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及中心云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84781发布日期:2021-08-31 17:4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及中心云服务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边缘计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及中心云服务器。



背景技术:

在云边协同的边缘计算架构中,每个边缘节点设备相互之间独立,每个边缘节点设备专注于自身的业务信息的处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业务信息处理效率,降低设备间的响应时长。

但是这种方法同样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边缘节点设备之间互相独立,因此无法实现业务信息的交叉验证,这样可能会导致边缘节点设备在交互时可能互相传输错误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及中心云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应用于与多个互相通信的边缘节点设备通信连接的中心云服务器,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

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地,

所述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包括: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群发标签为多个不重复的多级标签;

所述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包括: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群发标签为多个不重复的多级标签;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包括:根据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

获取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以及,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以及,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采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与所述原始信息的业务类别分布,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相匹配的待验证群发标签的标签认证权限;

采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确定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的关联业务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业务信息是与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存在交易行为的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待验证群发标签的标签认证权限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的关联业务信息,获得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

根据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业务类别分布进行异常类别筛选,获得所述原始信息对应的多个信息权限等级;

判断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是否存在超过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

在判断出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存在超过所述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时,确定与所述目标信息权限等级对应的待验证信息,计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预设的设备数据库中抽取所述待验证信息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对应的数据抽取接口的安全评估系数,并在所述安全评估系数低于设定系数时,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节点群切换到所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存在信息失真风险;

在所述安全评估系数低于设定系数时,或

在判断出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不存在超过所述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时,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节点群切换到所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不存在信息失真风险;其中,所述信息失真风险用于表征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群发业务信息时存在信息丢失或信息乱码。

可选地,所述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包括:

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与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在标签更新轨迹上连续的待筛选业务信息;其中,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用于表征群发标签在时序上的更新次数和更细时刻;

基于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筛选出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具体包括:基于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确定每组待筛选业务信息的标签指向,若所述标签指向与所述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设定标签指向相似,则删除该待筛选业务信息,若所述标签指向与所述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设定标签指向不相似,则保留该待筛选业务信息;将保留下来的待筛选业务信息确定为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其中,保留下来的待筛选业务信息的群发标签为所述第二群发标签。

可选地,

所述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包括:采用运行日志分析方式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具体包括:通过预设日志调用接口调取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运行日志文本,从所述日志文本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群发标签的标签生成时刻对应的目标时段的目标日志文本,根据所述目标日志文本获取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之间的时序相关度大于设定相关度,所述时序相关度用于表征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的标签生成时刻的差值;

所述获取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分别对应的第一业务行为数据和第二业务行为数据,提取所述第一业务行为数据的第一数据特征以及所述第二业务行为数据的第二数据特征,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特征和所述第二数据特征之间的余弦距离并根据所述余弦距离确定所述业务相关度。

可选地,所述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包括: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获得所述通信协议信息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包括: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按照可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的信息请求方式与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按照可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的信息请求方式与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预设的校验随机数进行信息请求指令的生成,并发送给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以此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心云服务器,所述中心云服务器中设置有信息验证装置,所述信息验证装置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验证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心云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的信息验证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验证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其次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最后根据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这样以来,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能够实现业务信息的交叉验证,从而及时、准确地判断出边缘节点设备在交互时是否存在互相传输错误信息的行为从而为后续的校正提供依据,这样能够在确保整个边缘节点设备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申请所涉及的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所涉及的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所涉及的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所涉及的中心云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发明人经调查和研究发现,常见的对边缘节点设备的业务数据验证是“点对点”式验证,也即对每两个存在交互的边缘节点设备进行业务数据验证。然而这种方法没有考虑业务数据群发的情况,难以确保业务数据验证的准确性,进一步地,“点对点”式验证会极大地消耗云端资源,导致云端运行效率降低。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及中心云服务器,能够实现对边缘节点设备的群发业务数据验证,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数据验证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中心云服务器的运行效率。

请首先参阅图1,提供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数据验证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数据验证系统100包括中心云服务器110和多个边缘节点设备130,多个边缘节点设备130互相之间通信,且每个边缘节点设备130与中心云服务器110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云服务器110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工业园区、智慧工业互联网,该数据验证系统100可以应用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中,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系统管理、智能在线办公、智能在线教育、云游戏数据处理、电商直播带货处理、云上车联网处理、区块链数字金融货币服务、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当应用于上述相应的领域时,业务数据的内容和类型随之进行调整和进一步细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2,提供了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中心云服务器110,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步骤s2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1,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是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向所述第一节点群中除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之外的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信息。

步骤s22,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是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向所述第二节点群中除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之外的多个第二对接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信息,且所述第一节点群与所述第二节点群不相同。

步骤s23,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可以理解,在验证得到原始信息存在问题时,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校正或者修复,关于这部分内容将在以下进行详细展开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应用上述步骤s21-步骤s23所描述的内容时,首先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其次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最后根据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这样以来,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能够实现业务信息的交叉验证,从而及时、准确地判断出边缘节点设备在交互时是否存在互相传输错误信息的行为从而为后续的校正提供依据,这样能够在确保整个边缘节点设备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21所描述的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具体包括: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群发标签为多个不重复的多级标签。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22所描述的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具体包括: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群发标签为多个不重复的多级标签。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2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可以理解,通过引入不同的群发标签,能够将不同的群发业务信息加以区分,这样可以确保对原始信息进行验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对原始信息进行验证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步骤s23的详细步骤:根据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进一步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1-步骤s233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1,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

步骤s232,获取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

步骤s233,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以及,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在具体实施上述步骤s231-步骤s233所描述的内容时,能够将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以及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对原始信息在信息互动和信息相关层面的验证,这样能够考虑信息交互的全面性和实时性,从而确保对原始信息进行验证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原始信息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导致信息传输失真,为了准确验证这一问题是否会发生,步骤s23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以及,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进一步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331-步骤s2337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331,采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与所述原始信息的业务类别分布,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相匹配的待验证群发标签的标签认证权限。

步骤s2332,采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确定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的关联业务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业务信息是与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存在交易行为的业务信息。

步骤s2333,根据所述待验证群发标签的标签认证权限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的关联业务信息,获得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

步骤s2334,根据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业务类别分布进行异常类别筛选,获得所述原始信息对应的多个信息权限等级。

步骤s2335,判断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是否存在超过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

步骤s2336,在判断出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存在超过所述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时,确定与所述目标信息权限等级对应的待验证信息,计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预设的设备数据库中抽取所述待验证信息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对应的数据抽取接口的安全评估系数,并在所述安全评估系数低于设定系数时,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节点群切换到所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存在信息失真风险。

步骤s2337,在所述安全评估系数低于设定系数时,或在判断出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不存在超过所述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时,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节点群切换到所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不存在信息失真风险;其中,所述信息失真风险用于表征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群发业务信息时存在信息丢失或信息乱码。

如此以来,基于上述步骤s2331-步骤s2337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准确可靠地确定出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第一节点群切换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是否存在信息失真风险,从而及时地发现信息失真风险以进行对应的补救措施,确保边缘节点设备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在一个可以替换的实施例中,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21和步骤s222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21,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与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在标签更新轨迹上连续的待筛选业务信息;其中,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用于表征群发标签在时序上的更新次数和更细时刻。

步骤s222,基于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筛选出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222具体可以包括:基于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确定每组待筛选业务信息的标签指向,若所述标签指向与所述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设定标签指向相似,则删除该待筛选业务信息,若所述标签指向与所述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设定标签指向不相似,则保留该待筛选业务信息;将保留下来的待筛选业务信息确定为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其中,保留下来的待筛选业务信息的群发标签为所述第二群发标签。

如此以来,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221-步骤s222,能够确保准确、可靠地获得第二目标业务信息,避免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与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之间存在过多的重叠,还可以避免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携带冗余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231所描述的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具体包括:采用运行日志分析方式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进一步地,具体包括:通过预设日志调用接口调取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运行日志文本,从所述日志文本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群发标签的标签生成时刻对应的目标时段的目标日志文本,根据所述目标日志文本获取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之间的时序相关度大于设定相关度,所述时序相关度用于表征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的标签生成时刻的差值。这样以来,能够保证设备互动记录在时序上的连续性。

更进一步地,步骤s232所描述的获取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具体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分别对应的第一业务行为数据和第二业务行为数据,提取所述第一业务行为数据的第一数据特征以及所述第二业务行为数据的第二数据特征,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特征和所述第二数据特征之间的余弦距离并根据所述余弦距离确定所述业务相关度。如此,能够保证业务相关度能够反映第二群发标签在业务数据层面上的交互程度的高低。

更进一步地,步骤s21所描述的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1和步骤s212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s211,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

步骤s212,获得所述通信协议信息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

详细地,步骤s211所描述的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按照可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的信息请求方式与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

更为详细地,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按照可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的信息请求方式与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预设的校验随机数进行信息请求指令的生成,并发送给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以此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

这样以来,基于上述步骤s211和步骤s212所描述的相关内容,能够确保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信息置信度。

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发明人还发现,在进行信息验证时,不仅需要对群发业务信息的群发精准性和信息完整性进行验证,还需要对群发业务信息的多次转发时的转发速率损耗进行验证,从而确保群发业务信息在多次转发时的时效性。为实现这一目的,步骤s2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a-步骤d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a,针对原始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事件信息表,将所述事件信息表输入预先搭建并训练完成的事件特征识别模型中,得到所述事件特征识别模型输出的针对所述事件信息表在信息转发时的速率损耗队列;所述速率损耗队列的每个队列值表示所述事件信息表中对应该队列值的速率损耗值属于正常速率损耗区间的权重值;所述事件特征识别模型是通过对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信息传输线程的不同时段的线程运行参数进行训练得到的。

步骤b,根据所述速率损耗队列,获得所述事件信息表中包括的各个时段的线程运行参数的参数变化系数;其中,所述参数变化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线程运行参数相对于所述事件信息表的转发速率稳定性,所述参数变化系数越大则所述转发速率稳定性越强,所述参数变化系数越小则所述转发速率稳定性越弱。

步骤c,对所述参数变化系数进行转发速率损耗计算,得到所述事件信息表对应的转发速率损耗因子;判断所述转发速率损耗因子是否大于基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设备损耗数据确定出的目标损耗因子。

步骤d,在所述转发速率损耗因子大于所述目标损耗因子时,判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下发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之后,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在二次转发时存在转发速率损耗风险,对所述原始信息进行信息重编码处理;在所述转发速率损耗因子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损耗因子时,判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下发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之后,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在二次转发时不存在转发速率损耗风险。

如此以来,通过上述步骤a-步骤d所描述的内容,能够对群发业务信息的多次转发时的转发速率损耗进行验证,从而确保群发业务信息在多次转发时的时效性。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3,示出了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装置300的功能模块图,所述信息验证装置300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中心云服务器110,所述信息验证装置300的功能模块图的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320,用于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

信息验证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

第一获取模块310具体用于: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群发标签为多个不重复的多级标签;

第二获取模块320具体用于: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群发标签为多个不重复的多级标签;

信息验证模块3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信息验证模块330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

获取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以及,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信息验证模块330具体用于:采用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与所述原始信息的业务类别分布,确定所述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相匹配的待验证群发标签的标签认证权限;

采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确定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的关联业务信息;其中,所述关联业务信息是与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存在交易行为的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待验证群发标签的标签认证权限和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的关联业务信息,获得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

根据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对应的业务执行日志,对所述业务类别分布进行异常类别筛选,获得所述原始信息对应的多个信息权限等级;

判断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是否存在超过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

在判断出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存在超过所述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时,确定与所述目标信息权限等级对应的待验证信息,计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预设的设备数据库中抽取所述待验证信息时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对应的数据抽取接口的安全评估系数,并在所述安全评估系数低于设定系数时,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节点群切换到所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存在信息失真风险;

在所述安全评估系数低于设定系数时,或

在判断出所述多个信息权限等级中不存在超过所述设定权限等级的目标信息权限等级时,确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从所述第一节点群切换到所述第二节点群以进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发送时不存在信息失真风险;其中,所述信息失真风险用于表征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群发业务信息时存在信息丢失或信息乱码。

进一步地,第二获取模块320具体用于: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与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在标签更新轨迹上连续的待筛选业务信息;其中,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用于表征群发标签在时序上的更新次数和更细时刻;

基于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筛选出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具体包括:基于所述标签更新轨迹确定每组待筛选业务信息的标签指向,若所述标签指向与所述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设定标签指向相似,则删除该待筛选业务信息,若所述标签指向与所述第一目标业务信息的设定标签指向不相似,则保留该待筛选业务信息;将保留下来的待筛选业务信息确定为第二目标业务信息;其中,保留下来的待筛选业务信息的群发标签为所述第二群发标签。

进一步地,

信息验证模块330具体用于:采用运行日志分析方式获取所述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具体包括:通过预设日志调用接口调取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运行日志文本,从所述日志文本中确定出与所述第一群发标签的标签生成时刻对应的目标时段的目标日志文本,根据所述目标日志文本获取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对应的设备互动记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之间的时序相关度大于设定相关度,所述时序相关度用于表征至少两个第一群发标签的标签生成时刻的差值;

所述获取所述存在第二群发标签的第二目标业务信息中的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对应的业务相关度,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群发标签分别对应的第一业务行为数据和第二业务行为数据,提取所述第一业务行为数据的第一数据特征以及所述第二业务行为数据的第二数据特征,计算所述第一数据特征和所述第二数据特征之间的余弦距离并根据所述余弦距离确定所述业务相关度。

进一步地,第一获取模块31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获得所述通信协议信息中的存在第一群发标签的第一目标业务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包括:在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按照可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的信息请求方式与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的节点通信拓扑,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按照可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的信息请求方式与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预设的校验随机数进行信息请求指令的生成,并发送给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以此获得多个第一对接边缘节点设备的授权信息。

进一步地,信息验证模块330还用于:

针对原始信息中的至少一组事件信息表,将所述事件信息表输入预先搭建并训练完成的事件特征识别模型中,得到所述事件特征识别模型输出的针对所述事件信息表在信息转发时的速率损耗队列;所述速率损耗队列的每个队列值表示所述事件信息表中对应该队列值的速率损耗值属于正常速率损耗区间的权重值;所述事件特征识别模型是通过对目标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信息传输线程的不同时段的线程运行参数进行训练得到的;

根据所述速率损耗队列,获得所述事件信息表中包括的各个时段的线程运行参数的参数变化系数;其中,所述参数变化系数用于表征所述线程运行参数相对于所述事件信息表的转发速率稳定性,所述参数变化系数越大则所述转发速率稳定性越强,所述参数变化系数越小则所述转发速率稳定性越弱;

对所述参数变化系数进行转发速率损耗计算,得到所述事件信息表对应的转发速率损耗因子;判断所述转发速率损耗因子是否大于基于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的设备损耗数据确定出的目标损耗因子;

在所述转发速率损耗因子大于所述目标损耗因子时,判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下发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之后,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在二次转发时存在转发速率损耗风险,对所述原始信息进行信息重编码处理;在所述转发速率损耗因子小于等于所述目标损耗因子时,判定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下发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之后,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在二次转发时不存在转发速率损耗风险。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还提供了结合边缘计算和云边融合的信息验证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中心云服务器和多个边缘节点设备;其中,所述中心云服务器用于:

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

获得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所述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所述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所述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4所示,示出了中心云服务器110,包括:处理器111;以及与所述处理器111通信的存储器112;其中:所述处理器111用于从所述存储器112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图2所示的信息验证方法。

进一步地,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图2所示的信息验证方法。

综上,通过应用上述方案,首先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预先配置的第一节点群中的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其次获得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在基于接收到的实时业务需求所确定出的第二节点群中的第二群发业务信息,最后根据第一群发业务信息和第二群发业务信息,对目标边缘节点设备基于实时业务需求抽取的用于生成第二群发业务信息的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这样以来,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验证,能够实现业务信息的交叉验证,从而及时、准确地判断出边缘节点设备在交互时是否存在互相传输错误信息的行为从而为后续的校正提供依据,这样能够在确保整个边缘节点设备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任意进行组合也属于本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