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33998发布日期:2021-09-04 15:0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生物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通过刷脸,来验证用户身份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很多场景下,例如人脸解锁、人脸支付等场景。在人脸解锁和人脸支付等场景中,具体而言,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然后和用户声明的账户或身份预先管理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若匹配,则用户身份校验通过;若不匹配,则用户身份校验未通过。因此,采集合适的人脸图像,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可以辅助视障用户在人脸识别时对齐人脸,提高了视障人群的人脸识别效率。
4.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具有摄像头和音频模块;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摄像头最近采集到的用户的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对齐程度;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按照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按照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对齐程度;当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和所述第一对齐程度不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对齐程度,确定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按照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或者,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小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小于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对齐程度和提示音急促程度的对应关系;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包括: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单调函数,所述第一单调函数用于描述对齐程度和提示音急促程度之间的单调相关性;所述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包括:依据所述第一单调函数,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预设有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和人脸对齐分计
算模型;所述基于所述摄像头最近采集到的用户的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对齐程度,包括:将所述第一图像输入到所述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使得所述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输出人脸特征点;将所述人脸特征点输入到所述人脸对齐得分计算模型,使得所述人脸对齐得分模型输出所述第一对齐程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脸对齐得分计算模型用于基于所述人脸特征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相对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和姿态,并基于所述位置和姿态,确定所述第一对齐程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不小于所述阈值时,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图像;基于所述第三图像,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模块为蜂鸣器,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体现为蜂鸣周期;或者,所述音频模块用于播放第一音频,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体现为所述第一音频的播放速率。
13.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有摄像头和音频模块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功能单元。
14.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所述的方法。
15.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16.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根据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对齐程度,提供相应急促程度的提示音,使得用户在进行人脸对齐时,通过感知提示音的急促程度,即可感知到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对齐状态,从而便于用户进一步移动图像采集装置或用户自身,以尽快对齐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示出本说明书披露的一种人脸识别场景图;
19.图2示出了一种用户界面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披露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流程图;
21.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披露的一种图像采集方法流程图;
22.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披露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说明书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
24.图1示出了一种人脸识别场景示意图,其中,用户100可以面对图像采集装置200,以便图像采集装置200的摄像头210可以拍摄或捕获到用户100的人脸图像,进而可以将该
人脸图像和预设的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实现用户身份验证。用户100的人脸图像是指包含了用户100人脸的图像。可以理解,图像所包含的人脸具体是该人脸的影像。
25.可以理解,为了使图像采集装置200采集的人脸图像能够满足身份验证要求,用户100需要在其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进行人脸对齐。可以理解,在用户100的刷脸过程中,当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具有特定的相对位置以及姿态时,图像采集装置200的摄像头拍摄到的人脸图像的大小、角度适合于后续的对比。用户100可以通过移动图像采集装置200和/或移动用户100自身,使得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具有该相对位置以及姿态。这一过程可称为人脸对齐。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若无特殊说明,人脸对齐也可简称为对齐。
26.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位置可以是指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示例性的,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指人脸上一个或多个关键点(例如鼻尖)到摄像头210的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7.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相对姿态可以由人脸上多个关键点对应的多个垂直距离来表征。具体而言,可以确定多个关键点中的每个关键点到摄像头210的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如此,多个关键点可得到多个垂直距离,且多个关键点和多个垂直距离一一对应。该多个垂直距离之间的相对大小可以表征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相对姿态。
28.在一种方案中,对于配置有显示屏的图像采集装置,其可以在人脸对齐过程中,通过显示屏显示文字、进度条或其他图形等形式的提示信息,引导用户进行人脸对齐。例如,图像采集装置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如图2所示的界面,以引导用户进行人脸对齐。对视力正常的用户而言,该方案比较直观,可引导用户快速进行人脸对齐。但该方案对视障用户不友好。视障用户难以观察到显示屏所显示的提示信息,使得他们在人脸对齐过程中,难以接收到有用的反馈来确定下一步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图形采集装置或用户自身,极大影响了视障用户的刷脸体验。
29.在另一种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可配置有通用无障碍读屏功能,使得视障用户在人脸对齐过程中,可以通过触摸界面上的相关元素,来触发标签语音播报。可以理解,视障用户在使用通用无障碍读屏功能时,通常需要将耳朵凑近到图像采集装置,如此,破坏了人脸对齐的状态。因此,该方案的用户体验较差。
30.在又一种方案中,图像采集装置可以语音播报当前的对齐状态,以提示用户进行位置及姿态的调整。可以理解,用于播报对齐状态的语音的时长比较长,用户需要长时间等待,或者当语音播报完毕时,对齐状态已发生改变。因此,该方案的用户体验也较差。
31.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场景。其中,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根据其与用户100的人脸之间的对齐程度,确定提示音的急促程度,进而按照确定的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使得用户100通过感知提示音急促程度的变化,来确定图像采集装置200或用户100自身的移动方向。
32.其中,用户100可以为视力正常用户,也可以为视障用户。其中,视障用户可以是指视力存在障碍,看不清或看不见显示屏的用户,例如盲人。视障用户也可以是指当人眼和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位于一定范围(0

10cm)之外时看不清显示屏的用户,例如高度近视用户。
33.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具有多种硬件组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
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等。图像采集装置200所具有的硬件组件可以赋予图像采集装置200数据计算以及数据存储能力,由此,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执行控制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确定对齐程度以及提示音急促程度,并控制音频模块提供提示音等操作。将在下文具体介绍图像采集装置200所执行的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34.示例性的,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为闸机、门禁系统等。图像采集装置200还可以其他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设备,例如一些iot机具。本说明书实施例对图像采集装置200不做具体限定。
35.参阅图1,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配置有摄像头210。示例性的,摄像头210可以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具体而言,物体(例如人脸)可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
36.参阅图1,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配置有音频模块220。音频模块220可以用于实现音频播放功能。具体而言,音频模块220可以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示例性的,音频模块220可以包括扬声器,也称“喇叭”,可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音频,例如,蜂鸣提示音、音乐等。
37.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可以为蜂鸣播放器。
38.接下来,参考附图3、4,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进行具体介绍。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0,基于摄像头210最近采集到的用户的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对齐程度。步骤302,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步骤304,通过音频模块220,按照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39.接下来,结合具体例子对上述各步骤进行具体介绍。
40.首先,在步骤300,基于摄像头210最近采集到的用户的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对齐程度。
41.在图像采集装置200进入刷脸认证状态时,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执行步骤300。刷脸认证状态可以是指图像采集装置控制摄像头采集用户的图像,并在所采集的图像中的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对齐时(即在最近采集到的图像中的人脸满足人脸识别技术的身份验证要求时)利用该图像进行身份验证的状态。
42.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刷脸认证状态。在一个说明性示例中,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可应用于屏幕解锁场景。在该场景下,图像采集装置200在黑屏或亮屏锁屏的状态下,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通过摄像头210监控周围环境是否有人脸出现,并在人脸出现时,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自动进入刷脸认证状态。在一个说明性示例中,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可应用于应用(application,app)刷脸登陆场景、刷脸支付场景等场景。在该场景下,用户,特别是视障用户,可以通过通用无障碍读屏功能或语音控制功能等,操控图像采集装置200进入刷脸认证状态。前文示例介绍了图像采集
装置200进入刷脸认证状态的方案,并不构成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0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入刷脸认证状态,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43.在刷脸认证状态下,图像采集装置200在摄像头210采集到图像时,可以根据该图像,确定用户的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程度。可以理解,摄像头是按照一定的帧率(frame rate)采集图像(即录制视频),例如30fps(frames per second)、60fps等。因此,摄像头采集到的相邻图像的采集时刻之间具有时间间隔。以60fps为例,则该摄像头采集相邻图像的时间间隔为六十分之一秒。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在相邻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中,执行步骤300。
44.为了确定人脸图像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对齐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提取图像中的人脸特征点。人脸特征点也可称为人脸关键点,一般包括鼻子、嘴巴、眼睛等。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预设有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提取模型提取人脸特征点。在步骤300中,可以将图像输入到该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之后,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可以输出人脸特征点。示例性的,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具体可以输出人脸特征点的坐标。
46.在一个例子中,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可以为主动形状模型(active shape model,asm)。在另一个例子中,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可以为主动外观模型(active appearance model,aam)。在一个例子中,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可以为神经网络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该模型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47.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根据提取到人脸特征点,计算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程度。示例性的,对齐程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数值来表征。例如,可以将采用区间[0,1]之间的不同数量来表示不同的对齐程度,例如,0.3表示的一对齐程度,0.5表示另一个对齐程度,其中,0.3表示的对齐程度小于0.5表示的对齐程度。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预设有人脸对齐分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根据人脸特征点,计算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对齐程度。也就是说,可以将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输出的人脸特征点输入到对齐分计算模型。对齐分计算模型可以根据人脸特征点,输出对齐程度。
[0049]
示例性的,如上所述,人脸特征点具体为人脸特征点的坐标,人脸对齐分计算模型可以根据特征点,确定人脸相对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和姿态,并基于位置和姿态,确定对齐程度。
[0050]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使用图像中的鼻子与摄像头210的焦平面之间的距离代表该图像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其中,摄像头210的焦平面是经过摄像头210的焦点,且与摄像头210的光轴垂直的平面。
[0051]
在图像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处于预设距离范围时,可以确定人脸相对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满足身份验证要求。此时,可以得到一较高的位置对齐分。其中,预设距离范围可以是根据实验或经验,预先设置的一个长度范围或者长度区间,例如区间[0.2米,0.3米]、区间[0.21米,0.28米]等等。
[0052]
在图像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不位于该预设距离范围时,可以确
定人脸相对于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不满足身份验证要求。此时,可以得到一较低的位置对齐分。其中,图像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与该预设距离范围之间的差值越大,输出的位置对齐分越小。其中,图像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与该预设距离范围之间的差值,具体可以是图像中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与该预设距离范围中任一点(例如上限值、下限值或中值)之间的差值。
[0053]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根据人脸上不同特征点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确定人脸相对图像采集装置200的姿态。其中,特征点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是该特征点到摄像头210的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具体而言,眼睛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鼻子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嘴巴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鼻子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可以认为人脸相对到图像采集装置200的姿态满足身份验证要求。否则,可以认为人脸相对到图像采集装置200的姿态不满足身份验证要求。在人脸相对到图像采集装置200的姿态满足身份验证要求时,可以得到一较高的姿态对齐分。在人脸相对到图像采集装置200的姿态不满足身份验证要求时,可以得到一较低的姿态对齐分。其中,在眼睛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大于鼻子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时,眼睛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越大,得到的姿态对齐分越低。在嘴巴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大于鼻子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时,嘴巴到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距离越大,得到的姿态对齐分越低。
[0054]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得到位置对齐分和姿态对齐分。可以根据位置对齐分和姿态对齐分,确定对齐程度。其中,对齐程度和位置对齐分,且和姿态对齐分正相关。例如,可以将位置对齐分和姿态对齐分的加和或者平均值,用作或用来表征对齐程度。
[0055]
需要说明的时,上文仅对对齐程度的确定过程进行示例说明,并非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依据其他规则,基于位置和姿态,确定对齐程度。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0056]
继续参阅图3,图像采集装置300可以执行步骤302,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57]
预设阈值为预先设定值,当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程度达到(即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时,可以认为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已对齐或者说处于已对齐状态。在已对齐状态下,采集到的图像可以用于身份验证。当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程度小于该阈值时,可以认为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还没有对齐或者处于未对齐状态。此时,可以根据对齐程度,来确定提示音急促程度,以便后续依据该提示音急促程度,向用户提供提示音。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0预设有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对齐程度和提示音急促程度的对应关系;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包括: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59]
在一个说明性示例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单调函数,第一单调函数用于描述对齐程度和提示音急促程度之间的单调相关性。所述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包括:依据所述第一单调函数,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60]
在一个例子中,单调相关性可以为单调递减。在一个例子中,预先配置多个对齐程
度和多个提示音急促程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用来指示多个对齐程度和多个提示音急促程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此,在确定提示音急促程度时,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对齐程度和提示信息急促程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具体而言,根据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的多个对齐程度和多个提示音急促程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得到二维坐标系上的多个坐标点,通过连接相邻两个坐标点,可以得到多个首尾相接的线段组成的折线或曲线。其中,该二维坐标系的自变量(x轴)可以为对齐程度,因变量(y轴)可以为提示音急促程度。在根据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时,可以确定对齐程度和提示信息急促程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上横坐标为第一对齐程度的点,然后,将该点对应的纵坐标用作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61]
在一个说明性示例中,如上所述,对齐程度的大小可由数值来表示。可以设置多个数值区间,每个数值区间对应提示音急促程度,不同的数值区间对应不同的提示音急促程度。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用来指示不同数值区间所对应的提示音急促程度。以对齐程度在区间[0,1]取值为例,可以设置区间[0,0.3]、[0.3,0.5]、[0.5,0.8]、[0.8,0.9)。在步骤302中,可以判断步骤300确定出的对齐程度落入到了哪个区间,进而依据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的区间和提示音急促程度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对齐程度对应的提示音急促程度。
[0062]
继续参阅图3,图像采集装置200还可以执行步骤304,通过音频模块220,按照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模块220为蜂鸣器,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体现为蜂鸣周期。可以理解,蜂鸣器可以每隔一时长t,发出一“滴”或“哒”或“哔”等声音,连续的多个这样的声音构成了蜂鸣提示音。举例而言,车辆的倒车雷达的提示音为一典型的蜂鸣提示音。其中,该时长t可以称为蜂鸣周期。其中,蜂鸣周期可用于表示提示音急促程度。可以理解,蜂鸣周期越大,蜂鸣提示音越舒缓,即提示音急促程度越小;蜂鸣周期越小,蜂鸣提示音越急迫,即提示音急促程度越大。
[0064]
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304,蜂鸣器可以按照步骤302确定出带的蜂鸣周期,提供或者说发出蜂鸣提示音。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模块220用于播放第一音频,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体现为所述第一音频的播放速率。第一音频可以为一段音乐或者有多个可独立发音的声音组成,例如“叮叮咚”、“咚咚锵”等。音频播放速度的快慢可以用于表示提示音急促程度。可以理解,第一音频播放速度越慢,则第一音频越舒缓,即提示音急促程度越小;第一音频播放速度越快,则第一音频越急迫,即提示音急促程度越大。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音频模块220,按照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之后,图像采集装置200还可以执行: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二图像;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对齐程度;当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和所述第一对齐程度不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对齐程度,确定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通过所述音频模块220,按照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0067]
换言之,在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进入已对齐状态之前,图像采集装置200可以持续或者说不断通过摄像头210采集图像,并且根据当前最近采集的图像,确定对齐程度,进而再确定提示音急促程度,然后根据提示音急促程度,指示音频模块提供提示音。如此,
通过提示音,用户可感知到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关系,从而便于移动图像采集装置200或者其自身。
[0068]
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个说明性示例中,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或者,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小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小于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69]
也就是说,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状态越接近已对齐状态,提示音急促程度越大。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状态越远离已对齐状态,提示音急促程度越小。如此,在移动图像采集装置200或用户自身的过程中,用户通过感知提示音的急促程度的变化,即可感知到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状态。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0还可执行: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不小于所述阈值时,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图像;基于所述第三图像,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0071]
换言之,如上文所述,在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之间的对齐程度达到预设阈值时,可以认为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200已对齐或者说进入已对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摄像头210采集到的图像满足身份验证要求,因此可以利用该图像验证用户的身份。
[0072]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根据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对齐程度,提供相应急促程度的提示音,使得用户在进行人脸对齐时,通过感知提示音的急促程度,即可感知到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对齐状态,从而便于用户进一步移动图像采集装置或用户自身,以尽快对齐人脸和图像采集装置。
[0073]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采集方法。在该方法中可以由扫脸身份验证模块和用户共同实施,其中,在用户可以开始扫脸后,扫脸身份验证模块可以根据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对齐分,并根据对齐分判断是否已对齐。若判断结果为是,则采集人脸照片,进行人脸对比,以进行身份验证。若判断结果为否,则根据对齐分调整蜂鸣周期。用户感知到蜂鸣周期的变化趋势,并据此移动其自身或者扫脸身份验证模块,以改变人脸和扫脸身份验证模块之间的对齐状态。在对齐状态改变后,扫脸身份验证模块可以根据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对齐分,并根据对齐分判断是否已对齐。
……
。如此,可以通过感知蜂鸣周期的变化趋势,进行人脸对齐。
[0074]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配置有摄像头和音频模块,以及包括用于实现图3或图3所示方法的功能单元。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该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
[0075]
第一确定单元51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摄像头最近采集到的用户的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一对齐程度;
[0076]
第二确定单元520,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小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77]
提供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按照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采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二图像;第一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图像,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第二对齐程度;第二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对齐程度
小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和所述第一对齐程度不同时,基于所述第二对齐程度,确定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单元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音频模块,按照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提供提示音。
[007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大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或者,所述第二对齐程度小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所述第二提示音急促程度小于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预设有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对齐程度和提示音急促程度的对应关系;第二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单调函数,所述第一单调函数用于描述对齐程度和提示音急促程度之间的单调相关性;
[0082]
所述依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包括:
[0083]
依据所述第一单调函数,基于所述第一对齐程度,确定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预设有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和人脸对齐分计算模型;第一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
[0085]
将所述第一图像输入到所述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使得所述人脸特征点提取模型输出人脸特征点;
[0086]
将所述人脸特征点输入到所述人脸对齐得分计算模型,使得所述人脸对齐得分模型输出所述第一对齐程度。
[008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脸对齐得分计算模型用于基于所述人脸特征点,确定所述用户的人脸相对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位置和姿态,并基于所述位置和姿态,确定所述第一对齐程度。
[0088]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采集单元和验证单元;其中,采集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对齐程度不小于所述阈值时,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第三图像;验证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三图像,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模块为蜂鸣器,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体现为蜂鸣周期;或者,所述音频模块用于播放第一音频,所述第一提示音急促程度体现为所述第一音频的播放速率。
[0090]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图3和/或图4所示的方法。
[0091]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时,实现图3和/或图4所示的方法。
[009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0093]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