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0741发布日期:2021-06-01 17:2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开始慢慢渗入企业办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pc端上办公,曾经在数字技术发展的最初阶段,功能性是人机交互界面的核心,由于计算机设备运行慢、存储小,因而在设计界面时更多考虑的是程序运行,那时的设计者多是程序员而非设计师,对于用户体验的考虑更是少之又少。如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在品牌、使用性、功能性和展示内容这些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并结合心理学模型研究出更人性更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对于我国的企业,传统的研发过程在数字化研究与生产的大背景下显得繁琐且滞后,日常设计与生产工作对接不便、信息共享难、流程审批过程繁琐等问题导致科研生产的迭代慢、效率低;另外在数据上,企业的数据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包括研发数据、制造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等,其不仅在来源和用途上多种多样,在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这些问题为研发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由此可见,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软件的使用效率,甚至影响使用软件的企业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包括:

获取用户历史操作数据;

根据用户历史操作数据得到用户画像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画像信息确定用户使用需求;

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包括:

获取初始界面信息;

根据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调整初始界面信息,得到用户需求界面;

根据用户需求界面生成目标界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目标界面生成装置,包括:

用户画像模块,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

用户偏好模块,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

目标界面模块,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画像模块包括:

历史操作数据单元,获取用户历史操作数据;

用户画像信息单元,根据用户历史操作数据得到用户画像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偏好模块,包括:

用户需求单元,根据用户画像信息确定用户使用需求;

用户偏好单元,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界面模块,包括:

初始界面单元,获取初始界面信息;

需求界面单元,根据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调整初始界面信息,得到用户需求界面;

目标界面单元,根据用户需求界面生成目标界面。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一项所述目标界面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界面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目标界面生成方法包括: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上述方案中,根据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进而得到目标界面,该目标界面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了针对不同用户生成不同的目标界面的效果,提高了目标界面的灵活度,简化了用户对使用偏好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界面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公开内容提供了许多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的不同实施方式或实例。下面描述了组件和布置的具体实例以简化本发明。当然,这些仅仅是实例,而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研究背景进行简单说明。

目前,在各企业网站用户界面里提供了供用户使用的各种功能,该功能通过用户界面中对应的菜单项来实现,通常来说,各个功能对应的菜单项在用户界面中的布局以及其实现过程都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设计来实现的,当用户需要用到某项功能的时候,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去查找到并触发该功能,某些功能甚至需要用户手动输入信息来查找。

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规则设计用户界面带来的问题是,当用户需要启动或者触发的功能不在用户首页展示时,需要按照用户界面设计逻辑进行查找操作,对于需要输入信息来进行查询的服务,用户每次仍需要进行手动输入或者根据历史查询记录进行选择,这些繁琐而重复的操作设计和千人一面的界面效果,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基于此,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界面生成方法,包括:

s101: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

s102: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

s103: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

具体地,用户属性包括用户工作方式和工作特点,用户操作习惯指用户对界面的变化需求;首先通过对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分析,得出严谨化、独立化、个性化的企业用户形象特征,这为协同设计平台(目标界面)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用户体验设计目标:简洁、轻松、专注、高效;整个产品(目标界面)设计需要有针对性,符合用户的认知,流畅、自然、易用。例如用户习惯的操作流程、符合产品理念的色彩搭配、自然的视觉流等。其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在现有企业协同设计平台(目标界面)设计的基础上,总结出视觉体验存在的问题:颜色搭配杂乱、组件样式老旧,并在功能体验上进行了创新:空间自由、场景构建,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对问题进行解决;另外,通过分析提出感官舒适、空间自由、场景构建的设计原则以及简洁、轻松、专注、高效的用户体验准则。

从上述示例可以知晓,本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界面生成方法根据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进而得到目标界面,该目标界面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了针对不同用户生成不同的目标界面的效果,提高了目标界面的灵活度,简化了用户对使用偏好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包括:

获取用户历史操作数据;

根据用户历史操作数据得到用户画像信息。

具体地,根据企业的用户对界面的操作,收集用户操作数据,然后操作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有效数据,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关联规则计算,分析用户标签,此外也可以通过数据建模的方法分析用户标签,利用用户标签描述用户画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

根据用户画像信息确定用户使用需求;

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

具体地,通过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得到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管理流程,对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并结合员工日常工作特点,确定用户使用需求,通过大数据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也可以将用户需求输入至预设的用户偏好模型,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包括:

获取初始界面信息;

根据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调整初始界面信息,得到用户需求界面;

根据用户需求界面生成目标界面。

具体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获取的初始界面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现有初始界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初始界面色彩搭配杂乱,组件设置不合理,界面功能单一等;结合色彩心理学和设计工程学,基于用户使用偏好,对初始界面信息进行调整,举例而言,组件弹出框和泡泡不需要边框划分,可加上若隐若现的投影或者在底层添加遮罩效果,提高组件在界面中的层次,让重要的内容在视觉上离用户更近;此外,对初始界面信息进行调整还包括对界面功能进行设计,举例而言,通过设计空间自由,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需要,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宗旨,站在用户的角度解决界面中的问题,让用户在界面布局中有参与感,对界面的关注度会更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在寻找需求内容时的能耗,不用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内容上;通过场景化的设计让用户可以不用跳转、退出,在一个界面中就能使用到在这个场景下需要的各种工具,能够更加专注、高效的完成工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目标界面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1:视觉体验

视觉是人体感官中的“首领”,人体中超过70%的感官都来自于眼睛,因此这也成为产品设计的一个重心。一个设计师每天都在面对繁重的设计工作,并且会长时间沉浸其中,当他打开协同设计平台,看到简洁的界面风格和舒适的配色时,情绪会放松许多,工作的压力也会逐渐消散。可以说视觉就是用户对平台的第一印象,视觉体验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心理和情绪。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好的用户界面就是那些看起来高级且有冲击力的网站设计,但是针对企业的协同设计平台,在视觉上是有限制的,若是一味模仿那些网站的样式进行设计是不现实的,对于平台来说,用户界面的设计是需要在保证易用性的基础上让视觉效果更舒适。那么传统的协同设计平台在视觉上为什么总会给用户一种陈旧、复古的感觉?针对这个问题,分析出了传统协同设计平台视觉上存在的不足:色彩搭配杂乱、组件样式老旧。

颜色往往是第一时间进入用户视觉的,颜色过亮显得界面低端,颜色过暗又会显得沉重,而一套好的配色会让平台更现代化。传统的协同设计平台普遍忽略了色调一致这个原则,色调一致并非单一的颜色展示,而是在视觉上能确定出平台的品牌色与辅助色,并且能有一些点缀色。传统的协同设计平台通常会使用多种颜色搭配,界面中品牌色与辅助色区分不明确,有的甚至不存在辅助色,这样的界面给用户的第一感觉是低端和杂乱无章。新版的协同设计平台要摒弃原来的色彩搭配,遵循色调一致的原则,让用户有种始终如一的视觉体验。在颜色搭配上不使用太过抢眼的颜色,毕竟平台只是辅助办公的一种手段,可以采用明度适中且更加亲和的颜色,另外要保证色彩主次突出。在界面的大色块中可以运用渐变融合的样式,让整体界面充满活力和生机,不再枯燥乏味。同时界面中颜色的设计需要遵循用户的传统认知,考虑色彩心理带给用户的影响。例如正文色为黑,辅助色为灰,提示色为红,连接色使用品牌色的衍生色等等。综上所述,可以说色彩是用户界面的灵魂。

除了颜色,组件在整个界面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组件样式的好坏同样也会影响用户的情绪。在传统协同设计平台的组件设计中,输入框和按钮通常会采用边框分明、有棱有角的样式,有的还会为输入框添加下凹的效果,为按钮添加投影(图3)。弹出框和泡泡的边框同样采用很实的颜色,在层次展示上也没有区分,这些样式可能在用户体验上起到些提示用户的效果,但却不是最佳的方法。其实协同设计平台完全可以抛弃这些传统的组件样式,脱掉老旧的“衣服”。现在无论是网页、客户端或是app在视觉设计上都逐渐趋向于扁平化。对于改版后的协同设计平台,输入框和按钮的边框可以以原有的颜色为基础降低透明度,或者采用无边框纯填充的形式,减轻颜色对用户视觉的冲击。另外可以扔掉下凹和阴影效果,将视觉拉至同一个平面。弹出框和泡泡不需要边框划分,可加上若隐若现的投影或者在底层添加遮罩效果,提高组件在界面中的层次,让重要的内容在视觉上离用户更近。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新版协同设计平台在视觉体验上遵循感官舒适的原则,为用户打造简洁的界面风格。

实施例2:功能体验

视觉是用户对平台的第一印象,视觉的好坏决定了用户是否想要对平台进行深入的探索。而功能是留住用户的关键因素,功能是否好用决定了用户在第一次使用之后还会不会再次使用。通过对传统协同设计平台的分析,新版的协同设计平台在功能体验上遵循以下原则:空间自由、场景构建。

协同设计平台的空间划分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协同设计平台只是将所有的板块罗列在界面中,虽然看似整齐有序,实际却没有考虑到这种单纯的罗列方式能否让用户快速得到需要的内容。其实设计师在进行界面布局规划时只能按照单一类用户的需求设计,由于企业内用户角色众多,往往不能满足每一类用户的需求。既然如此,为何不能给用户空间自由,让用户决定他想要的内容呢?这里的空间自由并不是指用户可以对空间分配拥有完全的自由,而是在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对他需要的内容进行自定义。例如一个设计师用户,打开界面他可能更关注自己参与的项目和任务,对数据和需求并不关心,这时他可以自由定义界面中的内容,将项目、任务板块置顶,其他内容置后或者移除。而管理类用户的需求可能与设计师相反,他同样也可以自定义自己需要的板块。空间自由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需要,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宗旨,站在用户的角度解决界面中的问题,让用户在界面布局中有参与感,对界面的关注度会更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降低用户在寻找需求内容时的能耗,不用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内容上。耗能越低证明用户在使用平台时越轻松,平台才能更好的留住用户。

传统的协同设计平台在设计上没有过多考虑用户体验的因素,例如一个用户在打开一个功能的同时若需要使用其他功能,必须退出当前界面,这种体验带给用户的是麻烦、复杂。设想一下你的工作环境,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有电话、纸笔、日历、电脑、还有各类文件,这些都是日常办公的必要工具。再设想一下你是一个会议的组织人员,会议中需要你来决定发言人员、记录会议要点、控制会议过程、编写会议纪要和评审文件等,也可能在会议中想到还需要某些人员参加会议,再联系这些人员来参加等等。这就是场景,工作的场景、开会的场景。新版的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以场景为原点,在工作台的功能中融入研讨、日历、待办、文件、数据等各种工具,为用户打造一个办公的场景。在会议的功能中融入会议人员管理、发言人员控制、会议纪要生成、会议过程管理、会议文件管理、会议文件的协同编辑等功能,为用户打造一个会议的场景。场景化的设计让用户可以不用跳转、退出,在一个界面中就能使用到在这个场景下需要的各种工具,这样行云流水般的体验让用户在进行工作时不被打断,能够更加专注、高效的完成工作。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目标界面生成装置,包括:

用户画像模块201,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

用户偏好模块202,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

目标界面模块203,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

从上述示例可以知晓,本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界面生成装置根据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进而得到目标界面,该目标界面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了针对不同用户生成不同的目标界面的效果,提高了目标界面的灵活度,简化了用户对使用偏好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画像模块201包括:

历史操作数据单元,获取用户历史操作数据;

用户画像信息单元,根据用户历史操作数据得到用户画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偏好模块202,包括:

用户需求单元,根据用户画像信息确定用户使用需求;

用户偏好单元,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界面模块203,包括:

初始界面单元,获取初始界面信息;

需求界面单元,根据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调整初始界面信息,得到用户需求界面;

目标界面单元,根据用户需求界面生成目标界面。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示例中目标界面生成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301、存储器(memory)3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303和总线304;其中,所述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通过所述总线3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303用于实现装置、客户终端、缺陷监测设备以及其他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3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3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目标界面生成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1: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

s102: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

s103: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根据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进而得到目标界面,该目标界面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了针对不同用户生成不同的目标界面的效果,提高了目标界面的灵活度,简化了用户对使用偏好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目标界面生成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目标界面生成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1:获取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画像信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和用户操作习惯数据;

s102:根据所述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包括:界面视觉信息、界面组件信息以及界面功能信息;

s103:根据所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生成目标界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企业的用户画像信息得到用户使用偏好信息,进而得到目标界面,该目标界面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了针对不同用户生成不同的目标界面的效果,提高了目标界面的灵活度,简化了用户对使用偏好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虽然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了如实施方式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方式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方式、完全软件实施方式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方式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