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39605发布日期:2021-08-03 14:2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当数据库中数据在异构数据库间迁移时,例如,oracle上产品应用的数据逐步向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进行迁移,数据从源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需要对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的数据进行校正以确定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是否成功,通常还需对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内容转换以符合目标数据库或用户对目标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要求。现有技术中需要针对每次的数据迁移开发一套程序完成数据的校正和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自动对迁移过程的数据进行获取和校正,提升数据迁移的准确性,有效降低数据迁移校正时的程序开发成本。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读介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包括:

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以及所述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

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

若存在异常,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

优选的,所述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源数据范围和源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向所述源数据库发送源数据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源数据库根据所述源数据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源数据。

优选的,获取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根据预设源数据范围对应的目标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目标数据获取请求;

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库根据所述目标数据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数据。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具体包括:

对所述源数据和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逐条文本比对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以及数据非空的异常。

优选的,进一步包括:

若存在异常,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异常检测结果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建立主键、建立索引和设定字段非空属性操作的至少之一。

优选的,进一步包括:

若不存在异常,根据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

优选的,所述根据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字段、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从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中确定所述字段的目标数据从源数据库到目标数据库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字段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以及所述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

数据校验模块,用于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

数据修正模块,用于若存在异常,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

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自动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和该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得到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形成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自动校正。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开发人员通过简单的信息配置即可实现数据迁移过程的自动校验和修正,保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同质化和通用性的处理逻辑进行统一处理,避免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开发数据校验和修正程序导致的研发资源浪费和数据迁移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获取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s200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s300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数据内容转换的流程图;

图7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s400的流程图;

图8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示出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包括数据转换模块的流程图;

图10示出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及装置可用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也可用于除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及装置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针对现有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时需要针对每次数据迁移过程开发一套程序完成数据的校正和转换的问题,自动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和该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得到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形成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自动校正。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开发人员通过简单的信息配置即可实现数据迁移过程的自动校验和修正,保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同质化和通用性的处理逻辑进行统一处理,避免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开发数据校验和修正程序导致的研发资源浪费和数据迁移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系统,该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系统可包括源数据库、目标数据库以及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

其中,源数据库中存储的源数据可通过数据库自带的数据迁移工具或者自主开发的数据迁移工具迁移至目标数据库中得到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源数据对应的目标数据。例如,可采用源数据库自带的数据泵dump从源数据库导出源数据,然后在目标数据库再通过其dump将导出的源数据导入目标数据库中得到目标数据。其中,源数据库中的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表示将源数据从源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后存储至目标数据库的对应位置,得到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一方面,在数据从源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迁移错误等情况而导致数据从源数据库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会出现数据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数据库结构不同,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可能会出现由于数据库结构不同而导致的目标数据错误的问题。由此,需要对迁移至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进行校验和修正,以保证源数据库的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得到的目标数据的准确性。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系统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用于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以及所述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异常,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

该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可自动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和该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得到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形成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自动校正。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开发人员通过简单的信息配置即可实现数据迁移过程的自动校验和修正,保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同质化和通用性的处理逻辑进行统一处理,避免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开发数据校验和修正程序导致的研发资源浪费和数据迁移效率低的问题。

下面以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作为执行主体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的实现过程。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0: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以及所述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

s200: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

s300:若存在异常,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

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自动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和该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得到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形成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自动校正。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开发人员通过简单的信息配置即可实现数据迁移过程的自动校验和修正,保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同质化和通用性的处理逻辑进行统一处理,避免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开发数据校验和修正程序导致的研发资源浪费和数据迁移效率低的问题。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s100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具体可包括:

s111:根据预设源数据范围和源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向所述源数据库发送源数据获取请求。

s112:接收所述源数据库根据所述源数据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源数据。

具体的,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开发人员预设的待校正的源数据范围和源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形成源数据获取请求,将该源数据获取请求传输至所述源数据库中可从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源数据。其中,源数据范围可以包括数据迁移涉及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表及需要迁移多少条数据的数据范围等;数据库中的表结构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库中数据表的主键、索引和字段非空信息等参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创建一个能够读取源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的源数据库用户,通过模拟该源数据库用户访问源数据库的过程,即向源数据库发送源数据获取请求,使源数据库返回源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源数据。其中,源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源数据存储在源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调用,进行数据比对。例如,表1示出了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获取的表结构信息。

表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s100获取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具体可包括:

s121:根据预设源数据范围对应的目标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目标数据获取请求。

s122: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库根据所述目标数据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数据。

具体的,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源数据范围中的源数据为待校正数据,该源数据范围中的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对应于目标数据范围。从而,可根据开发人员预设的待校正的源数据范围对应的目标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形成目标数据获取请求,将该目标数据获取请求传输至所述目标数据库中可从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目标数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创建一个能够读取目标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的目标数据库用户,通过模拟该目标数据库用户访问目标数据库的过程,即向目标数据库发送目标数据获取请求,使目标数据库返回目标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在目标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调用,进行数据比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s200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具体包括:

s210:对所述源数据和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逐条文本比对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以及数据非空的异常。

具体的,在上述例子中,源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源数据存储在源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进行调用。目标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在目标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进行调用。从而,可调用源文本文件和目标文本文件,对源文本文件和目标文本文件中存储的多条源数据和多条目标数据进行逐条比对,即比对对应的两条源数据和目标数据中的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中得到的目标数据可能存在异常。通过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的逐条比对可确定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和数据非空等异常情况,从而实现了数据迁移后的自动校验。表2示出了通过shell脚本调用分别对源数据库的文本文件和目标数据库的文本文件进行逐条文本比对的结果。

表2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s300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s310: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异常检测结果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建立主键、建立索引和设定字段非空属性操作的至少之一。

具体的,通过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可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和数据非空等异常。当对目标数据进行自动校验确定目标数据存在异常时,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针对性的修正。例如对于主键缺失、索引缺失和数据非空等异常,可根据源数据对目标数据中的异常类型对目标数据进行对应的建立主键、建立索引和设定字段非空属性等修正操作,以实现对异常目标数据的自动修正的目的。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可通过开发shell脚本调用源文本文件和目标文本文件进行数据比对,然后将比对异常的校验结果存储在结果文本文件中,根据结果文本文件中的校验不一致的信息,调用开发人员配置的迁移后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执行建立主键、索引以及设定字段非空属性并对空值赋值默认值等修正操作。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s400:若不存在异常,根据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

具体的,当数据比对结果不存在异常时,进一步可自动的根据开发人员预先配置的转换映射关系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以实现基于开发人员设置自动转换数据的目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所述s400根据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进一步可包括:

s410: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字段、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从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中确定所述字段的目标数据从源数据库到目标数据库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

s420:根据所述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字段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

具体的,开发人员可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来设置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之后所需要的数据内容转换,得到开发人员所需数据内容的目标数据。该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可包括多个字段及每个字段在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对应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确定目标数据没有异常时,可通过查找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确定源数据中每个字段对应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根据该转换映射关系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例如,表3示出了一个具体例子中预设的转换映射关系表,该转换映射关系表分别限定了职业代码和单位净值两个字段在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的参数和精度。

表3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验、修正和转换方法,通过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核对和修正,并对校验通过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等一系列处理动作,最终实现了对异构数据源间数据迁移的同质化的校验、核对和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重新研发和测试的风险,降低了数据迁移的研发成本和系统风险,提高了数据迁移的集约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基于相同原理,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装置。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11、数据校验模块12和数据修正模块13。

其中,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以及所述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

数据校验模块12用于将所述源数据和对应的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所述源数据迁移至所述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

数据修正模块13用于若存在异常,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修正。

本发明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自动获取源数据库的源数据和该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得到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后形成的存储在目标数据库中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修正,实现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自动校正。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正方法,开发人员通过简单的信息配置即可实现数据迁移过程的自动校验和修正,保证异构数据库间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同质化和通用性的处理逻辑进行统一处理,避免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开发数据校验和修正程序导致的研发资源浪费和数据迁移效率低的问题。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预设源数据范围和源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向所述源数据库发送源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源数据库根据所述源数据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源数据。

具体的,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开发人员预设的待校正的源数据范围和源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形成源数据获取请求,将该源数据获取请求传输至所述源数据库中可从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源数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创建一个能够读取源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的源数据库用户,通过模拟该源数据库用户访问源数据库的过程,即向源数据库发送源数据获取请求,使源数据库返回源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源数据。其中,源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源数据存储在源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调用,进行数据比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预设源数据范围对应的目标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目标数据获取请求。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库根据所述目标数据获取请求返回的所述目标数据。

具体的,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源数据范围中的源数据为待校正数据,该源数据范围中的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的目标数据对应于目标数据范围。从而,可根据开发人员预设的待校正的源数据范围对应的目标数据范围和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形成目标数据获取请求,将该目标数据获取请求传输至所述目标数据库中可从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目标数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创建一个能够读取目标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的目标数据库用户,通过模拟该目标数据库用户访问目标数据库的过程,即向目标数据库发送目标数据获取请求,使目标数据库返回目标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目标数据。其中,目标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在目标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调用,进行数据比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校验模块12具体用于对所述源数据和所述目标数据进行逐条文本比对以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以及数据非空的异常。

具体的,在上述例子中,源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源数据存储在源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进行调用。目标数据可包括多条数据,其中每条数据包括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等字段,可将获取的目标数据存储在目标文本文件中,以便于后续校正过程中进行调用。从而,可调用源文本文件和目标文本文件,对源文本文件和目标文本文件中存储的多条源数据和多条目标数据进行逐条比对,即比对对应的两条源数据和目标数据中的主键、非空字段和索引信息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中得到的目标数据可能存在异常。通过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的逐条比对可确定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和数据非空等异常情况,从而实现了数据迁移后的自动校验。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修正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异常检测结果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建立主键、建立索引和设定字段非空属性操作的至少之一。

具体的,通过对源数据和目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可确定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得到的目标数据是否存在主键缺失、索引缺失和数据非空等异常。当对目标数据进行自动校验确定目标数据存在异常时,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对存在异常的目标数据进行针对性的修正。例如对于主键缺失、索引缺失和数据非空等异常,可根据源数据对目标数据中的异常类型对目标数据进行对应的建立主键、建立索引和设定字段非空属性等修正操作,以实现对异常目标数据的自动修正的目的。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可通过开发shell脚本调用源文本文件和目标文本文件进行数据比对,然后将比对异常的校验结果存储在结果文本文件中,根据结果文本文件中的校验不一致的信息,调用开发人员配置的迁移后目标数据库的表结构信息执行建立主键、索引以及设定字段非空属性并对空值赋值默认值等修正操作。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数据转换模块14。所述数据转换模块14用于若不存在异常,根据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

具体的,当数据比对结果不存在异常时,进一步可自动的根据开发人员预先配置的转换映射关系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以实现基于开发人员设置自动转换数据的目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块1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字段、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从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中确定所述字段的目标数据从源数据库到目标数据库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根据所述转换映射关系对所述字段的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

具体的,开发人员可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来设置源数据迁移至目标数据库之后所需要的数据内容转换,得到开发人员所需数据内容的目标数据。该预设转换映射关系可包括多个字段及每个字段在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对应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确定目标数据没有异常时,可通过查找预设转换映射关系表确定源数据中每个字段对应的预设转换映射关系,根据该转换映射关系对目标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例如,表1示出了一个具体例子中预设的转换映射关系表,该转换映射关系表分别限定了职业代码和单位净值两个字段在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中的参数和精度。

综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构数据库数据迁移自动校验、修正和转换装置,通过对数据迁移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核对和修正,并对校验通过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内容转换等一系列处理动作,最终实现了对异构数据源间数据迁移的同质化的校验、核对和转换,很好地解决了每次数据迁移均需要重新研发和测试的风险,降低了数据迁移的研发成本和系统风险,提高了数据迁移的集约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以上方法类似,因此本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设备,具体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实例中计算机设备具体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由客户端执行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由服务器执行的方法。

下面参考图10,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6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计算机设备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工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存储有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601、rom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反馈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如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