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采集服务器的快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7761发布日期:2021-02-09 18:0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采集服务器的快速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采集服务器的快速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0003]
数据采集服务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进行散热,会影响到数据采集服务器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散热方式大多是通过风扇带走数据采集服务器上的热量,但是这种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只能够对一侧进行散热,同时风扇产生的风的温度在夏天也较高,所以导致散热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采集服务器的快速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数据采集服务器的快速散热装置,包括服务器本体,服务器本体放置在支撑箱上,支撑箱一侧固定有辅助箱,辅助箱内设有底散热组件和侧散热组件,底散热组件和侧散热组件与通风组件连通,通风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辅助箱内。
[0007]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箱包括放置腔,服务器本体放置在放置腔内,支撑箱内还设有空腔和冷却室。
[0008]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冷却室呈l型,冷却室分别与进液口和排液口连通。
[0009]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散热组件包括第一通风管,第一通风管一端与辅助箱固定连接,另一端插设在冷却室内,第一通风管与空腔内的第一出风口连通,空腔的顶部设有通风孔。
[0010]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侧散热组件包括第二通风管,第二通风管一端固定在辅助箱内,另一端插设在冷却室中,第二通风管上设有分流器,分流器通过第三通风管与第二出风口连通。
[0011]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固定在固定板上的固定箱,固定箱内固定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扇叶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2]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
通过设置支撑箱,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而通过设置在支撑箱内的空腔和冷却室,方便对风进行冷却,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底散热组件和侧散热组件,能够对服务器本体的底部和侧边同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注释:01-服务器本体、02-支撑箱、03-辅助箱、04-底散热组件、05-侧散热组件、06-通风组件、20-放置腔、21-空腔、22-冷却室、23-进液口、24-排液口、25-通风孔、31-固定板、41-第一通风管、42-第一出风口、51-第二通风管、52-分流器、53-第三通风管、54-第二出风口、61-固定箱、62-分隔板、63-驱动轴、64-扇叶、6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0019]
实施例1
[002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数据采集服务器的快速散热装置,包括服务器本体01,服务器本体01放置在支撑箱02上,通过支撑箱02能够起到对服务器本体01的支撑作用,支撑箱02一侧固定有辅助箱03,辅助箱03内设有底散热组件04和侧散热组件05,通过底散热组件04和侧散热组件05能够分别对服务器本体01的底部和侧边进行散热,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操作非常方便;此外,所述底散热组件04和侧散热组件05与通风组件06连通,通过通风组件06能够产生风,非常简单,通风组件06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在辅助箱03内,底散热组件04和侧散热组件05分别对应一个通风组件06,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
[0021]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箱02包括放置腔20,服务器本体01放置在放置腔20内,通过放置腔20方便服务器本体01的放置;此外,所述支撑箱02内还设有空腔21和冷却室22,其中空腔21方便对服务器本体01的底部进行散热,而冷却室22用于将风进行冷却,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0022]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室22呈l型,方便后续对底散热组件04和侧散热组件05进行冷却,非常简单;此外,所述冷却室22分别与进液口23和排液口24连通,通过进液口23方便向冷却室22内添加冷却液,而排液口24能够排出冷却室22内的冷却液,方便冷却液的更换。
[0023]
进一步地,所述底散热组件04包括第一通风管41,第一通风管41一端与辅助箱0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设在冷却室22内,风在第一通风管41内流动时通过冷却室22内的冷却液能够起到冷却的降温的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散热效果,第一通风管41与空腔21内的第一出风口42连通,使得第一通风管41中的冷风通过第一出风口42进入到空腔21内,而空腔21的顶部设有通风孔25,冷风通过通风孔25进入到服务器本体01底部,进而对服务器本体01底部进行散热。
[0024]
进一步地,所述侧散热组件05包括第二通风管51,第二通风管51一端固定在辅助箱03内,另一端插设在冷却室22中,同时第二通风管51上设有分流器52,分流器52通过第三通风管53与第二出风口54连通,风通过第二通风管51进入到分流器52中,然后通过第三通
风管53进入到第二出风口54中,进而对服务器本体01侧边进行冷却,非常简单,风在通过冷却室22时也会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0025]
通过设置支撑箱02,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而通过设置在支撑箱02内的空腔21和冷却室22,方便对风进行冷却,进而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底散热组件04和侧散热组件05,能够对服务器本体01的底部和侧边同时进行散热,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0026]
实施例2
[0027]
所述通风组件06包括固定在固定板31上的固定箱61,固定箱61内固定有分隔板62,分隔板62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轴63,即驱动轴63能够在分隔板62上进行旋转,驱动轴63的两端分别与扇叶64和电机6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当电机65工作时能够带动驱动轴63旋转,进而带动扇叶64进行转动;扇叶64旋转产生的风进入到第一通风管41和第二通风管51中,然后再对底部和侧边进行散热。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服务器本体01放置在放置腔20上,然后启动电机65,电机65工作带动扇叶64旋转,产生的风进入到第一通风管41和第二通风管51中,第一通风管41中的风经冷却后进入到空腔21中,然后对服务器本体01底部进行散热;而第二通风管51中的风通过第三通风管53进入到第二出风口54中,然后对服务器本体01的侧边进行散热。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