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4798发布日期:2021-09-23 08:2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在棱镜部的影像传递面上依次以接触方式配置的高透光性弹性层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之间的透光率差异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2.印鉴通常是在图章或印章的凹凸图案上涂抹印泥或油墨之后将其压入到如纸张等的表面,从而以印泥或油墨作为媒介显现出相应的图案。但是,在使用如上所述的传统方式的印鉴时,因为图章或印章会被印泥或油墨污染而不便于进行维护和管理,而且在对显现在纸张上的印鉴进行电子文档化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扫描装置对印鉴进行扫描,因此具有效率性低下的问题。
3.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最近在金融机构或公共机构中为了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用于证明个人意愿决定的印鉴进行处理而开发出了印鉴扫描仪并开始了量产市售。
4.作为与其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包括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10

1515346号“凹凸型图案影像获取装置”(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文献1”)。上述现有技术文献1如图1a所示,配备与棱镜1的信息输入面1a贴紧的弹性垫2,而上述弹性垫2依次配备第1弹性层2a、透光层2b以及第2弹性层2c,可以在借助于弹性垫2的第2弹性层2c进行压印的同时借助于透光层2b对压力进行分散,从而防止在印鉴影像中发生歪曲。
5.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1中,当与图章直接发生接触的第2弹性层2c中附着有其他图章的印泥或油墨时会对下一个图章的印鉴影像造成影响,从而不仅会导致清晰度的下降,还会导致印鉴影像本身发生歪曲的问题。
6.不仅如此,因为第2弹性层2c以及透光层2b分别是以约0.12mm左右的较薄的厚度形成,因此在使用者利用图章进行压印的过程中实际上几乎感受不到原本预期的弹性感,而且因为第1弹性层2a是以过厚的厚度形成,因此还会导致不必要的原材料使用量增加的问题。
7.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出了大韩民国授权专利第10

1594114号“配备双层弹性结构的图案图像获取装置及其方法”(以下称之为“现有技术文献2”)。上述现有技术文献2如图1b所示,配备与棱镜1的信息输入面1a贴紧的弹性垫2,且配备与上述弹性垫2间隔一定距离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空间部4的弹性膜3,从而可以在利用图章进行加压时以弹性膜3作为媒介对弹性板2进行压印,而在图章脱离时再次形成空间部4,因此印泥或油墨只会附着在弹性膜3上,并不会直接对弹性垫2造成影响,从而可以提供清晰度优秀的印鉴影像。
8.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文献2中,因为弹性膜3的表面无法为图章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因此在压印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图章滑动的现象,从而因为使用者无法准确地完成压印而导致印鉴影像发生歪曲的问题。
9.不仅如此,因为在弹性膜3中采用较薄的膜结构,因此其耐久性不够优秀,从而导致容易被撕裂或拉伸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以在图章的压印过程中为使用者赋予足够的弹性感,而且即使是在表面附着有印泥或油墨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清晰度优秀的印鉴影像,还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弹性原材料的使用量且具有优秀的耐久性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用于通过光学方式生成形成有凹凸图案的图章s的影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棱镜部10,包括可供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入射的射入面11和用于对从图章s的凹凸图案反射出来的光线进行传递的影像传递面12以及用于将被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到影像获取部c的射出面13;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接触方式配置于所述棱镜部10的影像传递面12上;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配备于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上部,被图章s的凹凸图案直接加压,透光率低于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透光率。
12.作为另一实施形态,本实用新型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用于通过光学方式生成形成有凹凸图案的图章s的影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棱镜部10,包括可供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入射的射入面11和用于对从图章s的凹凸图案反射出来的光线进行传递的影像传递面12以及用于将被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到影像获取部c的射出面13;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接触方式配置于所述棱镜部10的影像传递面12上;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接触方式配置于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上;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以接触方式配置于所述高透光性薄膜层30上,被图章s的凹凸图案直接加压,透光率低于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透光率。
13.此外,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透光率为0.8至1,而所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透光率为0.3至0.5为宜。
14.此外,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厚度为2.0mm以上为宜。此外,所述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为0.045至0.075mm为宜。
15.此外,所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厚度为0.15mm以上为宜。此外,所述影像获取部c,还可以包括:清晰度补正部50,用于增加从图章s的凹凸图案反射出来的光线的明暗对比。
16.本实用新型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通过在高透光性弹性层上以接触方式配置一定硬度的高透光性薄膜层,可以在图章的压印过程中为使用者赋予足够的弹性感的同时借助于薄膜层对压印压力进行分散。
17.此外,通过在所述高透光性弹性层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上配备低透光性弹性层,即使是在表面有印泥或油墨残留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清晰度优秀的印鉴影像。
18.进而,可以以低透光性弹性层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的相对厚度比例为基础,在节省高透光性弹性层的原材料使用量的同时确保足够的耐久性。
19.此外,即使是在因为一部分透光率降低而导致所反射出来的光线亮度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利用清晰度补正部增加影像信息的明暗对比(contrast)而提供清晰的印鉴影像。
附图说明
20.图1a以及图1b是对现有技术中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21.图2a是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涉及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22.图2b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图示的截面图。
23.图3是对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涉及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进行图示的截面详细图。
24.图4是对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涉及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进行图示的截面详细图。
25.附图标记:
26.d:印鉴影像获取装置
27.s:图章
28.l:光源
29.c:影像获取部
30.10:棱镜部
31.11:入射面
32.12:影像传递面
33.13:射出面
34.20:高透光性弹性层
35.30:高透光性薄膜层
36.40:低透光性弹性层
37.50:清晰度补正部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将参阅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进行详细说明。
39.本实用新型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用于通过光学方式生成形成有凹凸图案的图章s的影像信息,如图2a以及图3所示,可以包括棱镜部10、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
40.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与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影像获取装置相同,除了所述棱镜部10、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之外,还必须配备用于照射出光线的光源l以及以所反射出来的光线为基础生成印鉴影像的影像获取部c,既可以将包含上述构成的全部构成在一个装置中实现,也可以将上述构成单独分离出来并通过另一个装置实现。
41.上述棱镜部10是通过对所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透光以及折射之后再进行射出而基于在图章s中形成的凹凸图案生成印鉴影像的构成,包括射入面11、影像传递面12以及射出面13。具体来讲,上述射入面11是在可供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入射的部分上配备的面,上述影像传递面12是在用于对从图章s的凹凸图案反射出来的光线进行传递的部分上配备的面,而上述射出面13是在用于将被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到影像获取部c的部分上配备的面。
42.此外,在上述棱镜部10的影像传递面12上,可以依次层叠配备如上所述的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将通过棱镜部10的入射面11
流入,并经由影像传递面12依次透过以接触方式配置于其上部的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接下来以图章s的凹凸图案为基础被部分吸收或反射,而被反射出来的光线将在再次经由影像传递面12之后通过射出面13照射到影像获取部c。
43.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接触方式配置于上述棱镜部10的影像传递面12上,可以利用硅树脂类或尿完类弹性聚合体进行制造。为了通过将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的吸收乃至反射最小化而使得大部分光线透过,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0.8至1的透光率形成为宜。
44.此外,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起到在使用者利用图章进行压印时最终对其压力进行收容吸收以及缓冲的功能,厚度越厚其缓冲效果就越好,但却具有自重增加且原材料使用量增加的问题。
45.此外,在其他实施形态中,如图4所示,可以在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上配备高透光性薄膜层30。上述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层叠的方式以接触方式配置于高透光性弹性层20上,与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相同,为了通过将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的吸收乃至反射最小化而使得大部分光线透过,上述高透光性薄膜层20以0.8至1的透光率形成为宜。
46.上述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具有一定硬度的方式形成,通过将在图章的压印过程中产生的局部的压印压力均等分散,可以使配备于下部的高透光性弹性层20对压力完全进行收容以及缓冲。
47.此外,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是通过以接触方式配置于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乃至高透光性薄膜层30上而被图章s的凹凸图案直接加压的构成,利用硅树脂类或尿完类弹性聚合体进行制造,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及弹性感而防止在使用者利用图章s进行压印时发生滑动的现象,从而确保压印的有效性并借此改善使用体验。不仅如此,即使在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时也不会呈现出明显的印鉴影像品质差异,因此可获得均质且稳定的影像信息。
48.但是,如图2b所示,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是一种采用从光源l照射出的光线以大于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外侧面临界角的角度入射的吸收式的装置,因此在图章s的凹凸图案中与低透光性弹性层40发生接触的凸部上对光线进行吸收而在凹部上进行反射。
49.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为地降低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透光率而避免残留在表面的印泥对光线进行吸收,其技术差异性在于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以低于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透光率形成。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即使是在表面有印泥或油墨残留的污染状态下,因为是以相对较低的透光率形成而可以将被所残留的印泥或油墨吸收的光线最小化。借此,可以相对增加被反射的光线的量,从而防止在印鉴影像中发生不必要的歪曲的现象并借此确保其清晰度。
50.如上所述,为了通过将从光源l照射出来的光线的吸收乃至反射最小化而使得大部分光线透过,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和/或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0.8至1的透光率形成为宜。
51.为此,在将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透光率范围限定于上述数值范围的状态(厚度分别为2.0mm、0.05mm)下,以人为地在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上涂布印泥的状态获取了不同的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透光率(厚度为0.15mm)下的影像信息。关
于影像信息的结果,是根据是否因为残留的印泥而发生影像歪曲为准进行了分类。
52.【表1】
53.(实施例1)基于透光率比例的影像歪曲以及亮度下降(仅配备高透光性弹性层)
[0054][0055]
【表2】
[0056]
(实施例2)基于透光率比例的影像歪曲以及亮度下降(同时配备高透光性弹性层以及薄膜层)
[0057][0058]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并没有对所有试验进行记载,只是对代表性的实施例进行了整理和记载,以上述表为基础,可以确认在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透光率为0.8至1且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透光率超出0.5的情况下,会因为残留的印泥
而发生印鉴影像的歪曲,但是在0.5以下的透光率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无明显歪曲的正常的压印印鉴影像。
[0059]
但是,在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透光率不足0.3的情况下,因为影像信息的亮度(辉度)过度下降而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以0.3至0.5形成为宜,更佳地,在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透光率为0.8至1的前提下,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透光率可以是0.35至0.45。
[0060]
此外,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的制造,如图4所示,以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及低透光性弹性层40的相对厚度为基础,将100名使用者作为对象,通过下述实施例得出了不会发生滑动或压力集中在特定部分的现象的最佳厚度比例。此时,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厚度是以保留足够余量的2.0mm形成。
[0061]
【表3】
[0062]
(实施例3)当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为0.10mm时
[0063][0064]
【表4】
[0065]
(实施例4)当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为0.08mm时
[0066][0067][0068]
【表5】
[0069]
(实施例5)当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为0.05mm时
[0070][0071]
【表6】
[0072]
(实施例6)当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为0.04mm时
[0073][0074]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并没有对所有试验进行记载,只是对代表性的实施例进行了整理和记载,可以确认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与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无关,当其厚度没有达到最低0.15mm的情况下,发生滑动现象以及压力集中现象的情况相对较多。
[0075]
此外,即使是确保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达到最低0.15mm,在上述高透光性薄膜层30的厚度为最低0.08mm以上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滑动现象,而且即使是在因为图章压入而发生弯曲现象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易地复原,但是在以0.04以下的厚度形成时虽然可以减少滑动现象,但是发生了图章的边缘被加重扫描的压力集中现象,而且还发生了一部分非复原变形现象,从而导致了功能性的降低。
[0076]
因此,可以得出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确保0.15mm以上为宜,而上述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0.045至0.075mm的厚度形成为宜。
[0077]
此外,作为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以及高透光性薄膜层30以在其结构上最不合理的厚度形成的情况,可以确认在上述低透光性弹性层40为0.15mm而高透光性薄膜层30为0.045mm的情况下,只要上述高透光性弹性层20的厚度达到2.0mm以上,就可以充分地对压印压力进行吸收并借此在解除压力之后顺利地发生弹性复原。
[0078]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能会因为低透光性弹性层40而造成一部分光线透光率的降低并导致反射出来的光线亮度的下降。但是,适用本实用新型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在如上所述的影像获取部c中,还可以包括清晰度补正部50,其用于增加从图章s的凹凸图案反射出来的光线的明暗对比。借此,可以通过利用上述清晰度补正部50增加影像信息的明暗对比
(contrast)而提供清晰的印鉴影像。
[0079]
关于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清晰度以及弹性感优秀的印鉴影像获取装置d,具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可以在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进行变更的前提下以其他具体的形态实施。
[0080]
因此,在上述内容中记述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目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该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做出定义而非上述的详细说明,而且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范围及其等价概念推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应该解释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