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5530发布日期:2021-08-13 16:1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水冷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散热装置,特别指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处理速度的提升,凭借不同的功能接口卡可使电脑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接口卡上的晶片的工作时脉都高达数亿赫兹(hz),而如此高频率的工作速度,热量问题应蕴而生。当接口卡温度过高时,轻者造成耗电量的增加,重者可能损害到电子元件而缩短处理器的寿命,如此将严重影响到处理器的效率、可靠度与稳定性。因此,为了排除接口卡的热量,现有有以泵、水冷头、散热器组成的水冷散热系统,其一般的工作方式是热交换件与接口卡的热源进行热交换,再凭借冷却液体(例如水)流入热交换件内进行热交换而将热能转移至冷却液体中,由泵将冷却液体加压流入散热器,而达到快速散热的功效,使接口卡可正常运作。

然而,现有的水冷散热系统仅将水冷头设置于主要发热元件(例如图形处理器)上,对主要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但主要发热元件周边也同时设有其他的发热元件,现有的水冷散热系统无法对其他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导致接口卡的散热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对电子装置上复数发热元件进行散热,进而增加散热效果的一种水冷散热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乘载本体,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以及一孔口,该孔口贯穿该乘载本体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一水冷头,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该水冷头设置于该孔口内,该水冷头的下部一接触面选择凸出或切齐该第二侧面,该水冷头上部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与出水口连通该水冷头内部的一第一空间;

一泵,设置于该乘载本体的第一侧面,具有一第一入水口及一第一出水口;

一盖件,内部呈中空并且一侧呈开放状,对应盖合于该乘载本体的该第一侧面并共同形成一第二空间,该盖件具有一第二入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该第二入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并与该第二空间相连通;

一第一管体,两端分别连接该泵的第一出水口及该水冷头的进水口;

一第二管体,两端分别连通该水冷头的出水口及该盖件的第二入水口。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与复数发热源对应贴设。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还包含一第三管体及一第四管体,该泵的第一入水口连通该第三管体的一端,该盖件的第二出水口连通该第四管体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三管体、第四管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水排,如此形成一水冷回路。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还包含一水箱,设置于该乘载本体的第一侧面,具有一第四入水口、一第四出水口、一第五入水口、一第五出水口、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该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彼此隔离独立设置,该第四入水口、第四出水口连通该第一腔室,该第五入水口、第五出水口连通该第二腔室,一第三管体的一端连通该第四入水口,该第四出水口连通该泵的第一入水口,该第五入水口连通该泵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该水冷头还具有一壳体、一板体及一导流件,该壳体及该板体对应盖合界定一热交换腔室,该板体一面是一热交换面对应该热交换腔室,该板体另一面是一吸热面接触一第一发热元件,该吸热面具有复数鳍片,每两相邻的鳍片之间形成一通道,该导流件设置于该复数鳍片上,并且该导流件开设一导流道,该导流道连通所述通道及热交换腔室,并且该第二入水口连通所述导流道及热交换腔室。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该导流件对应设置在所述鳍片呈自由端的顶面。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该乘载本体还具有复数支撑柱,该复数支撑柱从该乘载本体的第二侧面向一接口卡延伸抵顶该接口卡的一第一侧面,并且该复数支撑柱分别具有一第一螺孔,该接口卡对应该复数支撑柱具有复数第二螺孔,复数锁固件螺锁结合所述第一螺孔、第二螺孔。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该泵的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分别设有一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向外凸出并插入该水箱的第四出水口及第五入水口。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该水冷头的进水口、出水口分别设有一第二接头,该盖件的第三入水口、第三出水口分别设有一第三接头。

所述的水冷散热装置,其中:该水箱的第四入水口及第五出水口分别设有一第四接头。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可通过该承载本体一侧对应与一电子装置组设,并吸附该电子装置上复数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再由另一侧的水冷头及承载本体将该热量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进而可达到电子装置的散热效果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水冷头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乘载本体1;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孔口13;水冷头2;上部21;进水口211;出水口212;下部22;接触面23;壳体24;板体25;热交换面251;吸热面252;鳍片2521;通道2522;导流件26;导流道261;泵3;第一入水口31;第一出水口32;盖件4;第二空间41;第二入水口42;第二出水口43;第一管体5;第二管体6;第二接头7;第三接头8;水箱9;第四入水口91;第四出水口92;第五入水口93;第五出水口94;第一腔室95;第二腔室96;第四接头10;第三管体c;第四管体d;接口卡e;水排f。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考图1、图2a、图2b、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及水冷头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所述水冷散热装置,包含:一乘载本体1、一水冷头2、一泵3、一盖件4、一第一管体5、一第二管体6;

所述乘载本体1具有一第一侧面11、一第二侧面12、一孔口13,所述第一、二侧面11、12分设于该乘载本体1的两侧面,该孔口13贯穿该乘载本体1的第一、二侧面11、12。

所述水冷头2具有一上部21及一下部22,该水冷头2设置于前述孔口1内,该水冷头2的下部22置入该孔口13中,并具有一接触面23选择凸出或切齐该乘载本体1的第二侧面12,该水冷头2上部21具有一进水口211及一出水口212连通该水冷头2内部的一第一空间(图中未示)。

所述泵3设置于该乘载本体1的第一侧面11具有一第一入水口31及一第一出水口32。

所述盖件4内部呈中空,并且一侧呈开放状,对应盖合于该乘载本体1的该第一侧面11并共同形成一第二空间41,该盖件4具有一第二入水口42及一第二出水口43并与该第二空间相41连通。

该水冷头2更具有一壳体24、一板体25及一导流件26,该壳体24及该板体25对应盖合界定一热交换腔室(图中未示),该板体25一面是一热交换面251对应该热交换腔室,该板体25另一面是一吸热面252接触一第一发热元件(图中未示),该吸热面252具有复数鳍片2521,每两相邻的鳍片2521之间形成一通道2522,该导流件26设置于该复数鳍片2521上,并该导流件26开设一导流道261连通所述通道2522及热交换腔室(图中未示),并该第二入水口42连通所述导流道261及热交换腔室(图中未示),该导流件26系对应设置在所述鳍片2521呈自由端的顶面,所述水冷头2的壳体24为一中空的结构体,故当壳体24与该板体25对应盖合后则自然形成该密闭的热交换腔室,故未在图示中特别揭示。

该水冷头2的进、出水口211、212分别设有一第二接头7,该盖件4的第二入、出水口42、43分别设有一第三接头8。

所述第一管体5两端分别连接该泵3的第一出水口32及该水冷头2的进水口211;所述第二管体6两端分别连通该水冷头2的出水口212及该盖件4的第二入水口42。

所述第二侧面12相对应与复数发热源(图中未示)贴设,并该盖件4恰设于对应有该复数发热源处的另一侧。

一第三管体c及一第四管体d,该泵3的第一入水口31连通该第三管体c的一端,该盖件4的第二出水口43连通该第四管体d的一端,并所述第三、四管体c、d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水排f,如此形成一水冷回路。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是本实施例更包含一水箱9设置于该乘载本体1的第一侧面11具有一第四入水口91、一第四出水口92、一第五入水口93、一第五出水口94、一第一腔室95及一第二腔室96,该第一、二腔室95、96彼此隔离独立设置,该第四入、出水口91、92连通该第一腔室95,该第五入、出水口93、94连通该第二腔室96,一第三管体c的一端连通该第四入水口91,该第四出水口92连通该泵3的第一入水口31,该第五入水口93连通该泵3的第一出水口32,该第一管体5的一端通过该第五出水口94,该水箱9的第四入水口92及第五出水口93分别设有一第四接头10。

该泵3的第一入、出水口31、32分别设有一第三接头8向外凸出并插入该水箱9的第四出水口92及第五入水口93,并所述乘载本体1的第二侧面12向一接口卡e贴设并由该第二侧面12吸附该接口卡e所产生的热量。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可以改善现有水冷头系直接令冷却液体由入水口流入至散热鳍片之间通道内,但并没有任何导流元件导引冷却液体的流动方向,导致冷却液体在流入散热鳍片间的通道的前无方向性地乱流,仅于冷却液体流入口与近入口处的散热柱或散热鳍片有完全热交换之外,而对于离入口中段或较远的散热柱或散热鳍片则热交换率较差或甚至没有热交换,导致现有水冷头换热效率不佳的问题。本案的导流件26可限制该冷却液体的流动方向,以达到增加换热效率的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