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84869发布日期:2021-07-16 19:0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屏幕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幕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电子设备中,配备有越来越多的光器件用于发射/检测各类光信号,其中,发射光信号的光器件称为发光器件,检测光信号的光器件称为感光器件。目前,电子设备中的光器件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3.方式一,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开设一个或多个通孔,将光器件设置在该通孔下方的主板上,以使光信号能够被发射或接收。这种方式相当于在屏幕的触控层、封装保护层、发光层、基板、缓冲泡棉层均开设了为了透光的通孔,使得光器件能够通过该通孔发射或接收光信号。
4.方式二,考虑到屏幕本身的触控层、封装保护层、发光层、基板能够透过一部分光线,仅在缓冲泡棉层开设通孔,将光器件放置在该通孔下方的主板上。
5.然而,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方式一中在屏幕的各层开孔,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及显示区域的连续性,屏占比较低。方式二中,对于感光器件而言,从缓冲泡棉层投射下来的光包括了外界的环境光和屏幕本身的发光层发出的光,此时主板上的感光器件难以区分接收到的光是环境光还是屏幕本身的发光层发出的光,容易引起环境光检测错误。对于发光器件而言,由于发光器件相当于设置在发光层下方的主板上,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线会对发光层中的晶体管的性能产生影响,例如会使晶体管漏电,影响屏幕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幕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使得在不影响屏占比的同时,提高环境光检测的准确度和/或避免发射的光线对发光层中的晶体管的性能的影响。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屏幕组件,具有环形挡光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组件,包括:盖板;环形挡光层,所述环形挡光层位于所述盖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环形挡光区域中;屏幕本体,所述屏幕本体位于所述环形挡光层的下方;光器件,所述光器件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屏幕本体之间且位于所述环形挡光区域中,所述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设置在所述盖板下方,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器件连接。
8.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和上述的屏幕组件,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屏幕组件的下方,所述屏幕组件与所述主板连接。
9.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预设有环形
挡光区域的盖板和一屏幕本体;在所述盖板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和光器件;或者,在所述盖板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在所述屏幕本体对应所述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其中,所述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在所述盖板的内表面或所述屏幕本体上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盖板的内表面或所述屏幕本体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光器件连接;将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盖板固定,以形成所述屏幕组件;其中,所述光器件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屏幕本体之间。
10.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预设有环形挡光区域的盖板和一屏幕本体,所述屏幕本体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包括暴露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边缘连接线和暴露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的环形挡光区域的非边缘连接线;在所述盖板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所述光器件与所述非边缘连接线连接;将所述屏幕本体与所述盖板固定,以形成所述屏幕组件。
11.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光器件设置在盖板和屏幕本体之间,屏幕本体在盖板下方,也就是说,光器件设置在屏幕本体的上方。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时,光器件发出的光不会直接照射在该光器件下方的屏幕本体上,因此不会对屏幕本体的性能产生影响,比如不会对屏幕本体的发光层中的晶体管产生影响。光器件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时,由于光器件的感光面朝上即朝向盖板的方向,屏幕本体本身发出的光,比如位于光器件下方的发光层发出的光不会被光器件的感光面感应到,因此光器件可以精准的检测出环境光。而且,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利用了环形挡光区域本身就属于非显示区域的特性,在不占用额外的正常显示区域的情况下设置光器件,而且无需为了透光在屏幕本体中额外开设通孔,因此可以不影响屏占比的同时,提高环境光检测的准确度和/或避免发射的光线对屏幕本体的性能的影响。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能够在将连接光器件的电连接线延伸至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组件整体的透光性。
12.另外,所述环形挡光层开设有通孔;所述光器件嵌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光器件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或者,所述光器件设置在所述通孔下方且遮盖所述通孔。也就是说,光器件可以设置在环形挡光层下方或者与环形挡光层设置在同一层,使得光器件的设置方式灵活多样。光器件嵌于通孔内,即光器件与环形挡光层位于同一层,光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即光器件填满通孔,确保在不漏光的同时不会增加厚度,屏幕组件的厚度可以控制到很薄,有利于实现屏幕组件的轻薄化设计。光器件设置在通孔下方,即光器件设置在环形挡光层下方,光器件遮盖通孔,更不容易漏光,允许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方便了装配。
13.另外,所述光器件设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环形挡光层之间;或者,所述光器件为用于发射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光器件,所述环形挡光层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所述光器件固定在所述环形挡光层的下方。光器件设置在盖板和环形挡光层之间,即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层的上方,环形挡光层无需开设通孔,制作方便,简化了制作屏幕组件的工艺流程。环形挡光层是用来挡可见光的,红外光可以透过环形挡光层,因此对于发射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光器件,无需在环形挡光层开设通孔,制作方便,简化了制作屏幕组件的工艺流程。
14.另外,所述屏幕组件还包括:可弯曲的第二电连接线;所述第二电连接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线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一主板。也就是说,屏幕组件中还包括可弯曲的第二电连接线,使得可以直接通过屏幕组件实现光器件和一主板之间的电连接,方便了后续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电连接线将屏幕组件与一主板连接,有利于提高光器件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15.另外,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盖板的下表面的边缘区域;或者,所述第一电连接线全部贴合于所述屏幕本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屏幕本体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或者,所述屏幕本体包括触控层,所述第一电连接线为所述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所述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包括暴露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边缘连接线和暴露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的环形挡光区域的非边缘连接线,所述光器件固定在所述非边缘连接线的位置。提供了多种第一电连接线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电连接线的设置方式灵活多样。若第一电连接线为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即光器件与触控层共用电连接线,避免因为专门设置额外的电连接线而增加屏幕组件的厚度,有利于在实现光器件与主板连接的同时节省成本且减小屏幕组件的厚度。
16.另外,所述光器件包括感光器件,所述感光器件包括:电路层、位于所述电路层上方的滤色器层和位于所述滤色器层上方的匀光膜层。滤色器层上方设置匀光膜层,可以对滤色器层和电路层起到遮挡作用,使人眼看不清感光器件中的滤色器层及电路层,从而减少外观问题,使屏幕组件的外观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手机的正视图;
19.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屏幕组件的正视图;
20.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环形挡光层和光器件的放大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一个例子中的屏幕组件的截面图;
22.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一个例子中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23.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另一个例子中的屏幕组件的截面图;
24.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又一个例子中的屏幕组件的截面图;
25.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再一个例子中的屏幕组件的截面图;
26.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另一个例子中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27.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一种屏幕组件的截面图;
28.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感光器件的截面图;
29.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屏幕组件的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30.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屏幕组件的另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31.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屏幕组件的又一种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33.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配备有越来越多的光器件用于发射/检测各类光信号。其中,发射光信号的光器件称为发光器件,检测光信号的光器件称为感光器件,发光器件和感光器件可以各自独立工作,也可以相互配合工作。比如,独立工作的感光器件可以为环境光传感器,为了让人眼在浏览屏幕上的内容时更舒适,电子设备大多会配备环境光传感器,从而对屏幕的亮度进行动态调整。相互配合工作的发光器件和感光器件可以应用于光学接近传感器,在打电话或者将手机放置在口袋中时,为了防止人体的组织误触发屏幕引起误操作,通常手机会配备光学接近传感器,发光器件发射红外光信号,然后感光器件接收手机发出后并经人体反射的红外光信号,从而可以判断人体组织离手机的距离从而避免误触事件。
34.其中,感光器件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感光器件中的感光单元可以是非晶硅光电二极管,单晶硅光电二极管,有机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感光器件中还可以包括信号处理电路,该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感光单元产生的电信号,比如根据感光单元产生的电信号计算光强、光色温等。在具体实现中,感光器件还可以包括其他电子元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发光器件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单元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vcsel)等。发光器件还可以包括驱动部分,驱动部分可以位于发光器件上,也可以位于主板上用于驱动发光单元发射光信号。在具体实现中,发光器件中还可以包含其他电子元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35.为了解决本发明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到:目前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通常配置有前置摄像头,在摄像头上方的屏幕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也可以称为通孔,光线可以透过该开口用于摄像头拍照。如图1所示为一手机的正视图,图1中主要展示了手机的屏幕本体101、环形挡光层102、边缘挡光层103。具体的,在屏幕本体101的开口的上方设置有一环形挡光层102,环形挡光层102用于遮挡屏幕本体的开口产生的显示过渡区域。环形挡光层102所在的区域为环形挡光区域,环形挡光区域的内环(图1中直径为d的区域)之内的区域为非显示区域,环形挡光区域的外环(图1中直径为d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为显示区域。其中,非显示区域可以理解为非正常显示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可以理解为正常显示区域。图1中,环形挡光区域为圆环形挡光区域,因此,环形挡光区域的内环之内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圆环形挡光区域的内部圆形区域,环形挡光区域的外环之外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圆环形挡光区域之外的外面区域,即圆环形挡光区域的内部圆形区域为非正常显示区域,圆环形挡光区域的外面区域为正常显示区域。光线可以透过环形挡光层102的内部圆形区域用于使摄像头成像,环形挡光层102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进光口的挡光层。边缘挡光层103用于遮挡屏幕的四周边缘产生的显示过渡区域,使得手机边缘的显示连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中,利用该环形挡光区域本身就属于非显示区域的特性,将光器件设置在环形挡光区域中,在不占用额外的正常显示区域的情况下设置光器件,而且无需为了安装光器件在屏幕本体中开设通孔。
36.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屏幕组件,具有环形挡光区域,包括:盖板;位于盖板的下方的环形挡光层,位于环形挡光层下方的屏幕本体;位于盖板和屏幕本体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的光器件,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第一电连接线设置在盖板下方,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光器件连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器件设置在盖板和屏幕本体之间,屏幕本体在盖板下方,也就是说,光器件设置在屏幕本体的上方。处于环形挡光区域中的光器件能够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时,光器件发出的光不会直接照射在该光器件下方的屏幕本体上,因此不会对屏幕本体的性能产生影响,比如不会对屏幕本体的发光层中的晶体管产生影响。光器件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时,由于光器件的感光面朝上即朝向盖板的方向,屏幕本体本身发出的光,比如位于光器件下方的发光层发出的光不会被光器件的感光面感应到,因此光器件可以精准的检测出环境光。而且,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利用了环形挡光区域本身就属于非显示区域的特性,在不占用额外的正常显示区域的情况下设置光器件,而且无需为了透光在屏幕本体中额外开设通孔,因此可以不影响屏占比的同时,提高环境光检测的准确度和/或避免发射的光线对屏幕本体的性能的影响。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能够在将连接光器件的电连接线延伸至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组件整体的透光性。其中,无需为了透光在屏幕本体中额外开设通孔是指:无需为了使光器件能够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而在屏幕本体中开设通孔。
37.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光器件设置在环形挡光区域中,盖板下方的环形挡光区域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放置光器件,不受窄边框的屏幕的限制,同时还能很好的应用在曲面屏中。
38.在一个例子中,屏幕组件的正视图可以参考图2,从图2可以看出,屏幕组件中的屏幕本体201,环形挡光层202、边缘挡光层203、光器件204、第一电连接线2051。图3为一个例子中环形挡光层202和光器件204的放大示意图,即环形挡光区域中包括光器件204和环形挡光层202。参考图4,可以看出屏幕组件的截面图中的环形挡光区域。
39.在一个例子中,环形挡光层202和边缘挡光层203均为黑色的挡光层,可以由黑色油墨制造得到。根据实际需要环形挡光层202可以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或者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和红外光线。环形挡光层202所在的区域为屏幕组件的环形挡光区域,环形挡光区域的内环之内的区域为非显示区域,环形挡光区域的外环之外的区域为显示区域。
40.在具体实现中,光器件204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其中,外部可以理解为屏幕组件的外部。光器件204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时为发光器件,光器件204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时为感光器件。环形挡光区域中设置的光器件204可以为发光器件,也可以为感光器件,还可以为发光器件和感光器件。本实施方式中对环形挡光区域中设置的发光器件和/或感光器件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设置1个或多个。
41.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设置在环形挡光区域中的光器件204能够向外部发射光线
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可以在环形挡光层202开设有通孔或者不开设通孔。下面对开设通孔和不开设通孔的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42.环形挡光层202开设有通孔时,光器件204可以嵌于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内,且光器件204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或者,光器件204可以设置在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下方且光器件204覆盖该通孔。
43.环形挡光层202不开设通孔时,光器件204可以设置在盖板200和环形挡光层202之间,即位于环形挡光层202的上方;或者,光器件204为用于发射和/或接收红外光线的光器件,环形挡光层202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光器件204固定在环形挡光层的下方。
4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设置在盖板200的下方,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二端与光器件204连接。也就是说,将连接光器件204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延伸到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使得光器件204可以通过延伸到的边缘区域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与一主板连接。比如,当需要将屏幕组件中的光器件204与一主板连接时,可以利用一可弯曲的电连接线实现,将可弯曲的电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将可弯曲的电连接线的第二端连接至主板。
45.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电连接线2051可以通过金属网格或氧化铟锡ito制作得到。其中,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

氧化铟锡,由ito制造得到的电连接线可以称为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在具体实现中,第一电连接线2051还可以是由其他透光的电连接线制造。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能够在将连接光器件的电连接线延伸至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组件整体的透光性。比如,参考图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207之间的电连接线为可透光的电连接线,有利于在实现光器件和一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同时,不影响盖板和封装保护层之间的透光性。
46.在一个例子中,屏幕组件还包括:可弯曲的第二电连接线2052;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主板。也就是说,光器件204和主板可以通过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实现电连接。屏幕组件中还包括可弯曲的第二电连接线2052,使得可以直接通过屏幕组件实现光器件204和一主板之间的电连接,方便了后续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电连接线将屏幕组件与一主板连接,有利于提高光器件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其中,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可以带有连接器212,第二电连接线2052可以通过该连接器212与一主板上的连接器(比如图5中的连接器304)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与一主板连接。在具体实现中,连接器212和连接器304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卡扣连接,即连接器212扣合在连接器304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5中展示的是连接器212已经和连接器304扣合的状态,因此,图5中并看不出连接器212。
47.在一个例子中,第二电连接线2052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排线。fpc排线具有高度可靠性且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有利于提高光器件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在具体实现中,第二电连接线2052还可以是其他可弯曲的电连接线。可弯曲的电连接线便于实现与主板的纵向距离相对较远的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之间的电连接,有利于提高光器件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4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均同时具有可透光和可弯曲的特性,即光器件和主板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一种类型的电连接线实现电连接而无需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电连接线进行拼接,使得在实现光器件和主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同时,简化了制作屏幕组件的工艺流程。
49.下面以屏幕组件的截面图为例,对上述的光器件204以及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
50.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20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屏幕,屏幕组件的截面图可以参考图4,包括:盖板200、位于盖板下方的环形挡光层位202、位于盖板200的下表面的边缘挡光层位203、位于环形挡光层202下方的屏幕本体201、位于盖板200和屏幕本体201的封装保护层207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的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207之间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与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线2052,屏幕本体201开设有透光孔。其中,屏幕本体201包括:触控层206、封装保护层207、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其中,触控层206中设置有电连接线211。触控层206、封装保护层207、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均开设有透光孔且各透光孔同轴设置,环形挡光层202用于遮挡各透光口的边缘区域。各透光口的边缘区域可以理解为显示过渡区,由于屏幕本体201的各层均开设有透光孔,各透光孔的切片较难保证完全平齐,因此在各透光孔的边缘区域显示是不连续的,设置环形挡光层202可以遮挡显示过渡区,避免产生外观问题,使得各透光孔的边缘区域显示连续。其中,封装保护层207可以是玻璃材质密封层,也可以是薄膜封装保护层,封装保护层207用于保护发光层208免受水和氧气的侵蚀。
51.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oled屏幕中各层的堆叠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触控层206、封装保护层207、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触控层206位于环形挡光层202和封装保护层207之间。但在具体实现中,oled屏幕中各层的堆叠顺序并不以图4中的为限,比如触控层206还可以设置在封装保护层207的下方。另外,根据实际需要oled屏幕中除了上述的各层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层,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52.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201中的各层所开设的透光孔可以同轴对齐,以便于后续装配。可选的,屏幕本体201中的各层所开设的透光孔可以和环形挡光层202的内环同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屏幕本体201中的各层开设的透光孔透过的光线可能是为了用于摄像头拍照,并不是为了使得光器件能够发射或接收光信号。
53.在图4中,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屏幕本体201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即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为:环形挡光层202开设有通孔,光器件204嵌于该通孔内且光器件204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也就是说,光器件204设置于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中,光器件204与环形挡光层202的通孔所在区域的投影重叠。这种设置方式可以确保即使在环形挡光层202开设通孔,但由于光器件204填满通孔,因此也可以达到环形挡光层202原本起到的不漏光的效果,同时由于光器件204相当于是与环形挡光层202位于同一层,因此不会增加厚度,屏幕组件的厚度可以控制到很薄,有利于实现屏幕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54.图4中,第一电连接线2051至少部分贴合于盖板200的下表面,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盖板200的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并连接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第一电
连接线2051的第二端延伸至光器件204并与光器件204连接,从而使得光器件204和主板通过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实现电连接。其中,盖板200的下表面为朝向触控层206的一面。
55.图4中,屏幕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盖板200的下表面的边缘区域的边缘挡光层203,因此,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盖板200的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并连接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实际是指: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边缘挡光层203的下表面以连接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
56.在一个例子中,图4中的屏幕组件的制造过程可以如下:提供一盖板200,盖板可以是玻璃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i材质。在盖板200的内表面上形成环形挡光区域中的环形挡光层202及位于盖板边缘的边缘挡光层203。图4中,盖板200的内表面可以理解为盖板200的下表面,即朝向屏幕本体的一面。环形挡光层202中具有一通孔,该通孔可以在制造环形挡光层202时就已形成,或者在制造环形挡光层202后刻蚀出所述通孔。将光器件204通过透明胶固定在环形挡光层202中开设的通孔中,从而形成包括光器件204和环形挡光层202的环形挡光区域。然后,在带有光器件204和环形挡光层202的盖板200上制造第一电连接线2051,使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二端与光器件204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边缘挡光层203的下表面。接着,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压合在第一电连接线2051位于屏幕边缘挡光层203的一端,即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压合在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用于连接在主板上,比如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带有连接器212,通过该连接器212扣合在主板上的连接器上。最后,将带有光器件204、环形挡光层202、第一电连接线2051以及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触控层206、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等结构的封装保护层207上,从而得到如图4所示的屏幕组件。
57.在一个例子中,图4中的屏幕组件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屏幕组件301的下方设置有主板302,主板302中开设有通孔,用于放置摄像头303。屏幕组件301中的光器件204通过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连接至主板302。比如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带有的连接器212可以通过连接器304扣合在主板302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只是以在主板302开设的通孔中放置摄像头303为例,在具体实现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主板302开设的通孔中放置其他器件。
58.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201为oled屏幕,屏幕组件的截面图可以参考图6,图6与图4中屏幕组件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不同,且第一连接线直接采用了触控层206中的电连接线211。
59.图6中,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207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即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为:光器件204设置在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下方,且光器件204遮盖该通孔。也可以理解为:环形挡光层202中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的投影落在光器件204内,使得包括环形挡光层202与光器件204的环形挡光区域连续不漏光。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控制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的尺寸,使得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光器件204的尺寸,从而令光器件204能够完全遮盖通孔。当光器件204包括发光器件时,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能经过环形挡光层202上开设的通孔透过盖板200。当光器件204包括感光器件时,外界光线可以透过环形挡光层202上开设的通孔进入感光器件。光器件204
设置在环形挡光层202下方,光器件204完全遮盖住环形挡光层202中开设的通孔,更不容易漏光,允许存在一定的装配误差,方便了装配。
60.图6中,第一电连接线为触控层206中的电连接线211。电连接线211包括暴露在触控层206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边缘连接线和暴露在触控层206的上表面的环形挡光区域的非边缘连接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为边缘连接线,光器件204固定在非边缘连接线的位置,从而使得光器件204和主板通过触控层206中的电连接线21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实现电连接。也就是说,图6中光器件204与触控层206共用电连接线211,避免因为专门设置额外的电连接线而增加屏幕组件的厚度,有利于在实现光器件与主板连接的同时节省成本且减小屏幕组件的厚度。
61.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光器件204也可以嵌于环形挡光层202上开设的通孔内,光器件204复用触控层206中的电连接线211,可以进一步减小屏幕组件的厚度,有利于实现屏幕组件的轻薄化设计。
62.在一个例子中,图6中的屏幕组件的制造过程可以如下:在封装保护层207上制造触控层206,触控层206的至少部分电连接线211暴露在背向封装保护层207的一面,即暴露在触控层206的上表面。将光器件204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固定在触控层206的上表面,使光器件204与触控层206形成电连接,然后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压合在位于触控层206的边缘区域的电连接线211上。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用于供一主板连接。因此,可以看做是光器件204通过触控层206的电连接线211与第二电连接线2052电连接,即光器件204与触控层206共用电连接线。最后,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202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光器件204、触控层206、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等结构的封装保护层207上,从而得到如图6所示的屏幕组件。
63.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201为oled屏幕,光器件204用于向外部发射红外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红外光线,环形挡光层202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比如,光器件204为vcsel发光器件,可以发射用于接近传感的红外光。屏幕组件的截面图可以参考图7,图7与图4中屏幕组件大致相同,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器件的设置位置不同。
64.图7中,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207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即发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为:光器件204固定在环形挡光层202的下方。图7中环形挡光层202无需开孔,光器件204位于环形挡光层202的下方,环形挡光层202不透过可见光,但可以透过红外光线。由于,图7中的环形挡光层202是用来挡可见光的,红外光可以透过环形挡光层202,因此对于发射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光器件,无需为了安装该光器件在环形挡光层开设通孔,制作方便,简化了制作屏幕组件的工艺流程。
65.在一个例子中,图7中的屏幕组件的制造过程可以如下:在盖板200的内表面上形成边缘挡光层203以及环形挡光区域中的环形挡光层202。将光器件204固定在环形挡光层202上,形成包括光器件204和环形挡光层202的环形挡光区域。然后在带有环形挡光层202、边缘挡光层203及光器件204的盖板200上制造第一电连接线2051,使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二端与光器件204电连接,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边缘挡光层203的下表面。接着,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压合在第一电连接线2051位于屏幕边缘挡光层203的一端,即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压合在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用于供一主板连接,比如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带有连接器212,通过该
连接器212扣合在主板上的连接器上。最后,将带有光器件204,环形挡光层202,第一电连接线2051以及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触控层206、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等结构的封装保护层207上,从而得到如图7所示的屏幕组件。
66.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201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幕组件的截面图可以参考图8,包括:盖板200、位于盖板200下方的环形挡光层202、位于环形挡光层202下方的屏幕本体201、位于盖板200和屏幕本体201的封装保护层402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的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402之间的第一电连接线407、与第一电连接线407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电连接线408,屏幕本体201中的背光层405开设有透光孔。其中,屏幕本体201包括:触控层401、封装保护层402、液晶层403、下基板404、背光层405,触控层401中设置有电连接线406。背光层405开设有透光孔,环形挡光层202用于遮挡背光层405开设的透光孔的边缘区域。封装保护层402也可以理解为lcd屏幕中的上基板,上基板可以将lcd屏幕中的液晶层403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即封装保护层402用于使液晶层403与外界环境隔绝。其中,背光层405所开设的透光孔可以和环形挡光层202的内环同轴设置,以便于后续装配。
67.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lcd屏幕中各层的堆叠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触控层401、封装保护层402、液晶层403、下基板404、背光层405,触控层401位于环形挡光层202和封装保护层402之间。但在具体实现中,lcd屏幕中各层的堆叠顺序并不以图8中的为限,比如触控层401还可以设置在封装保护层402的下方。另外,根据实际需要lcd屏幕中除了上述的各层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层,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8.图8中,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402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即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为:光器件204嵌于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内,且光器件204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也就是说,光器件204设置于环形挡光层202开设的通孔中,光器件204与环形挡光层202的通孔所在区域的投影重叠。
69.图8中,第一电连接线2051全部贴合于屏幕本体201的上表面,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屏幕本体201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图8中,屏幕本体201的上表面实际为触控层401,因此,第一电连接线2051全部贴合于触控层401的上表面,以使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且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二端连接至光器件204,触控层401的上表面为背向封装保护层402的一面。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图8中lcd屏幕中各层的堆叠方式从上到下依次为:封装保护层402、触控层401、液晶层403、下基板404、背光层405,则第一电连接线2051全部贴合于屏幕本体201的上表面是指:第一电连接线2051全部贴合于封装保护层402的上表面。
70.在一个例子中,图8中的屏幕组件的制造过程可以如下:在lcd屏幕的背光层405上制造透光孔,然后,在封装保护层402上制造触控层401。接着,在触控层401的上表面制造第一电连接线2051。然后,使用acf将光器件204固定在触控层401上制造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上方,使光器件204与第一电连接线2051之间形成电连接。然后,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一端压合在第一电连接线2051位于触控层401边缘的部分,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第二端用于供一主板连接。最后,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202、边缘挡光层203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触控层401、第一电连接线2051、第二电连接线2052、光器件204、液晶层403、下基板404、背光层405的封装保护层402上,得到如图8所示的屏幕组件。
71.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屏幕本体201相当于仅在背光层405中开设有透光孔,但在具体实现中,屏幕本体201中的触控层401、封装保护层402、液晶层403、下基板404中也可以开设透光孔,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2.在一个例子中,图8中的屏幕组件可以应用于如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屏幕组件501的下方设置有主板502,主板502中开设有通孔,用于放置摄像头503。屏幕组件501中的光器件204通过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连接至主板502。比如,第二电连接线2052通过一连接器504扣合在主板502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只是以在主板502开设的通孔中放置摄像头503为例,在具体实现中,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主板502开设的通孔中放置其他器件。
73.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201为oled屏幕,屏幕组件的截面图可以参考图10,图10与图4中屏幕组件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和数量不同。
74.在图10中,光器件204位于盖板200和封装保护层207之间且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即光器件204的设置位置为:环形挡光层202与盖板200之间,即环形挡光层202的上方。包括环形挡光层202和光器件204的环形挡光区域连续不漏光,这种设置方式环形挡光层202无需通孔,制作方便,简化了制作屏幕组件的工艺流程。从图10可以看出,环形挡光层202中设置有两个光器件,两个光器件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其中一个光器件比如图10中的光器件204通过第一电连接线2051和第二电连接线2052与一主板连接。这两个光器件可以一个为感光器件一个为发光器件,也可以都为感光器件或都为发光器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具体实现中,环形挡光层中设置的多个光器件也可以不相互连接,每个光器件均通过第一电连接线和第二电连接线连接至一主板上。
75.在一个例子中,光器件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比如光器件包括感光器件,感光器件的截面图可以如图11所示,包括:电路层601、位于电路层601上方的滤色器层602和位于滤色器层602上方的匀光膜层603。本实施例中主要考虑到有些感光器件上的光电转换单元上方覆盖有滤色器层,这可能会使屏幕组件产生一些外观问题,比如人眼可能会看到感光器件中的滤色器层,影响视觉体验。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光器件除了具有电路层601及滤色器层602外,在滤色器层602上还可以具有匀光膜层603,可以使人眼看不清感光器件的滤色器层及电路层,从而减少外观问题,提高视觉体验。
7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可选的光器件的设置位置包括:盖板和环形挡光层之间(即环形挡光层上方)、嵌于环形挡光层开设的通孔内(即与环形挡光层处于同一层)、设置在环形挡光层开设的通孔下方且遮盖通孔(即环形挡光层的下方)、用于发射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光器件设置在环形挡光层下方(即环形挡光层的下方)。可选的第一电连接线的设置方式包括:部分贴合于盖板的下表面、贴合于触控层的上表面、复用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在具体实现中,上述4种光器件的设置位置和3种第一电连接线的设置方式可以随机组合,比如:图4中的组合方式为:光器件与环形挡光层处于同一层,第一电连接线部分贴合于盖板的下表面。图6中的组合方式为: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层的下方,第一电连接线用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图7中的组合方式为: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层的下方,第一电连接线部分贴合于盖板的下表面。图8中的组合方式为:光器件与环形挡光层处于同一层,第一电连接线贴合于触控层的上表面。图10中的组合方式为: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层的上方,第一电连接线部分贴合于盖板的下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图4、图6、图7、图8、图10中示例性的列出几
种组合方式,均为方便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定。
77.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屏幕本体只是以上述的oled屏幕、lcd屏幕为例,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为:micro led、量子点led等,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78.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和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屏幕组件,主板位于屏幕组件的下方,屏幕组件与主板连接。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带有屏幕的设备。
79.在一个例子中,电子设备的截面图可以参考5,包括屏幕组件301和主板302。主板302内嵌设有摄像头303,摄像头303的进光口相对于屏幕组件301中的环形挡光层202的内环。可选的,摄像头303的进光口可以和环形挡光层202的内环同轴设置。在具体实现中,根据实际需要,主板302内也可以嵌设其他器件,并不限于嵌设摄像头。
80.在一个例子中,电子设备的截面图可以参考9,包括屏幕组件501和主板502。主板502内嵌设有摄像头503,摄像头503的进光口相对于屏幕组件501中的环形挡光层202的内环。可选的,摄像头503的进光口可以和环形挡光层202的内环同轴设置。在具体实现中,根据实际需要,主板502内也可以嵌设其他器件,并不限于嵌设摄像头。
81.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器件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中不存在其它的器件。
8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各示例中的屏幕组件。
83.在一个例子中,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参考图12,包括:
84.步骤701:提供一预设有环形挡光区域的盖板和一屏幕本体。
85.其中,盖板可以是玻璃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i材质,屏幕本体可以为oled屏幕或lcd屏幕,环形挡光区域可以参考图4,环形挡光区域的内环之内的区域为非显示区域,环形挡光区域的外环之外的区域为显示区域。
86.步骤702: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和光器件。
87.其中,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光线。
88.在一个例子中,光器件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光器件的制作方式包括:提供一电路层,在电路层上方设置滤色器层,在滤色器层上方覆盖匀光膜层。
89.在具体实现中,屏幕本体为有oled屏幕,oled屏幕开设有透光孔,环形挡光层用于遮挡oled屏幕开设的透光口的边缘区域;或者,屏幕本体为lcd屏幕,lcd屏幕中的背光层开设有透光孔,环形挡光层用于遮挡背光层开设的透光孔的边缘区域。其中,环形挡光层可以由黑色油墨制造得到。
90.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开设有通孔的环形挡光层。然后,将光器件嵌于通孔内且光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或者,将光器件设置在通孔上且遮盖通孔。
91.比如,在制作如图4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在盖板200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202。盖板200的内表面可以理解为制作好屏幕组件后盖板200的下表面,即朝向屏幕本体201的一面。环形挡光层202中具有一通孔,该通孔可以在制造环形挡光层202时就已形成,或者在制造环形挡光层202后刻蚀出所述通孔。将光器件204通过透明
胶固定在环形挡光层202中开设的通孔中,从而实现在盖板200的内表面上的环形透光区域中设置环形挡光层202和光器件204。在具体实现中,在盖板200的内表面上形成环形挡光区域中的环形挡光层202后,还可以在盖板200的内表面的边缘区域形成边缘挡光层203。
92.再比如,在制作如图6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先在盖板200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开设有通孔的环形挡光层202,然后,将光器件204设置在通孔上且遮盖通孔。
93.在另一个例子中,环形挡光层中无需开设通孔,先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然后,在光器件上设置环形挡光层。或者,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红外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红外光线,环形挡光层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先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在环形挡光层上设置光器件。
94.比如,在制作如图10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可以先在盖板200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204,然后在光器件204上设置环形挡光层202。
95.再比如,在制作如图7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先在盖板200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202,然后,在环形挡光层202上设置光器件204。
96.步骤703:在盖板的内表面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盖板的内表面的边缘区域,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光器件连接。
97.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在盖板的内表面上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盖板的内表面的边缘区域,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光器件连接。
98.比如,参考图4,在盖板200的内表面上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第一电连接线2051至少部分贴合于盖板200的内表面,将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盖板200的内表面的边缘区域,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二端与光器件204连接。可选的,如果盖板200的内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边缘挡光层203,则可以将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边缘挡光层203。
99.步骤704:将屏幕本体与盖板固定,以形成屏幕组件。
100.在一个例子中,将屏幕本体与盖板固定,以形成屏幕组件可以理解为:将带有第一电连接线、环形挡光层和光器件的盖板反扣在屏幕本体上,以形成屏幕组件。比如,在制作图4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将带有光器件204、环形挡光层202、第一电连接线2051以及第二电连接线2052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触控层206、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等结构的封装保护层207上,从而得到如图4所示的屏幕组件。
101.在另一个例子中,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参考图13,包括:
102.步骤801:提供一预设有环形挡光区域的盖板和一屏幕本体。
103.其中,步骤801与步骤701大致相同,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104.步骤802: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
105.比如,将环形挡光层固定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其中,环形挡光层可以开设有通孔,也可以不开设通孔。
106.步骤803:在屏幕本体上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屏幕本体的边缘区域,在屏幕本体上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以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光器件连接。
107.比如,屏幕本体的上表面为触控层,则可以在触控层的上表面制作可透光的第一
电连接线,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延伸至触控层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然后,在触控层上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以使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二端与光器件连接,比如,可以使用acf将光器件固定在触控层上制造的第一电连接线的上方,使光器件与第一电连接线之间形成电连接。参考图8,屏幕本体201包括触控层401,在屏幕本体201上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可以为:在触控层401上制作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2051,第一电连接线2051全部贴合于触控层401的上表面,将第一电连接线2051的第一端延伸至触控层401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
108.步骤804:将屏幕本体与盖板固定,以形成屏幕组件。
109.在一个例子中,将屏幕本体与盖板固定,以形成屏幕组件可以理解为:将带有环形挡光层的盖板反扣在带有第一电连接线和光器件的屏幕本体上,以形成屏幕组件。比如,在制作如图8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可以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202和边缘挡光层203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光器件204、触控层401、第一电连接线2051、第二电连接线2052、液晶层403、下基板404、背光层405的封装保护层402上,得到如图8所示的屏幕组件。
110.可以理解的是,图12和图13中的屏幕组件制作方法的区别之处在于:图12中光器件、环形挡光层、第一电连接线均在盖板上制作完成,最后,将带有光器件、环形挡光层、第一电连接线的盖板反扣在屏幕本体上,以形成屏幕组件。图13中,环形挡光层在盖板上制作完成,第一电连接线和光器件均在屏幕本体上制作完成,最后,将带有环形挡光层的盖板反扣在带有第一电连接线和光器件的屏幕本体上,以形成屏幕组件。
11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804和步骤704之前还可以提供一可弯曲的第二电连接线,将第二电连接线的第一端与第一电连接线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连接线的第二端用于供一主板连接。
112.在一个例子中,第二电连接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排线,第一电连接线2051可以通过金属网格或氧化铟锡ito制作得到。
113.在另一个例子中,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参考图14,包括:
114.步骤901:提供一预设有环形挡光区域的盖板和一屏幕本体。
115.其中,屏幕本体包括触控层,比如参考6,触控层中的电连接线包括暴露在触控层的上表面的边缘区域的边缘连接线和暴露在触控层的上表面的环形挡光区域的非边缘连接线。
116.步骤902:在盖板的内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环形挡光层。
117.其中,环形挡光层可以由黑色油墨制造得到。
118.在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为oled屏幕,oled屏幕开设有透光孔,环形挡光层用于遮挡oled屏幕开设的透光口的边缘区域。在另一个例子中,屏幕本体为lcd屏幕,lcd屏幕中的背光层开设有透光孔,环形挡光层用于遮挡背光层开设的透光孔的边缘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的屏幕本体只是以上述的oled屏幕、lcd屏幕为例,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为:micro led、量子点led等,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119.步骤903:在触控层的上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上设置光器件,光器件与非边缘连接线连接。
120.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光器件通过acf固定在触控层的上表面对应环形挡光区域的位置,使光器件和触控层形成电连接。
121.在一个例子中,光器件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光器件的制作方式包括:提供一电路层,在电路层上方设置滤色器层,在滤色器层上方覆盖匀光膜层。
122.步骤904:将屏幕本体与盖板固定,以形成屏幕组件。
123.在一个例子中,环形挡光层开设有通孔,可以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的盖板反扣在制造有光器件的屏幕本体上,使光器件嵌于通孔内且光器件与通孔的内壁之间不存在空隙,或者,使光器件设置在通孔下方且遮盖通孔,以形成屏幕组件。比如,参考图6,在制作如图6所示的屏幕组件时,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202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光器件204、触控层206(带有电连接线211)、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等结构的封装保护层207上,从而得到如图6所示的屏幕组件。
124.在另一个例子中,环形挡光层无需开设通孔,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红外光线和/或从外部接收红外光线,环形挡光层被配置为遮挡可见光线并透过红外光线。可以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的盖板反扣在制造有光器件的屏幕本体上,使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层和所述屏幕本体之间,以形成屏幕组件。
125.在一个例子中,在将屏幕本体与盖板固定,以形成屏幕组件之前,还包括:提供一可弯曲的第二电连接线,将第二电连接线的第一端与触控层中的边缘连接线连接,第二电连接线的第二端用于供一主板连接。比如,参考图6,在制作如图6所示的屏幕组件时,还提供了第二电连接线2051,最后将将制造有环形挡光层202的盖板200反扣在带有光器件204、触控层206(带有电连接线211)、第二电连接线2051、发光层208、基板209、缓冲泡棉层210等结构的封装保护层207上,从而得到如图6所示的屏幕组件。
126.在一个例子中,第二电连接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排线,第一电连接线2051可以通过金属网格或氧化铟锡ito制作得到。
127.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的制作方法制作得到的屏幕组件中,光器件设置在盖板和屏幕本体之间,屏幕本体在盖板下方,也就是说,光器件设置在屏幕本体的上方。光器件用于向外部发射光线时,光器件发出的光不会直接照射在该光器件下方的屏幕本体上,因此不会对屏幕本体的性能产生影响,比如不会对屏幕本体的发光层中的晶体管产生影响。光器件用于从外部接收光线时,由于光器件的感光面朝上即朝向盖板的方向,屏幕本体本身发出的光,比如位于光器件下方的发光层发出的光不会被光器件的感光面感应到,因此光器件可以精准的检测出环境光。而且,光器件位于环形挡光区域中,利用了环形挡光区域本身就属于非显示区域的特性,在不占用额外的正常显示区域的情况下设置光器件,而且无需为了透光在屏幕本体中额外开设通孔,因此可以不影响屏占比的同时,提高环境光检测的准确度和/或避免发射的光线对屏幕本体的性能的影响。可透光的第一电连接线,能够在将连接光器件的电连接线延伸至屏幕组件的边缘区域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组件整体的透光性。
128.不难发现,涉及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的实施方式与涉及屏幕组件的实施方式相对应,涉及屏幕组件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涉及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的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涉及屏幕组件的制作方法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涉及屏幕组件的实施方式中。
129.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