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41994发布日期:2021-08-03 14:2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共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企业的改革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审计的职能也在发生转变,各大央企都在尝试建立大监督体系,审计作为大监督体系中核心一环,对企业风险防控职能尤为突出,风险防控除了审计以外各业务部门也必须参与其中。风险防控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基于过往发生的问题进行堵漏与防范,防止企业经营过程中问题的重复发生,从审计的角度为防止问题的屡审屡犯。如何让业务部门、下属单位知道历史发现的问题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是很好的途径。

但是审计成果数据涉及公司经营过程的很多敏感数据与问题,对数据的应用安全、应用确权要求非常高。传统的数据共享模式是通过统一的数据仓库或大数据平台集中应用数据。这一模式在中心化的机构内运转良好,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很大帮助。但是该模式需要将各部门的全部数据均通过一个数据库进行存储,全部数据暴露在所有部门面前,且缺乏管理的权限,因此,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提高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库发送的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包括发送部门的共享数据和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所述目标部门为与所述发送部门共享数据的部门;所述共享数据为所述发送部门和所述目标部门的关联数据;

获取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

将所述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并当匹配成功后,将所述共享数据发送至所述待接收部门。

可选的,所述数据库为区块链结构的数据库。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数据库发送的共享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数据库判断所述发送部门是否为审计业务系统中的部门,若是,则接收所述发送部门的共享信息。

可选的,所述数据库判断所述发送部门是否为审计业务系统中的部门,若是,则接收所述发送部门的共享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库获取所述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和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

当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中含有所述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时,则接收所述发送部门的共享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将所有的操作记录存储在所述数据库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库和审计业务系统;

所述数据库包括:

共享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共享信息;所述共享信息包括发送部门的共享数据和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所述目标部门为与所述发送部门共享数据的部门;所述共享数据为所述发送部门和所述目标部门的关联数据;

审计业务系统,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库发送的共享信息;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与所述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并当匹配成功后,将所述共享数据发送至所述待接收部门。

可选的,所述数据库为区块链结构的数据库。

可选的,所述数据库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发送部门是否为审计业务系统中的部门,若是,则进入所述共享信息获取模块。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和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当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中含有所述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时,则进入所述共享信息获取模块。

可选的,所述数据库还包括:

记录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有的操作记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库发送的共享信息;共享信息包括发送部门的共享数据和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目标部门为与发送部门共享数据的部门;共享数据为发送部门和目标部门的关联数据;获取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将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与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并当匹配成功后,将共享数据发送至待接收部门。和传统的审计数据共享模式相比,本发明中的方法或系统,只需将发送部门和目标部门的关联数据发送到数据库中,不需要将所有部门的全部数据放在同一个数据库中,避免了全部数据暴露在所有部门面前,并且还增设了待接收部门的身份验证的环节,提高了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旨在提高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可应用于数据共享技术领域。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数据库发送的共享信息。共享信息包括发送部门的共享数据和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目标部门为与发送部门共享数据的部门;共享数据为发送部门和目标部门的关联数据。具体的,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可以但不限于目标部门的名称、编号等。

步骤102:获取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具体的,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待接收部门的名称、编号等,待接收部门可以为与发送部门属于同公司的部门,也可以为与发送部门属于不同公司的部门,只要满足是审计业务系统中进行审计业务系统部中的一个即可。

步骤103:将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与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并当匹配成功后,将共享数据发送至待接收部门。具体的,当待接收部门与发送部门属于同公司时,通过审计业务系统完成同公司间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当待接收部门与发送部门属于不同公司时,通过审计业务系统完成不同公司间的数据共享。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库为区块链结构的数据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

数据库判断发送部门是否为审计业务系统中的部门,若是,则接收发送部门的共享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库判断发送部门是否为审计业务系统中的部门,若是,则接收发送部门的共享信息,具体包括:

数据库获取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和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具体的,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的名称、编号等。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名称、编号等。

当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中含有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时,则接收发送部门的共享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将所有的操作记录存储在数据库中。操作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获取并存储共享数据的记录、获取并存储身份信息的记录(身份信息包括: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审计业务系统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和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拒绝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记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审计成果数据共享系统,包括:数据库201和审计业务系统202。

数据库201包括:

共享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共享信息;共享信息包括发送部门的共享数据和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目标部门为与发送部门共享数据的部门;共享数据为发送部门和目标部门的关联数据。

审计业务系统202,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库201发送的共享信息。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待接收部门的身份信息与目标部门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并当匹配成功后,将共享数据发送至待接收部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库201为区块链结构的数据库20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库201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发送部门是否为审计业务系统202中的部门,若是,则进入共享信息获取模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判断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和审计业务系统202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当审计业务系统202中所有部门的身份信息中含有发送部门的身份信息时,则进入共享信息获取模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库201还包括:

记录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有的操作记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