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7876发布日期:2021-06-22 15:3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射频识别芯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无线识别技术,广泛运用于商品识别,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停放等场景中。通常,rfid系统由电子、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rfid芯片组成,每个rfid芯片都含有唯一的识别码,用来表示电子所附着的物体。读写器用来读写电子中的信息,读写器通过网络和其他计算机或系统通讯,完成对电子的信息获取、解释以及数据管理。rfid识别芯片是rfid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器电路作为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运行大脑,其重要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有的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供电电路大多存在电路结构复杂、设计不够合理的问题,使得整个rfid射频识别芯片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且使用过程中发热厉害,芯片易损坏,不利于用户成本上的节约。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种情况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芯片供电电路结构复杂导致体积较大、成本较高,易发热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u1,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电阻r1,一端与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5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的电阻r2、r3,连接于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另一端之间的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电容c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和第7引脚之间的电阻r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和第8引脚之间的电阻r6,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感l1,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正极经电阻r7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且负极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8引脚相连其正极作为供电电路正极输出端的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6,并联于电解电容c6两端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输入电源相连,且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4;其中,电阻r2和电容c4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接地端相连,电感l1与二极管d2的公共端作为供电电路负极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切换开关包括通过多个引脚连接的芯片u2、芯片u3,一端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7,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8,固定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的单刀双掷开关s1,正极与芯片u2的q4引脚相连、负极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5,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9,一端与芯片u2的第3引脚和芯片u3的第13引脚相连的电容c9,一端与芯片u2的第2引脚和芯片u3的第5引脚相连的电容c10,一端与芯片u2的第4引脚和芯片u3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容c11,一端与电容c9、c10、c11的自由端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0;其中,芯片u3的第1、3、8、10引脚作为输入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开关s1的活动端与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与控制模块的rst引脚相连的按键开关k1、电阻r11、电解电容c12;其中,电解电容c12的另一负极端与按键开关k1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3.3v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2引脚相连后接vbat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电容c13,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3引脚相连后接vdd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电容c14,以及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3引脚相连后接vdd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静电放电管e1;其中,稳压芯片u4的1、3引脚分别对应连接供电电路中电解电容c6的正、负极端。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包括与rfid射频识别芯片电路中的射频前端芯片txd引脚相连的电阻r12,正极与电阻r12另一端相连、负极与射频前端芯片txd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6,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5,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3、r14,基极与电阻r13、r14公共端相连、发射极接地的三极管vt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另一端与射频前端芯片的供电单元相连的电阻r15;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开关s1的活动端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控制器电路的供电电路进行改进,采用h6103稳压芯片并结合稳压电路实现对控制模块的稳压供电,由此实现对通道切换开关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的稳定信号接收控制,提高射频识别芯片的信号识别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电路配置常规易实现,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供电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道切换开关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电路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稳压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射频收发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rfid射频识别芯片的控制器电路,包括控制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通道切换开关、复位电路、稳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的供电电路,以及与通道切换开关相连的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常规的stm单片机,其具体型号可采用stm32f103rb。电路主要利用供电电路结合稳压电路实现对控制模块的稳压供电,由此实现对通道切换开关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的稳定信号接收控制,提高射频识别芯片的信号识别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u1,正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1,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电阻r1,一端与电阻r1另一端和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5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与稳压芯片u1的第3引脚相连的电阻r2、r3,连接于电阻r2另一端和电阻r3另一端之间的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电容c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4引脚和第7引脚之间的电阻r5,连接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和第8引脚之间的电阻r6,与稳压芯片u1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感l1,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2引脚相连且正极经电阻r7连接于电感l1另一端的二极管d1,正极与电感l1另一端相连且负极与电阻r3和电容c4的公共端相连的二极管d2,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8引脚相连其正极作为供电电路正极输出端的二极管d3,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且负极接地的电解电容c6,并联于电解电容c6两端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输入电源相连,且负极与稳压芯片u1的第1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4;其中,电阻r2和电容c4的公共端与电容c2的接地端相连,电感l1与二极管d2的公共端作为供电电路负极输出端。该电路以型号为h6103的稳压芯片核心,辅以外围电路设计,实现稳定供电。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切换开关包括通过多个引脚连接的芯片u2、芯片u3,一端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7,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另一端与芯片u3的第14引脚相连的电容c8,固定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的单刀双掷开关s1,正极与芯片u2的q4引脚相连、负极与芯片u2的第15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5,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8,一端与芯片u2的第14引脚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9,一端与芯片u2的第3引脚和芯片u3的第13引脚相连的电容c9,一端与芯片u2的第2引脚和芯片u3的第5引脚相连的电容c10,一端与芯片u2的第4引脚和芯片u3的第6引脚相连的电容c11,一端与电容c9、c10、c11的自由端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0;其中,芯片u3的第1、3、8、10引脚作为输入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开关s1的活动端与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相连。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电路包括与控制模块的rst引脚相连的按键开关k1、电阻r11、电解电容c12;其中,电解电容c12的另一负极端与按键开关k1另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3.3v电压。该复位电路较为常见,用于射频识别后的复位操作。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4,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2引脚相连后接vbat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电容c13,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3引脚相连后接vdd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电容c14,以及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3引脚相连后接vdd且另一端与稳压芯片u4的第1引脚相连后接地的静电放电管e1;其中,稳压芯片u4的1、3引脚分别对应连接供电电路中电解电容c6的正、负极端。稳压电路结合供电电路使用,进一步增强供电稳定性。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包括与rfid射频识别芯片电路中的射频前端芯片txd引脚相连的电阻r12,正极与电阻r12另一端相连、负极与射频前端芯片txd引脚相连的二极管d6,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15,串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且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3、r14,基极与电阻r13、r14公共端相连、发射极接地的三极管vt1,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且另一端与射频前端芯片的供电单元相连的电阻r15;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开关s1的活动端相连。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通过通道切换开关实现不同频段射频信号识别收发控制。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利用供电电路结合稳压电路实现对控制模块的稳压供电,由此实现对通道切换开关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射频识别收发控制电路的稳定信号接收控制,提高射频识别芯片的信号识别稳定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