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3353发布日期:2021-02-23 14:0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主要应用于公共信息的查询、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多媒体教学等。
[0003]
然而,目前现有的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存在装配繁琐,效率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存在装配繁琐,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pcba主板、液晶显示屏模组以及触摸屏模组,所述上壳体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设置,所述pcba主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部凹设有一容置槽,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均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容置槽内设置,且所述触摸屏模组贴合于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的上端壁设置,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分别设有柔性电路板,且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均分别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pcba主板电连接,所述pcba主板的背侧壁设有电源接口,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进线槽,所述下壳体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凸设有多个卡钩,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分别凹设有多个与所述卡钩一一对应的卡扣槽,所述卡钩分别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卡扣槽内设置。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均呈椭圆形结构设置。
[0008]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多个长条形散热槽。
[0009]
进一步地,还包括喇叭,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一凹槽,所述喇叭嵌设于所述凹槽内设置,且所述喇叭与所述pcba主板电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pcba主板通过螺钉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上壳的上端部。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3m双面胶,所述3m双面胶分别设置在所述pcba主板的上端壁和容置槽的两端的底部上,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通过所述3m双面胶与所述pcba主板粘胶固定连接,所述触摸屏模组通过所述3m双面胶与所述容置槽粘接固定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采用tft液晶显示屏,且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的尺寸大小为4英寸。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模组采用电容触摸屏。
[0014]
进一步地,还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板,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且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板的上端部设有电源插口,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板通过线缆与所述pcba主板电连接。
[0015]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上壳体可拆卸的盖设于下壳体的上端部设置,pcba主板可拆卸的设置在上壳体内,上壳体的上端部凹设有一容置槽,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均可拆卸的嵌设于容置槽内设置,且触摸屏模组贴合于液晶显示屏模组的上端壁设置,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分别设有柔性电路板,且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均分别通过柔性电路板与pcba主板电连接,pcba主板的背侧壁设有电源接口,下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进线槽,下壳体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孔,可方便的安装在86盒上,使得触摸显示屏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且操作简单,提高了效率,壳体安装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又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
[0027]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用于智能家居人机交互的触摸显示屏装置,包括上壳体101、下壳体102、pcba主板103、液晶显示屏模组104以及触摸屏模组105,所述上壳体101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下壳体102的上端部设置,所述pcba主板103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01内,所述上壳体101的上端部凹设有一容置槽1011,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和触摸屏模组105均可拆卸的嵌设于所述容置槽1011内设置,且所述触摸屏模组105贴合于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的上端壁设置,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和触摸屏模组105分别设有柔性电路板(未图示),且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和触摸屏模组105均分别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pcba主板103电连接,所述pcba主板103的背侧壁设有电源接口1031,所述下壳体102的外侧壁设有进线槽1021,所述下壳体102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孔1022。
[0028]
具体地,所述下壳体102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凸设有多个卡钩1023,所述上壳体101的侧壁分别凹设有多个与所述卡钩1023一一对应的卡扣槽1012,所述卡钩1023分别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卡扣槽1012内设置,便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安装与拆卸,无需采用工具,方便快捷。
[0029]
具体地,所述安装孔1022均呈椭圆形结构设置,便壳体的安装固定。
[0030]
具体地,所述下壳体102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多个长条形散热槽1024,提高了壳体的散热效果。
[0031]
具体地,还包括喇叭106,所述下壳体102的内侧壁设有一凹槽1025,所述喇叭106嵌设于所述凹槽1025内设置,且所述喇叭106与所述pcba主板103电连接。
[0032]
具体地,所述pcba主板103通过螺钉107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上壳102的上端部。
[0033]
具体地,还包括3m双面胶108,所述3m双面胶108分别设置在所述pcba主板103的上端壁和容置槽1011的两端的底部上,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通过所述3m双面胶108与所述pcba主板103粘胶固定连接,所述触摸屏模组105通过所述3m双面胶108与所述容置槽1011粘接固定连接,使得触摸显示屏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
[0034]
具体地,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采用tft液晶显示屏,且所述液晶显示屏模组104的尺寸大小为4英寸。
[0035]
具体地,所述触摸屏模组105采用电容触摸屏。
[0036]
具体地,还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板109,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板109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02的底部,且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板109的上端部设有电源插口1091,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板109通过线缆与所述pcba主板103电连接,便于将220伏的市电转换成5伏的直流电给pcba主板供电。
[0037]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可拆卸的盖设于下壳体的上端部设置,pcba主板可拆卸的设置在上壳体内,上壳体的上端部凹设有一容置槽,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均可拆卸的嵌设于容置槽内设置,且触摸屏模组贴合于液晶显示屏模组的上端壁设置,
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分别设有柔性电路板,且液晶显示屏模组和触摸屏模组均分别通过柔性电路板与pcba主板电连接,pcba主板的背侧壁设有电源接口,下壳体的外侧壁设有进线槽,下壳体的下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孔,可方便的安装在86盒上,使得触摸显示屏的装配更加方便快捷,且操作简单,提高了效率,壳体安装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实用性强。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