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0463发布日期:2021-01-29 23:4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遮蔽前镜头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网络通讯越来越发达的今日,人与人之间通过远程视频软件交流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联络方式,通过远距离的实时联系,可避免长途跋涉与长时间等待的问题,此外,远程视频软件还具有在线教学、在线会议与远距工作等用途。远程视频软件可安装在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是智能手机等可携式电子设备上,再通过电子设备的前镜头补捉双方的图像。然而,现有针对前镜头的木马病毒越来越隐蔽且难以防范,木马病毒能侵入可携式电子设备且自动开启电子设备的前镜头以进行监视,如此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容易受到侵害。
[0003]
为此,目前的防范手段是在前镜头处增加额外的遮蔽结构,通过手动方式调整,当前镜头使用时,打开遮蔽结构以显露出前镜头,当前镜头未使用时,使遮蔽结构覆盖在前镜头处,如此可避免个人隐私外泄。然而,现有的遮蔽结构会占据电子设备的屏幕外框,而造成电子设备的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通过软性材料遮蔽前镜头,软性材料具有容易折叠收纳的特性,此外,软性材料亦可作为拉动结构或提带结构,而具备较佳的实用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包括显示机体、软性遮蔽件以及定位件。显示机体具有外框、屏幕与前镜头,屏幕配置在外框内,前镜头配置在外框上。软性遮蔽件具有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固设于外框,自由端选择性地覆盖前镜头,以使前镜头处于工作模式或隐私模式。定位件设置于软性遮蔽件,并能够卡合于外框。
[000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配置于软性遮蔽件且位于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第二磁性件位于屏幕的后方,并配置在外框的内壁面,在隐私模式下,软性遮蔽件的自由端覆盖前镜头,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磁性吸引,使得软性遮蔽件沿着外框弯折变形。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位件为卡槽,外框上具有卡合柱,在隐私模式下,卡槽卡合于卡合柱。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工作模式下,定位件的卡槽分离于卡合柱,自由端与定位件相对显示机体朝第一旋转方向弯折且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磁性吸引,使软性遮蔽件贴附在显示机体远离前镜头的后侧面。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第三磁性件配置在定位件上,第四磁性件配置于外框的凹孔内,在隐私模式下,第三磁性件穿设于凹孔并与
第四磁性件相互磁性吸引,以将定位件固定在外框上。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软性遮蔽件与定位件能够相对滑动,软性遮蔽件还具有阻挡板,连接在自由端,在工作模式下,所述定位件卡合于所述外框,软性遮蔽件相对于定位件朝第一方向滑动,自由端带动阻挡板抵靠于定位件。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隐私模式下,软性遮蔽件相对于定位件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滑动,且自由端带动阻挡板远离定位件。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主机机体,主机机体具有容置槽,对位于定位件与部份软性遮蔽件,当显示机体与主机机体相互闭合时,容置槽收纳定位件与自由端。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机机体还具有扣接槽,相对于容置槽,定位件具有勾部,当显示机体与主机机体相互闭合时,勾部扣合于扣接槽,以将主机机体与显示机体连接为一体。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前镜头配置在外框的中央处且位于屏幕上方,软性遮蔽件的自由端悬空在前镜头外。
[0015]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在显示机体上结合软性材料所制成的软性遮蔽件,在隐私模式下,使软性遮蔽件的自由端遮蔽前镜头,以遮挡前镜头的图像视角,可避免个人隐私的外泄,在工作模式下,使软性遮蔽件的自由端远离前镜头,以恢复前镜头的图像视角,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遮蔽结构,软性遮蔽件具有容易折叠收纳的特性且不会占用显示机体的外框,造成不美观的缺点。
[0016]
进一步而言,软性遮蔽件亦可作为拉动结构或提带结构,适于通过软性遮蔽件带动显示机体与主机机体的相互展开,取代现有直接扳动显示机体的展开方式。亦可通过软性遮蔽件直接拾起处于闭合状态的显示机体与主机机体,取代现有直接单手握持整机的抓取方式,藉此扩展软性遮蔽件的实用性。
[0017]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侧视示意图;
[0019]
图1b为图1a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展开状态侧视示意图;
[0020]
图2a为图1a的软性遮蔽件悬空于显示机体上方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1]
图2b为图2a的软性遮蔽件悬空于显示机体上方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0022]
图2c为图1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隐私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3]
图2d为图2c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隐私模式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0024]
图2e为图1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工作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5]
图2f为图2e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工作模式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3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7]
图3b为图3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工作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28]
图4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侧视示意图;
[0029]
图4b为图4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隐私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30]
附图标号说明:
[0031]
100、100a、100b: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
[0032]
110、110a、110b:显示机体;
[0033]
111、111a:外框;
[0034]
112:屏幕;
[0035]
113、113a、113b:前镜头;
[0036]
120、120b:主机机体;
[0037]
130、130a、130b:软性遮蔽件;
[0038]
131b:阻挡板;
[0039]
140、140a、140b:定位件;
[0040]
141b:勾部;
[0041]
150、150a:第一磁性件;
[0042]
160、160a:第二磁性件;
[0043]
170a:第三磁性件;
[0044]
180a:第四磁性件;
[0045]
g:扣接槽;
[0046]
ag:容置槽;
[0047]
d1:第一方向;
[0048]
d2:第二方向;
[0049]
e1:固定端;
[0050]
e2:自由端;
[0051]
fg:卡槽;
[0052]
fp:卡合柱;
[0053]
is:内壁面;
[0054]
t1:第一旋转方向;
[0055]
t2:第二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0057]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侧视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展开状态侧视示意图。图2a为图1a的软性遮蔽件悬空于显示机体上方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软性遮蔽件悬空于显示机体上方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0058]
参考图1a及图1b,本实用新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包括显示机体110、主机机体120、软性遮蔽件130以及定位件140,补充而言,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是智能手机等。
[0059]
配合参考图2a及图2b,显示机体110具有外框111、屏幕112与前镜头113。屏幕112
配置在外框111内并用以输出图片、图像或是文字信息等,此外屏幕112也可采用触控屏幕而具备触控功效。前镜头113配置在外框111上。详细而言,前镜头113配置在外框111的中央处且位于屏幕112上方,如此前镜头113的拍摄视角直线面向用户,用以获得正面的图像。主机机体120可转动地连接显示机体110,其用以承载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供电单元、绘图芯片等各类电子组件,且显示机体110的屏幕112电性耦接于中央处理单元。
[0060]
参考图1a,主机机体120与显示机体110可相互堆栈以切换为闭合状态。参考图1b,主机机体120与显示机体110可相互分离以切换为展开状态。
[0061]
参考图2a及图2b,软性遮蔽件130具有固定端e1与自由端e2。固定端e1固设于外框111,自由端e2选择性地覆盖前镜头113且悬空在显示机体110外,以使前镜头113处于工作模式或隐私模式。进一步而言,软性遮蔽件130为软质材料,例如是布料、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所制成,当软性遮蔽件130受到外力按压时,将产生弯折变形。定位件140设置于软性遮蔽件130,并能够卡合于外框111,进一步而言,定位件140穿设于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且连接为一体。
[0062]
补充而言,主机机体120具有容置槽ag,对位于定位件140与部分软性遮蔽件130,当显示机体110与主机机体120相互闭合时(见图1a),容置槽ag收纳定位件140与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
[0063]
图2c为图1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隐私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2d为图2c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隐私模式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0064]
参考图2c及图2d,进一步而言,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磁性件150与第二磁性件160。第一磁性件150配置于软性遮蔽件130且位于固定端e1与自由端e2之间,详细而言,第一磁性件150内埋于软性遮蔽件130中且外层包覆塑料外壳,以利于结合第一磁性件150与软性遮蔽件130,第二磁性件160位于屏幕112的后方,并配置在外框111的内壁面is。在隐私模式下,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覆盖前镜头113,且第一磁性件150与第二磁性件160相互磁性吸引,使得软性遮蔽件130沿着外框111弯折变形。
[0065]
图2e为图1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工作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2f为图2e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工作模式的立体示意图。
[0066]
请参考图2c及图2e,定位件140具有卡槽fg,外框111上具有卡合柱fp,在隐私模式下,卡槽fg结合卡合柱fp,以将定位件140固定在外框111上,再经由第一磁性件150与第二磁性件160磁性吸引,可将软性遮蔽件130限位于外框111的外缘上,以达到收纳软性遮蔽件130的目的。
[0067]
参考图2e及图2f,在工作模式下,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远离前镜头113,详细而言,定位件140的卡槽fg分离于卡合柱fp,通过外力使自由端e2与定位件140相对显示机体110朝第一旋转方向t1弯折且第一磁性件150与第二磁性件160相互磁性吸引,使得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贴附在或悬空于显示机体110远离前镜头113的后侧面bs。
[0068]
简言之,本实用新型通过软性遮蔽件130遮蔽前镜头113,参考图1a及图1b,可通过软性遮蔽件130带动显示机体110朝第一旋转方向t1旋转,以相对主机机体120展开并切换为展开状态。在隐私模式下,让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遮蔽前镜头113以保护隐私,在工作模式下,可使定位件140脱离外框111,并将软性遮蔽件130朝第一旋转方向t1弯折,以显露出前镜头113。
[0069]
参考图2a,反之,从工作模式切换回隐私模式时,将软性遮蔽件130朝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t1的第二旋转方向弯折,使得定位件140的卡槽fg卡合于外框111的卡合柱fp,则让软性遮蔽件130的自由端e2复归原位以遮蔽前镜头113。
[0070]
图3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平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工作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71]
参考图3a及图3b,本实施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a近似于图2a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差别在于,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a包括第三磁性件170a与第四磁性件180a,第三磁性件170a配置在定位件140a上且朝显示机体110a的外框111a延伸。外框111a形成有凹孔op,位于前镜头113a上方,第四磁性件180a配置于外框111a的凹孔op内。
[0072]
参考图3a,在隐私模式下,第三磁性件170a穿设于凹孔op并与第四磁性件180a相互磁性吸引,以将定位件140a固定在外框111a上,同时软性遮蔽件130a的自由端e2覆盖前镜头113a。参考图3b,在工作模式下,使定位件140a与第三磁性件170a脱离于凹孔op,以解除第三磁性件170a与第四磁性件180a的磁性吸引,再通过外力使自由端e2与定位件140a相对显示机体110a朝第一旋转方向t1弯折且第一磁性件150a与第二磁性件160a相互磁性吸引,使得软性遮蔽件130a的自由端e2贴附在或悬空于显示机体110a远离前镜头113a的后侧面bs。
[0073]
图4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侧视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软性遮蔽件切换为隐私模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0074]
参考图4a及图4b,本实施例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b不同于图2a的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差别在于,主机机体120b具有扣接槽g,相对于容置槽ag,定位件140b具有勾部141b,当显示机体110b与主机机体120b相互闭合时,勾部141b扣合于扣接槽g,以将主机机体120b与显示机体110b连接为一体。参考图4a,当勾部141b扣合于扣接槽g时,主机机体120b与显示机体110b连接为一体,则使用者可将软性遮蔽件130b作为提带结构,以提起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100b。
[0075]
进一步而言,软性遮蔽件130b与定位件140b能够相对滑动,即软性遮蔽件130b可滑动地配置于定位件140b中且具有阻挡板131b。阻挡板131b连接在自由端e2。在工作模式下(见图4b),定位件140b卡合于外框111b,软性遮蔽件130b相对于定位件140b朝第一方向d1滑动,且自由端e2带动阻挡板131b抵靠于定位件140b,以此显露出前镜头113b。在隐私模式下(见图4a),软性遮蔽件130b相对于定位件140b朝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滑动,且自由端e2带动阻挡板131b远离定位件140b,同时软性遮蔽件130b的自由端e2遮蔽前镜头113b。
[007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隐私功能的电子装置,在显示机体上结合软质材料所制成的软性遮蔽件,在隐私模式下,使软性遮蔽件的自由端遮蔽前镜头,以遮挡前镜头的图像视角,可避免个人隐私的外泄,在工作模式下,使软性遮蔽件的自由端远离前镜头,以恢复前镜头的图像视角,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遮蔽结构,软性遮蔽件具有容易折叠收纳的特性且不会占用显示机体的外框,造成不美观的缺点。
[0077]
进一步而言,软性遮蔽件亦可作为拉动结构或提带结构,适于通过软性遮蔽件带动显示机体与主机机体的相互展开,取代现有直接扳动显示机体的展开方式。亦可通过软性遮蔽件直接拾起处于闭合状态的显示机体与主机机体,取代现有直接单手握持整机的抓
取方式,藉此扩展软性遮蔽件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