撑柱124将主控电路板2下表面抵住,而限位嘴114将主控电路板2上表面抵住而将主控电路板2夹紧,同时限位嘴114与限位孔21的配合限制主控电路板2的左右移动而将主控电路板2固定。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前罩壳13的前端还露出有与主控电路板2电连接的照明灯8。照明灯8的设置以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提供照明,而便于扫描操作。

请继续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按键5包括露出上壳11中部表面临近手持杆部7的扫描按键51及临近扫描按键51设置的左功能按键52和右功能按键53,所述左功能按键52控制所述照明灯8,所述右功能按键53确认扫描结果。扫描按键51用于开启扫描功能,其临近手持杆部7设置以便于使用者的手部操作,所述右功能按键53在扫描完成后确认结果并发送至上位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指示灯6包括露出上壳11表面的扫描成功指示灯61和扫描失败指示灯62。扫描成功指示灯61和扫描失败指示灯62能进一步提醒使用者每次扫描操作是否成功,以避免操作失误而漏检。扫描成功指示灯61和扫描失败指示灯62均包括led灯条和罩设在led灯条上露出上壳11的灯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基于rfid的手持扫描枪100,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射频信号读写功能的主控电路板2及在前罩壳13内设置rfid陶瓷天线3,其可非接触,也无需对准就能完成物品上rfid电子标签的扫描,同时,由于采用rfid技术扫描,可以同时扫描多个物品的电子标签,提高了标签的扫描效率。再次,由于前罩壳13的后端与上壳11、下壳12的前端可拆卸插接连接,这样当扫描枪100的头部损坏时,直接拆卸前罩壳13更换其内的rfid陶瓷天线3即可,无需拆卸上壳11、下壳12进行整体更换,便于产品的维护,节省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